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步。一根光纤可以传输150万路电话和2万套电视。
实际上光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光导纤维,而是由许多光纤维聚集在
一起组成的光缆。一根直径为1厘米的光缆,里面有近百根光导纤维。光缆
和电缆一样可以架在空中,埋入地下,也可以铺设在海底,它的出现使激光
通信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976年日本在大阪附近的奈良县开始筹建世界上第
一个完全用光缆实现光通信的实验区,到1978年7月已拥有300个用户。
如果把光通信用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就是宇宙激光通信。宇宙空间没
有大气或尘埃,激光在那里传输时比在大气中的衰减小得多,因而激光用于
宇宙通信既优越又经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立体声的出现
(1881年)
1881年8月30日,克来门·阿代尔在德国获得了一项“改善剧场电话
设备”的专利。阿代尔的发明是:把两组麦克风置于剧场舞台的两边,声音
便被分程送到戴着受话器的观众的耳中。这项发明在1881年举办的巴黎博览
会上首次演示,在那里“播送”巴黎剧场舞台上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人们认为,这是首次听到了立体声。大约与此同时,有一位叫奥恩佐格的发
明家,在普鲁士王储的宫殿里也使用了跟阿代尔的发明类似的装置。
立体声的突出特点,是比起单声道或单源音来,能使听众更容易找到声
源的位置。这种现象,跟人们用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更能准确地判断距离
… Page 74…
的远近的道理是一样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种用来发现敌人飞机的
“双耳接收喇叭”,就是利用了立体声的这一特点。也就是把两个大喇叭的
小的一端用橡皮管连接到操作人员的两只耳朵上,他的听觉的方向性就会得
到大大的加强。
立体声的发展,最初是与电话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20世纪30年
代初期,以弗莱彻等人为指导,以斯托考斯基为顾问的贝尔电话实验室,是
研究立体声的主要力量。
在贝尔实验室里,有一个叫奥斯卡的哑吧,他是推动立体声研究的主要
人物。奥斯卡是一个裁缝的孩子,由于聋哑,他在两只耳朵里安了两个小麦
克风,用以尽量创造条件听到声音。1933年4月27日,贝尔电话实验室作
了一次公开实验:把在费城举办的音乐会,通过电话线路以立体声的方式传
到了华盛顿。
早在1925年,康涅狄格州钮黑文的WPAJ电台,就通过采取用两种不同
波长播同一节目,在听者的两只耳朵上各用一个接收器来分别收听的办法,
进行了立体声广播。而于1930年获得最早的立体声唱片专利权的,则是电气
和音乐工业公司的布吕姆莱因。
充气轮胎的发明
(1888年)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
既没有坐垫,也没有链条和飞轮,更没有轮胎。只有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
而木头轮子又用铁皮箍起来,走在路上震动很大,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
不舒服。后来,人们发明了充气轮胎,自行车构造也得到了改进,才使它成
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那么,是谁发明了自行车的充气轮胎呢?说起来很有意思,充气轮胎原
来是一位医生发明的。
这位医生叫邓洛普,是位居住在爱尔兰的苏格兰人。他有个儿子,非常
羡慕别人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转来转去,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宝贝儿
子的要求,邓洛普买了一辆自行车。儿子得到自行车后欢天喜地,整天骑着
在铺着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邓洛普看着儿子骑自行车时那种受颠簸的样
子,十分心疼,开始琢磨怎样改善自行车的轮子。
邓洛普是个医生,也是一个业余的花卉爱好者。有一天,他用一根橡胶
水管在花园里浇花。他手握水管,感到了水的流动。他故意将橡胶管握紧、
放松,再握紧、再放松。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灌
满了水的橡胶管安到自行车的轮子上,以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开始进行试制。他经过多次试验和失败,
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轮胎。这种轮胎装水,在试骑时很
不方便。因为注水很难使轮胎十分饱满,而且也不能减轻车身重量。为此,
邓洛普又设计出用气体代替水的办法,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成功,充气轮胎
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开始时,这种新轮胎受到人们的嘲笑,被说成是“木
乃伊”轮胎,但是骑车的人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跑得更平稳。当
时有个叫迪克罗的人,专门建了一个公司来制造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公司变
成了邓洛普橡胶公司。
… Page 75…
圆珠笔的发明
(1888年)
圆珠笔作为一种普遍的书写工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出现
在市场上的。但它的发明却是19世纪80年代的事。
1888年,美国人劳德为了便于在仓库的打包货物上作记号而设计了圆珠
笔。它的构造是在盛满墨水的小管的一端装上个小圆球,使小球随笔的移动
而滚动,但是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那主要是因为故障太多,有时墨水滴滴
漏出,有时小球又不动。
在劳德的发明问世 4年之后,一个叫伊文斯的人试制出了一种类似的
笔,这种笔是用一个极小的轮子代替圆珠笔的笔珠,轮子紧靠着小室内的印
台转动而得以润滑。
把圆珠笔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是两个匈牙利人,一个叫拉迪斯劳·比罗,
是个记者、画家和雕塑家;一个是他的哥哥,化学家乔治·比罗。1934年,
他们移居阿根廷,在那里找到一个资助者——英国金融家亨利·马丁。马丁
和迈尔斯在英国合建了一个工厂,为英国皇家空军制造不漏水的高质量的
笔。他们生产出了更为廉价的圆珠笔,可用完就扔。比罗兄弟发明了利用毛
细管现象向圆珠笔连续输送墨水的结构,并通过实验决定了小珠和球座的最
好形状。他们在1938年取得了这项研究结果的美国专利,并把此专利卖给了
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公司。
但是,在美国最先把圆珠笔投放市场的不是比罗兄弟,而是并没有购买
他们专利的雷诺斯。雷诺斯和另外一名技术人员协同一位管专利事务的律师
经过详细调查了解到,在比罗兄弟以前就有了劳德的关于圆珠笔的专利,同
时他们又了解到,只要把输送墨水的部分加以变更就可以不致触犯比罗兄弟
的专利。
研究的结果,他们发明了借用重力输送墨水的构造,并且很快投入生产
和投放市场。他们从听到比罗的圆珠笔专利的消息到发明新的送墨水构造,
以至生产和在市场上出售,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后来,美国的化学家弗朗兹·西奇在加利福尼亚配制出一种供印刷机用
的粘性液体,这种速干液体一暴露在空气中就在表面形成一层皮。由于这种
墨水的出现,圆珠笔的漏水和墨水凝固把小球粘住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拉链的发明
(1893年)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
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钮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
验。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锁紧装置”,
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
用的扣钮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
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
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
… Page 76…
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
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
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
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
受,用来代替服装的钮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现在的名称的。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
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
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吃角子老虎的出现
(1895年)
吃角子老虎是一种赌博性的机器。有一种吃角子老虎是米尔斯发明的。
他开始时靠摆摊卖货谋生,为了吸引顾客增加收入,他在每个摊子上都放了
个叫“卡拉马卓”的发明物。这个新鲜的玩意儿由一个斜槽和三根管子组成。
你若投一便士的硬币在斜槽里,它就会掉到三根管子中的一根里面。如果硬
币落在其中的两根管子里,就会同另外的两三个便士同时掉出来;要是掉进
第三根管子里,硬币就被“吃”掉了。
还有一种吃角子老虎是由旧金山的一个年轻人查尔斯·弗伊在 1895年
发明的。他把自己的发明物称之为“自由钟”。但当时大多数吃角子老虎却
是米尔斯制造的。1889年,米尔斯建立了一个专门生产吃角子老虎的工厂,
年产量达7000台,米尔斯因此而名闻遐迩。
吃角子老虎出现后,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因为这玩意能赚大钱。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拉斯维加斯这个只有70000人口的小城市,就有
10000台领了执照的吃角子老虎。而拥有一台吃角子老虎的人每年要向美国
财政部国内税收署缴纳250美元的税,此外还要向国家交所得税。1931年,
纽约市的吃角子老虎营业额达到2000万美元。平均玩1000次吃角子老虎要
花250美元,而只能赚回61。75美元,其余的钱就落入了吃角子老虎所有者
的腰包。
现代的吃角子老虎更加精巧,开始安装了硬币检验器。这种检验器可以
分辨出假的硬币和坏的硬币,据说它能够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