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算目标以过去的实绩与经验为基础而设定,以这为根据而检讨物价的 趋势,在市场中类似品之利用的可能性、竞争的状况、形成对象之市场的成长等等全盘性的经济状态。另外,还得检讨增加(减少)广告之计划、生产 能力、公司的扩张计划等。
参与预算编成的人们,为了使用在各个预测及计划化中能利用的所有技 术而应检讨最初提案,必须提供意见或适切的情报。
在许多公司中,这种第一次提案是遵从部门主管们的劝告而由实施暂定 预算的委员会来处理。这工作一完成,预算的第一次方案就提出给上级管理者或预算负责人。通常是由各部门主管开数次会议而实行暂定试算的审议, 不久最后的方案被采用。在以作业员为中心的公司中,最后的方案由依据这预算而工作的人们来重新仔细调查,并理解与原案有何差异。如果这种再调 查明显地发现大问题,就再次调查预算,若有正当的理由就予以调整。
人事计划的数量化在大公司或大组织中不可欠缺的是,订立为达到公司的目标而确保充分 的人才之计划。所谓人的资源计划,就是短期及长期的人事计划的数量化。
长期之人的资源计划不光是人的需要之数量化,而是更复杂之事,因为 必须包含由于平常的中途退职,达退休年龄之退职、组织的扩张等等因素所产生的必要性。长期之人的资源计划,实质上是全组织之计划,其中含有一 定期间内,所雇用、所教育且必须让其晋升的社员数之预测。而各种人事政策及人事计划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应予以考虑的对象。 欲估计在职种别中中途退职,达退休年龄退职、雇用期间终了,配置转换、晋升等等之异动人员,必须活用公司过去的经验才能实行。公司得到这 些情报而决定补充人员的数目,且能设立配置转换计划。另外,要确定从作业员中保持一定比例,剩下的从外面征募。甚至也能订立计划,以雇用大学 或职业学校毕业的干部候补者,使其成为将来的管理监督者或经营者之候补者,是为了有助于现在的作业员之晋升所必需的技术,以及培养负担更大责 任的能力,训练计划或经营开发计划也应该予以订立。
必须注意追随必要的技术或才能之变化。因为“经理科员有 30 人,则经 理科员时常都需要 30 人”的想法现在已经落伍了。若是引进电脑,就降低经理科员的必要性而提高电脑技术的必要性。除此之外,技术的变化也影响到 必要人才的类型。人的资源计划之制订者必须考虑所有像这样的事。
这范围的另一个要素是,由工作的种类使能利用的劳动力之供给改变。 由于职别种类而使劳动力不足,若没有找到能代替那样的劳动力之人,则人的资源之计划化也无法顺利进行。经常雇用许多能速记的秘书之某公司,一 旦知道速记打字员不足,就把速记打字员换成非为必要的新语言处理系统。
在人的资源之计划化中,也必须考虑到雇用有各种能力的人以及政府等等的 压力。此外,经济不景气时,一时退休的顺序决定或高龄者之配置转换,也必须包含在人的资源之计划中。关于这些计划之实施方法,将在后面讨论。
做日程明确的时间表在计划的完成上,负责实施计划者应该做日程明确的时间表,以便组织 能实行连续作业。
一设定期限,就使计划具有紧迫感。若没有设限或没有必须完成的明确 日期,就容易拖拖拉拉,而且使人觉得工作很草率。
计划的时间分配,始终将计划适当地区分为好几个步骤。各步骤包含各 个计划之特定部分,必须依照优先顺序而实行,前一个阶段完成之后才开始下一个步骤。如果计划的各阶段及顺序决定了,也要设定每个阶段开始与结 束之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参与实施计划者的计划化就可以了。负责实施计划 者也应关心他们必须遵守的期限决定。工作者如果做时间表,遵守期限的可 能性就较大了。
把计划分成数部分,再于各小部分设立期限。这种情形之优点使管理变 得很容易了。经营者一旦知道某阶段延迟,就可调整时间而不至于到最后才发现实际比预定者全面性地延迟。此外每个阶段结束时实施评估,加上必要 的变更,因而得到开始下一个阶段之机会,这也是优点之一。当然,结束一个阶段时,会给该负责人一种看到工作圆满完成时的特别满足感。
另一个优点是,为了攀爬一个个阶段而使目标达成成为很容易的事。因 为计划“区分成小部分”,因此一个个阶段容易理解,而且比起完全理解计划全体更加有愉快的感觉。工作若依循计划而按部就班去做,是非常快乐的。
让计划本身具有弹性不知未来是很普遍之事,因此优秀企划者要让计划本身具有弹性,亦即 订立只要稍加调整就能适应变化状况之计划。
施行这个有效的方法,以便订一种称为“变动”计划之计划。这种“变 动计划”不仅当作固定的计划来处理,而且在各阶段终了时再予检讨与修正。
例如,在五年计划中,不严格限定五年(例如从 1976 年至 1980 年),而是 加上每年变更,例如 1976 年度结束时,再追加上 1981年度的计划。在附加 新的年度计划之前,因为是配合最近的状况变化来修正到那年度之前的各年 度计划,因此这种变动计划本身成为经常有弹性之最新的计划。
关于被认为比较不安定之状况,管理者为了立刻应付目前的状况而能自 由地斟酌处理,应使计划(还不如说是指标)有幅度。像这样自由斟酌处理的幅度若予以扩展,管理者就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应付状况之紧急变化。例如, 对新产品之销售,每一个地区都必须要有市场计划。但这种情形,从第二个月开始,市场支配者就注意到一般消费者对新产品之接受状况及竞争产品的 出现。然后为了战胜竞争,在还未贩卖的地区提早贩卖,这种调整是必要的。
在计划化中,许多情形首先要有实施计划所必需的资金。这个资金通常 是使用于那计划的实行后就不能用于其他的目的。负责该计划的管理者经常以保留的态度来面对,未到必要时期则不动用该资金。从三年前就计划建设 新工厂的公司,终于把计划付诸实施。但从开始计划化到现在,事情有了转变,必须调整或中止计划的情形也有。经营者在决定一定的关键点而以进行 连续的阶段来实施计划之前,应再检讨所依赖之计划。一旦已超过一定的关键点,变更就困难了。而即使已不能期待提高成果,也必须把计划实施至最 后阶段。依据情况,若事情改变而无法达到所期待的目的,则与其彻底实施最初的计划,不如放弃已分配好的时间与资金。 使计划有弹性的另一种方法是代替计划的立案。假设在 A 市计划建设工厂,但不知是否能被承认,该公司为安全起见而制订代替原计划的于 B 市建 厂之计划,且确定可在该处立厂。A 市如果不同意地目变更,公司就实施代替计划,而在 B 市建设能及时完成则是可确定的。
关于这之后的“通常”的经营计划,有的公司以其他最高销售额为基础 来设定代替计划。以最高销售额比预定金额或多或少的情形来实施代替计划。这可有弹性地选择以最初的预估或是反映变化之状况来经营,把经营当 成是有活力的东西。
一旦计划被采用,就要评估是否确实被执行,也必须确认公司的目标是 否逐渐被达成。由于采取定期的评估及必要的修正措施,计划成为更有活力、更有意义,且更具有效的控制力,以完成更健全的组织。
说明并实施计划计划实施的结果,为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管理者向计划实施者表示计 划时的态度所影响。
管理者向部下说明计划的方法,有如下六种:(1)管理者做意志决定而传达给部下。这种独善的方法,不是仅传达给有 关的部下们参与的必要知识,而是把什么都当成前提。否则部下会有意或无意地对计划的实施不予协助。
(2)管理者做意志决定再把它“推销”给部下。以说服部下,使他们承认 及实施计划,来代以自己的地位所具有的权限与权力而强迫他们接受意志决定。管理者若是优秀的推销员,就能突破这第一个抵抗。虽然如此,部下们 还会有被操纵的感觉,而只是半信半疑的遵从意志决定。
(3)管理者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部下,且接受他们的质问及提案而改变自 己最初的计划。这种类型的管理者经常对部下“灌输”疑问或提案而使部下觉得他们的意见被采纳。像这样的管理者口才很厉害。部下们不久即察觉到 而感到生气。一旦如此,计划的实施也不能如愿进行了。
(4)管理者说出计划的背景及自己的试办方案而征询提案。这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经营,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好结果。不过,前提必须是管理者活用团体所提出的意见与衷心期盼的结果。在这种情形下,因为管理者自己提出试办 方案,结果封闭了部下提出和他完全不同的意见。部下们或许会认为,既然管理者的意志已定,那么只能同意或要求一些变更罢了。
(5)向部下提出问题而与他们一起做计划。在这种情形下,有关技术性的 问题委托技术专家,但计划化则由关系者全部参与。这样的计划化效果最佳,因为实施计划者参与了计划化。他们不仅能利用所拥有的知识或意见,且因 一开始就参与计划的立案而对计划有热诚,并为了使计划成功而尽力。这是在全员参与的经营背后之基本概念,每一关系者理解各个应到达的目标,为 目标达成之活动而认定大幅度的自由之“根据目标之经营”成长哲学(此将于下面的章节中再稍作讨论)。在实行全员参与之经营时,参加者要接受充 分的教育,具有做必须之意志决定的能力,以及产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参与不只受欢迎,而且也是经营管理与计划化的过程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的 气氛。若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则关系者不仅不能了解计划化过程中所负的职责,且计划化也不会成功。创造活用计划之基础是经营者的责任。
(6)第五类型的管理者不只使参加者能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订立计 划,且可使问题在那里,应设定怎样的计划等等都变得明确。彼得。德拉卡在《经营者》(注)中所述日本经营者对这种问题所使用之处理方法。日本 的经营者在做意志决定过程中,费尽心思把大部分的问题弄明白(透视什么是真正的症结)。问题若弄清楚,答案也就自然明朗化了。像这样的参加方 式非常浪费时间(经常使意志决定大幅度地延迟),但是结果却能产生好的计划。或许在普通的经营状态中,第四和第五种方法是最适合的。为了能有 效地实施计划,应该掌握计划的概要,付诸实行,而不该用仅仅得到表面之理解那样的独善作法。如前所述,即采用了计划,为了确定其实施状况及目 标的达成度,必须经常实施再调查。定期的评价与依照实际需要而作之修正,在经营的冲劲与重要方面的计划化中有其必要。而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