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

第124部分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124部分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制作草稿设计图 准备一张大纸,按前述排定的顺序,一一贴上卡片,为了便于改换次序,卡片浮贴即可。同时要决定每一部分大约写多少字数,并且注明在上头,这 样就完成设计图。

  (9)执笔 根据一般经验,完成上面八个步骤大概会占写报告总时间的一半,按次序做到这里,几乎肯定你不会频受煎熬而又写不出稿了。在桌上摆好用纸, 上一排是资料,左手边是划稿设计图,按设计图上第一张卡片的记载开始执笔写作;卡片上资料出处的号码可以协助你快速找到引用资料,不必从头翻 到底,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写作过程的不安和烦躁。

  2。选用文字处理机“推敲”文字 易懂和高说服性,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报告书原则,实际应用时可以这样表现:(1)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一页 400 字的文章长度来说,每一段文章大约可以占到 3 行左右,而 且能用 2 行讲完的叙述就不要拖长到 3 行;最好用“因此、所以、然后”等连接词,免得影响文字的紧密度和速度感。

  (2)平易的形式 尽量避开难懂或古意盎然的字句,也不要使用非日常用语,造成理解的障碍。

  (3)多用比喻、尺寸说明等技巧 碰到很难理解的事物时,宁可稍微拉长文章长度,也要具体比喻说明清楚。现在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细胞核中容纳的遗传因子本体是 DNA”,目前的确有不少人已经知道 什么是 DNA,但这样的叙述还是很难叫人接近了解的,不妨改成下面这种方 式:“在直径只有 0。01mm 的细胞中心,有一个很象话梅种子、被称为细胞核 的部分;在这个核的中央有一幅生命设计图,存放了生命因子,它决定遗传的结果,而这种因子的本质是一种叫做 DNA 的化学物质。”

  文章虽然长了点,却比原先的说法易懂得多,可见许多文章之所以难读, 都是因为文中所附的辅助资料不足。

  象这样一面写文章,一面推敲文字组合时,常会写出许多和主线不符或 自己不满意的文字出来。许多人在写报告书时,常浪费很多时间在抄稿和誊写上,这是写文章的人最厌恶的工作。

  至目前为止,唯一能解救这种困境的工具是文字处理机。 在文字处理机上,可以一遍遍地修正文字、段落,下一个指令,瞬间就能改变报告书的形式;写完报告书存进机器里,过一段时间再调阅,又有不 同的体验来增减报告内容。对不善用文字或手写字体不佳的人来说,学会使用文字处理机实在受用无穷。

  前述用纸张、浆糊完成的草稿设计图,也可以利用这个机器处理,会提 高工作效率。

  3。活用桌上排版术 桌上排版系统又称为桌上编辑系统,是高速度的文字处理机,不但能处理文字,还能编辑文字版面。目前桌上排版系统的推广速度比文字处理机还 要惊人,它入侵日本企业的状态使得日本人称 1989 年为“桌上印刷元年”。

  桌上排版系统有下列若干特点:(1)WYSWYG 在电脑荧幕上可模拟文件印刷后的形式,文字、图表、插画都能借机器加工,实现“你看到的就是你要的”(What You See Is What YouGet)的理 想。

  (2)自动调节字间 桌上排版软件可以自动调整文字之间的行距,呈现最合需要的形式。

  (3)自由自在画版型 一旦把文章输入后,横排、直排任君选择。

  (4)具有高度编辑功能 可以随时将图表、照片加入文字中,弹性调整版面。不但能处理文章,还可加上视觉效果。

  (5)接用镭射印表机可做高速度印刷并附多样字型 目前镭射印表机的速度几乎能与复印机媲美,文字针数的密度也和活字相差无几,文字大小、字型又多样,等于实现了文字工作者的梦想。 桌上排版有许多功能,只要学会适于工作需要的部分就足够应用了。对于常需要多样、少量印刷报告书、企划书的商业社会来说,桌上排版实在是 了不起的发明。

  4。为报告书穿上美丽外衣 自己制作的文字报告书,绝对不能忽略面子问题:不管文字多优美、内容多扎实,如果外观不佳,很容易被读者忽略。这个道理在书籍销售上几乎 如圣旨般被奉行。

  经过精心设计的封面,不但能一目了然传达内容形象,更表现了制作者 花费的心思和热诚。以下就是处理企划报告书的道具、作法和说明。

  做文字报告书包装时,首先会碰到的就是装订的问题。自从复印机普及 后,个人收到的文件数量急速增加,但真正装订处理的却少之又少,顶多是一枚曲别针或几根钉书钉就打发了事,也就相对地缺乏可读兴趣。

  过去不断有人主张,复印机上应附有简易制书机,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制造商显然没有采纳消费者的意见。

  为了将报告或文件书类装订成册,可以利用简易制书机;另外在制作封 面底时,最好选用稍有硬度的纸张。另外也可利用一环夹制本,这种装订方式很适合把平面摊开、需较长时间阅读的资料。

  提案说明和演讲技巧从目前商业社会的工作要领来看,先做文字报告书,后举行提案说明会 或办一场演讲,似乎是一种一贯性的要求。

  不管是发表会或演讲,都赋予文字企划更深的商业化色彩,冲击力也更 强,当然也强烈考验着制作者的创意和能力。以下就发表会和演讲两部分的执行原则详细说明。

  1。提案说明发表会其实 PRESENTATION 这个英文字应用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意义。比如广 告公司向客户提报行销广告企划的会议就叫“提案会”;厂商向消费者介绍新产品可能利用“发表会”;企业向新闻界宣布新动向就会召开“说明会”、“记者会”等。 不论哪一种目的的集会,都要注意下列事项:(1)尽量使用浅显语言传达信息 在讲述任何意见时,要和文字报告书一样,遵守起承转合的次序。事先用白纸做一张进度表,列好预定的流程和时间,口述时就可以此为准参考进 行。

  (2)叙述时要简洁有力 任何说明会都要在极短的时间中结束,千万不要说太多客套的废话,甚至一开始就跳到结论也无妨。如果遵循起承转合的程序,那么每个段落要限 制在 3~5 分钟内,整个说明不能超过 20 分钟。如果花了 30 分钟还说不完要点,表示这个企划中还有未完整构思的部分。

  在提案会中的听众,大概在五六分钟内就会对提案内容下判断,冗长的 叙述只是增加痛苦而已。回答听众的疑问一定要具体,并且视对方立场和反 应来回答。

  (3)以热烈表情转达思绪 做提案说明时,最忌讳提报告人摆出一副“尽义务”的表情,丝毫引不起对方兴趣,从而造成双方的误解。报告人一定要是参与企划的人,只有如 此才能表现想积极实现企划的热情,也才能确实感染对方。

  (4)尽量发挥演出效果 报告其实就像戏剧,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制作性演出”,才能操纵对方感情,不烦不厌地听完。这里有几个基本手法: A 做报告的人一定要站着说话。

  B 可能的话,多利用白黑板图解说明。

  C 事先做好若干道具,如纸张、样品、插图等。

  D 准备大提包装资料,象变魔术一样一件件拿出来展示;象要提示新的 书写工具时,不妨把旧的毛笔拿出来做对照。

  (5)事先不要出示所有文件 最糟的提案手法,就是一开始就送上全本企划书,这种错误连大广告公司都会犯。给对方文件就像叫别人埋头念下去不管台下的人一样。正确作法 是在口头报告后,再一次把文件分配出去。

  (6)运用活泼简洁的动态资料 许多人常误解运用影像资料的目的,总是长时间地放映录像带、幻灯片,涣散了听众的注意力。运用任何影像资料都要简洁有力,录像带不要超过一 分钟,幻灯片每 4~5 秒就要换一格。

  2。演讲的技巧 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说是一般人视为畏途的表达方式,每个演讲者都会紧张,甚至忘了演讲内容。因此,与其被无数期待的面孔压得透不过气,倒不 如一上台就挑一二张特别专注的脸孔,对着他们侃侃而谈即可,很快就能祛 除紧张。

  演讲者在开始破题时,通常全场都会鸦雀无声,这时候最好谈些和主题 无关的杂事,愈接近日常生活愈好;很多人都爱用“早上出门和太太吵架,忘了要讲什么”来破除会场的紧张关系,虽然不高尚,但起码能化解压力。 演讲进行的次序和发表会一样,也要遵循起承转合,利用事先预备的提纲,一面说话一面控制说话速度和时间。 一场成功的演讲多半要避开太抽象的议题,要以和朋友在茶馆聊天的心情侃侃而谈。演讲时不妨保持站立姿势,不时转动身体以手势或道具辅助演 讲进行。

  3。“文字报告书和口头报告技巧”摘要(1)烦恼写不出文章、理不出头绪时,可利用简单的资料整理法解决。

  (2)收集来的资料,已做成册状的资料书等,都可利用小卡片记下其中重 点,加以排序整理并编码,依此可找出文章结构,做成草稿设计图。

  (3)人脑最能接受的文章构造是“起承转合”或“序破急”。

  (4)好的报告书应该简洁易懂、比喻繁多,并且要有个人的见解。

  (5)文字处理机和桌上排版系统将逐渐取代手写文书。

  (6)提案和演讲时,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须像演戏一样,表现 有相当气势。

  信息设备的使用技巧80 年代以来,因为微电子的发展,各式各样信息设备陆续登场,而且汰 换的速度异常惊人。科技愈进步,机器的“市场寿命”就愈短,买一支好钢笔可以用好几年,而一种电脑机型能存活在市场两年以上,已经是一大奇迹 了。

  许多信息机器制造商都嘲笑自己做的是“生鲜食品业”,不管他们投下 多少资本生产 PC、文字处理机,只要隔几个月有新产品上市,消费者就会弃他们而去,把原先的设备丢进垃圾场。

  就这种无次序的状况看来,以后后代子孙写历史时,一定会把 80 年代写 成“无谓浪费金钱与资源的时代”;记取教训后,相信下个时代的人一定会朝“如何长期使用信息机器”的方向努力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信息机器带来的工作意识革命。虽然在 70 年代末期 堂堂登场,引起世界震惊的八位元个人电脑已经沦为电动玩具机的主力,但接连而来的新机器都为个人或办公室开启新的视野。人们一方面不断浪费资 源努力追赶新颖机器,一方面却也改变了工作的形态。

  但是,信息机器会挑起人类的好奇心,结果视操作机器为目的而非过程, 这种本末倒置现象几乎成了 20 世纪特征,我们应将使用信息机器的目标调至“做更好的工作”才对。 只有在心中时刻保持“做更好的工作”的目的意识,人们才能对信息机器有正确的批判态度,不会沉迷于新机器的诱惑中;也唯有如此,制造厂商 才会修正生产形式,为工作人员寻找最基本、长久的工作机器。

  以下就几个方向对各种信息机器下判断,分辨何者有用、何者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