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回到自己的部门。由此就可从组 织内的各部中找出有能力的社员以实施特别的计划,而不必分配那些计划于已有的部课中。不用说,其中当然有问题。因为若从通常业务中削减人员, 会给它们带来障碍。但要形成矩阵组织,只限于特别计划对公司全体的目标绝对不可欠缺的情况下。至于经费,自然也有详细的计算。这种计划因为必 须赋予期限来实施,因此“借”的专家一到限期应能回到原来的职位中。
矩阵组织也被称为“临时计划组织”。当这种组织形成期间,该成员从 平常的业务及责任中解放出来。此外,在组成计划期间,成员对计划企划者有报告义务,对原来的上司则没有报告义务。 矩阵组织的优点是很有通融性。由于成员不是永久性的,因此可依照必要而加入新的专家。由于成员不是永久性的这种关系,对现况没有既得的权 利,因此容易接受关于计划之种种修正。另外,权限的范围也不是永久性的,因此不必费心讨好特定的上司而更专注于得到预期的成果上。
这种组织形态的界限之一,有难以把责任体制固定化之一面。有时需要 实行调整,但因计划是暂时性的,所以很难完成调整。若从线上企划者方面来看,随着中坚部下的被调(他在原来的职位也是必要的),基盘崩溃而意 志传达的系列也就混淆不清了。
最近的最高经营组织中可见到一种新方式,就是一部分的公司中设立代 替一人制之社长职位的“社长室”。几个上级管理者分担社长的所有责任,在做意志决定时除了结集他们的智囊团以外,在各个范围中也可活用各自的 专门技术。
这方法是否会成功,与管理者们的人格有关。最高经营阵容中本来就有 许多能力强的人,因此也有人对与别人分担社长职位感到不满。但是,若许多上级管理者有同心协力的心情,则在这组织中就可愉快地工作了。
若要改变这方式,可设立比纯粹的顾问团更积极的经营委员会或重要职 位会,以辅佐一人制的社长。
成果中心的记述书职务是第一线监督的职务、社长职务。而管理者追求自己的机能之方法, 根据自己职位的认识方法而有所不同。
关于公司的组织构造,在每个职位中均有某种程度的详细职位叙述。这 职务记述书中,明记着在职者(不论职位的高低)为组织内其他在职者所期 待的是什么。
遗憾的是,许多职务记述书不是“成果中心”而是“课业中心”。以简 单地表示职务应负怎样的责任(常常以阶段方式来表示),来代替注重所预期的成果。正如现代的经营专家们所承认的那样,作业员如果不考虑成果中 心,不只工作会变辛苦。甚至其目的及意义也失去了。
在建立成果中心的组织构造时,必须制定成果中心的基本职务。比起职 务,职务记述书更应注重所预期的成果。
各职务记述书中要附有主要目标(该职务的存在理由)、基本成果领域(在职者必须特别集中注意的领域)、二次目标(必须有助于基本成果之达 成)、业绩基准(详细且数量性地测定可能的基准)等等说明。
以下所要介绍的职务记述书是销售企划者的记述书。问题在于如何采用 本章所讨论的特征。当然这种职务也含有许多其他的要素,在这例子中只显示一部分的基本成果。同种的职务记述书可用于所有管理职务中。
注意——这只是为达成销售企划者所要求的基本成果领域中的一小部 分。全部应包含以该职务的所有方面与数量来表达之业绩基准。
职务记述书销售企划者 主要目标——在允许贩卖的原价内,达成所订的最高销售额。 基本成果领域维持贩卖可能之均衡库存。 业绩基准在贩卖可能的均衡库存之领域,销售企划者的职务在以下情形中可充分 地达到效果。
(1)必要的库存之外的库存不超过全部库存的 4%。(2)必要的库存量不足而使销售额减少之情形,绝不被允许。(3)因不适 当的库存量而使销售额减少之情形,绝不被允许。
基本成果领域 在能达成主要目标中维持贩卖群之生产量。 业绩基准在贩卖群生产量的领域中,销售企划者的职务在以下的情形中可充分地 达到效果。
(1)推销员全体达成在自己所负责的贩卖地区中既经决定的销售额。
(2)所有产品线之最高销售额达到所定的目标。 基本成果领域 产生且维持对公司产品或服务之强烈持续性需要。 业绩基准在对产品乃至服务之持续需要的领域中,销售企划者的职务在以下的情 形中可充分地达到效果。
(1)新的顾客以每年 10%的比例增加。
(2)既有的顾客之减少每年维持 5%以下。
(3)与新顾客之交易额每年至少增加 8%。 若达成这些目标的预测结果与业绩基准被表示出来,则不仅给予销售企划者测量自己业绩之基准,甚至也促进产生预期成果之行动动机之道具了。 更加实际地说,这些成果领域不仅必须做出且强制执行,更有必要与销售企划者一起合作来加以开发。销售企划员若共同协助产生目标及制作业绩 基准,就可以把它当成现实且可能达成之物而予以接受。上级管理者命令下级管理者之目标经常偏离方向。因此若不能充分地得到部下的协助,常常无 法达成目标。管理者若有能力(若没能力就不能在这职位上),则他的部下应会信任他,而且在计划的初期就会积极地表达意见。在决定基本成果领域及业绩基准时,若能得到部下的协助,目标达成的确定度就更高了。 若无法成功地获得职务记述书中所记载的成果时,管理者必须在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取得正确措施之指示,然后把专家职员或上级管理者的意见一起 加入那时所建议之解决方案中。职务记述书有时也会有错误的情形,这时要予以订正,务必使其正确。
权限、权力的转移一位有能力的管理者,对于部下的才能应该有深切的认识,而且能够活 用其才能至最大限度,同时在此过程当中,磨练其能力,提升其职业意愿至其极限。权力的转移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种种方法当中的一种。
所谓权力的转移,即是管理者本身将自己的义务、作业、权力、权限等 分配给其他适当的人员。简单地说,亦即繁忙的管理者,让某些人员来代理其职务上的部分事务。上述的形式,在权力的转移当中,应该是属于最单纯 的了。把权限、权力转移给自己的部下之后,管理者本人的真正能力才能够 表现出来。
但是,有许多经营者及管理者,除了偶尔口头上表示,或是将一些零零 碎碎的琐事托付外,不愿意将任何事委托于部下。有些管理者即使将自己的权限移让,但是由于有种种约束及牵绊,致使权力的转移几乎到了丝毫没有 意义的地步。
为什么会造成那样的情况?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了解, 管理者在移让其权限时并未同时放弃其权力。也就是说,管理者本身依然保有其权力,甚至肩负隐藏于权限当中的责任。
身为一个管理者,即使失败是部下所造成的,本人亦难辞其咎。因此对 于权限移让予部下,常常会感到不安。只要有这样的不安存在,则权力转移 就无法顺利进行。
若是不能消除这种不安的心理,那么管理者将很难会信任他的部下,并 将职务交托给他。因为信赖程度不够,使管理者本人有了借口——认为自己亲手处理,必定比他人处理得更好。当然,在某些事务当中,就表现的效果 而言,若由管理者来担当,比起部下处理或许会略胜一筹。然而,管理者的职务,应是管理以外的事务一概不参与。若是不能够履行权力转移,则全公 司或者各部门的事务,将会停顿在惴惴不安的管理者身上。
少部分的管理者之所以会拒绝权力转移,理由之一,即是缺乏自信心。 他们常常会认为,在工作能力方面,部下的才能远胜于自己,若事实果真如此,则自己所处的地位,岂不相当危险。要想救助类似这样的管理者,除了培养其自信心外,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不能够建立他的自信心,有朝一日 将会成为无法胜任其职的人。
此外,有的管理者是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进行权力转移。类似这样的例 子,我们也有责任来指导他们。在后面,对于有效的权力转移之法,有详细 的叙述。
在少数的管理者当中,我们可以察觉到一种怪异的现象。就是少数的管 理者,已经成为权力下的俘虏,即使是部分的职务或权力移让给其他的人,他们也会感到很厌烦。这恐怕是背负着其他人员下决定后造成的责任问题而 产生的不安吧!甚至,也有少数的管理者,实际上仅将事后的责任移让给其他人员,或者把细微的事务,移让少许的权限,如此就自认已履行权力的转 移了。像这类的管理者,把实权掌握着,当权限移让失败时,往往还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与此相对照的,就是将权限移让给没有委托价值、没有能力的部下。所 以管理者在实行权限移让时,主要的前提是:部下要受严格的训练,而且必须具备完成责任的能力。如果部下实际上并没有具备完成所分配之职务的信 心。而管理者却硬将职务委托给他们,这样的举动实属不当。此外,某些权限并不允许移让。因为,某些决定的影响可能涉及到部下权限以外的领域, 或者必须由上司来下判断。
履行权力转移的原则管理者若能遵守下列概略介绍的 10 项原则,必可确实而成功地将权力转 移给部下。
(1)使必须要移让部分权限的人员,在公司的地位上,仍保有原先的安全 感。许多的例子显示:权限移让者对于自己的职务常常会感到不安,甚至有少数的管理者惧怕将他的权限移让给部下。对于这类的困扰,若是使管理者 恢复自信,问题必能迎刃而解。试着去称赞部下的能力,同时给予适当的头衔及权限,对于往后的工作效率,或许会有助益。试着予以劝告,鼓励他投 身于戴尔。卡耐基协会,学习“谈话的技巧和人际关系”。再者,即使被要求移让部分的权力,并不意味着公司对其能力评估低才提出的;相反地,此 举乃是公司对其才能表示重视,也就意味着,由于部分权限的移让,乃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接受上司的部分权力的转移。
(2) 必须让他理解权力转移的必要性。管理者本人仅仅做自己能够做的 事务,却不能发挥自己本身真正的潜力——对管理者的评估,并不单单指其个人的特殊才能而已,其受到部下何种程度的信赖,也是受到评估的项目之 一。因为受到部下的信赖,所以必须要履行适当的权力转移。
(3)在公司里须制造出奖励技术革新的气氛,而且技术革新应该以部下为 中心来施行。管理者需激发全体部下这种信念。致力于防范产生不安及不满,万一产生,则必须设法将此种感觉消除掉。
(4)管理者必须打从心底来相信权力转移。从最高的管理部门一直到第一 线上的监督者,全部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去实践。无论是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