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布劳恩_2-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知识产权,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把这一份财产交给谁?”
会上一致决定,所有人员都赞同向美国投降,以利于今后和平时期的火
箭应用研究。
这时,德国内部已经乱作一团,命令、指示自相矛盾。佩内明德也是这
… Page 8…
样:负责保卫这个地区的陆军部队将军禁止一些民用车辆外出和通行,命令
基地的工作人员投入保卫祖国的战斗;而负责火箭技术计划和工业工作的柏
林军械部则指示布劳恩等人带上最重要的研究设备,转移到一个叫做布莱歇
罗德的小镇,并在那里继续进行工作。布劳恩对转移的决定很高兴,因为那
个小镇处于美军的必经之路上。
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转移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否通过佩内明德地
区保卫部队的封锁。布劳恩运用他的机智,巧妙地骗过了负责封锁道路的军
官,为这次转移制订了周详的计划。
布劳恩声称自己将进行的是一项“特别部署计划”,德文缩写是VZBV,
并且把这个缩写涂在每一辆卡车和汽车上,甚至还做了臂章。这次转移,撤
离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人数有5000人之多,还有各种资料、文件、设备、
材料,要运输几千车次。
此时,德国濒于崩溃,同盟国节节胜利,组织这么庞大的撤退,困难之
大是可想而知的。布劳恩四处奔走,为这次几乎是不可能的撤退而忙碌,日
夜操劳,以免有关人类将来征服宇宙空间的各种计划方案毁于战争或丢失,
使之不至于失去完整性和研究价值。
布劳恩的工作精神就是这样,只要投入工作就会忘记一切。这时,他不
管有什么危险,不管要付出什么代价,也一定要尽职尽责,必须在几天之内,
把全体工作人员和智囊团、大量的技术报告、设计图、成品及蓝图和工程图
纸撤出来。
就这样,在布劳恩等人的努力下,近5000人的班子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进行了转移。依照柏林军械部的命令,布莱歇罗德镇成了他们新的总部。各
个部门和实验室安置在不同的建筑群里,在极度混乱的情况下,要想恢复有
秩序有效果的科研工作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布劳恩等人要做的,就是如何保
住现有的科研成果,不致毁于战火和纳粹的疯狂行径。
1945年3月,布劳恩接到党卫队总部要他们销毁从佩内明德撤到布莱歇
罗德的一切有关导弹计划的秘密文件,防止落入敌人手中的命令。这一切都
是布劳恩所不愿做的。为此他和小组的其他领导人把材料装上几辆大型拖斗
卡车,运到一个废矿井中,然后炸毁了入口,把材料封存在里面。后来,美
军在其帮助下找到这个矿井,使得这批宝贵资料重见天日。
事实上,纳粹德国想要销毁的还不仅仅是文字资料,党卫队还把布劳恩
等人囚禁起来,一方面当做与盟军讨价还价的资本,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将
消灭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以防他们被盟军俘获。
但是战局的变化太快了,纳粹还没有来得及执行这项计划,德国就已经
宣布投降了。这期间,布劳恩东躲西藏,寻求尽快与美国军队进行接触。1945
年5月,当停战公告响彻德国领土的时候,布劳恩及其小组终于向美军投降。
在双重危险下度过了漫长而又恐怖的3个月后,冯·布劳恩本人和他的
小组既从党卫队的人质计划和监视中解脱出来,又安全地避开了盟军飞机不
停地雨点般的轰炸,这时是布劳恩感到最轻松快乐的时候了。对于他来说,
这次“投降成功”应该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和里程碑,因为这次投降是
他一手策划的。当他的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他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研
制出一种强大的武器,尽了爱国的义务。如今德国已战败,布劳恩认为自己
新的义务是从德国的废墟上,把对未来征服宇宙空间极其宝贵的成果拯救出
来,为此作出贡献。
… Page 9…
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军事当局准备开始进行火箭发展计划。在这项计划
中,托夫托伊少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他的远见和努力,布劳恩
的科研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
战争期间,托夫托伊是驻欧洲的军械技术情报组组长,当时还是一名上
校。他受命把缴获的武器系统、坦克、大炮的样品运回美国。V—2这样强有
力的新式武器当然被列在其中。但是由于纳粹德国的战败,找到完好的成品
V—2已经不太可能,因此只好大量地搜集V—2零件,以便在美国重新装配、
试验。
这天,有人报告说找到了几名负责德国火箭计划的高级科学家。托夫托
伊认为仅有V—2的零件是不够的,要使美国也掌握这样先进的武器,还必须
有一批技术人员。于是立即安排与布劳恩等人会面。在这以后,他决定将这
些实际设计和研制V—2的科学家带回美国,让他们为美国服务。
二战胜利后,托夫托伊立即被召回美国,担任军械署发展局火箭处处长
的新职务。他被指定负责制订和执行美国陆军导弹计划。托夫托伊向美国政
府建议,因为美国当时在技术上落后,有必要让一些有知识有技术的德国科
学家到美国来工作。这个建议得到批准,但人数由300名减为100名,托夫
托伊最后从投降的德国科学家中选出了118名,目的是要有一个充分综合性
的班子,要第一流人才: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科学家,不仅能帮助装配和发
射缴获的 V—2,而且还能继续研制复杂的武器系统,帮助美国完成导弹计
划。这张长长的名单,被称为“文件夹计划”,韦纳·冯·布劳恩被名列其
中。
1945年9月底,布劳恩作为“文件夹计划”的首批成员7人之一到达美
国陆军的阿伯丁火箭试验场。当时布劳恩的肝炎突然发作,手臂也因车祸打
着绷带,只好住进了布利斯堡的基地医院。这时,战争刚刚结束,“文件夹
计划”也刚刚秘密展开,所有德国科学家到美国的消息都要小心保密,因此
布劳恩此时的身份和活动一直处于秘密状态。
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科学家来到美国,纷纷住进了布利斯堡医院,这里
渐渐成了一座综合公寓。这些科学家们此时是没有任何身份的,因为受到军
事拘留,他们在美国没有正式地位,必须等到他们完全成为正式移民,才可
以获得美国公民的资格,这一切要等5年之久。这种没有身份的生活,布劳
恩戏称为“和平俘虏”的生活。
但是不久,这些“和平俘虏”作为陆军导弹界的真正成员,开始发挥重
要作用。根据“文件夹计划”,这些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为陆军、海军、
空军的承包商建立一个咨询中心;节省导弹研制时间;帮助把要发射运到试
验场进行鉴定的V—2;为一项高层大气研究计划把仪器送到高空;研制一种
新式武器——赫姆斯2号试验导弹(一种用V—2助推的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
机飞行器)。
四、新的火箭试验
二战结束以前,美国的火箭技术还不很发达,只能生产无控制火箭,比
如火箭筒,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和弹丸推进火箭。
从1946年初到1951年7月,美国的火箭试验的实际工作在布劳恩小组
的实际参与和指导下全面展开,通过与通用电气公司的密切合作,火箭试验
… Page 10…
特别是V—2火箭试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946年—1951年的6年中,美国
陆军试验发射了70枚V—2火箭。试验为火箭飞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取得
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实验大都是在布劳恩及其同事的严密监督和积极参与下
完成的,也正是由于布劳恩等人参与,“美国的V—2计划”才得以大大扩大
起来。
在美国进行的V—2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高层大气研究,藉以取得数
据,但同时也为其他有用的目的服务。布劳恩等人在装配、飞行前检验、发
射和操纵,以及大型液体燃料导弹的发射等复杂问题上都取得了宝贵的经
验。美国制造的操纵控制系统和其他导弹部件在德国科学家的帮助下进行了
试验,导弹在飞行中的性能和偏航、侧滚、俯仰运动为以后的导弹发射提供
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试验的过程中,布劳恩在火箭技术上也取得了自己前所未有的突破:他
主持发射的火箭飞得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推力越来越大,落点越来越
准确,大型火箭不仅可以从地面发射,还可以在海洋舰艇上发射。由于布劳
恩等人的努力工作和丰富的知识经验,美国的V—2计划取得长足进展,美国
的实验机构也认识到V—2的巨大作用,开始加以利用。
当时由于战争刚刚结束,人们对于新的武器开发不感兴趣,所以布劳恩
用于试验的经费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和火箭试验基地的
领导人们共同决定:研制一种小型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为实验用飞行器。
布劳恩小组成了这一项目的负责者,这种飞行器被命名为“赫姆斯2号”。
对于布劳恩来说,这是一个很好很有趣的计划。在当时的环境下,从事
这项试验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资金设备并不像在德国时那样充足,预
算很少,设备是临时凑合的。但是布劳恩带领他的小组还是以惊人的才能把
这项工作完成了。他们把两辆旧拖车改装成扩散器和燃烧实验台;空气由陆
军过剩的一组机动压气机供应。为了在更有代表性的飞行高度条件下进行试
验,他们硬是把全部设备拖到海拔10000英尺的内华达山脉上,在气压很低
的情况下进行试车。布劳恩还在超音速冲压发动机扩散器、燃料喷射法、火
焰稳定器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试验,在一个新的领域中获得了大量知识。
对于布劳恩个人来说,从1946年到1951年是他调整、清理和重估的时
期,也是他一生最快乐的一个阶段。
1947年3月他获准回德国与他的姨表妹玛丽亚结婚,婚后他们一起返回
美国。1948年底,他们的儿子艾里斯出生了。
从1939年到1945年的战争岁月中,布劳恩始终过着一种忙碌而又纷乱
的生活,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事实上,真正可以激励布劳恩进行科学
研究的并不是战争武器,而是航天旅行。而在德国,一切科研都只能是在军
界的指令性计划下进行,一切都要为战争需要而进行,航天旅行这种和平发
展的科学项目在当时是异端,是不合时宜的,只能偷偷地搞。
到了美国之后,不太繁重的工作使布劳恩的精神得以恢复,这种被压抑
的力量重新进发出来,在工作之余,布劳恩根据V—2所产生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