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上-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把兰篙学刺船”、“一心咒笋莫成竹”等,均有诗味画趣,大旨其构图妙
处近于夏紫笙之《曲成图谱》,题句则似童松君之《益智图》。此二书亦自
佳胜,但所用图板太多,易于见巧,不如《七巧》之简单而大方。一斋主人
真本不知何如,得见侗斋本,中多可喜,亦已足矣,惟此系成人之书,若为
儿童计,则或仍以小时候所见纯朴之《七巧图》为合宜耳。(一月十八日)
□1941年
2月
3日刊《晨报》,署名知堂
□收入《书房一角》
西厢记酒令①
《巾箱小品》四册,我看见他也在四十多年以前,其面目亦已屡有变易
了。最初所见是日本翻刻本,刻工颇佳,不过字的左边有和训句读,可以知
道,其次是一部中国刊本,大约就是所谓华韵轩本吧,可是现在都已不存,
前者不知何时遗失,后者则于十年前送给别人了。第三次所得,现今还在手
边的又是日本翻本,首叶有印文云知足斋书画记,不知原系何人之物。此书
所收共十三种,第一册为《冬心先生画记》五种,最为世所知,历来重刻冬
心题记者差不多都于此取材,此外则《冬心斋研铭》与《板桥题画》也是可
喜的小品文章,至今翻看还觉得很有趣味。但是我现在想要说的,却是别一
种东西,即《西厢记酒令》是也。
本来《唐诗酒筹》亦自不恶,如第一条云玉颜不及寒鸦色,面黑者饮,
每见辄令人绝倒。惟唐诗范围太广,稍嫌凌杂,不及《西厢》之同出一书,
较为匀称。此令凡百二十条,不著撰人名字,俞敦培编《酒令丛抄》,收入
卷四《筹令》中,后又有自著《艺云轩西厢新令》计一百条。《集闲情小录》
初集中有《西厢酒筹》一卷,一百六条,汪兆麒撰,若最多者则为东山居士
之《西厢酒令》计三百条,嘉庆丙子年刊,远在俞汪之前,但似不多见,故
《丛抄》中未说及。酒令本是一种劝酒的方便,最简单的如猜拳拍七之类,
迨至用成语作筹,便与灯谜相近,很有文字游戏的意味了。《丛抄》中有四
书贯西厢令,其一云,“行乎富贵,金莲蹴损牡丹芽”,这原是一个谜语,
不过现在底面颠倒罢了。文字上的雕虫小技,非壮夫所当为,惟汉字性质上
有此游戏之可能,学者亦不可忽视,则此类酒令与灯谜诗钟对联等同是很好
的资料也。(二月八日)
□1941年
2月
24日刊《北平晨报》,署名知堂
□收入《书房一角》
①《北平晨报》原题《记酒令》。
题影印琵琶记
今春间书客以影印巾箱本《琵琶记》见示,喜而留之。词曲均不懂,何
能赏识此书,实只喜其以罗纹纸所印耳。卷首图二十幅,刻绘精密,此当是
晚明手工,与本文之刊于明初者距离甚远,盖是藏者或影印者所并入,取合
锦之意乎。
平伯过访借去,云欲一校,未几以校记相示,乃知有如许好处,具如别
纸。不佞翻看过罗纹纸,便已满足矣,若在平伯,可以有好些用处,乃即以
进上。时在端午节之前,姑以此代替枇杷,而既不可以食,亦并不可以弹,
殆真所谓秀才人情者欤。秋荔亭今不存矣,平伯拍曲之兴致则尚如故,犹如
不佞之涉猎杂书,得以永今日,此事思之殊可幸,亦复可慨也。(民国三十
年五月三十一)
□1941年作,1944年初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癯鸥戏墨
天津徐沅青著述,余所得者有《医方丛话》八卷,《宋艳》十二卷,近
又得其《敬乡笔述》八卷,则民国三十一年新刊,用蓝印者也。卷末徐世章
跋有云,有《癯鸥戏墨》,文体骈俪,见公《蝶访居诗集》自注,而传本迄
未之见。《戏墨》昔年曾得一册,当时同买得者尚有樊文卿之《津门小令》,
因从书堆中检出重阅,则题叶后大书光绪乙酉年春二月津门蝶园雕板,与《宋
艳》等相类,惟其时只见署名津门东海癯欧撰,知为天津徐姓,不曾细考也。
书凡二卷,有诗星阁主人骈体序文。卷一为集《桃花扇》及《燕子笺》
句酒筹各百五十支,骈体序记书共六篇,卷二为书扇屏二则,集唐人及姜白
石句诗共四十九首,《蝶园词曲》十六首,《花间楹联丛话》十三则。徐跋
云,又《酒筹谱》一种,张君君寿仅获一见,即已为南省士人购去。案此或
亦即是《戏墨》,因为卷上全部差不多是酒筹也。诗星阁主人不知为谁,《笔
述》卷八记张笨山著书中有星阁集,高彤皆注云,星阁当作诗星阁,然则此
作序者其殆是张氏后人耶。
□1941年作,1944年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迷藏一哂
《迷藏一哂》抄本两册,题签云“祭酒公著,六世孙允灌谨藏”,印白
文一字曰灌,不知何姓也。序为《西江月》二首,末署“癸丑立春,时在前
岁季冬望后之二日也,春梦生题于与木石居”。案康熙《万年历》,十一年
壬子十二月十七日立春,与此所记正合,可知此是康熙十二年癸丑,文中弘
字不避讳,盖亦康熙时所抄。
全书共谜诗一百首,最初二首为六言,馀皆七言绝句,每句隐花草名各
一,全部凡四百种。下册有数首乃是所谓荤谜素猜者,颇多谐诨,此在市井
本亦有之,惟祭酒公而为此,乃别有趣味,想见老辈风趣,在康熙时盖尚有
晚明的风气存在也。(八月六日)
□1941年作,1944年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小说的回忆
小说我在小时候实在看了不少,虽则经书读得不多。本来看小说或者也
不能算多,不过与经书比较起来,便显得要多出几倍,而且我的国文读通差
不多全靠了看小说,经书实在并没有给了什么帮助,所以我对于耽读小说的
事正是非感谢不可的。十三经之中,自从叠起书包,作揖出了书房门之后,
只有《诗经》,《论语》,《孟子》,《礼记》,《尔雅》,(这还是因了
郝懿行的义疏的关系),曾经翻阅过一两遍,别的便都久已束之高阁,至于
内容也已全部还给了先生了。小说原是中外古今好坏都有,种类杂乱得很,
现在想起来,无论是什么,总带有多少好感,因为这是当初自己要看而看的,
有如小孩手头有了几文钱,跑去买了些粽糖炒豆,花生米之属,东西虽粗,
却吃得滋滋有味,与大人们揪住耳朵硬灌下去的汤药不同,即使那些药不无
一点效用,(这里姑且这么说,)后来也总不会再想去吃的。关于这些小说,
头绪太纷繁了,现在只就民国以前的记忆来说,一则事情较为简单,二则可
以不包括新文学在内,省得说及时要得罪作者,——他们的著作,我读到的
就难免要乱说,不曾读到又似乎有点渺视,都不是办法,现在有这时间的限
制,这种困难当然可以免除了。
我学国文,能够看书及略写文字,都是从看小说得来,这种经验大约也
颇普通,前清嘉庆的人郑守庭的《燕窗闲话》中有着相似的纪录,其一节云:
予少时读书易于解悟,乃自旁门入。忆十岁随祖母祝寿于西乡顾宅,
阴雨兼旬,几上有《列国志》一部,翻阅之,仅解数语,阅三四本解者
渐多,复从头翻阅,解者大半。归家后即借说部之易解者阅之,解有八
九。除夕侍祖母守岁,竟夕阅《封神传》半部,《三国志》半部,所有
细评无暇详览也。后读《左传》其事迹已知,但于字句有不明者,讲解
时尽心谛听,由是阅他书益易解矣。
我十岁时候正在本家的一个文童那里读《大学》,开始看小说还一直在
后,大抵在两三年之后吧,但记得清楚的是十五岁时在看《阅微草堂笔记》。
我的经验大概可以这样综结的说,由《镜花缘》,《儒林外史》,《西游记》,
《水浒传》等渐至《三国演义》,转到《聊斋志异》,这是从白话转入文言
的径路,教我懂文言,并略知文言的趣味者,实在是这《聊斋》,并非什么
经书或是古文读本。《聊斋志异》之后,自然是那些《夜谈随录》,《淞隐
漫录》等的假聊斋,一变而转入《阅微草堂笔记》,这样,旧派文言小说的
两派都已入门,便自然而然的跑到《唐代丛书》里边去了。这里说的很简单
轻便,事实上自然也要自有主宰,能够“得鱼忘筌”,乃能通过小说的阵地,
获得些语文以及人事上的知识,而不至长久迷困在里面。现在说是回忆,也
并不是追述故事,单只就比较记得的几种小说略为谈谈,也只是一点儿意见
和印象,读者若是要看客观的批评的话,那只可请去求之于文学史中了。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三国演义》。这并不是我最先看的也不是最好的小
说,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影响之大,而这影响又多是不良的。关于这书我近
时说过一节话,可以就抄在这里:“前几时借《三国演义》,重看一遍。从
前还是在小时候看过的,现在觉得印象很不相同,真有点奇怪它的好处是在
哪里,这些年中意见有些变动,第一对于关羽,不但是伏魔大帝妖异的话,
就是汉寿亭侯的忠义,也都怀疑了,觉得他不过是帮会里的一个英雄,其影
响及于后代的只是桃园结义这一件事罢了。刘玄德我并不以为他一定应该做
皇帝,无论中山靖王谱系的真伪如何,中国古来的皇帝本来谁都可以做的,
并非必须姓刘的才行,以人物论实在也还不及孙曹,只是比曹瞒少杀人,这
是他唯一的长处。诸葛孔明我也看不出他好在什么地方,演义里的那一套诡
计,才比得《水浒》里的吴学究,若说读书人所称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精神,又可惜那《后出师表》是后人假造,我们要成人之美,或者承认他治
蜀之遗爱可能多有,不过这些在演义里没有说及。掩卷以后仔细回想,这书
里的人物有谁值得佩服,很不容易说出来,末了终于只记起了一个孔融,他
的故事在书里是没有什么,但这确是一个杰出的人,从前所见木板《三国演
义》的绣像中,孔北海头上好像戴了一顶披肩帽,侧面画着,飘飘的长须吹
在一边,这个样子也还不错。他是被曹瞒所杀的一人,我对于曹的这一点正
是极不以为然的。”
其次讲到《水浒》,这部书比《三国》要有意思得多了。民国以后,我
还看过几遍,其一是日本铜板小本,其二是有胡适之考证的新标点本,其三
是刘半农影印的贯华堂评本,看时仍觉有趣味。《水浒》的人物中间,我始
终最喜欢鲁智深,他是一个纯乎赤子之心的人,一生好打不平,都是事不干
己的,对于女人毫无兴趣,却为了她们一再闹出事来,到处闯祸,而很少杀
人,算来只有郑屠一人,也是因为他自己禁不起而打死的。这在《水浒》作
者意中,不管他是否施耐庵,大概也是理想的人物之一吧。李逵我却不喜欢,
虽然与宋江对比的时候也觉得痛快,他就只是好胡乱杀人,如江州救宋江时,
不寻官兵厮杀,却只向人多处砍过去,可以说正是一只野猫,只有以兽道论
是对的吧。——设计赚朱仝上山的那时,李逵在林子里杀了小衙内,把他梳
着双丫角的头劈作两半,这件事我是始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