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知堂书话-上 >

第7部分

知堂书话-上-第7部分

小说: 知堂书话-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打个折扣,减去几分颜色,这是无可如何的事,好在我这里只是要说明灯
右观书的趣味,那些小问题都没有什么关系,无妨暂且按下不表。圣贤的遗
编自然以孔孟的书为代表,在这上边或者可以加上老庄吧。长恩阁是大兴傅
节子的书斋名,他的藏书散出,我也收得了几本,这原是很平常的事,不值
得怎么吹嘘,不过这里有一点特别理由。我有的一种是两小册抄本,题曰“明
季杂志”。傅氏很留心明末史事,看《华延年室题跋》两卷中所记,多是这
一类书,可以知道,今此册只是随手抄录,并未成书,没有多大价值,但是
我看了颇有所感。明季的事去今已三百年,并鸦片洪杨义和团诸事变观之,
我辈即使不是能惧思之人,亦自不免沉吟,初虽把卷终亦掩卷,所谓过二更
者乃是诗文装点语耳。那两首诗说的都是关于读书的事,虽然不是鼓吹读书
乐,也总觉得消遣世虑大概以读书为最适宜,可是结果还是不大好,大有越
读越懊恼之慨。盖据我多年杂览的经验,从书里看出来的结论只是这两句话,
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
记着一小部分。昔者印度贤人不惜种种布施,求得半偈,今我因此而成二偈,
则所得不已多乎。至于意思或近于负的方面,既是从真实出来,亦自有理存
乎其中,或当再作计较罢。

圣贤教训之无用无力,这是无可如何的事,古今中外无不如此。英国陀
生在讲希腊的古代宗教与现代民俗的书中曾这样的说过:
希腊国民看到许多哲学者的升降,但总是只抓住他们世袭的宗教。
柏拉图与亚利士多德,什诺与伊壁鸠鲁的学说,在希腊人民上面,正如


没有这一回事一般。但是荷马与以前时代的多神教却是活着。
斯宾塞在寄给友人的信札里,也说到现代欧洲的情状:


宣传了家之宗教将近二千年之后,憎之宗教还是很占势力。欧洲住
着二万万的外道,假装着基督教徒,如有人愿望他们照着他们的教旨行
事,反要被他们所辱骂。

上边所说是关于希腊哲学家与基督教的,都是人家的事,若是讲到孔孟与老
庄,以至佛教,其实也正是一样。在二十年以前写过一篇小文,对于教训之
无用深致感慨,末后这样的解说道:

这实在都是真的。希腊有过梭格拉底,印度有过释迦牟尼,中国有
过孔子老子,他们都被尊崇为圣人,但是在现今的本国人民中间,他们
可以说是等于不曾有过。我想这原是当然的,正不必代为无谓的悼叹。
这些伟人倘若真是不曾存在,我们现在当不知怎么的更为寂寞,但是如
今既有言行流传,足供有知识与趣味的人欣赏,那也就尽够好了。

这里所说本是聊以解嘲的话,现今又已过了二十春秋,经历增加了不少,却
是终未能就此满足,固然也未必真是床头摸索好梦似的,希望这些思想都能
实现,总之在浊世中展对遗教,不知怎的很替圣贤感觉得很寂寞似的,此或
者亦未免是多事,在我自己却不无珍重之意。前致废名书中曾经说及,以有
此种怅惘,故对于人间世未能恕置,此虽亦是一种苦,目下却尚不忍即舍去
也。

《闭户读书论》是民国十七年冬所写的文章,写的很有点别扭,不过自
己觉得喜欢,因为里边主要的意思是真实的,就是现在也还是这样。这篇论
是劝人读史的。要旨云:

我始终相信二十四史是一部好书,他很诚恳地告诉我们过去曾如
此,现在是如此,将来要如此。历史所告诉我们的,在表面的确只是过
去,但现在与将来也就在这里面了。正史好似人家祖先的神像,画得特
别庄严点,从这上面却总还看得出子孙的面影,至于野史等更有意思,
那是行乐图小照之流,更充足的保存真相,往往令观者拍案叫绝,叹遗
传之神妙。

这不知道算是什么史观,叫我自己说明,此中实只有暗黑的新宿命观,想得
透彻时亦可得悟,在我却还只是怅惘,即使不真至于懊恼。我们说明季的事,
总令人最先想起魏忠贤客氏,想起张献忠李自成,不过那也罢了,反正那些
是太监是流寇而已。使人更不能忘记的是国子监生而请以魏忠贤配享孔庙的
陆万龄,东林而为阉党又引清兵入闽的阮大铖,特别是记起《咏怀堂诗》与
《百子山樵传奇》,更觉得这事的可怕。史书有如医案,历历记着证候与结
果,我们看了未必找得出方剂,可以去病除根,但至少总可以自肃自戒,不
要犯这种的病,再好一点或者可以从这里看出些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也说不
定。我自己还说不出读史有何所得,消极的警戒,人不可化为狼,当然是其
一,积极的方面也有一二,如政府不可使民不聊生,如士人不可结社,不可
讲学,这后边都有过很大的不幸做实证,但是正面说来只是老生常谈,而且
也就容易归入圣贤的说话一类里去,永远是空言而已。说到这里,两头的话
又碰在一起,所以就算是完了,读史与读经子那么便可以一以贯之,这也是
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罢。

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如《四时读书乐》所广说,读书之乐乐
陶陶,至今暗诵起几句来,也还觉得有意思。此外的一派是说读书有利益,


如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升官发财主义的代表,便是唐朝
做《原道》的韩文公教训儿子,也说的这一派的话,在世间势力之大可想而
知。我所谈的对于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
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
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古希伯来的传道者说,“我又
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
增知识就加增忧伤。”这所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苦与优伤何尝不是教
养之一种,就是捕风也并不是没有意思的事。我曾这样的说:“察明同类之
狂妄和愚昧,与思索个人的老死病苦,一样是伟大的事业。虚空尽由他虚空,
知道他是虚空,而又偏去追迹,去察明,那么这是很有意义的,这实在可以
当得起说是伟大的捕风。”这样说来,我的读书论也还并不真是如诗的表面
上所显示的那么消极。可是无论如何,寂寞总是难免的,惟有能耐寂寞者乃
能率由此道耳。(民国甲申八月二日)

□1944年 
10月刊《风雨谈》15期,署名十堂
□收入《苦口甘口》

佛经

在这个时候,假如劝青年来念佛经,不但人家要骂,就是说话的自己也
觉得不大妥当。不过我这里所说的是读佛经,并不是念佛诵经,当然没有什
么问题,因为经固然是教中的圣典,同时也是一部书,我们把他当作书来看
看,这也会于我们很有益的。旧约是犹太教基督教各派的圣书,我们无缘的
人似乎可以不必看的了,可是也并不然。卷头《创世纪》里说上帝创造天地,
有云:

上帝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

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地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

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上帝看着

是好的。
这一节话如说他是事实,大概有科学常识的人未必承认,但是我们当作传说
看时,这却很有意思,文章也写得不错。中国讲盘古的故事,仿佛是拿着斧
凿在开矿,还有女蜗炼石补天的事,无论怎么听总只像童话,但因此也就令
人舍不得,所以虽然缙绅先生难言之,却总是留传着,有人爱听,也有人不
厌重复的说。佛经里的故事也正是如此,他比旧约更少宗教气味,比中国的
讲得更好,更多文学趣味,我劝人可以读点佛经,就是为这个缘故。中国文
人著作,据私见说来,唐以前的其文章思想都有本色,其气象多可喜,自宋
以后便觉得不佳,虽然别有其他好处亦不能抹煞。总之我对于两晋六朝人的
作品很有点儿喜欢,只是这一段落三百年间著作不算多,那么把佛经的一部
分归到里边去,可以热闹不少,也是合理的事。我曾赞扬这些译文,多有文
情俱胜者,鸠摩罗什为最著,那种骈散合用的文体当然是因新的需要而兴起
的,但是恰好的利用旧文字能力去表出新意思,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一种成就。
至于经中所有的思想,当然是佛教精神,一眼看去这是外来的宗教,和我们
没甚关系,但是离开凡人所不易领解的甚深义谛,只看取大乘菩萨救世济人
的弘愿景行,觉得其伟大处与儒家所说的尧禹稷的精神根本相同,读了令人
感激,其力量似乎比经书还要大些。《六度集经》中云:

众生扰扰,其苦无量,吾当为地。为旱作润,为湿作筏。饥食渴浆,

寒衣热凉。为病作医,为冥作光。若有浊世颠倒之时,吾当于中作佛,

度彼众生矣。
此处说理而能与美和合在一起,说得那么好,真是难得。又有把意思寄托在
故事里的,虽是容易堕入劝戒的窠臼,却也是写得质朴而美,只觉得可喜,
即或重复类似,亦不生厌,有如读唐以前的志怪,唐代的传奇文只有少数可
以相比。这一类书本来不少,不过长篇或是全体用偈时也不大相宜,大抵以
《百喻经》一类的譬喻经,《杂宝藏经》,《贤愚因缘经》,《六度集经》
等最适于翻读,我也未能保证看了一定有什么益处,总之比读俞理初所谓愚
儒的愚书要好得多。根据个人的经验来说,在四十年前读了《菩萨投身饲饿
虎经》,至今还时时想起,不曾忘记。从前杂览的时候,曾读柏拉图记梭格
拉底之死,忒洛亚的女人们的悲剧,以及近代人的有些著作,经过类似的感
动有好些回,可是这一次总是特别的深而且久,却又是平静的,不是兴奋而
是近于安慰的一种影响。这是宗教文学的力量吧,虽然我是不懂宗教的。我
记起《投身饲饿虎经》来的时候,往往连带想到《中山狼传》。这传不著撰
人名氏,我在《程氏墨苑》中见到,题宋谢仿得,又见《八公游戏丛谈》中


题唐姚合,恐怕都是假托,只是文章却写得有意思。看了这篇文章不会得安
慰,但也是很有用的,这与上边的经正是两面,我们连在一处想起来,有如
服下一帖配搭好的药,虽苦而或利于病也。(二十九日)

□1945年 
1月 
13日刊《新民声》,署名东郭生
□收入《立春以前》

读旧书



中国的书向来是专门供给读书人的,所以普通人民以至妇女小儿都不能
得到他的什么好处,那么这于读书人,即是能够懂得他的人,当然是一种很
好的享受了吧。是的,也并不是。

一口说读书人,里边也很有些差别,即使在专制的古时代还出过些离经
叛道的人,何况后世?读了书而仍把书还了的更是常有,他只是偷了一套拳
头回来,却不跟着做徒弟,反而看穿了老师傅的把戏,不免要对他表示不敬
了。为的分别起见,我们称这新的一派为知识阶级,对于旧的则称之为士大
夫,自然现今的知识阶级里有些也还是士大夫,要完全的划分原不是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