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尊者阿迦曼传 >

第23部分

尊者阿迦曼传-第23部分

小说: 尊者阿迦曼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本身的达成。身为佛陀的一个追随者,如果不擅於精

    进,就有必要去学习一些善巧和方法,才能够随顺於正

    道。一旦自己的开发完成了,其他的人就能更有效地获

    得帮助。

    现在已经到了烦恼和修行方法之间激战的时刻了。

    所有这段时间内,心意已经被它的两造(烦恼和法义)

    所撕扯。现在,其中一方将要成为心意惟一的主人,如

    果努力不够而且智慧不足,心意就要听任烦恼的摆布了

    ,那必然将它驱向无数痛苦的生死轮回之中。但是如果

    努力和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心意就成为法义,而法

    义就成为绝对属於他的无价之宝。这是对准烦恼给予决

    定性一击的时刻了,没有去想到死活的问题。如果不能

    获得胜利,就让身体死得其愿,不要有被击败的生命留

    着,那将是羞愧的,必然会被烦恼所嘲弄的。

    当他住在清迈旷野的期间,长老阿迦曼就是这样时

    时警惕和勉励他自己。他在那里的生活是严格地遵照一

    个固定不变的时间表,全天候地精进,日以继夜—每一

    个身体的动作和每一刹那的心意。所有这段时间,念住

    和智慧持续地运行着,查核和思惟着每一个外在的接触

    和内在的波动。没有任何事物,绝对地没有任何事物,

    可以穿透念住和智慧的防御线,现在已经到达转法轮的

    程度了,成为自动的、自发的而不间断的。

    当尊者阿迦曼日後陈述他这段奋斗的插曲时,让他

    的听众懔然敬畏而肃然屏息,他们都被他勇敢的和独自

    的奋斗故事楞住了。在旷野里,除了他自己的精进之外

    ,是不能期望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帮助或鼓励的。它是

    如此奇妙和令人敬畏而振奋,使他的听众觉得彷佛有一

    扇门已经为他们打开了,穿过它,他们将可达到涅盘。

    在这插曲本身的实际时段里,他正向着那个果证全速前

    进着。

 063大念住和大智慧

    063大念住和大智慧

    尊者阿迦曼说,他的心意已经长久地、完全地实证

    於第叁果(不还者),但是由於说法布道和训练弟子们

    的责任,没有时间让他继续精进於究竟的果证。当他这

    次独自游行在清迈的旷野时,他完成了,还得到几个额

    外的利益。环境和气候都非常地良好,身心的状况都很

    轻快,准备支持任何程度的精进,心意则警觉而做好准

    备。无上的法义似乎即将破晓,而痛苦的止息也不远了。战斗於是趋近结束,因为强壮的法义猎犬驱迫着狡滑

    的烦恼狐狸进入了死角。烦恼,现在已经虚弱了,而且

    到了穷途末路,只等待着结束,当法义的猎犬一跃而上

    吃掉它们时,纵使战斗尚未结束,但结果是不可转变的。

    在这个阶段的开发,心里无穷尽地具足所谓的大念

    住(摩诃沙堤,中译:大守意、大正念)和大智慧(摩

    诃般那,中译:大正智)。即使没有任何刻意的努力去

    控制它们,它们的功能也不会消失。大念住和大智慧成

    了自动的、自发的和不间断的,迅速地运作於处理外在

    和内在的情况。每一件事情都被查核和思惟过,然後超

    越它,每一件事都让它留在原属的地方。这明显地不同

    於早期的开发,当时的念住和智慧必须予以刻意地培养

    和控制(即使用了很多力量,它的进步却很像小孩子们

    在玩「蛇和梯子」的游戏一样,有时似乎跳跃前进得很

    快,有时又像被推下蛇坑,回到很久以前开始玩的地方)。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的命令;思惟这样或那样的知

    识和理由;怎样适当地处理这个或那个的方法;都被嵌

    入於大念住和大智慧中的一部份。它们的发生不需要有

    意识的努力,因此,除了睡眠期间之外,它们日夜每一

    时刻都作用着,很像是泉水稳定地渗注於一个水孔,绝

    不会枯竭。

    受、想、行、识的缘起者,就是观察思惟的对象,

    它们的作用如靶标,念住和智慧的箭尖穿刺它们的本性。因为已经证到不还者的阶段,以色蕴做为观察思惟的

    主题,已经失掉它的意义了。这四个非物质的诸蕴,必

    须予以广泛地和彻底地观察思惟,诸如它们的生起、持

    续、消失,都证实了无我的基础,在所谓的「男人」、

    「女人」或「动物」的背後,并没有常住的实体。再重

    覆,在四个非物质的诸蕴中,任何一蕴,都没有「男人」、「女人」、「动物」、「我」、「你」、「他」、

    「她」、「他们」或任何人在里面(更不要提身体粗陋

    的物质之蕴了)。认清这项真理,必须要贯通内明或智

    慧,不是仅仅透过忆想或理性的知识就可以知道的。要

    记住,两种知识的程度是南辕北辙,有着天渊之别的。

    透过忆想(理性的层次)的认识,倾向於自我膨胀

    ,刺激情感,分散心意,增加自我迷惑。这项事实的证

    据可见於许多法义的讨论中,它被标记为琐屑的争辩、

    找碴寻错、唇枪舌弹。可笑的是,所有这些都是用来拥

    抱烦恼而不是抛弃它们。法义讨论的目标应该是舍弃烦

    恼,若透过世智辩聪的感性词汇来认识这项真理,结果

    会造成烦恼—粗重和微细的,被压抑的,减少的或除去

    的—视智慧开发的程度而定。

    因为没有烦恼能够在完全开发的慧眼之下得以藏身

    ,所以智慧或者应该说是念住和智慧,是摧毁烦恼最有

    效的武器。就是透过智慧,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才能达

    到正觉,绝不可能透过知觉或忆想,那不过是理性的知

    识、推论、臆测。这不是说知觉或忆想没有用处,因为

    在开发的初期阶段里,它们是有用的引导线,但即使在

    初期阶段,也必须小心,不要把它们误认为就是真理本

    身。

    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向世间所作的真理的宣示,永

    远要经由智慧的开发而完成,而不仅是知觉或忆想。因

    此,对於修行的佛教徒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经常谨慎

    於忆想,绝不要认为它就是智慧。必须记住,透过知觉

    的认识绝不会导致任何烦恼的减少,也不能压抑烦恼,

    更不要提到真正地消除它了。被忆想制服的心意,就像

    从前一样,仍然被烦恼压制着。

    有一句泰国俗语说:「一座山的知识,非但不会抬

    高一个人,反而会把他压下去。」为了开发智慧的用意

    ,佛陀劝阻卡拉马族人,不要透过臆测、推论、传说¨

    ¨等,去相信一个老师或教义。他劝告他们去获取对真

    理的亲身体验,以便他们自己(透过智慧)能够去认识

    —这是善的,那是恶的。这种知识是缘自觉知的,不需

    要推论、逻辑或其他人的文字保证。因为佛陀和圣弟子

    们并不需要仰仗任何人来做为担保人,或是确认他们的

    知识。就是法的这项特性,才叫做缘自觉知,那是他们

    最可信赖的保证人。

    尊者阿迦曼说,这个阶段的修习是专注而愉快的,

    没有食物或睡眠的欲望,没有倦怠或疲劳的感觉,日复

    一日,夜复一夜。心意面对烦恼竖起连续的战斗,没有

    任何犹豫或忧惧。他没有浪费时间,在孤独的生活中,

    时间,现在完全属於他。

    离开伽地浪格寺不久,尊者阿迦曼到达一个大沼泽

    ,名字叫做诺噢(噢字在泰语是惊喜的欢呼语,引伸为

    在一连串的试验和错误之後,突然从迷梦中觉醒)。这

    里,他的心意开始以豪华壮丽和蔚然奇观的方式,展现

    它的力量,就像一匹训练良好而生气勃勃的马儿,升腾

    而上又俯冲而下;它跑出去,到所有的识界去捡取讯息

    和认知景象,然後撤回来撕碎内在的烦恼,连根拔起。

    这就是当他受限於对别人负有责任时,长期所压抑的能

    力和力量,心意连同它所有的习惯都已经被关进了有情

    世界的牢笼。现在,一旦门已经被打开了,它的潜能就

    被释放出来了。念住和智慧的力量,变得强烈地活跃和

    充沛。它闪现而出去观察叁界,然後镖射回来察看内部。它在各方面都发挥了全力,现在放弃了,现在释然了

    ,也放下了,再切断,粉碎并刺穿所有残馀的虚伪。

    就像海洋里一条力气强盛的大鱼,它沉潜,猝然攫

    取,带着欢乐和喜悦演出各种特技表演。回顾背後,心

    意隐约看见地平线上,罪恶和危险的乌云恐怖地凝聚着

    ,驱策着它不计一切地为解脱而奋斗。瞻视前方,它看

    到光辉和荣耀的亮光,似乎招手示意他去享受无限的知

    识宝藏。

    尊者阿迦曼叙述了更多有关於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情

    节,这几页中是不能重述他所说的一切的。

 064他究竟的果证

    064他究竟的果证

    在他尽全力以赴之後不久,由於大念住和大智慧无

    穷尽地、持续地运作支持着,後来有一天晚上,他坐在

    山边一棵孤独而茂密的树下,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专

    注於观察思惟。这棵树的四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温和

    的微风给安静的景象添加了凉爽和舒适,那是在白天他

    也曾偶而地去打坐的地方。不幸地,作者不知道它的真

    正位置,也忘了询问和记下树名或山名,乃至地区的名

    称。心意啜饮着他的事迹,陶醉得连细节都忘了。即使

    在述说之後好几天,他精彩的故事仍不消失。作者也感

    到自怜,沉思着自己是否有可能达到这种果证?当时心

    里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要像现在这样,把尊者阿迦曼的

    生平记录下来。

    从傍晚到後夜,尊者阿迦曼思惟着缘起法,经行禅

    思时和静坐禅思时皆然,顺着缘起的系列和逆着次第,

    向後和向前,一再又一再地穿越又穿越广大的领域—那

    里无明和爱欲聚集着去创造心里头各种的痛苦。这是介

    於尊者阿迦曼战斗之间的最临界点,他以大念住和大智

    慧,做为致命的武器出击,而无明则以熟练的战术着名。无明是聪明的,不只在於它的防御调遣上,它是机巧

    不可捉摸的,而且在侵袭的战略上,它能够给他的对手

    发动一次一败涂地的奇袭。当然,可以想见,这就是从

    无始以来,它一直统治着再生与再死的大王国,而有情

    众生的心意都在它的权力掌握之中。但是在尊者阿迦曼

    当晚的生死奋斗中,叁界中强力而狡猾的君王,无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