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画角--天宝纪事-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姨娘和四姨娘沈氏是败落的官家小姐,同父异母,被她们的父亲当成向上爬的礼物送来的,三姨娘育有二女萧似雪,十三岁和萧似月,十二岁,四姨娘生有一子萧以清,十三岁。住在茉院,莉院。
五姨娘吴氏是小家碧玉,听说与我父亲在街上相逢,被我父亲相中,纳入府中,生有二子萧以湛,十二岁,萧以淇,十岁。住在菊院。
六姨娘张氏是我祖母的丫环,后来送给父亲,生有一子萧以漠,十岁,二女萧似敏,八岁,萧似娴,七岁。住在松院。
七姨娘焦氏是官家之女,听说对父亲一见钟情,不顾家人劝阻硬是进入萧家,生有二女萧似水,九岁,萧似柔,七岁。住在橘院。
八姨娘冯氏原来是青楼红牌,听说国色天香,后来有了子嗣才被纳入府中,生有一子萧以潢,六岁,三女萧似薇,八岁,萧似蕾,三岁,萧似芊,一岁。住在荷院。
当然了,这些都是有子嗣的才能升为姨娘,还有许多没有生养的通房。
真是种马啊,幸亏是官宦之家,如果是贫贱之家,恐怕养不起要卖儿卖女了吧,我在心里不住的腹诽。
不过病好了以后,我的时间也开始排满了。现在每天卯时二刻就要起来,漱洗完毕吃好早点后先要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然后开始学习,先要学《三字经》一个时辰,然后写大字一个时辰。再学一个时辰的规矩礼仪。午时吃中饭然后休息一个时辰,未时先学一个时辰的古琴,申时再学一个时辰的画画。酉时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吃晚饭,然后睡觉。天啊,这才五岁就要学这些多东西了,我前世五岁的时候还在满世界疯玩呢。古代果然不是正常人过的,可是想想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必须融入这个时代,学习这个时代的各种规矩和技能,使自己看起来像个正常的唐朝人。
想通了这个,我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学习这一切。惭惭地对这些东西有了兴趣,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开始一点点地进步了。
第 4 章
第四章
今天是祖母的七十大寿,我一大早就被乳母抱起来,坐在母亲的房间里。几个丫环跟在身边伺候。我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一个人发呆,听说我的父亲今天会从洛阳赶回来给祖母祝寿。母亲一大早起来就去料理事情了,让我不要到处逛,老实呆在她院子里。
到了午时我又被乳母抱了起来,一路上到处花团锦簇,披红挂绿,香风阵阵。府里人来人往,就听得一片丝竹之声,又有极清脆的唱曲儿声。待得进了花园子,更是繁花似团,亭台楼阁都妆饰的极是富丽,还有穿的花枝招展的女子来来往往。
来到正堂,所有的宾客已聚齐一堂。所有人都一一向坐在正位的老寿星祝寿。萧家的妻妾子女也一一行礼。正在热闹非凡的时候,听到一声“将军回来了,将军回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走了过来,我抬头看到一个三十几岁,中等个子,风度翩翩的男子进来了,急走几步,跪到老寿星面前“孩子祝母亲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正儿回来了,来,来,让娘好好看看,娘这些天就一直惦记着你,你能回来给娘亲祝寿,娘实在太开心了。”祖母颤颤悠悠地扶起儿子。
“娘,孩儿不孝,让娘担心了。”
“晖儿,给祖母大人请安,祝祖母大人健康长寿。”“明儿,给祖母大人请安,祝祖母大人健康长寿。”旁边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也跪下了。
“好,好,好,都起来,都起来。“
一时间,请安的请安,祝寿的祝寿,场面热闹极了。我看到年纪大一点的男孩子正在给母亲请安,母亲眼含热泪扶起来,心中猜想这必是我的长兄,萧府的嫡长子萧以晖了。
我仔细打量他,他长的比较像父亲,眉梢,嘴角比较凌厉,但眼睛像母亲比较温和。正当我在观察他的时候他转头看向我,“玉儿,不认识大哥了?”
我忙上前问好,他一把抱了起来,“听娘说,玉儿生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好了吗?哥哥带了许多礼物给你。”他宠溺地看着我,我突然觉得这就是我血脉相连的亲哥哥,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很温暖,很温馨。我一把抱住他的脖子喃喃叫道“哥哥,哥哥。”
“好了,别撒娇了,快去给你父亲请安去。”母亲温柔地看着我和哥哥,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我依言向父亲行礼请安,父亲淡淡地看了我一眼,“起来吧。”说完转头和二房的萧似风和萧似花说笑。一副父慈女孝的样子。切,有没有搞错,这也太偏心眼了吧,幸好我不是真正的萧似玉,否则还真要气着了。
白天是宾客上门祝寿,晚上就是家宴了。老寿星,父亲,母亲一桌。那些妾室一桌,小孩子又是一桌,不是,是二桌,奴婢们团团围着伺候。
我冷眼旁观,祖母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亲热不已,父亲和母亲相敬如宾,那些妾室也是姐妹情深,孩子们兄友弟恭,姐妹友爱,一团和气的样子,好一副团圆场面啊。
祖母对着这一场面心花怒放,说道“我们萧家在你正儿这一代是单传,到晖儿这一代才人丁兴旺,开枝散叶,我活了七十岁,已经心满意足了。大家都要记住家和万事兴,你们都要相互关爱,相互帮助,萧家才能一代代兴旺下去。”
“是!”大家齐道。
第 5 章
第五章
我依旧每天早晚去祖母和父母那里去请安,有时也会碰到各房的子女来请安,不过都不亲近,我依然扮演着呆呆的十小姐。每天不停地学着各种知识。
不过跟大哥的感情却是日益深厚,经常在母亲膝下承欢,见面的机会也会很多。别看大哥在别人面前一副成熟稳重的大人样,在母亲面前还是一个偶尔会撒娇的男孩子。
大哥已经年满十六岁了,前几年跟左迁牛卫将军次女李氏议亲了,只等她今年及笈就成亲了。
这几天母亲忙着过大礼时用的聘礼,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比较隆重。有十六个金戒指 八副金耳环、给新娘的四季衣裳四十八套、绸缎二十八匹,衾褥六具,外加八百两银与二匹马,四匣金银首饰、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及各样蒸食,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干果,以及苹果等四鲜果。前前后后,共有五十八抬礼。
将聘礼送到李家后,订下十月初八的婚期,也就是一个月以后。
婚礼前一天,女方送来了嫁妆,第一抬是家具,各种床、榻、案几、桌椅、箱柜、多宝格、凳、衣架、穿衣大镜等等,有黄花梨地,有黑酸枝的,还有楠木地,工艺精湛,造型优雅。让人看了眼花缭乱。(这些嫁妆借签了平凡的清穿日子,我实在想不出古代的嫁妆是什么样的。)
引人注目的首饰。前后有十抬,盒子装得极满,。各种各样的手串、佩件、扳指、项圈、凤钗、簪子、镯环、耳坠耳环、戒指、钿子与零碎珠宝,闪得人眼花缭乱。
铺盖衣裳、针线尺头、鞋袜荷包、文房四宝、金银器皿,各式各样的瓷器、梳洗家什儿、胭脂水粉,还有各种玉器。都精致异常,华美无比。
最让人注目的是五家铺子和二个田庄,还有五顷地。总共有八十八抬嫁妆,看的人瞠目结舌,羡慕不已,难怪以前书里说十里红妆,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嫁妆摆在哥哥住的院子里让人观看,摆了半天后,一一收进房内摆放好。
当天晚上,母亲带着我细细察看各种嫁妆,笑着对我说,“玉儿,你以后成亲的时候娘亲也会帮你准备这么多的嫁妆的。到时不会让你的夫家小看你的。”多年以后想起那时母亲慈爱的笑容,不禁泪流满面。
第二天一大早,五更时辰,全家以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因为今天的婚礼我放假一天,可以放松放松了,可一看到身边跟着的一大堆人,也不能到处乱晃啊。
府内到处张灯结彩,高朋满座。傍晚时分,新娘花轿进门,奏乐放炮仗迎轿。轿子停在喜堂之前,一身大红礼服的哥哥上去踢轿门。穿着大红嫁衣,盖着盖头的新娘由喜娘扶出轿门步上红毡,跟着哥哥一同站在喜堂里。在赞礼者的主持下完成了拜堂的仪式,然后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了洞房,礼成了。
我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拜堂成亲的情景,(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的,)非常有趣,又很热闹。我还在一边YY会不会出现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周芷若成亲时,赵敏来砸场子的场景。(什么恶趣味,那可是你亲哥)。
我让乳母带我去新房看热闹,听说可以闹洞房。她是死活不肯去,说是主母下令不许带我去。哎,这是什么规矩啊。
第 6 章
第六章
婚礼的第二天,我一早被通知去上房观礼,观礼?我问乳母周氏是什么意思。她说“就是拜见公婆,平辈也要去现场观礼的。”,原来是这个,我只听说过拜见公婆时要叩头斟茶,但没听说过要观礼的,算了,既然通知了就去看看呗。
走到上房,母亲已上座,其他的人都来齐了,就差祖母了。听说父亲先领着新人去拜祖宗了。过了片刻,祖母在下人的搀扶下也来到了上房,母亲迎上去扶了坐下。“给祖母请安” “给祖母请安”一个个都上去行礼请安。在一片请安声中父亲和哥哥嫂嫂走近了上房,然后众人又给父亲和母亲一一行礼请安以后各自在自己母亲身边站好。
新嫂子是圆圆的脸,小巧的嘴唇,稍微有点丰满的身材(在我看来),梳着云髻,穿着一身银红的儒服,应该是那种典型的唐朝美女。
我站在母亲身边看着哥哥和新嫂子先跪在祖母跟前,叩头斟茶,祖母给了他们一对手凤手镯“这是你爷爷给我的传家之宝,我现在传给我的嫡长孙,希望你们能一代代传下去。”
“多谢祖母,我们一定会传下去的。”
我看到站在我左手边的二房的萧以明脸上一阵阴沉,一会儿就恢复正常了。若不是我正好抬头也不会注意到的。看来这人心里肯定不平衡了,可没办法谁让你是老二呢,而且是庶子,父亲再怎么疼爱你,你也是庶子,你注定没资格成为继承家族的人。
哥哥夫妻俩跪到父亲跟前叩头斟茶,父亲给了一个大红包。而母亲给了一对玉钗,说道:“你们以后要夫妻相敬如宾,给萧家开枝散叶。”“是,母亲”两人恭敬地点头。
嫂嫂和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也见过礼,还都我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男的是一套文房四宝,女的是一个非常精致的荷包,我捏捏了好像是首饰。
仪式结束后,各人散开,我和嫂嫂跟着母亲去了菊院。进了菊院正房,打发了丫头下去,母亲开口道:“芬儿(嫂嫂全名李秋芬),我们这一房只有晖儿和玉儿两个孩子,以后你要多关心你的这丈夫的生活起居,还有也多学着管家吧。以后这个家都要靠你们夫妻来支撑。”
“是,婆婆。”嫂嫂恭敬地答道。
母亲在一旁仔细讲解了府上各人的情况,规矩,还要各种注意的地方。嫂嫂在一旁恭敬的听着,整整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依然在母亲地呵护,兄嫂地宠爱下慢慢地过了两年,我是个非常懒散的人,喜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