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维摩精舍丛书 之中庸胜唱 >

第7部分

维摩精舍丛书 之中庸胜唱-第7部分

小说: 维摩精舍丛书 之中庸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择 《说文》:〃柬选也。丈伯切。〃
  强 通〃疆〃。《说文》:〃弓有力也。巨良切。〃今注曰〃胜进貌,远乎弱也。〃
  而 朱注曰:〃而,汝也。〃
  革 《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核切。〃朱注曰〃革,甲冑之属。〃
  矫 《说文》:〃揉箭箝也。居天切。〃朱注曰〃矫,强貌。《诗》曰'矫矫虎臣'是也。〃
  二、通义
  (一)舜其大智全章
  至德盛业,当下完成,实非他异,亦非自庸。行人每昧昧外求﹔不然,戚戚而内计也,以故转觅转远,转计转非。子思悯之,举孔子之称舜曰云云。迩言恐泥,察之则远患﹔幽理难通,问之则达全,即践履中庸也。两端者,善恶、是非等也。执善恶、是非以用于人,善者善之,不以远于我而恶其善﹔恶者恶之,不以远于我而善其恶,即践履中庸也。人情恶直喜谀,隐其恶而扬其善,使恶者内惩,善者外勖,亦践履中庸也。斯义也,人人能知,人人能行,而人人知而不行。舜固知而行者矣,孔子赞之曰〃大智〃,智固如斯也,岂有他哉?必曰烧丹汞、修性命、书符竞异而曰践履、曰用中、曰胜业、大德惑矣。又知者,慧也。大知者,大慧也。通此释之,三藐三菩提,孔子之中庸也。其易践、易履如此!而昧者不履。即履也,不至。惜哉!惜哉!然此践履,此亦有二:一君子之中庸,二小人之中庸。君子之中庸者,执两用中,隐恶扬善,好问察迩,终日践之履之。影来镜里,风过长空,一丝朕兆不留,半忽迹相无着,所谓超乎事理也。小人之中庸者,亦执两用中,隐恶扬善,好问察迩,终日践之履之,而终日践、终日履,所谓囿乎事理也。君子、小人之践履中庸也,名一而迹异。然迹虽异而践履实又不二。
  (二)人皆曰予知全章
  上知不知。今曰〃余知〃,余必不知。何也?驱我而纳于罟擭、陷阱中,我莫之避,知欤?决择乎中庸,我不能期月守,知欤?然则必如何而可?上以舜例,如上〃大知〃云云,下以回明,如下〃一善〃云云,即远乎罟擭、陷阱也。夫大知者,大慧也。一善者,胜行也。大知不知,胜行无行。凡圣非居,善恶專担糠彩ァ⑸贫袂也痪樱翟陬够N如观火,居陷阱若游园也。不然,虽以天下荣、四海奉,而形囚利域。志困名场,尽善不善,皆罟擭陷阱也。大慧、一善者,中庸之一体而异名耳。是履乎中庸,罟擭、陷阱即天堂﹔不履乎中庸,而天堂即罟擭、陷阱矣。
  (三)回之为人也全章
  闻一知十,人中龙象,入德班头也。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拳拳〃者,奉持义,弗失则久而能守义。久而能守,本经不息则久义。程子曰:〃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古德所谓〃生路转熟,熟路转生,自然契证矣。〃行人十百而无一契,病正反此。
  (四)天下国家可均全章
  均天下,辞爵禄,蹈白刃,诚难能也。果一策心,夷、齐弃国,之推自焚,成仁取义,于是乎在。此中庸者,即之不可,离之更乖。趣志莫策,识心岂缘?故曰中庸不可能。然亦有二义:一,小人之中庸,未入德者也,去取皆违,无一能是,故曰不可能﹔二,君子之中庸,已入德者也,去取皆中,无一不是。既无不是,何一非庸?果尔,可能且无,况不可能邪?故曰不可能。若曰是中庸者不可能,或必可能,或可能不能、不能可能等,理则滞于二边,事固惑于三际。岂孔子之心灯、子思之薪授乎?
  (五)子路问强全章
  〃强〃,胜进貌,远乎弱,以释氏六度言,则情进也。此支明践履的轨,示精进上行,子思引子路之问,揭孔子之酬,启行人之向。曰南方之强、北方之强,抑而强者,而,汝也,即子路,即行人也。强行虽三,而胜进则一。要之以时、以地而立名。非以名而有时、有地也。昧者释此三强有优有劣,有取有舍,碍甚矣!倘优南而劣北,从而取舍其强,则临阵校军,无衽金革之厉行、死不厌之激气,大敌何摧?升平何至?曰和而不流,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固善也。不御之,极其弊,必宋襄之仁、建文之义,讵中庸之胜行乎?余二义,释推及之。当人果能游刃乎三强,行超乎一尚,践履之至,亦中庸之至也。
  第三节 拈提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释家者言;威仪三百,礼仪三千,孔氏之说。《论语》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一切名言、胜义,一一践履乎?曰不践履,禽兽也。且孝行如羊、义行如雁、仁行如象、侠行如黄鹞子者,比比焉,可以人而不如禽兽乎?曰必践履乎如是三千、如是八万、如是出则、如是入则、如是行、如是学,是劳形摇心,终日毕生困而不申,讵曰得天、乐天、任天者邪?中庸之至道、孔氏之胜行,或不如是也。〃
  先生闻已,久之,顾视大众,众无语。乃曰:〃孔夫子说的'在下位,不获夫上,民不可得治也'。〃语已,诘众。众复茫然。
  先生复以手击案有声,曰:〃荐取。〃众仍无语。乃曰:〃昔径山杲答赵师重书云:当人不见德山有言: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自然虚而灵、寂而妙。若毫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也,又成大患。所以释迦老子在法华会上只度得八岁女孩,华严会上只度得个妙龄童子,涅盘会上只度得个市井屠儿。看他三个成佛的样子,又何曾向外取证、辛勤修学来?佛亦只言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只说为他保任而已,且不说有法可传,令汝向外驰求,然后成佛。幸有如此体格,何故不信?苟能直下信得及,不向外驰求,亦不于心内取证,则二六时中,随处解脱。何以故?既不向外驰求,则内心寂静﹔又不于内心取证,则外境幽闲。故四祖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当知内心外境,只是一事,切忌作两般看。记得沩山和尚问仰山曰:'妙净明心',子作么会?,仰山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沩山云:'汝只得其事。'仰山云:'和尚适来问什么?'沩山曰:'妙净明心。'仰山曰:'唤作事得么?'沩山曰:'如是。如是。'我把这一则古文,长长短短摘来作第四章践履中庸的拈提,当欤?非欤?诸仁者试道看。若言当。事隔释孔﹔若言不当,又看作两般。〃众复无语。
  先生曰:〃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下座。
  第五章 一趣中庸
  第一节 总论
  万派朝宗,到头原汇一海﹔五灯共焰,彻底宁趋二途?峻路堪悲,笃行斯尚,故次践履而曰一趣。二趣者,忘二边,绝中道,无奇异之可名,无平庸之可形,理无胜劣,义失浅深,寄短于长,位高而下,一是非,齐小大,当人必游之的径,三乘入德之共程,然行人于此每生二障:一自许﹔二竞异。总评章悉举也。然亦有远乎此障,逸然达寝,不假阶梯,遂尔及奥者乎?曰:〃有。〃古德云:〃云门干矢撅,全超法报化。无事出山游,百钱杖头挂。〃虽然不啐地,折暴地断,即程子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者,而云云,寐语也。检之!检之!慎勿闭户而王。
  第二节 经文
  {朱注第十一章}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一、释字
  素 《说文》作{'人/人T人/人'/ㄠ/小}。白致缯也。从'ㄠ/小''人/人T人/人'。取其泽也。桑故切。〃朱注曰〃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今注曰〃素,质也,
本也。〃
  二、通义
  朱子曰:〃'素'当作'索',求也。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此义余是而嫌其未竟,何也?索隐行怪,诡迹易彰,愚尚能辨,和者鲜也。和既鲜,害焉巨?此谓〃素,质也,本也,〃非索非求也,盖怪行隐于本素,智而难测。从者众也。从者众,祸斯烈,倘无大人者出,辟而正之,以盲引盲,天下梦然从风。后世翕焉归化。人伦失序,社会不轨。祸可问乎?春秋无孔子,少正卯千古闻人﹔战国失孟轲,陈仲子一世廉士。是非失经,大道何揭?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行人届此不欣奇异,便困平常。是非名判,吉凶立形。困于常则胜境莫至,功每亏于一篑,事或废自半途﹔欣于异,一德每愆,万行多戾。讵曰索隐行怪?抑亦丝路悲途。然则遵何道乎?曰:〃一道。〃〃一何道?〃曰:〃中庸之至道。〃盖中庸者,事离平异,理绝是非,无斯不服。悉举咸宜。竞秀万行,归咸一趋,故曰一趣。
  上云〃是非失经,大道何揭〃,又此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自语相违乎?曰:否。否,上之云者,盖未入德,或入而不至,非履乎中庸者也。若而入焉,倘不精检是非,爱河何度?古曰〃度河须用筏〃。既入德或入而至,己达乎中庸者,必曰是非精检,是到岸犹借舟也。总之,此中庸者,当人必亲证,肆口工心,万劫不至。讵语言能诠意识能缘乎?既亲证已,是亦得,非亦得,不是不非、即是即非总得,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亦得,悔亦得。企此即圣人,非圣人而企此矣,若曰必圣人而企此,是凡夫无分也。凡夫无分,然则说此中庸者为圣人而说,不为凡夫而说。岂理也哉?夫食因饥而食,今曰食因饱食,非饥者食,惑乎非欤?故曰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又非证莫了。
  第三节 拈提
  唐牛头法融者,学通经史,雅赅儒典。后落发住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花之异。贞观中,四祖道信入山访之。见师意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什么?〃融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先生曰:〃毒辣!毒辣!〃)融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先生曰:〃可笑拋纶处,金鳞破浪来,〃)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融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融曰:〃向德滋久,冀一瞻礼。〃祖曰:〃即贫道也。〃融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融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惟见虎狼之迹。(先生曰:〃不识闵颜富,焉之石王贫。〃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先生曰:〃作家宗师,宛尔不同。〃)融曰:〃犹有这个在。〃(先生曰:〃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拋一片心。四祖,四祖,我为你呼冤。〃)祖曰:〃这个是什么?〃融无语。(先生曰:〃胡思乱想作么?〃)少选,祖却于融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先生曰:〃唉!你破戒不小〃。)融睹之竦然。(先生曰:〃然为礼也。〃祖曰:〃犹有这个在。〃(先生曰:〃好说!好说。〃)融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先生曰:〃食他唾余作么?〃)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沙河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