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030627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 冯淑兰 袁 春 >

第2部分

030627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 冯淑兰 袁 春-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有个认识的过程。你们在从事这个教育工作当中,是不是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认识上的误区?对,这种事例很多,比如说我们在接触家长当中,聊天的时候,有一类家长,就是这样谈体会的,他说我对这个孩子教育非常关注,我也知道教育我的孩子,是我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为社会做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呢,我在平时看了许多许多关于这种教育理念的书,比如说《瑞基欧》、《蒙特梭利》,包括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看了很多书一些理论的知识我也储备了许多。可是有一点,当我的儿子发生问题的时候我好像拽不出哪个教育家来,来把我的孩子教育成为我认为很满意的那种人格呀,或者那种效果。他这个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不起来,就是这种家长很多,他这种素质也很高,他已经对早期教育有了一定高的认识了,认识到一定高度,但是苦于没有方法。后来我就跟他们讲,我说我可以把教育理论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的经验结合起来,用一种便捷的方式告诉给你们。所以呢,我们的家长就非常受益。再一个就是有一类家长呢,就是说他可能对早期教育不是太懂,所以他就觉得我这孩子不能管,我管不了,2岁多,简直在家里就造翻天了,1岁多我就开始对他束手无策了。怎么办呢?他就把一个这种责任,就是托付给这个机构了,就觉得我经济条件还可以,我就花钱要我的孩子到机构去,然后有良好的师资,有很好的环境,让他接受这种教育。那么这一类家长他都忘了他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其实咱们老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有的家长聊天的时候说说我们这第一任教师,我们倒听说过,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做这个职责?我只能把我的孩子寄托给机构、寄托给幼儿园。

  像她刚才说的这样两个误区,一个就是说家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缺乏一个实践的指导;那还有的家长是对早期教育的一种忽视;那他还讲了一个是一种家长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因为这个孩子生下来不是光是你的宝宝,是国家的,所以你是要对社会负责任的,不是光对这个宝宝负责任,你要对社会负责任。就像这些家长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那我们还有的误区呢,就是家长是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他给孩子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就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强化培训班,强化培训班有没有用,肯定有效果,但是你要看你的得和失值不值得。现在我们家长还有一个误区,是轻人格,性格的培养,他们家长没有把一个智慧的开发、人格的培养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还有的家长是不尊重儿童,他把这个孩子不是视为是一个个体存在,只是视为是一个小小孩。就是我大人想怎么使唤他就使唤他,他是我一个附属品,他没有把儿童尊重起来;现在还有一种误区呢,我们把早期教育就想的是我在教孩子,但早期教育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教家长。

  我们这个早教其实很大一个宗旨就是说让家长和孩子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对,这是一个过程,我们老用一句话,就是幼儿学习、家长培训。其实孩子任何事情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吃都要学甭说别的东西,都需要学过来。但是家长却需要培训,很多对孩子的一些特点呢,一些现象他把握不准。就像刚才徐老师说的,他就觉得知识很重要。我一来这里有的孩子家长跟我说,袁老师您这儿教什么,学几个儿歌,认识什么图形,就他苛求的那些东西,都是应试的那些东西。但是他忽略的就是0岁到3岁它是一种潜能的开发,这种潜能开发也伴随着是一种引导,伴随着是一种成人的引导。那么这种引导和学又有一定的本质的区别,跟教学有本质的区别。

  0岁到3岁它是一个叫无意识吸收期,它像海绵一样,或者像一架照相机一样,它是你看到的所有环境它就要照单全收过来,不知道你是对和错,孩子都会全给你吸收过来。那哪一天它会给你展现出来,刚才徐所长提到我们的早期教育,很多家长其中有一个误区是重知识、轻能力。

  我是搞幼教出身,所以对早期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就是比较关注。所以我女儿在1993年出生的时候,当时社会上正流行那种识字,刚刚开始启动,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也尝试想给我女儿搞这种识字教育。那么现在很多家长也在问我,这种识字教育好和不好?所以刚才应了徐老师说的那句话,在我的历程当中我就感受特别深的是什么呢?你得到的这些东西,和你失去的能力是不是值得,我想阐述的是这个,但是我的实例就我女儿身上呢,体现在就是我教她这个识字从半岁开始,也是用那种,不是应试的那种,看一眼然后刚会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时候,让她认识一个爸字,或认个什么字,然后五指大的,方方正正的红色的等等这些方式我都照着去做。那么也是无意当中让孩子学,学到2岁的时候,她将近能认识两三千字没问题,就是在同龄孩子来讲我当时特别有成功感。我说我的孩子都能认这么多字,人家讲你真不愧搞教育的,我也有点沾沾自喜。但是到了后来,我就发现她到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出现了。她在小学第一学期的时候老师有一个作业就是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没有字的,她全是看图,看图然后去理解,去想像,然后去创造,用语汇再表达出来。所以就通过这一件事我女儿第一天回来就冲我说,妈妈这个图我怎么说?她就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六七岁的孩子。但是我当时就反思,我突然觉得我好像错了,就是我关注的当然也对图也进行过观察、训练,但是相对比识字分量要少一些,要少得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又体现出来了,这种爱是父母对孩子这种爱那么这种爱有多少这种爱可以重来?我在做一期节目的时候,好像在和一个专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他也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当人们问他说你的父母亲,在你早期的时候是怎么教育你的?他说我的妈妈每次我从学校回来以后,就问我一个问题,说你今天又向老师提了什么样的好问题?我就反思,我说我们的家长一回来,我们往往问孩子你今天又考了多少分?你今天答对几道题?这好像就是一种差别。

  像刚才袁老师说的,她是把语言变成只是一个文字,但它语言是你的说和文字两个是必须结合起来的。所以她的孩子文字认识能力发展得很好,但是她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很好,因为语言是我们要用来交往的,是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但我们不是为了光去认那个字,所以她就会把看图说话就会忽略掉了。一个孩子正常的描述发散性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那其实也是我们家长一种急功近利这样一种心态的表现,希望孩子从小就掌握很多很多的东西,其实家长的心态都是想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其实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他走了误区,就是要把握好尺度,你看我上回听了一个专家他讲,说家长带着孩子来,说你看我们这个孩子两岁半了,可聪明了,快给奶奶念一篇文章,就拿那个报纸真的就去念去了,念完了以后专家当时什么也没有说,是挺聪明的。然后这个孩子就到幼儿园去了,到了幼儿园以后结果发现是什么情况呢?就是都有各区域的活动,这个孩子后来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什么区他都不去,他专门坐在一犄角旮旯,旁边也没有小朋友,也不跟小朋友去交往,可能就会拿着那个图书,他去看去了。这个专家说真是很可悲,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这个创造力和想像力了。因为什么,你的文字有了,他就不会去想图案上的内容了,实际上图案上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他可以想像出很多很多的内容,如果说我们成人可能想像不出那么多,但是我们的孩子的思维能够想得很多。可是他认字了以后,限制他了,也就是说剥夺他了,就是说把这个精力全部从字面上就理解了,家长这个误区是什么?就把一个人的聪明就只是看作文字和算术的能力,它就是语文和算术的能力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但其实这个是很大的误区,因为我们智能有八个方面,所以家长就拼命重视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其他的都忽略掉了。

  刚才三位专家提到了其中一个说法,说其实早期教育应该教育的是孩子,培养的是家长,家长是最至关重要的。要不然为什么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冯园长您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家长和孩子去您那里,早期教育的这些孩子他们确实存在哪些问题?您觉得家长身上的问题。

  家长吧,他就是说刚才徐所长说了一个重知识、轻能力,而且他还忽略一个什么呢?就是孩子的这种基本自理能力上面的培养他不够,他都是包办代替,而且这都是传统的教养方法,他就说吃饱了喝好了就可以了。但是他忽略了往往包办代替,比如我们来的孩子,老师一说个什么,这家长就要动手,根本就没有说不考虑到孩子,孩子来了以后,交往能力没有,他的语言发展也没有。那么他的行为习惯上面肯定就有很多没有。比如说的你拿完东西要学会说这种礼貌用语的呀,实际上他没有;比如说孩子的需求我要去小便或者我要去大便孩子也不会去表达出来,实际上就是0到3岁掌握关键期。再一个培养孩子的基本的生活自理,另外一个还有个行为习惯,也就刚才我们前面提到3岁看小,怎么看小?他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最基本的秩序没有,最自己想表达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语,他仍然没有了。他是剥夺了孩子去学习,因为我们孩子是要通过手去学习的,什么动作都要靠他自己去练习的。那你剥夺了他这个学习的机会,那也剥夺了他建立智慧建立人格的机会。那他这个当中他观察能力没有了,判断能力没有了,分析能力没有了,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了,最后连他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非常危险的,那我们的家长不能包办孩子一辈子吧?你将来不能包办他、代替他结婚、代替他再养育孩子,所以你如果这样子养出来的孩子,到最后吃亏的、受累的还是家长。

  其实吧,就是家长说对孩子爱,这种爱我觉得有时候挺残酷的。其实我觉得他的有意无意地在剥夺孩子的很多能力,再一个他根本的本质问题,我觉得他还是不尊重这么小的孩子。刚才徐园长说的那个实例,不尊重它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站位,我们就发现很多家长跟宝宝谈话的时候,他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从体位上来讲人格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求我们自己的老师都是蹲下来跟孩子平视,不管多小的孩子都要拿他作为一个人去尊重。那么尊重从外在的是形体,那么在更内涵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游戏当中选择。你看吧,这个家长带着宝宝一进来,宝宝你玩这个吧、玩那个吧,这孩子脑子就不知道了,本来孩子挺胸有成竹的,进来我想很自然地去选择我想玩的东西,可是不然,家长就很仓促地去帮助孩子确定他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家长包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