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统帅的传奇一生:拿破仑大传-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一切并不都像表面那样;因为私底下,左右不定的内伊对国王路易十八更为不满,因为国王只拨给他6;000人来对抗拿破仑的14;000人。内伊自己是多次亲眼目睹过这个小个子的科西嘉人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况下仍能激发出士兵们那么惊人士气的!同一天,经常头脑发热以致变化多端的内伊,再次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决定,他突然宣布自己将支持这条“疯狗”:“有一件事不用担心。拿破仑是抱着世上最良好的意愿回来的。他想忘记以前的事并会将社会各界团结起来拯救法国。”(顺便提一下,内伊是欧塞尔地方长官加莫特的亲戚,自然会对他亦步亦趋。)
3月16日早上,内伊元帅刚好赶在他的姐夫加莫特和拿破仑正准备吃早餐时到达了。“疯狗”热烈地拥抱内伊并不停地感谢他,因为内伊的加盟使拿破仑军队总人数上升到了20;000人。
尽管法国国民并不是太了解波旁王朝的现任王室成员,但是他们都知道路易十八的统治完全不同于拿破仑:法国已被欧洲国际社会接纳,而且更重要的是,国家终于获得了和平。路易十八的前任路易十六曾犯过许多错误,但他不是战争贩子;另外波旁王朝统治下的赋税要低得多;尽管法国人民对他们君主迷恋时钟的嗜好多有微词,但比起对战争游戏的嗜好,这又算得了什么。“和平是这个国家惟一的期盼……尽一份你个人的最后义务吧,为了你自己和全法国人民而获取和平吧!”1813年12月参议院曾徒劳地劝说拿破仑,立法院也曾支持参议院。“商业凋敝,工业也濒临破产,这难以言状的苦痛的原因何在呢?”下院议员莱内愤怒地控诉道:
一个令人再也无法忍受的政府、过度的赋税、残酷的征兵制度……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个国家的男人已减少了3成。血腥而又暗无天日的战争已波及到我们的下一代——中断了他们的学业,将他们从农业、商业和艺术创作中拉出来投身战场。
莱内热情洋溢的和平宣言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投票支持:223票同意,51票反对。“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和平,”参议员拉帕朗赞同地说,“每个人都在哭泣,这块土地上的每个角落都有抽泣声。”“你真的想让我告诉你这个无法掩饰的真相吗?”愤怒的海军大臣德克里斯这样告诉拿破仑的门徒和前参谋长马尔蒙元帅。“皇帝疯了,完全失去了理智,他要推翻我们,使我们陷入无法想像的灾难之中。”海军大臣的这一推测在1814年的一系列事件中得到了证实。
因此,如果说路易十八没有得到法国大多数人的支持的话,他至少会为了没人嘲笑他而感到欣慰吧。另外,他制定了《宪法宪章》,更确切地说是战胜的联军给他制定了74项条款,从而将波旁王朝对国家的独裁体制根除了;当初正是这种独裁导致了1789年的大革命,使欧洲充斥着暴力和战争,并最终使拿破仑登上了历史舞台。
1814年6月4日,路易十八签署了《宪法宪章》,在理论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拿破仑上台后再度推行的农奴制被再一次废除了。然而,选民由帝国时期的500万下降至仅9万人,而且由于有“纳税高的人才有权参选或任官职”的限制,只有10;000人有资格任官职,罗马天主教再次成为法国国教。
然而在军事方面,路易十八则显得缩手缩脚,因为贵族出身的有资格出任军官的人数极为有限,因而他不得不再次雇用拿破仑的旧将领和旧官员。在巴伦的记载中,杜邦将军被任命为第一陆军大臣,稍后又被苏尔特元帅取代,最后又被拿破仑的原陆军大臣克拉克取代。拿破仑的另两名元帅马尔蒙和贝尔蒂埃如今被任命统领6;000人的国王的“御用卫队”。
3月5日,得知拿破仑在戛纳附近登陆后,国王路易十八在同陆军大臣苏尔特商议后,决定派3支军队前去打击入侵者。其中的两支由国王的侄子们统领。昂古莱姆公爵将在尼姆周围组成一支约10;000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将追击拿破仑;贝里公爵将组成一支规模较小的部队;苏尔特元帅前往里昂组织了30;000人的第三支部队。3支队伍都是不够健全的:一方面是由于皇家军队中有大量的士兵开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王室侄儿间彼此不和;更重要的是由于苏尔特的无能──在里昂只懂依命行事,他的30;000人本可以轻而易举地阻止甚至摧毁拿破仑的军队。事实上,如今巴黎方面所获得的惟一的好消息,是北方的两支由德鲁埃和勒费弗率领的支持拿破仑的军队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
…
第三十九章动乱与倾覆(4)
…
在得知格勒诺布尔和里昂失陷的消息后,国王路易十八命令大部分巴黎守备军前往维莱瑞夫和默伦,贝里公爵再次被任命为总指挥,麦克唐纳任副指挥。至于苏尔特,则受到了国王最心腹的顾问及同党奥尔珀斯的排挤,他被指控串通拿破仑,阴谋推翻国王的统治。实际上,贝里的新军也组织不当,逃兵人数不断增加。以致日益焦虑的路易十八不得不派内伊元帅到隆勒索尼埃去帮助贝里重新整顿军队,17日,拿破仑在欧塞尔亲自领教了这一整顿的结果。
1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对内伊的背叛仍毫无所知的国王路易十八,冒着倾盆大雨,带着大批随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自前往国民议会。陪同国王的有阿图瓦伯爵、贝里公爵、奥尔良公爵(也就是后来的路易·菲利浦),另外还有国王的高官和廷臣;他们乘坐的豪华马车由巴黎国民卫队的骑兵队开路,后面及四周保护他们的是身穿红黑相间制服的著名的王室卫队。
国王驾到;号手吹响了嘹亮的号角。路易十八被扶上了他的王位,对议会发表了演说:“先生们,在这危急的时刻……我来到你们中间是为了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系……我再一次见到了我的祖国,我使她和所有的外国列强恢复了和解……我为了我的人民幸福而辛勤工作着……现在我已经60岁了,对我而言还有什么比为了保护祖国而死更光荣的呢!”人们必须防止法国内战以及拿破仑的“铁血专政”死灰复燃,路易十八提醒他们,“他是来摧毁这个君主立宪制的”,所以人们不得不行动起来——“那么,先生们,让我们团结起来,让我们团结在国王的周围,万众一心吧!”当路易十八回到马车上后,天空仍在下着雨。政治就是政治。
在他到达杜伊勒里宫,受到每个人的祝贺后,路易十八接到消息说内伊叛变了。召来巴黎周边地区第一军区统领梅松将军和德索勒将军后,国王向他们通报了局势,命令他们立刻撤换苏尔特和内伊新军司令的职务。但是,他可以信任他们吗?国王这样责问这两名前拿破仑的官员们。“当然,”两人战战兢兢地再次向国王保证道。但是由于他们是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博,他们首先需要那么一点保险措施,要求预付200;000法郎(金币)。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国王感到吃惊的了,他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梅松立即着手将巴黎附近要塞的正规军集结起来,而德索勒则召集国民卫队,就连陆军大臣克拉克也向他的指挥官保证现在已稳操胜券,苏尔特对军队的破坏已得到修复。而《争鸣周报》比克拉克更有过之,向法国民众宣称:马尔尚将军和马塞纳元帅已合力夺回了里昂。马塞纳当然一步也没有离开过马赛而马尔尚已再次加入拿破仑一方了。在同一家报纸上,支持波旁王朝的自由党人邦雅曼·康斯坦这样形容拿破仑:“这个阿提拉(Attila),这个可汗……这个人身上沾满了我们的鲜血。”
但在贝里、昂古莱姆、苏尔特和内伊背叛的事实面前,没人再愿意相信报纸上的报道了。因此,大批的上层阶级、贵族蜂拥至政府所在地要求通行证,载满财物的富豪们的马车一辆接一辆地出城向西北方驶去。
在杜伊勒里宫,财政大臣路易正安排从首都调拨约2;500万法郎(银币)以填补由于个人从银行里过度提款所造成的空洞。3月18日,麦克唐纳元帅突然到达杜伊勒里,抱怨那些在维莱瑞夫和默伦以贝里公爵为首的所谓指挥官们的愚蠢。这就连向来温和的国王也动怒了,他撤换贝里并由麦克唐纳取代他的职务。国王的心腹顾问巴隆坦言道:“我们极其悲哀的丧钟已在全国敲响了!”已真正感到慌乱的国王,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决定——“(他)发生了某种瘫痪。”
次日,杜伊勒里宫里一片混乱,尽管没有人知道——因为国王对这一消息就连对法国最高级的贵族也守口如瓶——国王路易十八已决定逃离法国,并以视察马尔斯的军队为由于中午动身离开了。很具讽刺性的是,惟一知道他这一打算的两个人恰恰是拿破仑的人——贝尔蒂埃和麦克唐纳,除此之外就连他自己的亲信陆军大臣也不知道此事。
国王以视察为名离开了,天又下起雨来。但是,由于反对国王的群众的拦截,路易十八又转回了杜伊勒里宫,甚至没能通知全身被雨湿透的马尔蒙——他此刻正带着数千人的军队在等着国王的视察。那天晚上晚些时候,大臣们终于知道了国王的逃亡计划,在每个人拿到了约10万法郎现金后,他们同意追随国王。午夜过后,向他的官员及首都道别后,国王路易十八离开了杜伊勒里宫。那天,3月20日,刚好是拿破仑的儿子的4岁生日。
难得的是,自1814年9月起就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的联军,虽然还在不停地争吵,却似乎比波旁王室和更有组织、更有效率。根据1814年5月30日巴黎和约的规定,会议决定出兵挽救欧洲目前的危机并确立新的国界,以平定由于拿破仑对欧洲的征服而造成的混乱和破坏,这其中还包括废黜一些君主的王位,重划国际边界,任命新统治者。而他们的首要决定之一就是组织并帮助波旁王室再次统治法国并宣布废除前拿破仑帝国。同时他们也出面调解普鲁士和俄国之间对萨克森和波兰的矛盾。当然,还存在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的、由比利时及荷兰两国合并而组成的王国问题。
//
…
第三十九章动乱与倾覆(5)
…
维也纳方面做出这一系列关键决定的主要人物:有英国外交秘书卡斯尔雷勋爵、奥地利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代表梅特涅、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哈登堡的查理大公,以及沙皇亚历山大。尽管法国由于巴黎和约而被排除在这个会议之外,但路易十八的新任外交大臣塔列朗仍代表法国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着手安排法国及欧洲的一系列事务,以避免法国发生内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联军做了让步,让法国也加入会议的讨论中来,因而破例允许塔列朗出席。
塔列朗尽管具有处理国际事务的头脑、高超的外交手腕,但他却集法国人处理外交事务的谨慎和保守特点于一身。他巧妙地置身于谈判桌上,在同盟国之间周旋,挑动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于1815年1月3日同英国和奥地利秘密签订了同盟条约,在卡斯尔雷的支持下,使法国的敌人之间发生了分歧。该条约从理论上讲只是简单的共同防御协定,但事实上是针对具有强烈扩张欲望的沙皇亚历山大的,因为他已吞并了比萨拉比亚和芬兰。英国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