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2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2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收到龙宫里面去收藏起来;「一四天下微尘品」。他呆了,一看到这个,傲慢的心马上就没有。为什么?自己一生所学的跟这个一比,不能比,差太远。看到佛书这么丰富,这才五体投地,这是阎浮提众生没有一个人能够受持。
  再看中本,再看下本。中本是纲要,分量还是太大,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人能够学得了,看下本。下本是什么?好像是目录提要一样,诸位如果看过《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有目录提要。大本就像是《全书》,中本就好像我们现在所讲的《荟要》,《四库全书荟要》,是《全书》里面重要的东西另外编一套,是全书分量的三分之一。这还太大!中本还是太大,还是没有办法接受,那还有小的,小的是什么?目录提要。目录提要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在都变成精装本,这么厚的本子精装五册,《四库提要》。他看这个很满意,这个行,这个我们世间众生可以能接受。这个分量多大?十万颂,讲偈颂是十万偈。这个行!他把这个东西带回到人间。
  所以《华严经》是龙树菩萨流出来的,传到中国。中国现在翻译的《华严经》只有全经的一半,所以我们中文翻译的《华严经》叫什么?叫略本,还不能称下本。经文长,分量太大,很容易散失,所以三次传到中国都不是完整的本子,残缺不齐。第一次传到中国来是东晋时代,翻成中文六十卷,叫《六十华严》。分量多大?三万六千颂。诸位想想全经是十万颂,只有三万六千颂,三分之一多一点点。第二次唐朝武则天时候,实叉难陀尊者到中国来,带著有《华严经》,还不到一半,四万五千颂,比东晋的本子多了九千颂。这个经翻译出来就是现在流行的《八十华严》。《八十华严》是四万五千颂,五万颂才是一半,不是完整的本子。所以《华严经》常常我们念,一念到这里就没有,后头没有下文。为什么?后面的文没有来,缺了。贞元年间唐德宗的时候,乌荼国王向中国进贡,就是送礼,礼品里面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一品经。很难得,完整的,这一品经没有欠缺,翻出来我们称为《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四十卷。所以现在这三种译本合起来,大概差不多是达到五万颂,缺一半。
  这个经是佛成道之后,把他自己所证得的境界完全说出来。这不是随顺世谛说的,是随顺真谛说的,他自己亲证境界完全说出来,这部经。我们有缘能读到,实在讲这个缘非常希有,因为经太大没有人愿意讲。纵然肯讲,没有人听。诸位看看,我们今天打出来的片头你们看到,今天是一千三百集,我们一集是二个小时,一千三百集是二千六百个小时。你看看经文讲到此地二千六百个小时。所以这部经要像我们现在这种进度讲下去,我估计是二万个小时。可是同学们喜欢这个讲法,这样讲法对我们现前有利益。如果说是一般讲法点到为止,速度就快,但是不得利益、不得受用。那样子不如念经,念经还有利益。所以既然要讲就要细讲,一定要落实到我们现前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学了之后能用得上。在专修净宗,有缘听听可以,没有缘没有关系,专门学《无量寿经》。如果有能力,专门学净土五经一论,决定帮助你提升品位。
  往生一定要求,把它定作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个目标。所做一切善事,世间善事、出世间善事统统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一点都不错。绝不希求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是轮回业,你福享尽了,还堕落。一定要知道,过去无量劫来造作的善业、恶业不晓得有多少?自己细心去思惟观察,肯定恶业比善业多。怎么知道?起心动念恶念比善念多,这就是很有力的证明。无量劫来,我造的恶业比善业多,所以恶念比善念多,恶念的力量比善念的力量强。我要不求生净土,纵然这一生修的一点福报,福报享尽了必堕三途。这都是事实,你说这个可怕不可怕?
  怎样期望将来永远不堕三途?永远不搞六道轮回?那只有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不但是永远脱离三途六道,连四圣法界都脱离。这个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遭遇,这是无比殊胜的缘分。遇到了,你要不真正把它抓住,当面错过,那就罪太大。「罪该万死」这一句话没法子形容,万死还太轻。遇不到那是无可奈何,没有缘分;遇到之后一定要把它抓住,一定要成就。要成就,万缘放下。要想跟佛学,佛存的是什么心?佛说的是什么话?佛做一些什么事?样样都要学。
  《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圆满、很具足。照《无量寿经》来学习,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无量寿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纲要。经本分量有大小不同,里面的内容没有两样。也就是说《华严经》是细说,《无量寿经》是略说,说的是一桩事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现在我们要学的,要把心量拓开。这是我常常劝勉同学,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不要想我的家庭,不要想我这个小道场。这算什么?太小!真的是小人。你要把心量拓开,怎么个想法?想遍法界虚空界,你跟《华严》相应,你跟阿弥陀佛就相应。
  落实到我们实际生活当中,我们要想到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不是整个世界上一切人,整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普度众生!我们眼前,摆在面前是全世界所有的众生。众,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所以佛法里面讲「众生」这两个字的含义,包括我们现在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矿物也有生命吗?有。日本江本胜博士在水实验里面,我们明白了。水是矿物,矿物有见闻觉知,矿物懂得人的意思,矿物随著人的意念产生变化,印证了《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众生包括矿物,包括自然现象。你六根所能接触到的,没有一样不叫做众生。你看众生范围多大!我们是为利益众生,供养佛就是如教修行,那你要是不学经教,你这修行就没有标准。经教是我们修学的标准,依教修行就是供养佛,供养一切佛;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佛统统供养到,一个都不漏。
  「如其意获相似果」。我们今天修学,虽然不能得到真实的菩萨果位,我们得到相似果位。这个相似果位回向求生净土,决定成就,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一桩事情是世间第一桩真实的大事,这不是小事,不是虚妄的。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这一桩事情是真实。虚妄的要放下,真实的要知道掌握住、要能够取得。所以不学经教,你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性相、理事、因果,你不明了。科学是在探索,并没有结论。科学家发现的定律,现在也不敢讲是真理,为什么?过几年新的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把他的定律推翻。唯独佛法,到今天还没有任何科学能把佛法里面东西推翻,还没有。你要问为什么?佛所讲的是现量境界,也就是真实的。科学是从比量,不是现量,是从推想,是从仪器的观察,数学理论来推演,所以它不是现量。
  佛菩萨怎样从现量当中证得?禅定。这个重要!这是佛在经论里头常常给我们讲,你心要清净,心要定。我们今天念佛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所以佛在《大集经》上说,念佛是甚深深妙禅,不是普通禅定。「无上深妙禅」,佛说这个念佛法门,因为你直截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大经上讲有三个层次,最高的理一心不乱,其次的事一心不乱,再其次的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初级的一心不乱。我们今天在凡夫位学这个法门,如果是理一心不乱,天台大师六即位里面,那是分证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是相似位,相似位就超越六道,往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没有出六道,观行位,观行是功夫得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观行位决定往生,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是你的烦恼伏住,烦恼没断,烦恼不起作用,你得相似清净心,所以讲相似果。相似清净心就开相似的智慧,这个智慧跟佛菩萨没有什么两样,「於一切法悉顺知」,真做得到!
  『遍十方中现神力』。佛如是,菩萨亦如是,我们也要学习。「遍十方」,我们烦恼没有断,没神通,没有神通要现相似的。怎么叫相似的?我们现在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用现在的科学技术,用网际网路、用卫星传播,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华严经》,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你有设备你都能够收听得到,都能够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这是相似位,这就是「遍十方现神力」。再有机缘,现在交通便捷,平常每天我们在萤光幕前面共同学习,每一年或者有一段时期我们去做一次旅行,每个地方去看看同学们实际修行的状况,为大家带来鼓励,也为大家当面解答问题。这都是属於遍十方中现神力。
  这种表现是我们自己修行的成绩,供养大众,给大众作证明。烦恼轻,智慧长,法喜充满,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於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在一切境缘当中,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把佛教导我们的,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身,身在表演,不为自己,做给一切众生看,让他觉悟。你讲,讲的时候,有的时候未必相信,看到你这个样子,相信了,觉得你这个样子,他看得很满意,他也想学,你就好教他。楞严会上阿难尊者怎么出家的?就是看到佛外表的形相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这个形相不是父母生的,是他修行修得的。父母生,哪有这么殊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就是羡慕佛的相好光明,跟佛出家的。所以佛的相好光明也接引了不少众生。
  学佛,学了十几年,学了几十年,你学的东西在哪里?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日常生活当中。我当年亲近章嘉大师,亲近李老师,实在讲也被他们的相好折服!尤其是章嘉大师,真是佛经上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他老人家那一年刚好七十岁。他七十岁看起来就像四十岁的人一样,精神、体力、相好,我们看到没有一个不羡慕。他七十岁!哪能叫人相信?这叫人一看就服了。你怎么会有这样好的身体?这么庄严的相好?念佛念来的。你真念佛,真正依教修行,你自自然然就得到。连看相算命的都常讲「相随心转」,你的心已经变成佛心,你的相就是佛相、就是菩萨相,就这么个道理。你是凡夫心,你怎么学你还是凡夫心,你的相转不过来,你的身体转不过来,你还是个凡夫。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0一卷)  2004/8/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01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十段光照十方,偈颂第四首看起:
  【从初供佛意柔忍。入深禅定观法性。普劝众生发道心。以此速成无上果。】
  这首偈是讲「深因」,前一首是讲「遍因」,遍是普遍,这个广,你看看佛菩萨修因广大,这深远,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第一句『从初供佛意柔忍』,这句里面讲的是六波罗蜜里面前面三种,布施、持戒、忍辱。此地这个「初」是六度里面的第一个,真的,也是入佛门最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