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3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獠荒芄磺址改悖飧鲆馈N颐鞘欠卜颍皇巧细牵憧纯雌障推腥诿恳欢钨仕糖懊妫蓟挂赋蟹鹕窳Γ鄄焓健梗颐鞘鞘裁瓷矸帧⑹裁吹匚唬课颐遣豢糠穑趺葱校
  依靠佛绝对不是没有面子的事情,不是丢人的事情,想想我们六道凡夫,搞了这么长时间,真的叫无量劫来搞六道生死轮回,我们今天不靠佛,怎么办?没有出头的日子。你要想出头,出离六道轮回,除靠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真正靠佛,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欢喜,欢喜你找到脱离六道轮回的方向门路,恭喜你!一定加持你、成就你。关键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有坚定的意志依教奉行,这是关键的所在。阳奉阴违,不能成就。欺骗自己,欺骗不了佛菩萨。人只要不自欺,都有成就。最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还不肯承认,这样的人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没有善根」。所以「洄澓、漩澓」意思很深很深,就是儒家讲的温故知新,天天要干,决定不能够中断。
  『香藏氛氲布在中』,「氛氲」是一种雾气,弥漫!布在哪里?布在「洄漩」当中,就是「漩澓」。这是什么意思?不难懂,你每天认真努力在学习,不断的重复在学习,那是你的感受,我们一般人讲法喜充满、智慧增长,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不知不觉都在向上提升,就像「香藏氛氲布在中」一样,在你不断重复学习当中,这一句是自受用。要用《论语》上的话来说,「学而时习之」,「一切妙宝同洄澓」是学而时习之,「香藏氛氲布在中」是「不亦悦乎」。你们诸位仔细看,我们用《论语》这一句来解释这两句,你就能体会到。古人讲读书乐,你要不读书,这个乐你体会不到。这个乐养人,无比殊胜的养分!养心,养德,养智慧,哪有不养身的道理?
  这种修养,下面一句显露在外面,『发焰流芬普周遍』,焰是光,「发焰」就是放光。你的身真放光,放智慧光明。一看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有智慧!」放道德之光,这个人有道、有德。用普贤菩萨十愿来讲,你放礼敬之光,对一切众生谦虚有礼,内心诚敬,那是光。布施供养是光,忏悔随喜是光,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没有一样不是在放光!「发焰流芬」,芬是你的性德自自然然流露,周遍法界!为什么?起心动念与性德圆满的相应。性德是什么?在儒家讲,伦常八德是性德。五伦五常,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有一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行!都是性德。性德就在你这个形象上,你统统做到了,一切时一切处,你一点造作都没有,自自然然在表演,放光!
  在佛法里头,我们今天提出来修行的科目,这五个科目放光。净业三福、六和敬是光,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是佛光,佛光普照!只要你能够做到依教奉行,佛在经典上常常嘱咐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是放光。受持放光,读诵放光,为人演说那个光就更大,大放光明!如果演说,你这个心量很大,用什么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心量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放的光明等虚空法界,这是光明普照。所以,经中的义趣诸位同学在此地你就能体会到,说不尽!我们能说,也只是点到为止,希望同学能够体会得,自己信受奉行,你就得利益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一卷)  2002/08/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11
  诸位同学,请看「海间香河」偈颂第五首:
  【河中出生诸妙宝,悉放光明色炽然,其光布影成台座,华盖珠璎皆具足。】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四、五、六这三首偈都是「颂旋澓出影」。在前面把「旋澓」的意思跟诸位说过了,这个一定要记住,旋澓就是表不断的重复。无论是学佛法或者是世间法,如果不能够反覆的学习,我们一般人讲的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记。特别是殊胜的大法,这个大法往往都是一切法的纲要,必须要熟记才能真正得受用;要熟记就一定要反覆去读诵,常常温习。
  学习的时间不能够不重视。在一般来说,在一生当中学习的期间是少年,这是一生当中学习的时间。所以你看中国古时候,古时候说实在的话,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现代人想得周详。古人的心比现在人要细密,心地清净,他想得很深、想得很远,正面的多,负面的少,跟现在人确实不一样;有智慧,有福德。在一生学习当中,这个学习的时间,聪明的儿童(佛法讲善根深厚的、根利的)五、六岁开始;也有四岁,那很少。最晚的,这是比较迟钝,最晚的七岁一定上学了。所以儿童教育是从五、六、七岁这个时间开始。学业完成呢?二十岁之前完成。根性钝一点的,有的时候会延长到三十岁。这是一般讲的学习的时间。三十岁以上就难了,四十以上不能学了,你的学习期间过去了。
  李老师早年在台中讲经教学,学讲经的、学讲演的,李老师的年龄限制在四十岁,四十以上不能学了,他不教了。老师的医道好,我们非常敬仰。我认识他的时候三十一、二岁,我就很想跟老师学医道,老师摇摇头:你学习的年龄过了。如果你是二十岁我教你,三十以上这一门东西不能学了。劝我学经,学经教这个还行。四十以后,学什么东西都难了。可是我们经学班的同学,一般年龄都是三十以下,二十到三十岁大概占三分之二;少数年岁大一点,三十到四十岁,像我在这个班上的年龄,不多;超过四十岁的有三、四个人;年龄最大的林看治居士,六十岁,老师也教她。什么原因?我们看出来了,好学。林看治居士把自己看作是幼稚园的小学生,拿著经本,她认识的字不多,遇到人就问:这个字怎么念?时时刻刻跟人学,难得!
  学小部经,老师在《阿含》里面选,在《大藏经》经集部里面选,所选的经文都不长,最长的决定不会超过两千字。几次讲完?标准的是五次,一次四十五分钟。他是两个人一同学一部经,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好像是翻译,实际上两个人学的是一门功课,这个是两种语言都照顾到。老师还有一个很深的意思,让林看治参加这个班,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六十岁了,孙子都在小学当教员了,她还在经学班学经。由於她的勤奋、认真、努力,她学成功了。这个人心地好,很慈悲,法缘殊胜,经学班同学哪一个在法缘比不上她,她的听众多!一部经学会了,在台湾,北面到新竹,南面到鹿港,十几个地方请她讲经,都欢喜听她的。这是破格的一个例子。有她这样的精神,有她这样的谦虚、好学,还有补救;当然学大部经她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仅限於小部,与初学的同学们结法缘。这是讲一生当中你学习的年龄是在三十岁之前,顶多到四十岁。
  一年的时间?中国古老的谚语所谓「一年之计在於春」,春、秋是读书的季节。人在四季为大自然环境所感,学习的科目不一样。春天学什么?要跟春天气象相合,古人在春天学诗。秋天学什么?秋天学经史。换句话说,理论的部分是在秋天,文艺的部分在春天。这是讲一年什么时候学什么东西。一天什么时候学东西恰当?上午。所以你看学校排课,主要的课程一定排在上午,下午多半是音乐、体育、美术这一类的课程,就是副科;主科一定在上午。佛法尤其重视在清晨,「一日之计在於晨」。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时节因缘,你要去学习什么东西。
  现代人们的生活,从农业时代转变为今天工商业的时代,尤其是最近这一个世纪,转变为高科技的时代,这个演变影响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工作量增加了,运动的时间相对的减少,精神生活感受到压力,所以现代人有许许多多精神跟生理上的疾病。古时候没有;相对的,现代社会上许许多多的灾变,古时候也没有,确确实实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都要明了、要知道如何学习,成就自己德行、学问、智慧、能力,来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自己解脱才能帮助别人,这些首先要懂得。
  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自己要想想,自己的年龄、自己的身分、自己的行业、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多方面你都要去考虑到,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科目,好好的用功努力,能成就。这个成就就在反覆不断的重复,世尊弟子当中的周利盘陀伽是我们最好的模范,天天干。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大家学习,诸位要能听清楚,不可以盲目。我讲经的对象是广大的群众,不是对某个人,各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换句话说,你所学习的科目不可能是一样的。在今天这个时代,人多,科目多,社会上重视的是专家,不是通家。你要是「我样样都通,样样都懂」,社会上没有人用你。为什么?虽然你样样懂,你不精!通家是什么人?是大福德之人。他不需要专精一样,他要广学多闻,样样都懂得一点。大福德之人,他是领导人,在一个学校里面他做校长,校长要通家,他这个学校多少院系他都要懂,他不必要精,他去找专家替他来教学。你是文学专家,请你当文学院院长;你是物理专家,请你当理工学院院长;你是医学专家,请你当医学院院长,专家。他用专家。
  我们要问,如果我们广学多闻,有没有那么大的福德当领导人?自己对自己要清楚,要有自知之明。我没有那么大的福德,不能领导别人,我就要接受别人领导。社会上就是两种人,一个是领导人的人,一个是被领导的人,世出世法都没有办法脱离这个定律。在佛法里面,寺庙里有住持,住持是领导人,寺院所有大众都接受他领导,一个道理。那个要大福德,没有大福德,我们一定要懂得我接受别人领导,我要服从领导,为团体尽我自己本分的一份责任。我在我自己工作岗位上把它做好,尽到我的责任,跟团体所有部门、所有工作岗位的同学们合作,这个团体是健康的,这个团体是经上讲光明的、善好的。如果说自己又不能领导别人,又不接受别人领导,这样的人你在团体里,你没有立足的余地。你不能够包容别人,别人没有办法接纳你,你走投无路,世出世法都一样。学,世出世间的学,学什么?没有别的,就是学跟社会大众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来创造群体的福祉,这是世出世间真实的学问。所以说到「旋澓」,这里头的境界深广无际。
  『河中出生诸妙宝』,这一首主要的就是讲「出诸妙宝」。「河」,前面说了是心性所起作用。作用有对自己的,有对别人的;对自己的是自受用,对别人的是他受用。自他是一不是二,但是一定是先自受用,自受用同时就是利他。为什么?你自己的修养,你给社会大众做榜样,那就是他受用。自己修行有了成效,就是对社会的贡献。自己修不好,你对社会的贡献是负面的,在佛法里面是造罪业。为什么?自己修得不好,社会大众看到你这个样子,他造口业,他毁谤;他瞧不起你,轻慢。瞧不起你无所谓,连带著三宝,轻慢三宝;毁谤你,毁谤三宝,麻烦在这里。个人真的是无所谓。因为你出家了,你穿上出家人的衣服,你是出家人的代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