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三首十二句,说明十信位里面有十住菩萨所修的,有十住,没有十住之名,有十住的实质。不但有十住,而且再往上去,十行、十回向、十地,一位具足一切位;不但上位具足下位,下位同时具足上位,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不思议境界。十住菩萨前面略略给诸位介绍过了,现在我们看信位菩萨所具足诸位的修行法。从偈颂我们就晓得,第一句承先启后,是从前面第五首末后一句,「则为诸佛所护念」。
『若为诸佛所护念,则能发起菩提心』。修学不能说没有次第,不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我们要记住,从什么地方下手?第一首颂里面给我们讲,「若常信奉於诸佛,则能持戒修学处」,从这里下手,然后深信三宝,信佛、信法、信僧。而后才能成就展转行,得殊胜决定解,得诸佛所护念。你明白这个道理,现在还在农历闰七月,你看多少人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护念就是保佑。能不能真正得到?前面所说的统统没具足,这能得到吗?所以经不能不学,不能不听,听要听懂、听明白,这就是解,殊胜解,你理解了。理解是什么?理解叫看破,看破之后你要真干,真干就是放下。
不能不靠三宝加持,才能够发起菩提心。三宝加持,三宝怎样加持?这个要懂得。加持,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有显加、有冥加。什么叫冥加?忽然通了、明白了,这是冥加,原先不懂,忽然之间明白了。显加是你自己能够清清楚楚的,那是什么事情?经典加持你。我们不读经怎么会知道?这是显加。善友为我们讲解说明,我们有疑惑提出来,他给我们解释,这都是属於显加,明显的加持。这里头没有迷信!
我们求佛菩萨护念,要不要到佛菩萨形像面前去烧香磕头?你说要不要?不需要!佛菩萨面前烧香磕头,你要不懂得程序,不知道修学的方法,没用!在寺院庵堂、法会道场,我们一定要做这样的仪规,大众在一起祈求佛力加持。这是什么?这是唱戏、表演,这是演戏,演给群众看的。让群众看了之后,知道恭敬三宝,接引他入门的!所以,那个方法也不能舍弃,所有一切形式都是接引初机。所以佛教不宣传,不招生,这是什么?都是教育。教人要谦虚,要自卑而尊人,我怎么敢做老师?我怎么敢教人?除佛一个人可以这样说以外,菩萨不敢,阿罗汉以下更不敢。
佛都不招生,用什么方法?我们做弟子的人,我们学佛的人,学到了,身体力行,这就是替佛招生。寺院庵堂里面五堂功课,种种法会,是替佛招生。让大众看到了、听到了,知道佛法殊胜,佛法真好,应该学佛,自己进门来,所谓是只闻来学。你看学不要说是佛学,世间的学术,古人讲的求学,你自己要恭恭敬敬去求!谁是善知识?真正善知识决定不承认自己是善知识。那怎么办?所以要到处打听。接引这些形相,自己能有所感动,这个感动就是宿世学习的根在那里!佛法讲阿赖耶识里头有三宝的种子,现在一看到三宝的形相,这个种子油然而生,种子生起来了。生起来之后,你得求学!你要亲近善知识,亲近,你要认识善知识,不认识不行。
认识真难,总得要学,先在经典上学,经典学得愈多,你亲近善知识的缘就愈殊胜,你真正明白了。《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亲近善知识的榜样。由此可知,《华严经》到最后就是教你认真去干,你去落实。全经学习完了,那就实地去参学,参学不是在经本上学,要在生活当中学,在工作当中学,从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就是大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意思要懂。诸佛菩萨在哪里?就是清凉大师前面介绍我们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呢?现在还是佛。你只念这一句「本来是佛」,人家问现在是不是?本来是佛。过去是不是?本来是佛。本来是佛,永远没变!
现在十法界、六道这依正庄严是什么?这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境界,这个境界不是真的。就像《证道歌》里头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的事情你去想它干什么?《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你就不要去理它,它是虚幻的,它是梦幻泡影,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心里头,那就糟了,真的放在心里面,你就迷了,你就起了分别执著,不要把这放在心上。
要把什么放在心上?「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你学哪部经,哪部经典就教你方法。我们修净土,净土三经里面教我们的方法,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各个宗派不相同,律宗里面严持戒律放在心上。一般普通来讲,最高的指导原则,持戒、修定放在心上,开慧不必理它,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你要想修定,教下讲的止观,止观就是定,没有戒不行。现在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戒没有了。戒没有就没有定,定没有就没有慧,你肯定是起心动念生烦恼不生智慧。念佛法门还是要持戒,持戒念佛,你念佛功夫才得力;没有戒,虽念佛,功夫不得力。古人说的话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没有戒。心不散乱是摄心,那是定,定从哪里来的?定从持戒来的,佛家祖师教后人持戒念佛。
功夫真正得力,清净心现前了,菩提心才生得出来。所以这一句是发心住,就是「则能发起菩提心」,这是发心住。发心住,你心住在哪里?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大乘,对自己、对众生、对万物,就是一个真诚的心,真则不假,诚则不欺,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一切众生,这是真诚心。我们常讲这是菩提心的体,起的作用是清净心,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怎么清净?放下了!你不放下,你怎么能得清净?你还有骄慢,还有自欺欺人,你心怎么会平等?你怎么能开智慧?智慧不开,你怎么可能有慈悲心?
慈悲是舍己为人,你的自私自利念头舍不掉,起心动念是我的利益,这个麻烦大了。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起心动念众生的利益、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你要起这个心就好了。我们自己有多少的能力,要贡献给社会,要奉献给众生。无论是财力、是智慧、是体力、是技术能力,希望什么?希望这些东西都能够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大乘佛法,不舍众生,这是慈悲,跟小乘不一样,小乘住涅盘,大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才真正叫解脱。
不住生死是了生死,虽然在六道、在十法界,他是乘愿再来的,不是业报来受生的,这叫不住生死。他来为众生服务,所以他不住涅盘;住涅盘就不来,不为众生服务了。他要来帮助众生,帮助众生要示相,就是要做出来给众生看,让众生能体会到、能觉悟到。不单单靠言教,身教比什么都重要,还没有开口先做到。释迦牟尼佛在世不是就这么表演的吗?你还不懂吗?先要自己身做到。做到是什么?做到是戒律。在现前的社会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别人,为什么?现在这个世间人不知道尊重别人。
我们在一切众生面前,首先做到我尊重别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礼貌。见到人我们会合掌,深深的一问讯,一般人讲九十度的鞠躬礼,深深一问讯,无论对长辈、对平辈、对晚辈。实在讲对晚辈是可以不必要了,现在晚辈不懂,你要教!这就是教晚辈。连小朋友,我们教他,他也九十度的鞠躬,教!他九十度鞠躬对我,我也九十度鞠躬对他,教他。言语要柔和,处处要表现关怀,不是装出来的,真的关怀,真的爱护。财物布施供养毫无吝啬,这是菩提心相,菩提心的样子是这个。你说你发了菩提心,怎么看,不像!菩提心发了就是这个样子,这可不能不懂。
你看看『若得发起菩提心,则能勤修佛功德』,这两句里头,这两句就是一句,就是「则能勤修佛功德」,这一句里面是治地住;你看它有个修字,勤修,修行住。这一句里面,有十住菩萨第二住、第三住的意思在里头。佛功德,什么是佛功德?佛是智慧,佛是觉悟。中国人翻佛为觉者,查查佛学字典,佛是什么意思?觉者,觉者就是觉悟的人。谁是觉悟的人?释迦牟尼佛是觉悟的人,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是觉悟的人。我们看最近的,李老师给我介绍的印光大师,我们虽然没见面,《印光大师文钞》现在流通很广,你读《文钞》,依照他老人家的教诲。你在《文钞》里面去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你看他的生活,他待人接物。那我们想想看,我们跟他比一比,用他的标准做为我们自己修行的典型,我这一生至少要达到他的标准。
他的标准是什么?佛功德!这十住里头有治地住,治是对治。我们自身的毛病习气不知道,看看别人的我们就清楚了,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谚语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的标准一定要高,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能做到七、八十就不错了,这就是仅得乎中。如果我们的标准太低了,不会有成就。我劝导很多同修,讲经的时候大家都听到,我劝别人是用阿弥陀佛做标准,《无量寿经》,无量寿佛。我们向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就在《无量寿经》上,依照《无量寿经》就是学阿弥陀佛。我们天天念《无量寿经》,有没有学《无量寿经》?这点要记住。
《无量寿经》里面,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善护三业,那是什么?十善业道。「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妄语?有没有两舌?有没有绮语?有没有恶口?这个要真正做到,阿弥陀佛没有,我们怎么可以有?要常常放在心上才行!嘴巴才一开,马上就想到,这标准在面前。「善护身业,不失律仪」,这里头包括多了,不失律仪,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威仪,就是最低限度的沙弥二十四门威仪。我有没有做到?「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不贪、不瞋、不痴。这是阿弥陀佛在经一开端提出的总纲领。细行,全经章节里面非常之多,我们过去也曾经节录成一个小本子,《修行守则》是从那里面摘录出来的。摘录了几十条,这个标准太高了。
真修,它就是这个标准,凡圣的标准,怎么能给它降低?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太高了是真不行。我们烦恼习气太重,外面的境缘不好,处处都是诱惑,都是引导我们造罪业的。所以我们就把标准往下降,降到最低,学弟子规,从弟子规学起。弟子规学好了,从感应篇学起,感应篇学好了,再学十善业道,那就容易多了。十善业道学好了,学三皈五戒、学沙弥律仪,这样一步一步往上提升。真肯干的人,二年到三年就做到了,这个很了不起。二年到三年,你就有了修学菩萨道,你也能有修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基础,你有了。
否则的话,虽然天天讲我要求生净土,靠不住!凭什么去?天天烧香磕头没用处,古人讲的话有道理,「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心里面的妄念止不住,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怎么行?这样的心行,天天烧香磕头也枉然!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信、要解、要行才管用。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