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了,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为三大类,身口意。你身的动作,这身的行为;口的言语,口业的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归为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行为错了,什么叫错了?违背了性德,违背了理性。你的本性被污染,被污染就不清净,被污染就生烦恼,就生起贪瞋痴慢。
本性里头本来具足戒定慧三德,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迷了之后,你看把自性里面的戒定慧变成贪瞋痴,错了。今天佛教我们修行,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如何能把贪瞋痴恢复成戒定慧。我们现在谈到戒律,都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学习,错了。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慧;换句话说,你要不持戒,你要不学信,你的烦恼永远不会断。烦恼永远不会断,换句话说,念佛你也决定不能往生。往生虽然讲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经论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只带旧业,不带现行。现行,你现前的烦恼习气不能带,带从前的、旧的。那现在的,现在我们信愿行的功夫能够把烦恼伏住,不要断;断太难了,断,你就证阿罗汉果了。所以这叫易行道,你要能伏得住。
伏跟断在相上讲没有两样,是相同的,但实际上讲不一样,功夫浅深不相同。断了,永远不会再起来;伏是你把它控制住,这是定功。念佛的功夫深,把它控制住,你一疏忽不控制,它又起现行。但是念佛人只要能把它控制住就能往生,这不可思议。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些所有不好的习气都能控制住?这个念头才起,阿弥陀佛,赶快把它熄灭。憍慢的念头,染著的念头,我们《华严经》上讲执著,执著的念头,分别的念头,一起来立刻就控制住,这叫真念佛,这叫会念佛。不可以一面念佛,里面一面还起烦恼,那一点用都没有,那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三句,看第二首偈的第三句:
【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
我们看第三句。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十藏之内,信即是藏」,我们先说这句。十藏是十无尽藏,有十条。第一个就是「信」,十藏里面称信藏,头一个是信。确实信在一切法中,它都是站在第一位,它要是没有了,后面全都没有了,你说这个多重要。十藏就好像十层大楼一样,信是第一层,戒是第二层。我们今天讲,为什么不能持戒?十善是根本戒,还没有列在戒律里面,善!从十善再提升到戒,五戒。所以十善是福德,五戒是功德,那就不一样。我们今天不单谈戒,善都没有,这是戒的基础。没有十善,经论上诸位只要展开,你就会看到,佛称人是「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会这种称呼?具足十善。不一定皈依,十善修得很好,没皈依,佛对他尊敬,菩萨对他尊敬,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十善才能皈依。
所以从前传授三皈的条件就是十善业,没有十善的人不能皈依。你看皈依,从净业三福你就知道了,皈依的条件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都能做到,然后才能「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才能够受三皈、受戒。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你就晓得现在的三皈全是假的。很多人来找我,要我给他授三皈,说老实话也都是假的,哪有真的!得清楚,不要让鬼神笑你。我那个皈依证,我自己也不晓得,到处都有人印,反正就是受过皈依的我也不记得。我从来不记人的姓名,也不记人的电话号码、地址,统统都没有,没有往来。三皈传授我讲得很清楚,有小册子、有光碟。你要真正做一个三宝弟子,受过三皈五戒,净业三福头一条不能没有,没有头一条全是假的。天台大师讲这种人叫名字三皈,有名无实。佛法的标准不能下降,为什么?它是圣凡的标准。这一降就是凡夫,不是圣人,这个标准要严格的遵守。
十藏里头第一个是信,第二个是「戒」,这就说明你有信,你才会持戒;没有信,你不可能持戒。而信里面,《华严》讲得好,不是信别人,不是信佛菩萨,不是信善知识,信自己!自己本来是佛,信自己本性本善。戒是什么?戒就是本善,戒就是性德,是自己的性德。你能这样相信,你才真正能做到,这叫自尊,这叫自爱。凡是违背性德的,自性里头没有,佛菩萨告诉我们,那是虚妄的,那是假的,自性里没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统统没有!
惠能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这个本来无一物是说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自性里没有。所以永嘉大师才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大千是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自性里头没有。你晓得我们现在全都是在作梦,你把梦中当作真的,你亏吃大了。这个大亏是什么?你永远不会省悟过来。佛菩萨、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目的在哪里?目的叫我们觉悟,目的叫我们醒过来,如此而已,不能不知道。
最近这些年来,我也有听说,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有很多人在说供养我道场,我要回国去住。其实我在香港,已经回国了。甚至於有到处募捐、化缘替我建道场,我都不知道。我会不会去住那些道场?你们自己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学佛要有智慧!你被别人欺骗,你没有智慧。我一生,八十岁了,可以讲是一生,来日无多,一生都是讲经教学,四十八年,从来没有中断过,没有道场。我讲经四十八年就是出家四十八年,我一出家就开始讲经,讲经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学会的,在李老师会下学得的。
哪个地方请我讲经,我都会去的,从来没有拒绝过的。但是在中国,我们一定要守国家的法律,尊重国家的国策。在中国要是找我讲经的话,一定要国家宗教局批准;国家宗教局没有批准,我不可以,我不会接受的。居然也有人说,国家宗教局批准了,很多信众都相信,那就没法子了。宗教局是不是批准?我不会去调查,但是我没有收到宗教局批准的文件。像这些地方,我们学佛的人头脑聪明,不会被蒙蔽,不会被欺骗,这一定要知道。我一生不建庙,别人建庙送给我,我不敢接受,你知道为什么不敢接受?我前面讲了,我找不到六和敬的同参道友。
如果这个道场不是修六和敬的,你想想我敢不敢住?我一生都在读经,这是违背了佛法。年岁大了,将来不能再继续讲,顶多我只有个小房子,自己好好修行就够了。在香港,现在陈老居士供养我这个小地方足够了,我还要多大地方!多大地方,每天打扫耽误多少时间。他供给我的这个如法,产权是他的,借给我住的,我哪一天不在这个世间了,这个房子他收回去。我没有财产,这个诸位同修你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我一生没有任何牵挂、没有忧虑,舍得干干净净,求一个清净心。
劝导同学们,都是希望从《弟子规》学起,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戒律,弟子规是戒律。在净业三福第一条里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我勉励同学你要真正学佛,你从这三样东西扎根,这三样是儒释道的根。你有根,你就有生命,你有根,你是活的,你将来必然茁壮、开花结果。
现在确实是有人要送地给我,送房子给我,都很大,我也愿意接受。接受干什么?不是我住,办学校。我这一生确实有个愿望,希望帮助年轻人认真的修学。要帮助年轻人,一定要有修学的环境,佛家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所谓是「身安则道隆」。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你心定不下来,学跟道都不能成就。所以我在澳洲建了个道场,供养大众的,环境非常之好,设备也相当齐全。真正修学的人不多,假的多,真的不多;我们能够有个三十、五十,那就不得了,那真的就是大道场。
我们的期限,最好是大家在一起发心修学,一生依众靠众,就在一个地方住,心是定的。别的地方请我们讲经,我们去讲,讲完了回来,同学们在一起切磋琢磨会有成就。我要求的基础就是这三个根,你没有这三个根,你到这个地方来没用处;这三个根你扎稳了,那就非常欢迎。将来在这个道场,我只希望一生当中专攻一部经,至少十年,十年工夫用在一部经上,专!「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有儒释道的根,你在十年当中学一部经,这一部经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都通。经教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你搞一部,十年,不下山,四事供养我来负责。现在确实大家都有这么一个意愿。
我离开这段期间,他们又买了两块土地,如果合中国的来算,大概是一千五百亩,面积很大,准备建学校。打电话告诉我,环境非常好,有懂得风水的去看,风水绝佳。国内也有这个情形,但是我统统是办学,办学校培养人才。没有真正的人才,道没有法子弘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诲,从这三个根上建立坚定的信心、愿心。你没有这三个根,信心建不起来;有这三个根,信心就有了。信即是藏,有信,你才能真正接受三皈、五戒、十戒,乃至比丘戒、菩萨戒,你才能接受。如果没有十善,皈戒都是假的,三皈是假的,五戒更是假的。
具足戒律、威仪,惭愧的心才生得起来,这是十藏第三是「惭」,第四是「愧」。惭愧在中国道德里面来说,就是知耻的心,八德里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字很重要。惭是什么?我们讲从内发的良心,我要不认真学,对不起自己,这叫惭,对不起自己是惭。自己本来是佛,自己本性本善,我要不认真学,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本性本善?怎么能对得起自己本来是佛?愧是什么?愧是对不起别人,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一切众生。一切苦难众生,我修成才能帮助他;我修得不好、修不成,他天天在期望著我们帮助他,救苦救难,我们怎么能对得起他?所以惭是第三,也都是藏,信是藏,戒是藏,惭是藏,愧是藏。这前面四条,十个前面四条,是动力,我们今天讲能源,讲的动力,推动你,推动你勇猛精进。
第五个「闻藏」,多闻,你就认真学习。多闻,初学的,自己在没有开悟之前不是广学多闻,而是这部经重复的去学习,这也是属於多闻的一种。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千遍你的心就定了。没有一天不读书、不读经。道场经典具足,至少都有一、二套《大藏经》。我们澳洲的学院有十种不同版本的《藏经》,这是什么?你查考方便。你学一门,至於学哪一门,各人自己选择,我们不勉强,说大家一起,不需要。
你喜欢学哪一门,你就专攻哪一门。如果有二、三个人都是学一样东西,它就成一个小组,也可以;一个人学一门,也好。天天要读,天天要研究,天天要跟大众在一起讨论!在大众、同学当中做心得报告,一个星期不能少过四个小时,做心得报告。每个人做心得报告都去听,这广学。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