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现在我们用远程教学,我们在摄影棚里面录相,同时播放出去,全世界都能看到。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我的估计,五年之后,宽频电视就取代卫星,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卫星成本太高。宽频就像现在的网路一样,现在的网路频道没有那么宽,已经发展出来了,现在还不能普遍,我相信三年之后就很普遍,所以将来学佛不难。你的接收器就是电视机,小型电视机,像一个手掌这么大,放在口袋里面,无论在哪个地方你都能够收到。所以你要听经、你要念佛,不要用念佛机,念佛,在电视机上有画面、有声音。这么好的科学工具我们要会用,不会用就可惜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七处修学」的第六句,「成熟自佛法处」。它这七处,我们一看排列就知道,从最初的自利,然后利他,这样子才能够契入佛法,真实义处就是契入佛法。契入之后,才得到诸佛威神力的加持,或者我们讲三宝威神力的加持,你才能得到,这才能真正的成熟有情。此地成熟自佛法处,就是把自己不断的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没有别的,教化众生,自他不二,我们世间人常讲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教别人才是真正成熟自己。
你看看这《华严经》多好,我们讲了三千多个小时,哪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从头到尾(就是到今天)一堂课没缺?你们想想有没有?太少了。如果连同网路上的同学、卫星面前的同学,我们就不敢讲,人数太多,肯定是有,也是少数。可是在我们现场里头没有一个,现场只有一个人,我自己,一堂课没有缺。所以真正得受用的还是自己,自己得受用百分之百,别人得受用,如果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就了不起。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讲的,讲经的人得十分利益。听经的人要什么人听?轮到复讲的这个学生。因为在台中李老师办一个经学班,我们都是班上的学生,轮到复讲这部经,他会全神贯注在学习,所以老师说大概可以听到七成。如果没有轮到复讲的,能有个三、四成就不错了,这是真的。所以他对学生听经、学习的情绪,以及能够接受多少、得多少利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真是好老师。
我上他老人家的课非常认真,我比轮到讲经的人还要认真。这些老师都看出来,都明了。为什么我会那么认真?我的机遇是希有,能够亲近老师,跟老师学习,这个机缘太希有。我们当时是从外地到台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离开,那就学不到,所以每堂课一定是抓得紧紧的,决定不放松。随时会离开,有这么一个压力在。其他同学没有这个压力,他们是当地人,家在当地,所以他们比我轻松,认为什么?今年学不好没有关系,还有明年,明年学不好还有后年;还有老师长住在这里,他们长住在这里,时间长得很,心情就懈怠。我的心情跟他们不一样,外地来的人随时可以走路。所以一天的缘,看得比什么都宝贵,怎么会放松?所以我在台中时间少,我学的比他们多。
从我到台中参加李老师这个小班,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就离开台中。出家的缘成熟,我到台北临济寺剃度出家了,所以我心里头有数,我在台中住的时间不长。我离开之后,李老师跟那些同学们说,你们跟我十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到的人走了。李老师没有点名,学到的人走了,所以大家都想到我。以后我到台中,他们就告诉我,老师说你学到了,你到底学到什么东西,要跟我们讲讲?我说老师从来没有单独给我上课,上课大家都在一起,我们一起学习,没有例外的。我说老师讲的这个话是有可能,我学习比你们专心,这是真的。为什么?我知道我在台中的时间不长,所以把时间看得非常宝贵,非常认真。你们时间很长,所以一年不行,还有二年、十年、二十年,你没有我这么样的心情,学习情绪没有我这么高,原因在此地。
我出家之后,在寺庙里面住了两年,感觉得不够。那两年还算不错,每个月到台中去住一个星期,感觉到还是不够,所以这样子还依旧回到台中。在寺庙住了两年,受了戒,两年受了戒,受戒之后再回到台中,又跟老师在一起住了七、八年,前后我跟老师住了十年。听他讲经,我复讲,他星期三讲经,我星期四复讲,就是把他昨天所讲的重新再讲一遍,这么学习出来的。复讲的时候我们的同学就不多,只有七个人,七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班。那时候经学班已经解散,已经没有了,经学班只教了两年,有二十多个同学。二十多个同学里面,我找了七个,我们成立像小组一样,每个星期大家在一起复习一次。
我们在台中真的是十年如一日,我们经学班的同学是每个星期一次聚会,复讲、研究、讨论,十年没有中断,佛法的根底是这样建立的。所以我理想当中,我们学习的方式,这个方式非常有效果。规模很小,不能成为佛学院,只能成为佛学班。印祖讲的,不超过二十个人,好!那时候老师的经学班也只有二十多个人,没有超过二十五个人。李老师是印光法师的学生,我们也是祖祖相传,真干。
这一句就是教学相长。一面教,一面就在学,师资之道,老师教学生,学生也资助老师开悟。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有很多问题是老师没有想到的,提出来看看老师有没有能力解答。没有能力解答,赶紧到经教里头去找答案,可以把问题搁置在这个地方,下一次来解答,这是正确的。学习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我再更深入去求知,这就是学生帮助老师。所以教学相长,互相统统都有长进。
人生最难得的是一生都过著教学相长的生活,那就是无比的幸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告诉我,以后我想到,我能体会到老师一生教学,人生最高的享受。教学里面,如果教的是佛经,那是真正最高的享受。不但是欲界里面五欲六尘之乐不能相比,我常说乐中有真苦,教学里面,苦中有真乐。所以你千万不要轻视古时候三家村的穷秀才,一生教书,教小朋友,他有真乐。尤其是教成年,而且是在道业上、学业上有相当成就的人,那真是快乐无比。所以在佛法要是契入进去,色界天、四禅天之乐没有法子比。这个也是「唯证方知」。要没有这么好的乐趣,人怎么能够说乐此不疲?长年累月,顺境、逆境在心目当中根本就无所谓,天天乐此不疲,这是什么一股力量?你要去找。
世间人没有尝到,为什么没有尝到?他没有接触,有接触,深度不够,没有尝到味道。李老师以前举比喻说囫囵吞枣,给你一个枣吃,你没有细嚼它的味道,一下吞下去,什么味道?不知道。这一般佛学,就是学佛的人囫囵吞枣,没有能嚼出它的法味。所以法味是什么?法味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里面做到了,才体会到那个味道。给诸位说,孝顺父母,那个孝子,孝子真乐,你不要看他服务非常勤劳,他快乐无比。为什么?那个字他做到,他体会到。奉事师长,他真做到,所以对奉事师长,亲近圣贤,那个味道体会到了。你要不是亲身去做到,你永远尝不到。
《弟子规》看起来很简单,一篇文章,全文一千零八十个字,不长,跟《太上感应篇》文章差不多。三个字一句,三百六十句,你要都做到了,那个味道,那也是世间法,那个法味就比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味道浓。什么人尝到?儒家尝到,孔夫子尝到了。你看看他一开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的是什么?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圣学的落实,千经万论落实就是这个。大乘佛法落实就是《沙弥律仪》,沙弥律仪落实就是十善业,佛菩萨的快乐!我们今天把它看作,这个太难了,这么做太苦了。那是你完全不知道、完全不懂,你是门外汉,你没进去;进去之后,才知道乐不可支。
世出世间的圣学,如果不能落实在自己身体上,把这种学问变成自己身体上的养分,真的是养分,精神的养分,超过物质的养分不知道有多少倍。中国谚语有句话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圣学是喜事,契入之后,快乐无比,常生欢喜心。人没有忧虑、没有烦恼,常生欢喜,就不容易衰老,就不容易得病,延年益寿。这个利益是一般人梦寐所希求的,他不晓得这里头有,真正可以得到。所以圣人的方向目标,纯净纯善。
什么是纯善?在佛家讲,十善业道圆满落实,纯善;什么是纯净?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纯净。纯净纯善是诸佛如来,菩萨还不行。菩萨,妄想还没有离开,不能说纯,算是净,不能纯净,他只放下分别执著,所以是净;再把妄想放下,才纯。所以世间善人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他能够圆圆满满做到十善业、感应篇、弟子规,百分之百做到,纯善不是纯净。他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将来到哪里去?最低是忉利天,享天福去了,他是天人。
纯净没有纯善,那个纯净的净也不能算真的是纯,相似,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他超越六道轮回。我们在这个经上念到,二乘人是偏,不圆,偏在一边,偏真涅盘。我们讲的是他有净,没有善,他不肯度化众生,只贪图自乐,不愿意化他,所以他偏。唯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真的是纯净纯善。我们要向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去精进、去努力,认真学习,那我们这一生没有白过。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一定要知道,那是学佛人最高的榜样、最好的榜样、最殊胜的榜样。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办佛学院?没有。可是你要晓得,没有佛学院的形式,有佛学院的实质。为什么?你看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当中,大部分就是最低的成就,证阿罗汉果,也就是见思烦恼断掉了,所谓见思烦恼,就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没有了,断干净了。这些人是什么人?不在六道里头,超越六道了,他们是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四圣法界里,不是六道。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所教的,他们的事业什么?每天在一起讲经说法、研究讨论,天天干这个。吃饭,出去托钵。在我们一般人讲这生活很苦,我告诉大家苦中有真乐,那是真乐,那超过孔孟,孔孟之乐不能跟他们比。孔子赞叹颜回,颜回是箪食瓢饮,要是别人过那种生活,那叫「不堪其忧」,真的,「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一天到晚快乐得很。乐的是什么?道,那就是戒定慧三学,世间的戒定慧,颜回得到了,孔孟得到了。佛法的戒定慧,差别在哪里?就是一个是见思烦恼没断,一个是见思烦恼断了,不但见思断了,尘沙也断了,尘沙是分别,无明也断了,无明是妄想。所以方先生说,最高的享受。你要是这三种烦恼习气不断,这最高的享受你没有办法,你体会不到。
所以我跟老师学,老师第一句教给我的「看破、放下」,正确,纯正。我这几十年来深深体会,大乘教教什么?从初发心到无上菩提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就是看破放下相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