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282部分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大宇宙亦复如是。
  法身菩萨,为什么称之为法身?他跟大宇宙合而为一。中国古人有讲天人合一,那个天的含义很深,那个天是天然,就是大宇宙、就是大自然。所以不能把那个天想做上帝、想做天神,那就错了。大宇宙大自然的理体,大宇宙大自然的德用,从我这个身体彰显出来,让一切众生得其教化的大用,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这个人就是诸佛如来,这才是我们人生真正的目的。人生在这个世间真正的意义,无非是彰显宇宙大自然的德能。人在这一生当中,能以这个为目标,他活得就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我们一般人讲的真善美慧,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得到。真善美慧跟自己的生命、灵性完全融合成一体,但是一迷一切迷。我们有幸、有缘(这个缘就是幸运)遇到大乘佛法,遇到大乘究竟圆满的大法,果然能够信受奉行,就成功了。这里头最重要的,真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最精华、最简单、最扼要的,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才能得真实利益。决定要随顺佛菩萨教诲,洗刷自己一切不善的心行,「洗心易行」,佛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的话,改过自新。
  第四个名称『或名生地』。这个话是比喻,意思很多,不仅仅是双关。从比喻上说,农夫耕种,这一片土地刚刚开垦出来,「生地」;开垦之后,经过种植,这里面取得了经验,现在科技发达,可以将这些土壤先做化验、分析、研究适合某些植物,容易多了。古时候没有这些技术,完全要靠经验,往往在最初的两、三年得不到好的收成,为什么?在做实验。现在科技进步,那是方便多了,虽然是一块生地,也能够晓得它适合於哪些植物。我们凡夫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造作,比喻什么?迷惑!不知道这块地这个土壤能种植什么,不知道。往往种子下去没有收获,这个事情常有的。比喻什么?比喻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对於自己,对於一切众生,过去生中的状况也是一无所知。
  现在有些人通过灵媒,在外国常用的通过催眠,用这些手法得到一些资讯。这资讯是真的是假的,必须经过严格的查证,通过查证之后,发现它是真的。经过查证,这也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但是往往这些资讯并不是十分清楚,要有智慧去观察、去判断。资讯里头无论是言语、是文字,我们常讲话里头有话,中国人讲你要懂得弦外之音,才能真正知道过去未来。尤其是未来,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样,十年之后怎么样,百年之后怎么样,是不是真有知道的?真有。中国、外国关於这些预言的报导,我们也看了一些。
  早年,我就扶乩(也叫扶鸾)这一桩事情请教章嘉大师,可不可以相信。我看过,小时候十一、二岁的时候,在福建。福建人很相信扶鸾,甚至於家里人生病,他不请医生,他扶鸾,请神画符咒,或者乩坛里面开的草药,他相信这个,也能治好病。现在我们懂得了,佛经上讲的「境随心转」,他的病怎么好的?信心治好的。你对神灵有信心,神灵开的方子有效,你对医生有信心,这个医生开的方子有效;医生非常高明,如果你对他没有信心,你吃他的药你还有怀疑,没有效果,为什么?这整个生理,你的情绪、身体生理上的细胞,都是根据你的意念在产生变化。你没有信心,这个意念不好,它会产生变化,变化就是病;有信心,你的心清净、欢喜,它整个产生变化,就恢复正常,正常就健康。我们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说的,事相上屡试不爽,真的是这么回事情。
  相从心生,物质是意念集中凝聚的一种产物,所以物质把它化解,它就是能量,能量跟物质是一桩事。怎么凝聚的?精神凝聚的。《楞严经》上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个身是指物体,一切物的体性都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不能不了解,不能不清楚。在有情众生分上,这叫佛性,佛性就是觉性,有情众生他能觉悟;无情的众生它自己不会觉悟,但是它能随著有情众生的意念产生变化,法性,所以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人造作种种不善,所以在六道里头循环、相续、轮转没有休息,什么东西主宰?有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业力,他自己前生,过去世所造作的。这个力量非常巨大,佛法里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讲这三种力量非常巨大,没差别。这个意思,总而言之,就是无明,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表这个意思。
  第五句『或名执取』。「执」是执著,「取」是取相,确确实实六道众生不能避免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前面说过,你不知道这个相是幻相,不知道这个现实是事有理无,是毕竟空寂,不知道,因此产生严重的误会,这个误会就是控制占有。我们仔细观察,控制占有这个意念是与生俱来,这不是学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习气。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婴儿。几个月大的婴儿,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他会爬,你在他爬的时候仔细观察,他有没有控制的念头?有没有占有的念头?你会看出来,他有。或者给一点糖放那里,或是小的玩具,你看看他就想得到;在他旁边他看到了,他就想得到。从这些动作里面,我们就知道这个没有人教他。
  佛家讲烦恼有两种,叫俱生烦恼。从这里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人真的有过去世,如果没有过去世,怎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带著过去世的习气,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带著过去世学习的经验,控制的经验,占有的经验,他没有忘记。现在得人身,这种经验念头又起现行。学佛,真正会学的就在这上下功夫,要觉得快,要觉得早,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觉得快,要觉得早。觉要念念相续,不可以中断,为什么?偶尔中断,烦恼立刻起现行,一定随著烦恼习气走了,很难回头。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最要紧的是回光返照,回过头来深深的检点我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说实在话,肯定有,你自己没有发现,所以要深层的反省才会发现,发现之后,你才会改。你要是发现都办不到,哪里能改?发现是觉悟,改过是修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五句:
  【或名执取。】
  这一句意思很深很广,在许多名词里面比较容易体会,不妨多说一点。世间人有『执取』就造业,你要是问为什么?因为它不是实在的,如果是真实的东西,你要执取能说得过去。像古人的这个比喻,水中之月,你能执取吗?你要是执取,岂不叫徒劳,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永远得不到。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梦幻泡影,是幻化不实。现在科学家逐渐逐渐证明,证明佛所讲的是正确的,有没有物质存在?确确实实没有,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波动的现象。
  能量快速的震动变成了物质。物质在某一种条件之下,变成了能量;能量在一定条件之下,它变成物质。幻化无常,而且这种转变非常快速,快速到我们几乎没有办法知道这个现象的存在;它的速度真正是亿万分之一秒。我们的眼睛不行,能力大幅度的衰退,好像严重的近视老花,戴上很厚的眼镜看东西也看不清楚。我们凡夫的六根迟钝到这样的程度。一般大乘经上常说,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他有能力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七地菩萨还不行,你没有见到你怎么转法?八地见到了,我们凡夫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实的存在。而这个事实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真的一分一秒也没有离开它,它真正是个主人,我们起心动念它在支配。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它做主,它当家,这叫业力。它起的作用就是执取;分别、执著、取相。
  如果不是佛菩萨在经教里面为我们开导,我想我们在一生当中,绝对不会有一念会想这种事情,它对我们的害实在讲太深太重,无量劫来的生死轮回,它是主导,它是第一个因素。所以佛千经万论常常教我们放下,尤其是「执取」,因为你这个不能放下,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比分别还要严重。执取放下了,分别放不下,你离不了十法界;换句话说,不但执取要放下,分别都不能有!人离开一切分别,平等性现前。平等性是真心,真心现前无明就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怎么破的?平等性现前。这些事不能不懂。
  所以控制占有是我们生生世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甚至於不能往生的根本原因,第一个原因。念佛堂堂主口里头一天到晚挂著「放下身心世界」。不是身心世界不要,说老实话,那你就完全搞错。放下对身心世界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是这个。念头是要放下,事还是有,事不妨碍,妨碍的是念头。这个念头决定不能有,没有这个念头,所有一切事相那叫清净业。净宗同修常常讲的修净业,什么叫净业?心清净,那你身语意造作都叫做净业。只要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你得清净心,自然就转成清净业。第六句:
  【或名鄙贱。】
  这是说六道凡夫所有一切作为不是什么高贵的,明眼人眼目当中真的是『鄙贱』。什么是高贵?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万般皆下品」,鄙贱是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话也有道理,读书是什么?清净身心,提升境界,也正是佛法里面所说的,能带得走的。世间,诸位想想,你的地位,你的权势,你的财富,你的眷属,你的房舍、田园、土地,哪一样你能带走?这里头大家最重视的金银珠宝,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你把你的时间,把你的精神,把你的精力,完全用在控制这些东西、占有这些东西的事上,这个错了,大错特错,一样都带不去。所以佛法里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真正聪明觉悟的人,他对这些东西全盘放下。名闻利养,权力、爵位、田园宅舍、金银珠宝,甚至於连自己家亲眷属,统统放下,为什么?带不去,这绝对不是说无情无义,那你错了。他成就的是道业,真的是有情有义、有恩有德,为什么?道业成就了,回过头来才能帮助家亲眷属,才能帮助社会一切众生。你自己没有能力,所谓是自身不保,你怎么能保别人?所以佛家讲大孝,只有佛一人,真正尽到究竟圆满的大孝,如来果地上一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破,他孝不圆满,所以真正是大恩大德,大仁大义,唯有真正的觉者、法身菩萨他们才能做到。
  一切有缘众生,过去生中跟我是亲属,或者跟我是冤家对头。自己成佛之后,平等的度脱,怨亲平等,这个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缘。有缘就是他欢喜跟你接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他不认识你,不想跟你接近,你有再大的德能,帮不上忙,头一个条件必须他认识你,他喜欢跟你接近。过去生中有关系,这一生当中见面就会很亲切。冤家见面也亲切,最初是亲切,不定什么时候翻脸。
  所以缘深到极处变成一家人。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家庭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