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328部分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真法界里头,在华藏、在极乐,最主要修行的功课就是断愚痴。这里面的人,贪瞋是决定没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事实真相,在现前我们生活当中,要懂得远离贪瞋痴,远离贪瞋痴就是勤修戒定慧。所以,我们也要像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应化的人,他们就是这样做法,我也要学他,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这就对了。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社会大众有哪些不如法的,违背性德的,我们要教他。用什么方法教他?现身说法,我们自己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
  我常说,世间人不懂得孝顺父母,我们建个先祖纪念堂干什么的?教孝的。几千年的祖宗我们都不忘他,我们还要纪念他,眼前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这就是什么?寻根,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个名词,寻根。我从哪里来的?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我的父母从哪里来的?他有他的父母,我们叫祖父母。祖父母从哪里来的?叫曾祖父母,曾祖父母从哪里来的?高祖父母。一代一代往上追,我们先祖纪念堂是追到五千年,我们的祖宗三皇五帝,不忘本!学院每位同学,无论你是在这常住,或者短期来参学,都要懂得这个道理。任何人来问的时候,你都能够答得出,你答就是教他,你给他说明就是传道;这是人伦的大道,这是随顺自性的大道,不能不知道。这就是圣贤教化的三桩事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统统在这里头。这个建筑物里面的陈设,表演这个,进入这个殿堂,学习!
  我们今天念佛,念佛就是求的这个,用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大圆满,世出世间一切究竟圆满的,在这一句佛号之中。我们讲经讲这么多年,诸位听这么多年,都应该晓得。整个的佛法归纳起来,我们今天叫《大藏经》;《大藏经》再一归纳,《华严经》;《华严经》再归纳,《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归纳,「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再归纳,「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什么?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展开来就是宇宙之间一切法,一法都不漏,我们今天称念六字洪名,修自己,供养祖先,供养诸佛菩萨,这个意义不可思议,并不麻烦。
  我们人人都要知道,人人要能说得出,要做得到。今天为什么人家问你说不出?你没有做到,你能做到,哪有说不出的!你能做到,你说出来,自然能感动人,一个被你感动,那一个就得度了。教学,没有一样不是在教学,身体也在教,言语也在教,起心动念都在教。为一切众生做师做范,做师表、做模范,这叫学佛,这叫学习圣贤的教诲。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八句,苦灭圣谛第八句:
  【或名灭尽。】
  这个『灭尽』,指的是烦恼、习气、生死以及一切的不善统统灭尽,这也是究竟果地上的名号。涅盘这个名词,在中国普遍的翻成「灭」,涅盘是梵语,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的是灭烦恼、灭生死。生死范围非常广大,包括了十法界,所以生死我们要说成「生灭」就更好懂。所有一切生灭法都灭了,所有一切烦恼、习气统统灭尽,这是涅盘的名字,也是如来果地上的一个称号。小乘涅盘,他灭的生死是六道轮回生死,四圣法界里面的变易生死,他没有灭。六道里面的分段生死,他灭了。烦恼里面,他只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他没有灭,所以这个涅盘不是究竟的。大乘教里面称为偏真涅盘,他的果报是阿罗汉、辟支佛,这是果报。
  何以有两种?阿罗汉称为声闻,是生在有佛出世,听佛说法,接受佛的教诲,依教修行证得的果报,所以称声闻。阿罗汉是梵语,意思是无学,无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毕业,他所修学的功课都学完了,小乘教里面学完。小乘教是以永脱六道轮回,以这个为目标,他真的做到了。在佛法修学里面头一个阶段,他做到了,所以叫无学。做到这个之后,他还得要回小向大。就好比读书,他小学毕业,小学毕业之后,还要继续升学,去念中学,去念大学,他的学业才能圆满,决不能说到小乘毕业就中止了。
  但是小乘转大乘,世尊在经典里头给我们说过,小乘一定会转入大乘,但是时间有快慢不同,这与他的根性有关系。佛说如果是利根的人,大概是一万劫,诸位想到一万劫,我们看一万劫,时间很长很长!实际上一万劫不长。为什么?你想想四空天,四空天里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生到那个天上寿命多长?八万大劫,寿命八万大劫。阿罗汉没有上进的念头,到小乘毕业不想进取了,时间只有一万劫。一万劫之后他心动了,还是要往上提升,利根的;钝根的,钝根一万劫他还没有这个念头,两万劫一定有这个念头。所以,佛说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两万劫他会回小向大。
  辟支佛聪明,比阿罗汉根性利,所以辟支佛一般是一万劫,一万劫他就回小向大。我们看这一万劫、两万劫的时间很长,但是你要看看四空天里面,它就不长!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人,寿命八万大劫。所以,生到四空天,实在讲也是遭难,遭什么难?八万劫当中闻不到佛法。所以佛菩萨在六道里教化众生,哪些众生是有缘的?欲界有缘,色界有缘,无色界没有缘,佛不会到无色界去。欲界里面,人天的缘胜,三恶道就差了,三恶道的缘很少。
  所以,菩萨在世间示现成佛是一定在人间,在天上示现多半是菩萨身分,没有示现成佛的。示现成佛是决定在人间,人间的缘胜。为什么?人间是苦多乐少,容易开悟;天上是乐多苦少,大家都贪图享受去了,把修行这桩事情疏忽了。所以说,富贵学道难,天人就好比是富贵的,不太容易接受佛菩萨教诲;恶道,恶道太苦了,所以贫穷学道难,他太苦了。一天三餐饭都成问题,他哪有时间来听佛法?哪有时间来修行?人道苦乐都有,而且是苦多乐少,容易觉悟,容易接受。所以,菩萨示现成佛是统统在人道,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生在人道,真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苦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多。乐,现在是什么乐?现在人享乐,我在讲席里头常说,我用比喻来说,他们是吸毒、打吗啡,认为这个很乐。这个短暂的享受,付出多少代价!现在社会一般人享乐,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个情形?跟古时候一般人享受天伦之乐,大自然的乐趣,不一样。现在人追求的是财色名食睡,他付出了什么代价?完全违背性德,完全违背了善行,就是十善没有了,念念都堕在十恶。他明显的付出代价,那就是三途苦报。你在这个世间有多长的寿命,你造作的这些恶业,将来堕落在三途,三途堕落容易,出来难。你要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出头!你要真的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还愿不愿意干这桩事情!
  你造作这些恶业为什么?还不是为名、为利,总离不开五欲六尘,不知道五欲六尘是虚妄的,是不实的。不知道宇宙之间真实是「灭尽定」,灭尽定是小乘证的。这个地方的灭尽比小乘的更胜、更广、更妙,究竟圆满的灭尽,这是真实,这不是假的。有智慧的人,这不是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念念随顺性德,念念是自性的流露,那是佛法常讲真实功德、真实智慧。念念是利益一切众生,决不是为自己,决不是为自己家庭,决不是为自己一个小团体,或者是为自己这一个国家,不是的。他为谁?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具体而言,念念是为全世界众生著想,他哪里是为一个地区?佛法常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人福报大,我们中国谚语常说量大福大,他有那么大的心量,他才有那么大的福报。这福报称性,换句话说,这不是修德,这是性德,性德是自然的,性德不是造作的,法尔如是。第九个名字:
  【或名远恶。】
  前面是「灭尽」,前面也讲过「离痴」。『远恶』,所有一切恶法、恶念、恶意、恶行、恶法,统统都离开,远就是远离。这桩事情特别在我们现代,我们要非常在意,认真努力来学习,不要要求别人,要求自己。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想做这个事情是善事、是好事,是利益社会,是利益众生,但是现在有障碍,这个时候怎么办?反省。障碍在哪里?障碍不在外面,你要认为障碍在外面,错了,你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永远不能成就。障碍在哪里?障碍在里面。在我们自己智慧不足,德行不够,在这里!诸佛菩萨智慧圆满,德行充足,他做什么都没有妨碍。
  《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所以,一切到自性中求,没有一样不圆满,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能够圆圆满满,要从自性里头求!自性怎么求法?几乎世间所有宗教都肯定,从真诚心中求,诚敬。我在基督教里看到,我在伊斯兰教看到,我在印度教里头看到,诚敬!从真诚、恭敬。以真诚心,首先是敬自己,敬自己什么?敬自己的法性,敬自己的佛性,敬自己的至善,「人之初,性本善」,那是性德。从这个地方出发,然后显发在外面,你自自然然是以真诚恭敬心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你还有什么障碍!这是圣贤处理世出世间一切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秘诀。孟夫子说的「反求诸己」,这句话是真理。
  在修行里面落实,无非就是远离一切恶。这不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吗?「永离一切世间苦」,这句话是从果上讲的。一切世间苦怎么来的?它的根源就是念不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所感得的苦果;不善就是恶,《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很具体,很明白。身,永远离杀生、偷盗、淫欲,永离;口,永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就是心里永离悭贪、瞋恚、愚痴。这就是永离十恶,离恶就是善。积极的去修十善,这个十善的范围、境界遍虚空法界。
  十善不小!十善不简单!十善里面包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一法都不漏。首先你要有心,这个心就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起心动念决定与十善相应,决定不违背十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在经教里面讲无量无边的善行、善法,总不离这十条,这十条是根!世尊特别把不贪、不瞋、不痴指出来教导我们,这叫三善根。世间,这个世间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一切善行、善法,都是从这个根里头生的,怎么可以疏忽?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面看世尊所说的,这十条遍一切佛法。我们今天讲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真的没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才知道「十善业道」义趣深广无有穷尽。但是世间,特别是初学,往往小看了它,讲这是微不足道,这是人天小法,那是只看到皮毛,不知道它的精髓。
  恶断不了,纵然有真正发心修行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穷年累月的修行,离不干净,离不彻底,谚语常讲的拖泥带水,所以成就永远是有限度的。这是什么原因?解得不够深,不够彻底,不够圆满。「般若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