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373部分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随顺性相,就是心现,还随顺识变。没有人问,这时候戒定慧水乳交融,分不开!分不开什么是戒?什么是定?什么是慧?分不开,融成一片,佛光遍照。如果有人问,那你无所不知;没有人问的时候,无知,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不迷惑,像什么?像镜子,像一面镜子,干干净净的镜子,把外头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般若无知。你去问他,请教他,他就无所不知,他会给你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很透彻。所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自受用;无所不知,他受用。自他不碍,他受用不妨碍自受用,自受用不妨碍他受用,自他又不二,不思议的境界。这是在华严会上遇到这样一个名相。
  我跟诸位讲解,我讲解的能力有限,为什么有限?我契入不多,只能把自己的境界说出来跟大家共享。我相信到明年、到后年,我要讲这两个字会讲得更细,会讲的时间更长。为什么?我们的悟性不断在提升,我们的烦恼习气也是不断的在减少。诸位要想契入境界,人生最高的享受,怎样契入?我跟同学说了好多遍,我是从学教契入,每天读经,每天学习圣贤教诲。我常说的,把经典里面的理论、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把经典里面的教训、戒律变成自己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戒定慧相应,你就能契入少分,入门一定是这方法。
  深层的契入,那就真的到随顺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绝对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时候你契入就有相当深度了。这时候境界,正如大经上所说的,无功用道。无功用道很不好懂,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凡夫境界还得勇猛精进,凡夫著相!他们的境界,不但四相空了,四见也没有了。所以他们那个提升境界,理论、方法、现象,我们无法想像,不可思议,不可思议里头真精进。这个话,这境界,初学人确实是不懂。痕迹都不著,怎么叫真精进?为什么我们不懂?我们没离相,所以体会不到。离相才真正能体会到。
  现在话说回来,说到我们现前这境界,今天我们怎么修法?凡夫位,一品烦恼也没有断,要学,学著能顺别人。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多,要知道凡夫最难破的那一关就是执著,这一关难破。果然能随顺一切,执著就没有了。你们细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有执著、有成见,你肯定不能随顺。到什么时候?我没有成见。没有成见不是白痴,没有成见,显示你高度智慧。情识是决定不能够随顺的,情识有执著,所以也叫做情执。你有分别,你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这些句子你也会念,甚至於你也会讲,可是境界一现前,忘掉了,忘得干干净净的。还是妄想分别执著当家作主,希望别人随顺我,我是对的,他是错的。我是对的,他是错的,这就是分别、就是妄想分别;坚固执著,不肯随缘,这就是执著。由此可知,菩萨法里面,这科目很重要,学习这科目能得大利益。你要问什么利益?简单的给你说,能帮助你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是菩萨修学总的原理原则、总的纲领。我们听佛菩萨讲,我们听祖师大德讲,我们听善知识教导,多年以来,似懂非懂;好像是懂了,可是认真检点反省,那完全做不到,做不到就是没懂。所以我说是似懂非懂,你没做到。要怎样才能做得到?这个法门好,随顺,为什么不随顺?随顺是无心,随顺的心永远清凉自在。
  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提醒同学,清净心生智慧,纯善心生福德,这善心我加个「纯」,善里头不能夹杂。不能夹杂什么?总的来说,不能夹杂妄想;不能夹杂分别、不能夹杂执著。你的善心、善意、善行、善言,这里头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这叫纯善。纯善生福德,纯净生智慧,福慧双修,境界当然向上提升。提升得快,提升的幅度高,这科目好,我们要学。可是确实有不少学大乘的人学习,学到最后学歪了、学偏差了,中国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你去修随顺,学到最后什么?学到最后变成祸害,变成下流去了。由此可知,修学这个课门是要有基础条件的。这基础条件是什么?是定慧。没有定慧,修学这法门,那就像古人所讲的「用不上力」。它要以定慧为基础,这是大乘菩萨法门。严格的来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有资格学这法门。学这法门,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今天初学,学随顺,不能像菩萨那么样的成就。我们能够处处学随顺,但是天天不离经教,天天不离念佛,行!每天念经教,你没有离开佛菩萨;每天念佛,你心里头有佛。心里头有佛,没有离开佛菩萨,凡夫学随顺,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佛号加持你,经教是一个标准,纵然不能完全合这标准,上下差不多,所谓说八九不离十。慢慢智慧开了,对於恶人做恶,不讨厌、不计较;善人行善,随缘赞叹,随力成就,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你真的能成人之美,心地怎么样?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这样的随顺就是清净的,帮助你定慧的增长。如果随顺里面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企图,有私心在里头,那个随顺就造业了。这业里头有善恶,果报不出六道轮回。真的,法门无量,任何一个法门的修学,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丝毫差错都不能有。这事情怎么防范法?总的来说,防范就是一个: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纵有偏差,不大。渗透一丝毫自私自利在里面,问题就严重,大家要深思熟虑。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七句:
  【或名根本。】
  『根本』这两个字,也是很不好懂。不是说这字不认识,意思不明了,真的,它里头有很深的意义。那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根本,也是根源。我们要问,虚空从哪里来的?世界从哪里来的?这世界是经上讲的大的世界,不是小的。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太阳系,实在说,这在《华严经》里面还是小世界,《华严经》里面讲的大世界,比银河系大得太多了。银河系在大乘佛法里面只是一个单位世界。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一千个单位世界,这么一个组织称为「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称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合起来是一个「大千世界」。由此可知,这一个大千世界里头有多少个单位世界?十亿个。十亿个银河系,是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释迦牟尼佛不仅是在地球上教众生,他教化的范围这么大,十亿个银河系。
  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也是因缘不同,有的佛他跟众生的缘结得很广,教化很多很多众生,不止一个大千世界,有五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一百个大千世界,不一样。但是最低的,一个大千世界,最少的,不可思议!这叫大星系,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个大星系,这星系还不是最大的。《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这大了,太大太大了。华藏世界有多大,我们没有法子想像。这经上世尊告诉我们,华藏世界有二十层,像大楼一样,二十层大楼。我们这世界叫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教区。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在华藏是同一层,第十三层,同一层,你就晓得这华藏世界多大。西方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这当中相隔的有十万亿个佛国土,那至少是十万亿个大千世界。这一层范围多大?像这样的华藏世界,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
  我们今天要问,这世界从哪里来的?每个世界,我们讲每一个星球,每一个星球里面的生物,我们现在讲的是动物、植物、矿物,从什么地方来的?太空当中这些自然现象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知觉从哪来的?这有个根本!就是这根生出来的。这根是什么?《华严经》上讲的心性,心现识变,心性是根本。灭谛,苦灭圣谛,苦灭了之后,世出世间一切苦统统都灭了,心性显露出来了。能变的,你见到了,能变虚空、能变法界、能变无量无边星系、能变每一个星球里面的一切万物,这个根本你找到了。今天你看看,这千百年来,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我们也看了很多很多这些报告。西方关於这一方面科学的报告,跟《华严经》一比,那叫小巫见大巫,他们还是在摸索。什么真相?不知道,在探索。他们能不能找到这根本?给诸位说,肯定找不到。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肯定的说这科学家、哲学家都找不到?为什么?方法错误。
  大乘法相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现在所用的心是什么?我们讲思考、研究,这个心,它没有离开,思考是妄想,没有离开思考,没有离开分别、没有离开执著,所以它是妄心。妄心的能力只能缘虚妄的境界,真实的境界它缘不到,它无能为力。换句话说,对於宇宙之间的现象,它能够探索得到,这些现象的真理,它缘不到。佛菩萨清清楚楚,为什么?佛菩萨不用心意识。所以他那个方法是另外一套方法,不用这些思考,他用什么方法?用禅定。甚深禅定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才能见到事实真相。所以这些科学家、哲学家,如果不要用这些仪器,不要用这些妄想,用禅定,他也能够证得。这不是说他们不可能证得,他们现在的方法用错了。就是说用妄想分别执著,是决定决定办不到的;离妄想分别执著,那就很可能证得,这个事实真相你会搞清楚搞明白。明了之后,你所有一切的疑惑都没有了,你才晓得宇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生命,人生意义、价值是什么?你就统统都明白了,这是大学问,世出世间无出其右。
  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跟这个法相比,这个法是真明了,明了诸法实相。明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明了一切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烦恼没有了,生死没有了,恶的因没有了,恶的果也没有了。不但恶因恶果没有了,善因善果也没有了。永嘉大师说「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都没有了,那是个什么境界?大乘经上有一句「光明遍照」,这时候的境界,老老实实跟你讲,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所以这境界叫一真法界,这境界叫华藏世界、叫极乐世界,是一切众生天天所梦想的,天天所希求的,本来就是。
  你现在为什么不能证得?你现在迷失了自性,你错用了心。你用妄心,你永远堕在虚妄;你用真心,这境界就现前。佛法里头常说,一真一切真,一真是心,你心真,真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说佛教的一个术语,真正修行人,真正功夫得力的人,禅宗如是,教下又何尝不如是,那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妄想没有了,当然不分别不执著。因为起心动念才有分别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这时候叫一心,境界叫一真。一真就是极乐世界,一真是真正的天堂,这叫根本。性是根本,相是根本,理是根本,事是根本,因果也是根本,你才能够证得,你才能够受用。所以在中国古大德,他们常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