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电的速度不能比,差太远了。所以一切众生,每个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够跟法界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我们确实没有念头去感,这叫冥感,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你的心波、思想波,他那里就收到了。
那我们一个思想,佛菩萨以外那些众生,九法界众生能不能收到?能收到。佛菩萨收到是很清楚,你自己都不晓得佛菩萨那里清清楚楚,声闻、缘觉那里也清清楚楚;比我们层次高的,诸天,他也清清楚楚,比我们层次低的,他不清楚。不清楚,这个波干扰他,我们讲磁场影响他。善的念,善的行为,这是善的影响他,帮助他阿赖耶识里面善业种子增加力量,有这个功能。那起个恶念,恶念也有影响,影响他,帮助他的恶念恶行增长力量。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地藏经》上这句话你才真的有一点体会。
我动一个恶念,没有想到影响许许多多恶习种子,增加它的力量,所以恶习气愈来愈严重。什么原因?你晓得这个宇宙之间,不要说宇宙,就说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不善念头人有多少?你在这个磁场里面,这个磁场是地球的磁场,地球里面所有这些众生念念都放光。这个光,我们现在叫波,念念都发射这个波动。这个波动就是地球的磁场,我们自己有明显的感触。你看居住这个环境,图文巴的磁场跟布里斯本的磁场不一样,布里斯本磁场跟黄金海岸磁场又不一样。那我们大家常常去的新加坡的磁场,吉隆坡的磁场,香港的磁场,台北的磁场,不一样。这是同学们有很多很敏感的人,他在这几个地方住过,非常明显觉察到不相同。
图文巴的磁场好,好在哪里?居住的人少,我们不能说这里善人多,但是可以说这个地方的恶人少。居住人少,一个人就是一个发射台,好像一个电台一样,发射台,人少,发射台少;换句话说,这个思想波干扰就比较少。这个地区完全住的是修行人,心地都非常清净善良,他发出去最好的波段,人进入这个磁场,自自然然心地清净,身心清净,不起恶念。在这样环境之中,依然还有恶念存在,还常常起现行,这你就要知道你的业习烦恼是多严重。你如果是在另外一个磁场不是很好的环境里面,你生活在那个里面一定常常发脾气,常常骂人。在这个磁场里面,虽然有恶的行为,还不至於那么样严重。怎么会没有关系?关系可大了。但是粗心大意,你自己不能发觉。
长者在此地给我们说出,入十住初心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修行者一一随光观照十方」。你也要随著光来观照十方。「已」,是你观照之后,「能观之心亦尽」,能观所观合成一体,这一体是什么?这是法界。所以底下说「即与法身同体」。那你就是入十住位的初住,初住位的菩萨。即与法身同体,你们想想他八十八品思惑有没有断?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自然就没有了。
大乘修行比小乘真的是容易,真的是高明。这一种观照就能破见惑,就能入初信位菩萨的果位了。那你入初信位就是圣人了,你就不是凡夫了,你不会再造恶业,为什么?你已经跟法身同体,你知道虚空法界,我常讲是自己的心相,是自心相,刹土众生是自己的身相。你的错误见解没有了,你不会造作恶业,你不会造损人利己之事,损人利己的念头都没有,都不会起来。初信位的菩萨即使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决定不堕三恶道。也就是说,你的贪瞋痴虽然没有断,非常淡薄,这个淡薄程度,不致叫你造恶业。
再看下面长者所说的「入信心者」。著重在入,我们在这里看入信心的人是个什么样子?「一一随此宝色灯云光,观内心及方所,总令心境无有内外中间,方可入方便三昧,入十住法门」。我们就看到这个地方。一一随此宝色灯云光,这就是教我们随文入观,我们能够契入。我相信契入的人很多很多,但是契入只是一刹那,像闪电一样,一念契入,第二念没有了,第二念就又退回来了。同学们当中,这种境界常常有,保不住。哪个人能保住初心不退转,这个人就成就了。这怎么办?天天要念,天天依照经典来薰习。读这个经的时候要观想,口诵经文,意观想这个经文里面的境界。在密宗里头,手结印,这个结印就是现代人讲的手语,跟诸佛菩萨、跟九法界众生相应,不用言说。
「观内心及方所」。内心能观,方所是所观,「总令心境无有内外中间」。这是入法界。能观之心,所观之境是一体,没有内,没有外,没有中间。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一体里面没有大小,前面讲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给你讲没有大小,没有内外,哪来的中间!没有过去未来,现在这个科学里面的术语叫超空间、超时间。近代科学家发现,我听说他们是从数学里面得到的结论,空间跟时间不是真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空间等於零,时间也等於零。空间等於零,没有内外,没有远近;时间等於零,没有先后,没有过去未来。一念具足十法界,一念具足十方三世,十方三世融在一念之中。这就是此地所说的「方便三昧,入十住法门」,这就不是十信,十信所修,修成之后就入十住,入十住就超越了十法界。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生华藏世界,不是十法界。
那我们想想要到什么时候,怎样把自己提升到心境一如?此地这几句话,我们用现代人讲的话大家好懂,超越时空。这个地方讲的是心境无有内外中间,我们用超越时空这一句话大家好懂。超越时空就入初住,十信心满,从初信到十信位修行圆满了,这是一个阶段的圆满,你就超越了。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句,下面这是从反面来说。
「若不作此宝色光明观」。你要不用这种功夫,这个观是观想、观照,初学是观想。观想跟观照差别在哪里?观想没有离心意识,也就是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这是观想。但是观想你要记住,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但是你可不能用它,这叫观。如果用它不叫观。用它叫什么?叫妄想,不用它叫观、叫观想,所以你不能用它。也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你只能用直觉不能用思惟,你一动思惟,马上落在意识里头,那不是观想。观想决定不用心意识,就是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妄想分别执著虽然没有断,但是我在修行用功的时候,我不用它。这是大乘教修行的秘诀。常常这样用,用熟了之后,妄想分别执著不断自然没有,这就是大乘比小乘方便,小乘刻意去修非常非常之难。因为心意识不能断心意识,一定要用智照才能够破心意识,把心意识转变成四智菩提。用智照才能转,你用心意识是转不了的,这是修行人常讲,你错用了心。所以你要不会做,「不成一切普贤愿海,神通道力,诸佛大用,皆悉不成」。这个普贤愿海,就是普贤十大愿你做不到,你天天念,你入不了境界。普贤的神通道力,诸佛的大用,统统不能成就。
长者这个地方说得真好,提醒我们、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用功,怎样能契入华严境界。入少分,有没有证得初信位?没有,沾到初信位一点边受用就已经不可思议。但是决不能以此为足,那你就错了,不可以满足。这才刚刚碰到一点边,要继续努力,要精进不懈。这一点边缘是非常好的讯息,帮助你增长信心,希望你在这一生当中能契入,就有真实的成就。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九卷) 2003/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9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上一次讲到李长者《合论》里面注解「释品名目」,这一段介绍过了,现在接著再介绍下面一段「释品来意」:
「二、释品来意者,为此第二会中普光明殿说十信心,明成凡夫自心所契佛果,信其前之如来名号品,举佛身眼耳鼻舌等,及名号遍周」,我们先看这一小段。长者给我们介绍这品经的来意,他说这是「二会普光明殿」,普光明殿的意思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一品经说「十信心」,也是成就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这句话很重要,实实在在给我们说明,佛法真正殊胜不思议之处是信自,不是信他。他佛,世尊为我们介绍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量无边诸佛,这些诸佛从哪里来的?都是我们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不是外面来的。净宗同学比较熟悉的,是古来祖师大德们开示当中常常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很多人都懂得这句话,但是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没懂,怎么知道你没懂?你学净宗学了不少年,依然是有自、有他,有因、有果,这就是你没契入境界。
如果你要知道自佛、他佛是一不是二,你的受用就不可思议!智慧开了,妄想分别执著不需要断自然没有了,怎么会没有了呢?中国人所谓大而化之,在佛法里面讲,「会归自性」,特别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透露这个讯息,整个宇宙是自己,就是你自己不肯承当。古大德,特别是宗门,都是劝勉我们,大丈夫应当直下承当!承当什么?承当这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境界相,相从哪里来的?心现的,就是此地讲的「凡夫自心」。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为什么会有我们现前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幻化无穷?这是识变的。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阿赖耶,学佛的人都懂得,分别是意识,执著是末那,识变!如果转识成智,你就见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跟十法界不二。虽然不二,凡夫见不到。为什么凡夫见不到?因为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差别在此地。
所以,佛法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必契入(契入就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契入什么?契入一真。尽管法门无量无边,它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所以,「般若经」上佛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理、事我们都要明了。明了,你才能修福、修慧,不至於造业。造什么业?总的来说还是妄想分别执著,佛家常讲的惑业苦。我们从最根本法来说,惑就是分别,起心动念就迷了,就是惑;分别就是造业,执著就是受苦。你想想看,妄想、分别、执著岂不是最原始的惑业苦?然后你愈迷愈深,造业愈造愈重,你的苦也就是愈来愈严重,你不知道回头,所以佛法常讲「回头是岸」。
前天我在昆士兰大学跟两位教授也在谈这个问题,他们学佛,讲到第一念跟第二念。《楞严经》上佛讲,第一念是佛知佛见,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第二念就堕在无明里面。什么叫无明?就是你起心动念。什么时候第一念?念念都是第一念。几时堕在第二念?念念皆是第二念。这个意思你能懂吗?你要问,什么时候第一念?楞严会上世尊的确是高明到极处,他为我们指出法性(就是真如自性),从哪里指?他举个例子,见性,就是眼。张开眼睛,你看到外面境界,还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时候是第一念。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