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这个境界,你感受就不一样。我们净宗学院在此地两年,希望大家努力,你们有没有成就就看这个磁场,人家就晓得,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用功,是不是真的在转境界。你相貌有没有转?身体体质有没有转?你居住的环境有没有转?这个一点不能欺骗人。这在佛法里面讲花报,花报好,果报一定殊胜。圆满无缺。
底下一句「言百亿光者,以遍法界所照之刹,皆百亿故」。百亿是表法,表大圆满,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佛放光遍照。这个经文也明显的给我们写出来,以遍法界所照之刹,著重在那个「遍」字。法界虚空界里面的刹土一个都不漏,这刹土我们现在讲星球,无论是大星球、小星球,一个不漏。这一段经文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第二大段,第二大段在这一品经里面,正宗分。前面足轮放光是这一品里面的序分,发起序。下面第二段「光至分齐」,一直到这一品经尽,这一大段经文就长了。在没有读经文之前,清凉大师先给我们介绍,「此中光照大数」,这个大数就是前面所讲的「百亿光」。「约其现文」,这个现前的经文。「且有二十六节」,这个后面统统都是讲光照的,经文总共有二十六节。前面九节「别明」,后面十七节「同辨」,「即为十段」,二十六节分为十个段落。「若据实义」,据是根据,依据,依据真实义。「应有等法界无尽之节」,不止二十六节,多少节?无量无边。这个数量是跟法界相等的,是无尽之节,每一节都有偈颂。
「中上本经必应广说」,这是清凉大师的意思。我们晓得《华严经》传到这个世间来,龙树菩萨传来的,这个经在哪里?在大龙菩萨的龙宫。龙树菩萨接受大龙菩萨的邀请,参观他的收藏,看到《华严经》。《华严经》有上中下三本,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所以清凉大师说,在上本经必应广说,一定说得很详细。中本经是上本的节本,就不是完全的,重要的节录下来,节本,分量也不得了。就如同我们中国古时候编了一套丛书,《四库全书》,诸位在我们这里也看到,我们这里有一套。《四库全书》好比是大本,这里面也有一套中本,中本是《四库全书荟要》,就是《四库》里头重要的选出来了,是全书的三分一,五百册!这中本数量还是很可观。龙树菩萨传来的是下本,下本的是什么?就像《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就是这个,这个是十万颂四十品,是大经的目录提要,所以每一句经文就是一部书。所以他说上本、中本必应广说,一定是说得很详细,哪里只二十六节!所以这是目录提要,这个我们晓得。
下面接著说「然非多度放光,亦非一度放光,次第照於多节」,这一段话说得好。佛放光是不是多次放光,还是一度放光,次第照於多节?下面他给我们答覆出来了。「唯一放光,同时顿照尽空世界,但为言不并彰,说有前后」。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确实是唯一放光同时顿照。顿,没有先后,佛这个光一放,尽法界虚空界没有不照到的。这个光我们见不到。现在我们听这个话不难理解,但是古人他怎么能相信?怎么能理解?我们不能不佩服。
现在我们靠一点科学的技术的帮助,知道宇宙之中这个光很多。光的波不一样,有长波、有短波。我们肉眼能见到的光,只是无限那种不同波度里面的一分,适合我们的眼根我们能看到这个光,比这个光波长的,看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也看不到。现在用仪器能够测出,像大家非常熟悉知道的X光,我们肉眼看不到,紫外光我们肉眼也看不到。假如我们的眼有一天恢复能力,宇宙之间什么样光波统统都能看见,这个宇宙马上改观了,你看不到东西全都看到了。我们一般讲的六道你都看到,十法界也都看到了,他方诸佛刹土也看到了。这个世界奇妙!
音声亦复如是,音波,我们现在在无线电里面知道,长波、短波,我们的耳根也只能适合於当中的一小段,比这个音波长的听不见,比这个短的也听不见。宇宙之间这个波太复杂了,复杂得我们无法想像。但是所有一切的波都不能够跟思想波比。如来的光音跟心性相应,所以是从自性里面放出来的,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这个光波只要一发出来,立刻就遍法界虚空界。此地讲的遍法界所照之刹,我们的思想波亦复如是。现在怎么?现在有障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障碍著你。
《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看到这一句话多么伤心?想想自己是何等不幸,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的本能失掉了,我们原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说老实话,现在还是无二无别,只要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马上就恢复了。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是如如佛」,本来成佛,就是因为你现在戴上了妄想分别执著,把你的智慧、德能、相好障碍住,你透不出来,你不得其用,你说你多冤枉?学佛没有别的,把这个障碍除掉而已。
我们一般人修行,苦,苦在哪里?禁不起一丝毫波浪。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顺境人家赞叹你,一赞叹你,一欢喜,完了,欢喜也是烦恼,你不能保持清净平等觉。逆境,逆境生瞋恚,一样!喜、怒、哀、乐、爱、恶、欲叫七情五欲,都是烦恼,都是障碍自性。佛菩萨的本事没有别的,知道这个东西是空的,所以顺境逆境他不起心不动念,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这功夫。你要问他为什么能保持?很简单,他知道一切法,十法界里头一切法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要真正知道这个,人家高兴的事情,我们也笑笑,随顺他。不能说人家高兴,我们板著面孔,这是不近人情。菩萨也演戏,演给他看,实际上怎么样?实际上如如不动。众生假戏真演,差别就在此地。
所以我们在这个经论里面常常念到,世尊交代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说明。我们自己契入境界之后,要表演给人看。表演是要大家合作的,就好像这个舞台上表演,有人演忠臣,有人演奸臣。没有奸臣怎么能显得忠呢?没有忠如何能显示他奸呢?演得都很逼真,功德是相同的。你要会看戏,你才得利益。我记得我过去讲过几次,我到杭州去游西湖,看岳王庙(岳飞的庙)。看到庙前面,秦桧夫妻两个铁像跪在那边,双手捆绑跪在那个地方面朝著岳飞的坟墓。陪我去有十几位人,我告诉他:秦桧夫妻跟岳飞功德一样,都了不起。他们很诧异我怎么会讲这个话?我说岳飞教我们尽忠报国,秦桧夫妻两个教我们不要当汉奸,不要害好人,害好人,你看这样下场。都是老师,功德平等,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反面教,你说对不对?对!所以你要会看戏,你才能得利益。不会看戏的怎么样?情绪化,对於岳飞尽忠非常羡慕,对秦桧恨透了。那好了,你就错了,你没有得到利益。真正得到利益是心平气和,他教我什么?他教我什么?我在他那里学什么?我在这边学什么?统统都学到。
佛菩萨教人要有慧眼,要知道观察,发现你的性德。藉著外面的境界,性德自然流露,性德无有不善,把不善都变成了纯善,这个叫什么?转境界。《楞严经》上不是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转物大家不好懂,我换个名词,「若能转境,即同如来」。境界现前,你要会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你才能节节上升,你才能契入如来境界。
这一段说「唯一放光,同时顿照尽空世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但为言不并彰」,我们说话,不能两句话同时说出来,这就是说话有次第、有前后。所以说有前后,实际上?实际上光是同时放的,是一次放的同时照的。这到经文就说出来了,大家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再看下文。
「随机心现,节节各见,则如来光明节节而照,金色文殊节节而至,乃至法界,各见亦尔」,到这是一段。首先这讲动机,佛为什么放光?随机心现。这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以什么应?佛以光应。二十六节,本经经文二十六节,节节各见。所以下面二十六节都见佛放光。不是佛每一节都放一次光,不是的,一次,这就是讲唯一放光,同时顿照,为言不并彰,说有前后。二十六节这略说!广说,清凉大师说得很好,上本、中本的《华严经》,一定说得非常多、说得非常详细,那就是无量节,哪里是二十六节。无量节里面,每一节里头境界都不一样。
这就是说明如来放光是相同的,是一时顿现的,每个人得的利益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每个人心境不相同。换句话说,每个人心清净程度不相同,平等程度不相同,觉迷程度不相同,所以你感受不同。心愈清净愈平等,你感受这个光的利益愈大。你心不清净、不平等,换句话说,你没有感受。像现在我们一般听经一样,听完就算了,有没有得利益?没有。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得什么利益?阿赖耶识里头落下《华严》种子,只得这个利益。与你现前,我们常讲相貌、体质、境界,你都不能转。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烦恼、还是习气。真正学佛的同学你要明了,这种方法学佛,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这一生得不到,只是阿赖耶识种下了种子。你要问什么时候得利益?什么时候,到哪一生哪一劫你真正懂得了,真正依教奉行了,你得利益。
所以这个经教不是说我念得很熟,我会背了,我能讲了,没用处。讲的天花乱坠,李老师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还是受业力支配,你没有办法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业力转变成愿力,你已经超凡入圣,你这个身不是业力身。业力,自己做不了主,寿命到了,所谓是「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业力。如果业力转变成愿力,就是说你的愿力大过业力,业力不能做主,愿力做主了,你生死自在。你在这个世界上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过去祖师大德能做到,现在这个世间做到的人,有,不是没有,我们常常听说。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回光返照,这是要学习的,其他的世间事都鸡毛蒜皮。所谓是有缘欢欢喜喜做,没有缘,绝不强求。
刚才我在休息的时候,看到我这个萤光幕上报导华藏卫星跟网际网路连了线了,这个消息透过来了,也有同学今天在测试,在电脑上看到了,他们来告诉我,我还没有去看电脑。随缘,缘成熟了,好事情。要知道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是《华严》,「百千万劫难遭遇」,你听其他的经容易,听这部经太难太难。我们从历史上来观察,这一部经从头到尾讲圆满的,最近三百年当中没有一个人,你才晓得这种机缘希有难逢。我也没有意思讲这一部经,这个经虽然非常喜欢,非常爱好,太大了。
往年在华藏图书馆,我记得我讲了十七年,这十七年不是天天在讲,因为那一段日子当中常常出国,大概平均一年在台湾可以住上三个月到四个月,所以十七年只讲了半部。《八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