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修观法要-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不舍加行若修定已离沉掉等过,心住所缘清明而且坚固时,尚存对治之心,是为不舍加行,亦五过之一。
(十四)九种住相:
[一]念住:摄外攀缘。离内散乱,最初系心故。(道次略论释云:[一]内住。庄严经论云:心住内所缘是也。)
[二]等住:最初系缚粗动心已,即于所缘相续系念,微细渐略故。(道次略论释云:[二]续住,初所住心,莫于余散,于彼所缘相续而住。[一串珠])
[三]安住:或时失念,于外驰散,寻复敛摄。(道次略论释云:若因忘念于外散逸,了知彼已,仍还住彼所缘。[二住虽能住缘一串珠之久,但散乱起已,须间时方觉。三住时,则当时散乱当时即觉,仍住所缘。])
[四]近住:从初以来,为令其心于外不散,亲近念住故。(道次略论释云:寂静菩萨说:是为以心自性从广大中数数收摄,令其细微上上而住。上师口诀谓三住时之余散,是为忘失所缘之余散,四住时虽有余散而不忘失所缘。摄心之力已成自性,时时恐其心过广大,失之余散,而数数收摄,使之微细向上而住。从广大中,亦有思惟散逸种种过失,因而收摄其心之意。)
[五]调顺:从先以来,于散乱因色等法中起过患,想增上力故,调伏其心令不流散故。(道次略论释云:调伏者,思惟三摩地功德已,欢喜三摩地是。上师口诀谓,见定功德,欢喜于定,因此乐于灭除定障。此由四住时念力已强,数数收摄,渐入细微,则易生沉。故于五住思惟三摩地功德,使心情高举。此种高举之力,即能除去四住时所有之沉,故称为调伏三摩地。在四住时有粗沉,五住时已无粗沉,仅有细沉。五住以上粗沉粗掉悉无。)
[六]寂静:于忧动心散乱、恶觉、随烦恼中,深见过患,摄伏其心,令不流散故。(道次略论释谓:寂静,谓于散乱观其过患,于三摩地寂其不喜。此处散乱指三摩地相违之随烦恼。见此违品过患,既遮止已,对于三摩地不喜之心亦戢止。凡住心前后有关,三住心虽不忘所缘,而有外散之虑,故四住即向内收,不使稍有外散。既不外散,住分已稳,而有生沉之虞,故六住心又防微细散乱,此种微细散乱,或称为三摩地不顺方,或称为不喜三摩地。在五住六住时,绝无忘失所缘之事,但仍有一分贪、嗔、慢、疑、害等细微散乱。六住则并此细微散乱而戢止,一心专注三摩地,不使于三摩地有丝毫不喜之心。五住与六住之别者,五住断微沉,六住断微掉。)
[七]最极寂静:或时失念,散乱觉等率尔现行,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道次略论释:七住最极寂静,谓于诸贪、忧、昏沉、睡眠等而寂之静之。在七住时本己无贪忧等生起,而有微细贪忧将起之势。此时心力,并此将起之势亦能立觉而使之寂灭。七与五六差别者,五六住时,时有戒备沉掉之心,以五住细沉尚有力,六住细掉尚有力故。七住则细沉细掉已经摧残,如盗已手足重伤,无有甚力,与贪忧等相状相同,如来时立能寂灭。习止,唯五住较难,因五住粗沉已去,惟余细沉,此时心如虚空,最易误认已经得定。因此铸错者甚多,迄第六七住,则已知彼时之止尚有过,而从如空之心透穿而出,故尚较易修。)
[八]专注一趣:精勤加行,无间无缺,相续安住胜三摩地故。(道次略论释:八住,专注一境,谓为不励力运转而励力也。所谓励力运转者,为求获得九住时任运平等而转之止,故此时尚须励力作行,使一座中能一心专注也。七住可谓不受沉掉害,八住则绝无沉掉。此何故,由励力作行,一心专注故。九住则并此励力作行亦不须用,而惟任运平等而转。)
[九]平等摄持:善修习故,不由加行,远离功用,定心相续,离散乱转故。(道次略论释:九住等持,寂静说,以修专注一趣故,无所发趣,任运而转,获得自由。修次中篇说,若心平等时,应作舍。所谓心平等者,谓无沉掉。专注一趣,即第八住之异名。由八住专注一趣,串习已熟,故九住心可不作行,即能任运而转,如读书已熟,任运脱口而出。)
(十五)六力;
一、听闻力。凡人未入定时,恒不能自见沉掉等相,及至初住,能住所缘刹那之顷,始觉沉掉纷乘,苦于分别心多,住缘力弱。然此刹那住缘之功用,亦由耳闻所缘之教授而生,用耳闻教授之力,能住所缘刹那之顷,虽住所缘,分别力强,住缘力弱。
二、思惟力。二住时,因初住耳闻所缘之名,加以思惟,故能住缘约一串念珠之久,但沉掉之力仍强,不过较初住为好耳。
三、忆念力。初住,沉掉是不断而来的,二住,沉掉是歇一歇又来的。于其来时,恒不能立刻觉知。故以入定未入定两端而论,在初二住时关于未入定之支分较多,及至三住,沉掉生时立刻能觉察。及至四住,沉掉生时,预先能觉察,故自三住以上则入定方面之支分较多,沉掉方面之过患渐减,是皆由忆念力之功德所致也。
四、正知力。及至五住,能生微许轻安(其实初住时已有少许,特不甚觉耳。)但尚有沉之细相存在,此时除执正念之外,对于定之功德,宜生爱乐,稍举其心。六住尚有掉之细相存在,此二住之对治,皆用正知力。五住用以观沉之有无,六住用以观掉之有无。
五、精进力。七住沉掉细相虽已皆无,但沉掉之习气尚存,故用精进力以断此习气。八住,沉掉之习气已无,为欲住于完全无过定中,故用精进力,不使习气复生。
六、串习力。九住,心一住缘便无沉掉,加行之心,完全不用,任其自然。如再用力观察沉掉之有无,反为加药成病,故纯住一种串习力而已。所谓串习力者,即正知正念二力,已习熟而串通之之谓也。颇邦喀仁波伽云:譬如念绿度母咒,初犹防检过患,及念既稳,任运念去,不复再事防检矣。九住无功用相,正复如是。
(十六)四作意。
一、力励运转作意,念住(内住)等住(续住)中、有因初二两住各种过患势力尚大,故须力励运转其心,住于所缘。
二、有间缺运转,三住至七住中有此住,即对于沉掉随来随断之作意。
三、无间缺运转,八住中有此住,因精进力,已无沉掉间断定力。
四、无功用运转,九住中有此时,完全显现轻安。
(十七)轻安。心之粗重既去,对于善事有堪能性,是为心之轻安。此种心之堪能性发生时,即有一种堪能之风自顶而生。(自顶向中,当获得如初剃头有人以暖手温顶之象。)盖人在胎中,心与顶近,渐长成人,心与顶远,故堪能之风自顶发生,此风动时能引生心之轻安,心之轻安生已,此风随即遍于全身,于是引生身之轻安。如在软絮之中,轻妙无比,异于寻常。而身之善法堪能性亦随之以生,身既得安,心随以喜,是为身心双方之轻安。此轻安既得,此时乐趣喜趣,觉有不能自持喜极之象,稍久则轻安之感觉渐微,实则轻安渐稳,已成一种不变之轻安,是为特殊之轻安。
(十八)得定。得上轻安,即为得定,是为色界定,初禅之前分。既得此定,则色声香味触男女之分别一切皆断。出定之后,除所缘之外,一切皆空,身心双方轻安,渐渐细微,心境明澈,能察微尘而知其数,觉另生一种新身一般。
此定是观之所依,内外道所共。若是外道,就此定中,加以观察上界功德及下界过失,由此别别观察之慧,引生一种轻安,始名曰观。一切神通变化皆由此生,然不能断烦恼性,纵至无所有处,亦不能出生死。内道就此定中,加以修空性等观,断除烦恼根本,成阿罗汉、成佛矣。
(十九)再论所缘 初修时所缘,皆仅观粗略之相,每日分十余次修习,修习稍顷又放下,放已又提起,少分少分逐渐练习,迨其心自然而然与所缘相合时,则将修习时间逐渐增加。
(二十)断沉秘语 如沉过甚,余法不能遣除时,则想于脐腹中(先作腹空想)有如芝麻子大之光一点,或白色,或红色均可。继想我心即在此光点之内(或想光点即是我心亦可。)住念稍顷,口呼「拍」声,观想此光,由中向上直冲,越顶门而出,飞腾空中甚高,与虚空相合,即想我心亦与虚空相合,同其宽广无际,即摄持此想而住。如或散乱,即从头依次重想而住,二次或三次,一任其便,如沉已去,则复摄心仍住所缘,是为息心合空之秘法。
(二十一)断掉秘语 如遇掉举太甚,则数息,以一呼一吸为一息,数至五息,徐徐观想此息作白色,下运至脐。复想下半身,前后阴各有气为黄色,自下而上,与白气相接,将身向下稍一放松,即想我心在是,住念稍顷,如感不快,则徐徐将气自鼻向外呼出,如一二次,是为息瓶秘法。
修定法要竟
修定修观法
依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师法流传承具足无缘
大悲至尊具德恩师功德名称亟难赞说色拉
寺拉穰巴格西广法寺堪布昂旺朗吉 口授
郭和卿 译
黄隼高 笔记
修观法要
师曰:观藏语为他通。今所讲者,系第五代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所造,名《文殊法语》。
修观法有三:一、修观资粮,二、修观法理,三、正修观时之抉择。
观者,约言之,观甚深空性是也。亦可谓观者,所以使人证知甚深空性者也。亦可谓观者,以甚深真空性为所缘也。
修观法甚多,今依宗喀巴大师亲承文殊之传者。
生起空见主因有:一、忏罪集福。二、对于上师本尊不二之启请。三、依闻知空性为因,辗转增上以思维之。文殊语宗喀巴大师云:以三因合修,生起空见不难也。
修观之路有二:一、以空性为所缘而修止,二、由得止后而修观。
今所讲者,系依第二路,故合修止及前述三因是为修观四种主因。以未得止而修观,难生起故。
所以必须闻思辗转增上者,因不努力闻思,则关于空性之闻慧思慧,无由生起;亦即关于空性之修慧,无由生起。必先闻知空性,而后如理思维,如理思维,而后生起决定;依此决定而修,然后生起修慧,三者有必然之次第也。弥勒菩萨亦如是说。深密经亦说,须先闻思,然闻思究以何者为依,则依深密经是也。所以然者,吾人智慧过浅,不能自依,必须依经。经有了义不了义,辨别复难。故又必须具智而巧于抉择者之所抉择。今所依者,为深密经中,经龙猛抉择了义之一部。佛曾授记谓:我灭度后四百年,有善如我意义抉择空有,显明中道之龙猛当出于世云云。故吾人当追随龙猛之后,依其所说甚深空性,而起闻思。然龙猛对于甚深空义,说论六部,吾侪智浅,仍不能了。经龙猛之后,能开显龙猛所说中道义最善巧者,惟有月称,此阿底峡之言也。乌马得瓦有云:依何知空性,依佛所授记,龙猛解空性,月称继龙猛,亲承其教授,故依二师教,成佛甚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