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讲述宋史:两宋风云-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降金国。唐琦说宁死不降。于是,金将就把他杀了,唐琦慷慨殉国。
【就在金军步步紧逼,宋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仍不乏一些忠义之士,不顾自身安危,奋起反抗。而赵构面对不断南下的金军,只会逃跑,难道他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
赵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死守都城、死守社稷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诸侯干的,而不是天子干的。赵构认为,过去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国小,有外敌来侵,那些诸侯因为没地方跑,所以就只能死守城池。但是,他现在贵为天子,江山广阔,可以到别的地方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所以绝对不能干那种死守社稷的傻事。他还给自己找了个论据,说当初李纲劝我的父兄死守东京汴梁,结果靖康之役中,我的父兄同时被捕,如果当时逃出来,那不就没事了吗?他说这话也不觉得愧疚,要是当时徽钦二帝逃跑了,现在还有他什么事啊?赵构由此得出结论,自己绝对不能干抵抗的傻事,就是得逃跑。有了这套逃跑理论,赵构逃跑起来就顺理成章了。金国大军一路南下,高宗皇帝就一路飞奔,从杭州跑到越州,又从越州跑到台州,最后,台州也待不下去了,只得乘船出海,到海上漂着去。高宗这一路逃亡,交通工具不但有车马,连船也用上了。
金军这次南下,来到江南这个繁华富庶的地方,更是眼界大开,一路上抢掠了很多金银财宝,腰里全是沉甸甸的黄白之物,所以进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样一来,宋高宗才有时间不断南逃。而且,高宗一边拼命逃跑,一边还不忘一而再、再而三地给金国的统帅上书,乞求金军别再追他了。
第九讲:逃跑皇帝(4)
高宗皇帝给金国统帅的上书,写得那叫一个言辞恳切。首先,信的抬头写的是“宋康王构致书大金国相元帅阁下”。完颜宗翰在金国既是左副元帅,又是国相,所以这里说“致书大金国相元帅阁下”。赵构知道金国人不愿意让他当皇帝,心想,那好,我就说自己是康王得了。接着,赵构在信里说:“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意思就是,您攻打我,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守,一个是逃跑。您看我现在多可怜,要死守没人能守,要逃跑又没地儿能逃。接着又说,“所以 然惟冀阁下之见哀也”,意思是,我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您大发慈悲上了,您可怜可怜我,别再追我了。“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且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我以前几次给您写信,表示我愿意削去旧号,不做宋朝皇帝,而由大金皇帝来给我册封,宋做大金的藩属国,这样,天地之间只有您大金一国,多好啊。“仗望元帅阁下,恢宏远之图,念孤危之国,回师偃甲,赐以余年。”您发发慈悲,可怜可怜我,让我能够苟延残喘,您班师北还吧。
这就是宋高宗作为一国之君,给敌方统帅写的信。赵构虽然连连上表,哀哀相告,但是金国人并不肯罢手,仍然不断南下。这个时候,赵构也没有办法了。按他自己说的,是没地儿能逃了,所以只好泛舟出海。金军一看,赵构逃到了海上,本来打算继续追击,但是北方骑兵不善水战,金国人只好望洋兴叹,最终放弃了这次行动。
宋高宗一行人坐船逃到了海上。据说,他在海上飘荡了四十多天。后来,船漂到了福建一带,停靠在一个小岛边,宋高宗和随从们就上了岛。这个小岛上有座庙,庙的后面有个石壁,上面有古人题的一首诗。高宗皇帝看了这首诗,非常生气,觉得这首诗是在挖苦自己。当时,他可能正在品茶,于是就端起茶杯,用力地把茶水泼在了石壁上。相传,赵构因为太生气了,使的劲儿太大,茶水都泼到石头里面去了。你想,高宗皇帝的力气得有多大啊。到今天,我们都能在这块石头上看到宋高宗当年泼的茶水的印记。赵构既然这样勇武,为什么就不率部抵抗金国人的入侵呢?以他的武艺,应该不至于束手就擒吧。
【由于赵构的这种不抵抗政策,后人都称呼他为“逃跑皇帝”。赵构在十余年的逃亡生涯中,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而且随时都可能有危险发生。面对这些,赵构表现得既胆小又无能,甚至流传着赵构的胆识还不如他的皇后吴氏的故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构的原配夫人是邢氏,据说赵构与邢氏两人的感情很好。小两口结婚不到一年,赵构就要出使金营。分别时,邢氏把自己的耳环摘下来送给赵构,说以后你见此环如见妾身。这个耳环赵构一直留着,保存在一个小金盒里。后来,他从扬州出逃的时候,连祖宗的神主牌位都扔了,还不忘抱着这个小金盒跑,可见赵构这个人还是很重感情的。但是,赵构第二次出使金营就没再回去,跑到外地做了皇帝。而邢氏则在靖康之变中被俘北上,后来受尽侮辱,死在了金国。赵构做了皇帝之后,遥尊邢氏为皇后,中宫一直虚悬
第九讲:逃跑皇帝(5)
我们说的这个吴皇后,本来只是宫中的一个侍女。赵构后来得知了邢氏的死讯,才把吴氏立为皇后。吴氏是将门之后,为人很有胆识。在赵构逃跑的过程中,吴氏一直身着戎装,佩带弓箭,保护着赵构。其实,吴氏即使再怎么英武,论武艺,她也不能跟赵构比。但是,原本文武双全、有胆有识的赵构,经过靖康之变后,竟被吓得如惊弓之鸟,一遇到警报就只会逃跑,这不能不让人叹息。
有一次,当他们驾着一艘小船准备出海的时候,乱兵赶到岸边,要抢船。当时,御林军可能都逃散得差不多了,赵构身边只有几个内侍,根本拦阻不住乱兵。就在乱兵要冲上船来的时候,吴氏挺身而出,张弓搭箭射死了三个乱兵。她告诉乱兵,说舟中乃是当今天子,你们既然到这儿来,任务就是护驾,不许抢船。这么一来,乱兵一下就被震住了,心想,连女的都这么厉害,皇帝赵构身边肯定有高手保护。所以,这些乱兵马上跪下,山呼万岁,说愿意保护皇上。
【根据史书记载,赵构不但博学,而且还喜欢骑射。这说明赵构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帝。但是赵构即位后,在金兵的追击下,却只会不断地南逃,丝毫不做任何抵抗,这又是为什么呢?】
赵构之所以一味逃跑,不做抵抗,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那个最怕人触碰的心结,担心他的大臣们认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南宋主战派的官员,比如岳飞,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而主和派却能够受到高宗皇帝的重用。那些主和派的大臣弄明白了关键的一点,就是当今的天子是赵构,我们要效忠的是他,而不是在北国种地的徽钦二帝。而主战派的大臣们却整天只顾着喊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他们始终没有把准高宗皇帝的脉。且不说这个口号能不能实现,即便它只是个口号,在宋高宗赵构看来,这群主战派的大臣也是不拿他当回事,所以他绝不会听从主战派大臣的意见。
我们前面讲过,赵构的母亲并不受宠,所以他当年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后来,金军打到汴梁时,他又被哥哥宋钦宗当做敢死队队长,送到敌营去了。虽然当时赵构是主动请缨,但那也是为了引起徽宗和钦宗的重视。赵构因祸得福,没有被金军俘虏,好不容易熬到了皇帝的位置,可以亲自发号施令了,他绝不会再为了父兄去卖命。赵构这时的心思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不被金国人逮住,有朝一日,我就能翻过手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金军南下时,宋朝的地方将领大多都在拥兵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想抵抗是很困难的。实际上,当时赵构身边的军队很少,而大多数兵力都在地方大将的手里。金国大军南下时,宋朝这些地方将领很多都选择了开城投降,即使有与金军一战的,也不是为了给高宗皇帝保江山。《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做“避其锋芒,击其归惰”,就是说,打仗要避开敌军的锋芒,等到敌人撤军的时候,兵士都很懈怠了,然后再出击。宋朝的这些地方将领,很好地实践了这个理论。我们知道,金军这次南下,抢掠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身上带着这么多东西,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有的宋朝部队就趁金国人回师的时候,出兵偷袭,这样不但可以歼敌建功,更重要的是可以从金国人手里获得大批的财宝。
但是,敢与金军一战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宋朝将领选择的是投降。金军兵临城下了,我就开城投降,金国人一撤,我马上又反正了。这种投降行为,按军法来说应当立即处死,但是法不责众,面对这种已是很普遍了的情况,高宗皇帝根本追究不过来。另一方面,赵构也怕把地方部队全都逼反了,那样他自己的处境就更危险了。在赵构眼里,这些兵将不但不会护驾,反而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将领投降这种事,赵构就只好假装不知道,不敢深究。面对这样一群让他放心不下的将帅,赵构当然不会率领他们去抗击金军了,所以只能选择逃跑。
第三个原因,就是赵构始终忘不了王云被百姓殴打致死的情景,他从心里觉得老百姓的力量非常可怕,会对他的皇位形成巨大的威胁。所以,赵构更不敢发动百姓去抗击金军了。由于上面几个原因,赵构那时候根本没有一点安全感,他能选择的只有不断的逃跑。
第十讲:苗刘兵变(1)
金军南下,宋高宗赵构却选择一路南逃,当时跟随他的也不乏武将,他为什么不抵抗呢?因为赵构一直把武将看成是随时可能威胁他生命的人。赵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杭州的时候,两个御林军的军官,苗傅和刘正彦发动了一场兵变,历史上称为“苗刘兵变”。
在外敌入侵、山河日非的情况下,这两个人为什么敢行兵变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呢?原因说白了,就是他们对待遇不满。赵构从扬州逃出来之后,对汪伯彦和黄潜善失去了信任,罢免了这两个人的官职,任命朱胜非为宰相,王渊为枢密使兼御营都统制,让他们一文一武执掌军政大权。王渊在北宋的时候就是一员武将,而且在跟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当赵构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王渊就率部来投,因为从龙有功,所以赵构非常信任他。
王渊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极其贪财。在连年的征战中,王渊看到那么多武将,或者为国死难,者投降了金国,或者被乱兵所杀,都是朝不保夕。所以,他觉得广积钱财,为子孙置点产业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在宋朝的军事统帅中,贪财的不只是王渊,童贯、高俅等人都有这个毛病。将帅贪财必然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宋高宗后来问岳飞,我们大宋怎样才能得救时,岳飞的回答是“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王渊行军打仗都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自己带不了,就让别人帮他带,如此战斗力自然没有保证了。尤其令人气愤的是,王渊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宝,竟置手下将士的生死于不顾。赵构从扬州逃往杭州时,让王渊率军负责断后。结果,王渊竟然动用十几艘大船,先把自己的财物运过长江,致使数万士兵无船渡江,滞留江岸任人宰割,几千匹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