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414部分

柏杨全集-第414部分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质谷嗣倾と坏牡未鹕簟D壳埃┚姑挥谐纷叩募O螅┍钡呐笥衙嵌荚げ馓┚岢纷叩模墙钦獬≌秸詈笠桓鲆舴H绻怀纷撸ど诚壬欢ɑ嶂鞫乩矗绻荒芑乩矗欢ɑ崃硗饨⒁桓龈劭冢墒牵呲镆淮酵妨至ⅲ屏Ψ段г缫压潭ǎ嵌际怯们垢斯鲅┣蚬龀隼吹模缀凡谎怯诶ど诚壬牟慷樱浪堑牡嘏叹褪乔浪堑男悦6遥戳钋赖揭埠蠡嘉耷睿菔呛5恋母劭冢残枰推桨踩拍苌菹⒑徒忻骋祝坏┒苑讲煌5母闯皓ぉぶ慌级瞪奔父瞿愕目腿嘶蛑鞴停妥愎皇顾晌桓鏊栏邸�
   坤沙先生那位重要助手对他们将投靠缅共、泰共的说法,认为是恶意诽谤。「掸邦革命军」每一个成员,都是坚决反共的,他们把共产党和国际肃毒组织,视为一丘之貉,只要查出,立即诛杀。写到这里,读者先生可能感觉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局面,在内心兴起一个问号,为什么会有人把「反共」和「毒贩」拉在一起?为什么会有人一旦无法「贩毒」,便不「反共」?这是讽刺?还是实情?无论如何,这种传言给我们的是一个闷雷般的打击。我不相信坤沙先生会跟缅共泰共结合,更不相信缅共泰共会长期的接纳一位,以「贩毒」而闻名世界的坤沙先生。跟缅共泰共结合,对坤沙先生而言,那将是所有悲惨结局中最悲惨的结局。可是,形势比人强,连反共反到疯狂程度的希特拉先生,都会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一夜之间,成为苏俄亲密的战友。坤沙先生也可能自以为他的聪明和力量,高过缅共泰共,暂时携手无妨。泰国政府所畏惧的,正是这一点。示
   现在的满星叠,平静如水,除了街头上的黑豹军,其他一如往昔,只多了几栋焚毁的房舍。伫立在残瓦断垣之前,一个幼儿彳亍的走过来,村人告诉我,他的双亲被一颗子弹,从丈夫心脏穿出,再从妻子的心脏穿入。我不敢询问有没有人收养他,怕的是听到「没有」。追赶到他前面,为孩子拍下一照。村人们注视着我,我看得出,也察觉得出他们中间隐藏着的「掸邦革命军」便衣战士,这是一个明显的对照,黑豹军对我这个外国人,反而视若无睹。坤沙先生助手接见我的那家空屋,就在身后,这位重要人员,穿着一双陈旧的塑胶拖鞋,衣服敞开着钮扣,身旁围绕着同样装束的几位壮汉,事实上,泰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当我告别满星叠──这个举世闻名的金三角毒窟首府时,那位助手上来握手,用洪亮的声音说:「请你主持正义。」回头再告诉那位引荐的向导:「这件事交给你了。」这是我离开满星叠时听到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话,使我的心情与笔端,同样重如千钧。
   
   
   一项阴谋
   蝉野心家政客,故意把中国人跟毒枭,把「把邦革命军」跟《异域》孤军,合而为一。☆
   就在金三角战争刚结束,很多人刚喘了一口气之际,一项阴谋在泰国政坛上和舆论界掀起。开始时还用一种辩论形式,甚至杂文形式的文章,娓娓探讨,气氛祥和。最后图穷匕见,箭头直指《异域》孤军苗裔。他们开始时只围绕着坤沙先生的国籍打转,研究他到底是哪国人?像坤沙先生这种神秘人物,他的家世如何,自然使人感到很大兴趣。我们曾报导过,坤沙先生是缅甸人,而且将来可能是世界万邦之一,联合国一员的「掸邦共和国」元首。泰国政府与大众传播,一向也是这种立场。想不到就在战火已停之后,发生变化。坤沙先生的父母──老爹张秉尧先生、娘亲嬾向宗女士,在生下坤沙后不久,先后死亡。是老祖父张纯武先生,和二叔张秉舜先生,把他抚养长大,根据这一连串中国姓名,野心家政客们十分肯定的指出,坤沙先生不过是披着缅甸籍的外衣,实际上,从头到尾,从内到外,他都是中国人。一位泰国记者还翘起大拇指说:「无论他贩毒也好,革命也好,他能在泰缅边区横行十载,闻名国际,把泰国打得哀哀求和,应是中国人的骄傲。」
   然而,这不是骄傲,而是阴谋。仅只中国名字不能说明什么?美国驻华大使安克志先生,虽然有中国名字,却并不是中国人。他的儿子安拙庐,拜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史紫忱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已有很高造诣。父子同时姓「安」,也不能作为他们就是中国人的证据──安拙庐先生将来生了宝贝儿女,可能也会姓安。而更主要的,坤沙先生的「张家」,从中国云南省迁到缅甸,已届八代二百余年之久。八代二百年还不够吗?如果不够的话,美国总统雷根先生,应该仍是英国人了。那位泰国记者对坤沙先生的赞颂,只不过企图煽动中国人的认同情绪。最初,我以为只不过故意破坏中国人的形象。这一点,他们是做到了,泰国对台湾一向友善,泰国人对从台湾去的中国人,更是亲切,虽然两国没有邦交,可是并没有丝毫影响从内心发出的真实友谊。中华民国护照也受到沿途关卡高度尊敬。即令金三角战争初期,也是一样,我以「三叉路口」的巴山为中心,穿梭于满星叠、美斯乐、清莱之间,多少次遇到边防警察盘查,都非常有礼貌和有教养,使我感动。可是不久他们的态度就有变化,中泰支援难民服务团的一位团员,杂在旅客中被发现执有中华民国护照,立刻紧张起来,把他叫到车下,搜遍了他的全身和行囊,大概希望能找到海洛英或武器。《异域》孤军苗裔们的行动,也开始受到比较详细的询问,有时候甚至被认为刁难,这都是从未有过的。
   事实上,野心家政客们对坤沙先生的国籍毫不关心,而只关心政治,他们所以「从坤沙是中国人说起」,短程目标在打击前任国务总理坚塞上将,长程目标则在消灭《异域》孤军苗裔。──政治是太复杂了。
   坚塞上将是国家民主党党魁,当现任政府的任期只剩下一年的时候,坚塞上将准备卷土重来。其他林立的党派对坚塞上将的声望,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于是,先行打击他的声望,抖出从前底牌,透过议会质询或记者之口,像前文叙述的,关于坤沙先生取得泰国国籍问题、释放苏俄人质问题,隐约的套牢他跟坤沙先生的私人关系。盖任何一个官员,只要接受「毒枭」的贿赂,即令在贪污比较公开而普遍的泰国,也会身败名裂。幸好坚塞上将反应坚定,关于坤沙先生入籍,他建议议员们和记者们去内务部抽查档案;关于释放人质,那是外交的和军事的机密,关系着与苏俄、缅甸的邦交,即令他承认去过满星叠,也不能说明什么,何况根本无法证实他去过。
   接着,整个箭头对准《异域》孤军苗裔。孤军是中国人,全世界都知道,孤军苗裔的国籍,现在是一个奥秘,在没有探讨这个具有爆炸性的奥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坤沙先生的「掸邦革命军」也好,毒品王朝的帝王将相也好,跟《异域》孤军苗裔,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好像加拿大皇家骑兵,跟美国海军陆战队截然不同一样。但野心家政客们的阴谋,却正是要人们误认为两者是二位一体──他们都是中国人呀,都是用同一语文呀,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呀。
   泰国人顺理成章的提出要求:政府不是说已把坤沙先生武装集团驱逐出境了吗?现在,驱逐《异域》孤军出境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个信号
   在独裁国家,这个信号之后就是一场屠杀。泰国虽然是民主国家,但也可能酝酿出同样的后果。
   驱逐《异域》孤军出境的舆论,在狂热的「爱国」野心家政客们支持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力量。我们举出泰文《万曼报》为代表,该报刊出的专栏中,于攻击坤沙先生武装集团之余,笔锋一转:
   「还有好些个寄居在泰境内的少数民族(指中华人),是泰国本乎人道,及遵照联合国机构有关难民的规定,准许他们寄居的,但这些少数民族,必须在泰国官员的监护下,并且必须不作出任何政治方面的活动,以影响泰国与邻邦的国际关系。
   「泰国官员应该告诉他们,他们必须遵守泰国法律,和必须接受泰国官员监护。胆敢冒犯泰国主权,泰国政府将不容许他们再继续居住。」
   接着提出指控:
   「坤沙之类(指《异域》孤军)所表现的是,忘了泰国政府给予他们逃出水深火热后,容许他们避难之恩,反而作出跟泰国政府对抗之事。我们要求政府对每一个在泰避难的少数民族声明:泰国的每一方寸国土,都不准他们霸占。」
   该报警告泰国政府说:
   「黎巴嫩是最好的例子,他们每届政府都收容外国逃亡者在其国内避难,但无法管制他们,难民反而向政府挑衅,黎巴嫩政府却无可奈何。酷似农夫与毒蛇的寓言,农夫因不忍心那条毒蛇受冻,把蛇抱在怀中,使他温暖,复苏后的毒蛇,却把农夫咬死。」
   该报要求政府采取断然措施:
   「泰国久不战争,但并不意味着畏战,我们随时准备迎接战争,俾保卫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因此,少数几撮人企图占据我们国土,岂是轻易的事。泰国政府应把国家主权与人道原则分开。」
   最后,画龙点睛,威胁说:
   「为了国家安全,我们将置人道于不顾。」
   请读者先生注意,这是一个信号,在独裁国家,这信号之后,全国御用的传播工具将一犬吠影,百犬吠声般,立刻就会造成「爱国」癫痫,接着就是理直气壮的血腥屠杀。犹太人几乎被纳粹灭绝,就是在这种信号发出后,万刀齐下,不可遏止。泰国是民主国家,还不能立竿见影,但一旦心理上的影响成熟,结局同样不可收拾。拥有四千万人口的独立国家,要坚决驱逐「贩毒」的外国人时,谁都阻挡不住,也无脸阻挡。
   对《异域》孤军苗裔而言,这真是「闲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以美斯乐和唐窝为基地的孤军指挥官们,一觉醒来,发现竟然跟满星叠毒品王朝「掸邦革命军」,被人搅和在一起,不禁大吃一惊。
   多少年来,他们已安于目前的恬静现状,连做梦都梦不到怎么会发生这种可能大祸临头的流言。
   这不能抱怨泰国舆论,易地而处,我们如果是泰国人,我们的反应恐怕还要强烈。泰国政客跟其他任何国家的政客一样,只看到眼前三寸以内的利益。假如看到三寸以外,他们会发现,驱逐孤军后,将毁灭了泰国北疆防线,引狼入室,爆起种族冲突,使泰国陷于内战,最后瓦解。
   不但泰国人弄不清坤沙先生武装集团跟《异域》孤军苗裔的关系,连在台湾的中国人,也同样弄不清。就在第三篇报导刊出后的第三天,一封专差送递的信,到我手上,写信的王克志女士,是一位基督徒,她刚从泰国北部边区回来,她当然没有进入金三角,但在金三角外围,却饱受惊恐。她曾在孤军的几个难民村,作奉献服务,有深刻的感受。在对我赞誉了一段之后,指摘我使她陷入「毒枭」和孤军被视为一体的窘境。
   信上说:
   「几天来,翻开报纸,赫然看见『金三角?边区?荒城』的惊人标题,细读内容,让我一整天坐立难安,因此十万火急的写信,并希望快快到你手中。
   「《异域》一书对这一代年轻人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当它出版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