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将军史迪威-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16个小时。
补充工作安排就绪后,部队的训练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第7师不仅新兵数量大,
而且许多连、排的下级军官也是刚刚从后备役军人和国民警卫队中抽调来的。为了
全面提高部队的各项素质,史迪威亲自拟定了军官和士兵的训练计划。
他在第7师建立了一所军官学校,首先从军官的训练抓起,经验丰富的托马斯·
阿姆斯上校担任校长。学校开设了技术动作示范、战术和战场指挥等课程,每天上
午和下午各上一节课,其他时间进行实际操练。史迪威每个星期要用三四天时间到
学校检查训练情况,并亲自指导年轻军官演练进攻科目。他对军官的管理十分严格,
要求他们必须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同时,他也非常强调军官的主动精神,希望他
们在作战指挥上能充分地自由发挥。第7师的绝大多数军官,对史迪威充满了敬佩和
崇拜,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他的过分严厉略有微词。
士兵的训练困难重重。第7师的武器、弹药、火炮、汽车、坦克等装备十分缺乏,
许多新兵只好扛着木枪去操练。史迪威把和年轻的士兵在一起,当作最大的乐趣,
他经常随便地坐在士兵中间,脸上不时地掠过和蔼的微笑,和大家一块儿讨论战场
动作和战术问题,士兵们亲切地把他称作“乔大叔”。没过多久,史迪威就走遍了
第7师各部队和奥德堡营地的大小山岗。由于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又给他赢得了
“飞毛腿乔”的美名。在史迪威的带领下,士兵们很快就适应了艰苦的军营生活,
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并保持了高昂的士气。
1940年9月,史迪威从准将晋升为少将。消息传来,全师官兵都为之感到喜悦。
副官多恩悄悄组织了一个庆贺仪式,想给史迪威一个意外的惊喜。这天,当史迪威
乘车一进入军营大门,排列在道路一侧的大炮便鸣响了13声,随之军乐队奏起了欢
快的乐曲,骑兵仪仗队威风凛凛地敬礼致意,师部的军官们整齐列队向他祝贺。史
迪威走出汽车,脸上没有一点笑意。他板着脸,带着几分怒容大声吼道:“这是哪
个家伙搞的?”为了不让大家扫兴,史迪威勉强地接受了礼仪,并简短地讲了几句
话,随后便命令官兵们各自回营。
史迪威是高傲的,但那实际上是他愤世嫉俗、不染浊尘的一种无奈。他十分厌
恶有些人一升官晋衔就摆架子、讲排场的做派。在那天的简短讲话中,他用一个幽
默的比喻道出了晋升少将时的矛盾心情。他说:“猴子爬杆,爬得越高屁股暴露的
越清楚。”当时的美军刚刚走出长期不受重视的窘迫状态,许多军官由于职务、军
衔一直晋升很慢,都瞪大眼睛注视着新扩编部队的每一个高级指挥位置。史迪威在
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从旅长升到师长,又从准将升到少将,他当然要慎重留心,不
能让屁股暴露的太清楚,提防不怀好意的人端上一脚。
就在史迪威率领第7师紧张操练的时候,在欧、亚两大洲独立奋战的英国和中国,
处境愈益艰难。当时法国败降,苏联与德国订有互不侵犯条约,苏日之间也正就缔
结中立条约进行谈判。英国和中国独自撑持,几近精疲力竭,都急迫地向美国伸出
了求援之手。
美国从其自身利益考虑,同时也由于国内“孤立主义”的掣肘,深恐直接卷入
两洋战争,不愿过早地与英国和中国公开结成同盟。但是,罗斯福也深知,如果英
国和中国一旦失败,那么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将全部控制欧洲、亚洲、非洲、
澳洲和大西洋、太平洋。轴心国的所有力量会一起压向美洲大陆,那时美国也将无
法自保。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英国和中国坚持下去。钳制和削弱轴心国的力量。
1940年11月,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再次蝉联美国总统之后,很快就将主要注意
力转向对外政策方面。12月29日,罗斯福以独出心裁的“炉边谈话”方式,发表了
他最成功、最精彩的一次演说。他靠坐在壁炉边的一张沙发椅上,燃烧的炉火映红
了他的脸庞,使他的情绪更加激昂。他对着话筒说道:
“我开诚布公地向美国人民声明:如果我们竭尽全力支援那些保卫自己、抵御
轴心国进攻的国家,而不是默认他们的失败,驯服地屈从于轴心国的胜利,并坐待
我们自己成为今后另一次战争的攻击目标,那么,美国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小得
多。……
“显然,我们必须十分迅速地把充足的武器送给他们,这样,我们自己和我们
的子孙就不会遭受别人一直在被迫忍受的战争苦难。……
“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的兵工厂。对我们说来,这一工作的紧迫性不亚
于战争本身。我们必须拿出在作战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决心、紧迫感、爱国主义和
牺牲精神,以献身于我们的工作。”
罗斯福的演说,赢得了美国公众的广泛支持。然而,英国和中国怎样才能获得
美国的军事装备呢?一年以前,罗斯福虽然成功地说服国会修改了《中立法》,但
迫于孤立主义者的压力,仍保留了“现购”和“自运”原则。坚持这两条原则,英
国和中国就无法大量取得美国援助。
1941年1月,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租借法案,要求授权总统将美国的国防物资,
以租借等形式提供给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国会参众两院经过两个月的
激烈辩论,终于在3月11日通过了这项法案。不久,国会决定拨款70乙美元,供总统
实施租借法案之用。美国的租借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和中国,当年中国即
接到了总值约2600万美元的租借物资。6月,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也成为美国租
借物资的受援国。
与此同时,美国还采取谨慎的步骤,秘密加强了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合作。
1941年1月29日至3月29日,美国与英国在华盛顿举行联合参谋会议,经过两个月的
磋商,拟定了代号为“ABC—l”的联合作战计划。4月,美国派代表出席了英国及英
联邦国家和荷属东印度(即印度尼西亚)在新加坡召开的远东防务会议,形成了名
为“ADB”的对日作战协定。6月,罗斯福总统推荐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欧文·拉铁摩
尔担任蒋介石的政治顾问。8月,退役空军上校陈纳德率领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来华助
战。以后,美国还相继向中国派出了以克拉吉将军为首的空军代表团和以约翰·马
格鲁德将军为首的军事代表团。由此,初步形成了美、英、中、荷等国的军事合作,
根据这四国名称的英文字头,又称之为“ABCD战线”。
随着美国的立场和态度渐趋明朗,国内的战争准备也逐步得以加强。1941年5月
底以后,美国陆军连续举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增强部队的集群作战能
力,全军4个集团军50万人相继参加了演习作业。
最先开始进行演习的,是驻在西海岸的第4集团军。史迪威指挥的第7师,在第
3军的建制下投入了这次演习。第3军担当假想敌“红军”,其任务是从洛杉矾地区
北犯,夺取旧金山。在旧金山地区组织防御的“蓝军”,是第9军的两个师。
史迪威派出第7师精锐的机械化营,沿圣安东尼奥山谷向“蓝军”防线的结合部
发动了猛烈攻击。这次突袭选在了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部队的行动极为隐蔽、突
然。先头部队突破了“蓝军”防线后,迅速前进直指“蓝军”司令部,力图打开夺
取旧金山的通道。“蓝军”在数量上占有两倍的优势,立即调动兵力向“红军”的
两翼发起攻击。
“红军”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加紧构筑工事,准备击退
“蓝军”的反冲击。史迪威亲临前线,逐个视察了每一个阵地的炮位。这位年已58
岁的“飞毛腿乔”走起路来比身边的年轻参谋还要快,以致一位参谋抱怨说:“我
的上帝啊!这位长官简直像个牧羊人到处跑来跑去。”尽管“红军”逐渐处于不利
的形势,但第7师的官兵一直保持了高昂的士气。有的部队在和“敌人”短兵相接的
情况下,扔掉手中装有演习用空弹壳的步枪,与对手展开肉搏。
这次“加州之战”持续了一个多月,至6月30日演习结束。虽然“蓝军”最后获
胜,但第7师的表现也很出色。史迪威在演习讲评时,称赞了官兵们表现出的沉着自
信和勇猛顽强,同时也要求大家认真思考存在的问题。演习过后,他又把部队拉到
野外,用了4天时间重新推演演习过程,逐一分析和讲解了战斗的各个细节,使全师
的战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不久,美军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仅涉及的将级军官就有20多人。这次
调整的目的,在于用比较年轻的军官替换年事已高的将军们,以给美军的高级指挥
层注入新的活力。当时美军经过大约一年的动员、训练和编组,已拥有18个师90多
万人,并计划在年底扩大到36个师170万人。美国陆军的迅速壮大,对高级指挥军官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迪威在这次人事调整中再度得以晋升,从第7师师长出任第3
军军长。即将离职的前任军长沃尔待·威尔逊少将,史迪威接替他的职务非常满意,
他称赞史迪威是美国陆军47名少将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8月,史迪威指挥第3军在华盛顿州的刘易斯堡,与第9军举行了又一次对抗演习。
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高级指挥机关在大兵团作战情况下的指挥和应变能力。
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长马歇尔都出席观看了这次演习。史迪威充分发挥了他周
密组织、勇猛进攻、沉着应付、灵活善变的杰出才能,给两位对他已十分熟悉和赏
识的陆军最高首长,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史迪威绝不是那种善于阿谀逢迎之辈,他和马歇尔、史汀生的关系,完全是下
级对上级的忠诚和服从,与上级对下级的信任和赏识。马歇尔当年任本宁堡步校校
长时,曾对史迪威评价说,他不善言谈,性格刚直,只知埋头苦干,使得这位“陆
军中最聪明、最有教养的军官难以为人所了解”。史迪威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从军
衔到职务得以连续的晋升,固然离不开马歇尔、史汀生的提名,战前扩军的机遇也
给他创造了条件,但从根本上说,这完全是他杰出才华和勤奋工作所应得到的荣誉。
这正是:两年时光如荏苒,“红军”司令美名传;从旅到军三级跳,出类拔萃靠实
干。
史迪威军长的第3军军部,仍设在蒙特雷市的奥德堡。该军的各部队分驻在加利
福尼亚州的沿海一带,担任着美国西海岸南段的防卫任务。他巡视了各部队的训练
和战备情况,思考和准备着一旦战争爆发时的各种应急方案。史迪威常站在太平洋
岸边,眺望着无边无际的海面,大洋另一端熊熊燃烧的战火仿佛就在他的眼前晃动。
他心里揣度着,不知何时那个干岛之国掀起的浊浪,会把美国卷入战争的漩涡。
战争形势在急剧恶化,美日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正迅速走向对抗。1941年7月
18日,日本第三次近卫内阁成立,决心“不辞对英美一战”。随后,日本不顾美国
的严厉警告,派兵进驻法属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