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将军史迪威-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也是如此。”商震是史迪威早相识的老朋友,现在由于工作关系使他们的友情更
加密切。他赞成史迪威的作战计划,想为老朋友帮个忙。他说:“我去找军政部和
军令部商量一下,争取让何应钦、白崇禧和徐永昌、刘斐支持你的计划。然后让这
两部的部长和次长去向蒋介石报告,要求他予以批准。”
第二天,也即3月19日,史迪威在重庆度过了他59岁的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算
法,他已进入了“花甲之年”。马歇尔给他发来了生日贺电,电报说:“有你在中
国,对总统、对史汀生和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宽慰。”这些赞扬之词当然也是对
史迪威的支持和鼓励,但他却无法派出史迪威最需要的美国地面部队。
史迪威惊奇地发现,商震的工作产生了效果。军政、军令两部的首脑都同意他
的作战计划,并且为此去拜见蒋介石,敦请他予以批准。蒋介石随后又一次约见史
迪威,似乎很大度地对他说:“既然已经把前方指挥权交给你,自然可以按你的计
划去安排。第5军新22师可以南调,但是第96师必须放在曼德勒。”他站起来,在地
图上围着曼德勒画了一个圈,接着说:“这里是缅甸防御的关键。别管南方发生什
么事情,我们必须在这里保持有力的防御力量,组织坚固的防线,不惜一切代价坚
守住它。”
蒋介石并没有满足史迪威的全部要求,但史迪威对取得这样的结果仍然感到十
分高兴。他觉得:“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一致赞同我的观点,这可以被
看作是一场重大胜利。”“考虑到蒋介石的承受力,他已经作出了相当宽宏大量的
让步。”他略略思考了一下,表示可以在蒋介石规定的战役框架内行动,但要求保
证他的独立指挥权,特别是“一旦战斗打响,我必须有采取行动的自由”。蒋介石
同意了。
第二天,蒋介石向远征军发出手令,要求“对史参谋长之命令应绝对遵守”,
并指示“凡在国外部队,以不轻进、不轻退二言为要诀。在前方全盘形势有利于出
击、反攻或捕捉战机时,应决心出之以积极行动。”但是,他的顾虑并没有完全打
消,那天晚上他又找了史迪威,再次叮嘱说:“一定要注意英国人的行动。你可以
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守住单谬,我们就一定守住东吁,中国军队绝不会先于英军撤
退。但是,如果他们放弃卑谬,我就把所有部队撤回来。”
3月20日下午,史迪威在重庆举行了来华之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自从他一到
重庆,就成了新闻记者们注意和追踪的对象,但他一直谨慎地避开他们,因为他对
一切还心里没数。经过两个星期紧张和忙碌的工作,他觉得开始有了点头绪:中国
入缅部队的指挥权已经交给他,同英国人也已作了接洽和交涉,关于缅甸的作战计
划已经得到批准……。他向记者们说:“我对中国军队充满了信心。我要用事实向
人们证明,中国军队不亚于任何同盟国的军队,而且一定能超过他们。我相信会有
一天,中美两国军队将共同进入东京,那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一天。”
3月21日,史迪威乘飞机离开重庆,经昆明赶往腊戍。
史迪威重回腊戍之时,中国远征军的前哨第200师,已在东吁以南地区与日军发
生战斗。日本第15军占领仰光后曾稍作休整,随即便兵分两路开始北犯。西路第33
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右岸向英军进攻;东路第55师团沿锡唐河谷地和仰光至曼德勒
的中央铁路向中国远征军逼近。后者是日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
中将率指挥部在第55师团之后跟进。3月19日,第55师团先头部队进入远征军第200
师在普尤设立的前沿警戒阵地,中国军队以突然的出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由此打
响了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仗。20日,日军调集兵力向第200师的防御阵地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
听完腊戍参谋团关于前线战况的汇报,史迪威立即签发了他的第一号作战命令。
命令第5军第200师坚守东吁防线,掩护军主力展开;第5军新22师立即由曼德勒开赴
彬文那以南地区,准备支援第200师作战;第5军第96师由腊戍开往曼德勒,作为总
预备队;第6军第93师、第49师和暂编第55师一部,在萨尔温江东岸之景栋、孟板、
莫契一线占领阵地,监视泰国境内的敌人,并掩护第5军东侧安全;第6军暂将55师
主力交由第5军指挥,配合东吁防线的作战。待全军完成部署,相机向日军发起反攻。
命令发出后,史迪威连夜赶到眉苗的指挥部。
22日一早,他从眉苗出发,前往第5军设在漂贝的指挥部。第5军是远征军最精
锐的一支部队,在目前的部署上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军长杜聿明还身兼远征军代
理司令长官,这个军的作战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远征军的战役全局。
史迪威上次来缅甸时,曾经对杜聿明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他知道杜聿明曾率领
第5军血战昆仑关,给日军王牌第5师团以沉重打击。他认为杜聿明精通战术,有旺
盛的进攻精神,随时准备作战,是个优秀的指挥官。但他只看到了杜聿明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另一面。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黄埔系的核心组织“复兴社”,是最受
蒋介石信任和赏识的军事将领之一。1932年国民党组建第一个装甲兵团,他出任了
团长;1938年,在该团基础上编成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他晋升师长;同年
底,第200师扩编为第5军,他又在不久荣任军长。第5军是国民党的王牌,蒋介石的
嫡系,也是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初入缅时,蒋介石让他统一指挥第5、第6两军,随
后又担任远征军代司令长官,他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看作远征军的统帅。对于史迪威
的到来,他的戒虑与不满比蒋介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3月4日,蒋介石在腊戍第一次告诉杜聿明,要他听从史迪威的指挥。杜聿明马
上机敏地问道:“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校长的决策,那该怎么办呢?”蒋介石
回答说:“你直接打电报向我请示后再说。”事后,蒋介石似乎觉察到了杜聿明对
史迪威的不满,又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要他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指挥。3月
11日和21日,蒋介石又两次致电远征军,规定了史迪威的指挥权,但杜聿明仿佛摸
透了蒋介石的心思,始终并没有把史迪威放在眼里。
3月14日,杜聿明以中国远征军“统帅”的名义拜会了眉苗的英国总督。多尔曼
·史密斯两天前刚刚接待了史迪威,他对又出现一位“统帅”感到大惑不解。杜聿
明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回答说:“噢,阁下,那位美国将军只是自己把自己看成统
帅,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你知道,我们中国人认为,要让美国人参加到战争中来的
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些名义上的指挥权。只有我们掌握住实权,他们才不致干
出太多的傻事来。”
这一切史迪威当时并不知晓,他在第5军军部仍然踌躇满志地向杜聿明说明了他
的部署和作战意图。杜聿明同意把新22师调往彬文那以南地区,支援第200师作战。
可是几天过去了,新22师仍未到达指定位置。史迪威开始怀疑杜聿明在“玩弄诡计”,
阳奉阴违地抵制他的命令。
第200师在东吁地区的阻击战打得十分艰苦。日军在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
向东吁正面防线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并且派出部队向两翼迂回。其左翼
一路攻占了东吁西北约8公里的克永冈机场,切断了200师的后方联络。全师官兵在
戴安澜师长的镇定指挥下,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继续坚持战斗。
史迪威在漂贝、曼德勒、眉苗之间来回奔波,一面监督前线作战,一面不断催
促后续部队的开进。3月27日,新22师终于全部到达距东吁前线约30公里的耶达谢。
史迪威一再要求新22师立即发起攻击,但是杜幸明和师长廖耀湘仍然迟疑不决。情
况紧急,时不我待,史迪威只好连夜赶往眉苗,要求参谋团长林蔚向杜聿明下达进
攻命令。林蔚在史迪威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要求。
随后,史迪威又马不停蹄地返回漂贝,督促杜聿明和廖耀湘执行进攻命令。与
此同时,他又打电话给眉苗,请求西线英军与远征军相配合,从早谬地区发动一次
支援性进攻,英国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3月28日,新22师开始向东吁方向攻击前进,但是,由于杜聿明和廖耀湘缺乏进
攻决心,同时也由于日军的顽强抵抗,进展十分迟缓。东吁城内的200师情况十分危
险,从新加坡北调的日军第56师团先头部队也在当天投入战斗,大大增强了日军的
攻击力量。
3月29日,史迪威亲自赶到耶达谢前线新22师师部督战。廖耀湘支支吾吾仍在拖
延,他认为新22师进攻力量不足,要等第96师赶到以后再全力攻击。杜幸明竟准备
让第200师突围后撤,放弃东吁防线。史迪威瞪着拒不从命的杜聿明和廖耀湘,怒火
中烧。在东吁至卑谬一线阻止日军进攻,是中英两军共同商定的作战计划。蒋介石
也曾在3月20日发出手令,要求远征军“必须死守”东吁,特别是在英军未撤出卑谬
以前,“我军绝不能先撤东吁阵地”。现在英军应史迪威之请,正以30辆坦克为先
导向瑞同、德贡方向发动反攻,而杜聿明却要放弃阵地后撤。
史迪威多日以来心中积聚的愤懑,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他怒视着杜聿明,
声色俱厉地吼道:“你必须执行我的命令,如果胆敢抗命,我要用军法制裁你!”
他很清楚第200师在东吁的困境,但他认为救援第200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新22师
全面出击,打退日军的进攻。
杜聿明的反应十分冷漠,这冷漠之中透着轻蔑和鄙视。他说:“对不起,将军。
我不能让第5军同如此强大的敌人冒险硬拼,必须保全第200师,才利于以后的作战。
我要对我的部队负责。”史迪威问道:“你不对我的命令负责吗?”“不,我只对
委员长负责。”杜聿明的回答非常干脆。其实,他在前一天就已经报告蒋介石,准
备让第200师撤退,并且得到了批准。史迪威对这一切竟毫无所知。杜幸明转身走了,
带着随行人员撤往彬文那,把史迪威甩在了耶达谢,他知道这位参谋长的“军法制
裁”不过是一句唬人的空话。
当天深夜,戴安澜率第200师从东吁突围,向耶达谢以东地区撤退。3月30日,
日军占领东吁。
史迪威在日记里,记下了他当时的痛苦心情:“精疲力竭。我在精神上几乎崩
溃了。……,我发誓,我真的受够了。”第二天,他在无可奈何之中离开前线。途
中又见到了杜聿明和廖耀湘。“廖和杜仍在支吾其辞。他们根本就不打算进攻。前
线平静无事,日本人没有反应。十足的懦夫。”他在东吁一线集结部队向日军反攻
的计划已经破灭,远征军根本不听他的命令和指挥,在杜聿明、廖耀湘的背后,还
有一支牢牢地控制着他们的铁腕。“机会就在手边,却眼睁睁让它溜走了。既然无
所作为,那就坚决辞职。”史迪威暗暗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