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131部分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131部分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午后,慈禧太后在李莲英的陪同下,来到了钟粹宫,一听她来了,慈安太后急忙出宫来迎:“妹妹,今日咋不歇觉,是有什么事吗?”

  只见慈禧太后愁眉苦脸道:“姐姐,妹妹这几日不知怎的,心里很是烦闷。因而过来找姐姐聊聊天,打扰姐姐歇觉了。”

  “不、不!慈安太后急忙说道,”妹妹身子不舒服,不知看过太医没?”

  “看过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怎么能行?一向心实的慈安太后急忙安慰慈禧太后一定要多注意保养身子,不要累着了。谁想慈禧太后这会倒好,来了个一语不发只摇头晃脑表示可否。慈禧太后寒暄几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于是二人就干坐起来。

  “两位太后何必这样干坐着,依奴才看,不妨对奕一盘,倒可以开心解闷。”李莲英见机笑着说道。

  慈安太后哪知此为二人设好的圈套,看看这样干坐着也不是回事,便说道:“小李子这法子甚是不错,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妹妹谢过姐姐一番好意。只是奕棋亦甚是枯燥,再说妹妹棋艺肤浅,向来就不是姐姐的对手,如此有何意思?”慈禧太后故作推辞道。

  这……,慈安太后一听这话,眉头又皱了起来。就在这时,只听李莲英开口说道:“奴才倒有个主意,不知该说不该说。”

  “快说,快说!”慈安太后连声催道。

  “奴才看,两位太后不如讲个输赢、赌点什么,这样一来可以解烦,二来奴才也可大饱眼福。”

  未等慈安太后开口,只听慈禧太后开口说道:“小李子不可胡言!这宫廷里的奇珍异宝,皆为我与姐姐共有,岂可分什么你的我的?”

  “奴才是想……”说着李莲英转脸看了看慈安太后。

  “说吧,只要妹妹不怪,我是不会怪的。”

  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听了慈安太后的话,只见李莲英说道:“奴才也知道这宫里的东西皆为两位太后共同享受。但奴才想——那东陵的墓室可不是共同分享的,不防以此作为赌注,谁胜谁为上。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慈安太后这才如梦初醒,但话已出口,又怎好收回成命?

  用眼看看慈禧太后,只见她正瞅着自己,不置可否,无奈何,只得说道:“既是为了开心解闷,这倒也没什么不可的,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既然姐姐同意,妹妹还有什么好说的,只好尽力奉陪了。”慈禧太后不露形色地说。

  于是,李莲英急忙将棋盘摆于桌上,请两位太后对奕。慈禧太后求胜心切,恨不得一下子便杀败慈安太后,不免有些急躁;而慈安太后则异常镇静,拱卒、跳马、抽车……,颇有章法。不大功夫,慈禧太后便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站在一旁侍棋的李莲英急得额头上汁水直流,不断挤眉弄眼,做出向左向右、出车跳马等示意。可是棋子具体该放在哪个位置上,慈禧太后就是摸不清路数,最后只能败下阵来。

  慈禧太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心情更加沮丧,看着李莲英,没好气地说道:“都是你出的好主意!到头来结尾怎样?”

  “这……”,李莲英犹豫一下,趋前说道:“太后息怒,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这次虽然败了,以后想法找回来不就成了。

  太后您尽管宽心,一切有奴才呢。”

  听了李莲英的话,慈禧太后方稍稍心安了些。转眼到了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葬入东陵两宫居上的陵寝。慈禧太后时刻未忘记这桩心腹大事,于是便问李莲英:

  “莲英,当初你可给我打了保票,说以后再找回来就是了。

  如今该是再找回来的时候了,你看该怎么办好呢?”

  李莲英马上皮笑肉不笑地说:“这事好办,只要太后点个头就是了。”

  “别卖关子了,到底如何做法?”

  “依奴才的意思,只须把太后您的陵墓扒了重建,一要贴近皇上,二要富丽堂皇,这样岂不……”

  “妙,太妙了!就照你说的做,即刻动工。”慈禧太后欣喜若狂道。

  经过几年的时间,慈禧太后陵寝始得落成。除在工程进行中李莲英多次亲临监督外,并在全部工程竣工后,李莲英又专程陪同慈禧太后前往过目验收。一看之下,慈禧太后不由得心花怒放,整座陵墓,不仅在距离上贴近了咸丰帝墓,而且建造更是新颖别致,成了有史以来陵墓建筑中工艺最为精湛、造型最为优美的一座。清帝后陵的隆恩殿内,只有四根明柱上贴金,就连代表皇权尊严、帝王登极受拜的金銮宝殿(太和殿),也仅有六根贴金明柱。可慈禧陵三殿内外,却有六十四根金柱!这可不是一般的贴金,而是用铜做成半立体镂刻的盘龙,铜上鎏金,光华四射,闪闪耀目。尤其是在立体的金龙头上安装带有弹簧的龙须,借助于空气流通,龙须自行摆动,如群龙低吟,无比美妙。其豪华富丽,就连明、清两朝二十四帝居住的紫禁城,亦无法与之相媲美。

  正是由于无时无刻不在投慈禧太后所好,李莲英备受慈禧太后宠爱,三十多岁便当上了内廷大总管。甚至在其四十岁生日时,慈禧太后亲自为其庆贺,宫中凡品阶低于其者皆行跪拜礼祝寿。如此之恩宠,带来的是李莲英权势的日益膨胀,他真的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副其实的“九千岁”了。然而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饶是李莲英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亦有马失前蹄之时……

  李莲英四十大寿后不久的一天,霪雨霏霏。慈禧太后早早下得朝来,正打算去北海游玩,谁想刚至宫门口,却见李莲英呆呆站在那,满脸愁苦之色。

  “莲英,今日是怎么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慈禧太后见状忙问。

  看到慈禧太后,李莲英竟止不住流出了眼泪,跪地哭泣道:“刚才三顺回宫,说奴才母亲身体不适,摔倒在大厅里。

  奴才心急如焚,想向老佛爷告假几日,回去看看。”

  “身体不适?你没有骗我吧!”由于上次李莲英撒谎被识破,所以慈禧太后不能不防着点。

  李莲英一听这话,真有些后悔当初不该撒谎,急忙答道:

  “奴才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了。这次真的是如此。不信……不信老佛爷可以问问三顺。”

  看李莲英一脸焦急之色,慈禧太后知道他没有骗自己,于是说道:“起来吧,既是如此,你就赶紧回去看看。对了,让庄守和与你一道去吧。”

  “奴才谢过老佛爷!奴才谢过老佛爷!”说完,李莲英便急冲冲奔太医院而去。

  这次李莲英没有骗慈禧太后,他母亲是真的病了。李老夫人早年操劳家务,风里来雨里去,落下了一身的病根子,年事已高,每逢天气骤变,便浑身不舒服,不是腰酸脚痛,就是头晕眼花。今儿一大早,正在那用着早点,忽地晕了过去。

  李莲英虽说平日里心狠手辣、睚眦必报,但对母亲甚是孝顺,一听说母亲突然人事不省,便心急如焚,早早就在宫门口等着慈禧太后。

  找着了太医庄守和,李莲英便急匆匆带着李三顺等人,出宫直奔酒醋局胡同而去。由于下着雨,路上的行人甚是稀少,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胡同口。刚拐过弯,不料路中间却横着一乘紫色的轿子,挡住了去路。一个身穿黑色绸缎袍子,头戴瓜皮帽的年青人正与一女子在雨中拉拉扯扯。

  坐在轿子里的李莲英觉着轿子停了下来,以为到家了,急忙掀帘就要下轿。一看这场面不由得大怒。

  “三顺,还不快将那小子赶走,磨蹭个什么!”

  “是,师傅。”李三顺答应着跑上前去,对着那年轻人便喊道:“小子,你长没长眼睛,没看见李总管的轿子来了?还不快快让开!”

  “你说什么?”那年青人这才停了手,转身说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碍着你什么了?”

  乳臭未干的毛小子,竟敢如此无礼。李三顺不由得来了气,指着那乘轿子喊:“臭小子,你如此摆放,如何过得去!

  还不快快让开,难道要咱家亲自动手不成?”说着,李三顺便撩起了袖子。

  “狗奴才,你也不打听打听,本公子是谁?竟敢如此放肆!

  不教训教训你,你还不知道大爷我的历害!”说着话,那年青人挥手就是一拳,将李三顺打了个四蹄朝天。

  “你……你叫什么名字?连……连李总管的人也敢打?”李三顺从地上爬起来,满身泥水,气急败坏道。

  “告诉你,狗奴才!大爷名叫德恒!什么李总管,不就是个奴才头吗,吓得住别人,吓不住大爷我!”

  自得势以来,虽说背地里骂李莲英的人是不少,可敢当面骂他的人却还没有过!坐在轿子里的李莲英本就不耐烦了,一听这人竟敢当面辱骂自己,不由得勃然大怒,手一挥,哗啦啦顿时上去十多个小太监,按住那年青人便是一番拳打脚踢。

  那德恒虽说会几手拳脚,可毕竟不如李莲英人多势众,不大功夫,便被打得鼻青脸肿,躺在地上直打滚,嘴里连声喊:

  “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

  李莲英一心只挂着母亲的病,哪有心里与他纠缠,见状吩咐李三顺推开那轿子,快快赶路。

  远远的只听德恒喊道:“李莲英,你这狗奴才,大爷我不会放过你的!”

  “师傅,他……”李三顺闻听忍不住说道。

  “别说了,快些赶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以后再与他算帐!”

  一行人回到家中时。李老夫人已清醒过来。庄守和细细把脉一番,说是老夫人身子有些虚弱,没甚大病,李莲英方放了心。

  “娘,现在感觉好些了没?”

  “好多了!都是老毛病了,你不在宫里好生侍候老佛爷,还回来作甚?”

  “孩儿放心不下母亲,故赶回来看看。”

  “唉,都是娘拖累了你。看你衣服都淋湿了,快出去换换,免得受了风寒。”

  换好衣服,李莲英正准备再去母亲房中,不想刚毅这时走了进来。

  “总管,听说老夫人今身子不适,不知现下好些了没?”

  “好多了。”李莲英长舒一口气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刚毅嘿嘿笑了两声,说道:“这么大的事,小弟能不知道吗?总管,您看小弟带什么来了。”说着,就见刚毅拎上一个锦盒。

  李莲英打开锦盒一看,只见红绸布衬着一个粉红色的根系完整、状如喜鹊的“何首乌”,不禁喜出望外。这“何首乌”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夜交藤的块根,产于顺州,是贵重的药材。颜色粉红,似甘薯,有鸟、兽等形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养心安神之功效,久服能益寿延年。据说在唐朝时,顺州有河县有一个叫田儿的人,一生多病,五六十岁仍膝下无子女。一日,他出外砍柴,忽见有两株野藤,根相距三尺有余而藤蔓却缠绕在一起。田儿不由好奇将那藤蔓解开,不想转瞬间却又绕在一起,遂掘其根带回家服用。服了几日,田儿不仅身强体壮,百病皆无,就是那斑斑白发亦变得乌黑发亮。不几年子孙满堂,其子延秀服此,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延秀子名首乌,服此药亦活了一百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