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2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名闻利养舍掉,五欲六尘的享受舍掉,贪瞋痴慢舍掉,他做出来给我们看。为什么要这样做?世间人最放不下的,在这里面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感得的果报也是虚妄的,但是虚妄他受,他不是不受,果报是三途,畜生、饿鬼、地狱。他真做到了。信徒供养的精舍,他也不固执,也乐意接受,但是他不要人家的所有权,借用。像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是住的时间比较久一点,讲了很多大经,《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是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只园精舍遗址还在,建筑已经没有了,地基遗址还在,有很多人到那边去朝圣,去参观。从前比丘们住的房子,一个人一小间,很小,很简单。
  我没有到过印度,我在澳洲,在西澳柏斯看到南传小乘法师的道场,我去参观,这里面住了二十多个出家众,都是男众。它那一块地是别人供养的,有一百英亩。他们这个道场自己建的,自己在山上砍树,建了一个佛堂,一个餐厅,一个厨房,这是公用的。居住的房子好像每个人一个房间,它不在一起,一个一个分散的,我看到很好。他们没有电灯,点蜡烛,有水,一切都自己自立。他们洗手间是公用的,自己房间里头没有洗手间,洗澡的地方都是公用的。只有住的房子是独立的,一个一个像小茅蓬一样。多大?大概我们这个摄影棚四分之一大,不到三分之一,我们这个摄影棚有它四个房间大。一个人住,没有床铺,床铺就是地上稍微高一点点,铺的是草席,我去看,很简单,里面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个房子都自己造的,都自己建的,没有找工人。每一个房间外面四面都有走廊,他们自己绕佛,在外面绕佛,很安静。在我想,他们还是保存著世尊传统大概像只园精舍的那个方式。我看到很欢喜,那才叫什么?真放下,放得干净。现在这些小城还真有依教奉行的,真正能够把古时候传统东西保留下来,这是我们非常向往的。
  但是我们需不需要这样学法?也不一定,方东美先生告诉我,我出家之后我们也常常往来,他常常勉励我,佛法的精髓在大乘。大乘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做了一次革命性的行动,那就是丛林制度的建立,这是古印度没有的。方先生说,这个做法好,佛法要能传遍全世界,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丛林是什么?大学。佛教传到中国,在隋唐的时候正式办大学,名字不叫大学,叫丛林。你看它的规模跟现在大学真的没有两样,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校长,首座和尚就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职权完全相同,名称不一样。这什么人搞的?说起来大家都知道,百丈大师、马祖他们两人干的。百丈跟马祖是惠能大师的徒孙,到他们手上就正式把佛教带上学校化。提倡什么?提倡依众靠众(在从前是自己修行),就是大家一起,避免一些懒散的。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就订出制度,订出规矩,每个人都要遵守,有了规约。所以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很值得提倡。
  所以首座,有一个首座和尚,就是教务长,下面有很多老师,分座讲经,那就是开不同的课,有般若讲堂,有《华严》、有《法华》、有《楞严》,各个不同的堂口,堂口现在人叫教室。你喜欢学哪部经论,你就跟那个老师,你就上他的教室,课堂。等於说一个大学,它里头有不同的科系,共同科目一起学,专门的有专门的老师来指导。戒律是共同科目,修行是共同科目,修行的方式不外乎两个堂口,一个是参禅,一个是念佛,所以它有禅堂、有念佛堂;戒律这是共同科目,它有戒堂。所以有学校、有大学的规模。方老师提醒我很多次,要我注意这个事情,当然这是缘分,有缘分应该要这样做法;没有这个缘分,我们要把这个观念传下去,希望将来后人有这个因缘的话,一定要把佛教走向大学,丛林就是佛教大学。佛法这样好的东西,从前的丛林是教学,现在没有了,现在教学没有了,所以感到非常的遗憾,让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很大的误会,这不能不知道。
  我们看这一段,清凉大师的《疏》。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有些状况我们应当要理解,我们才真正学到东西。清凉的开示,假设一个问题,「问:动静相违(动静是二法,互相违背),去住悬隔,既云不离,何得言升?」既然说没有离开,释迦牟尼佛没有离开菩提树下,他怎么跑到忉利天去?怎么能够到忉利天主,帝释是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就是他,到玉皇大帝的宝殿去?这个问题问得好。下面答说,「古有多释」,古人有很多的解释,统统在此地来提一提。然后清凉大师有说明,对他们的说法也有批判。你看第一个说法,「一云」,这都是古来的法师他们的说法,他说「本释迦身,不起道树,别起应化,以升天上」,这是一个说法,也能讲得通。释迦牟尼佛的本身在此地,化身去了,他有神通,他有变化,化身到忉利天去了,这是第一个法师所说的。又有一个说,「一云,不起是报,升天是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这是他的报身,升忉利天的是他的化身。你看此地讲的是报身、化身,前面讲的是本身、应化身,意思都有一点相通。第三个法师说,「一云,不起是法身,升天是化用」。他说不起这个身,世尊身在菩提树下入定的这个身是法身,升天是他变化的作用。
  下面有四个字是清凉大师对他们的批判,「并非文意」,不是经文的意思,这个说法不是经文的意思。为什么?底下给我们解释,「以此文中,俱是毗卢遮那十身云故。」这在《华严经》上说,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像释迦牟尼这些都是应化身。所以毗卢遮那十身云故。《华严》用十代表圆满。通常我们讲佛身都讲三身,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展开细说就是十身,《华严》说十身。法身,是法性身。什么是法身?法相就是法身,法相是什么?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依正庄严,像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这统统是法性现的相。法身在哪里?哪一法不是法身?法法皆是,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一切相,所以法身称为法性身。法身就是法性,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是法性所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缘他就现身,没有来去、没有先后,这是法身。因为在法性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真的是不二。
  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圆满,报身是智慧身,智慧现相是究竟圆满的相好,所以这个经上讲的报身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是圆满报身,这是你的真身。报身为什么现呢?现在我们晓得,报身是法身菩萨,就是成了佛,但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是这个缘现的。没有缘不会现身,它总有缘;因不必说,因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因,有缘就现了。应化身那是随众生的缘遍法界虚空界,这里头有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四圣六凡,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应以佛身,就是应化身,应以菩萨身或者应以声闻身,应三十二应里面讲的,我们现在讲应以耶稣的身就现耶稣,应以阿訇身就现阿訇,众生怎么感,他就怎么应,这叫应身。化身是变化的,那是应的时间短暂,变化身,变化身也有种种不同。这叫三身。三身展开,《华严》讲得细,讲十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明天我们再跟诸位细说《华严经》上讲的十身。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八卷)  200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今天我们从经文第二段看起,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
  这是第二段的经文,经文虽然不多,它里面含的意思很多。特别是对初学佛的人,初学佛的人利根的人没有问题,他没有怀疑;下下钝根的人也没有问题,他念过去也就行了。中间,大多数的人,中根人,或者是佛经上所讲的上中根人,上上没有问题,上中根人问题很多。为什么不离菩提树,这人就上升须弥山顶?这问题来了。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疏钞》里面有很长的文字,道霈法师把它节要,但是还是很丰富。我们前面学过清凉的《疏》,我们把《疏》念一段,这是前面学的。《疏》是一个问答,「问,动静相违」,动静是两桩事情,动就不是静,静就不是动,所以互相相违,「去住」也是这样,去就不能住在这里,住就不能去,这是大家都共同承认、肯定的。现在经上讲「不离」,没有离一切菩提树下,他怎么会上升,「何得言升」?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见得自古以来就很多人怀疑,所以古德有很多解释,「古有多释」。许多解释,先说三个,为什么?这三个实际上都相同的,意思相同,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所以把这三个合起来一起谈。第一个人说「本释迦身,不起道树」,释迦牟尼佛的身没有离开道树,坐在那里不动,住在那里。「别起应化,以升天上」,释迦牟尼佛有神通,化一个身到忉利天去了,他的本身没动,他的化身到忉利天了。这个说法好像也很有道理。第二个人说,他说不起是报身,是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升天是化身,你看跟前面意思很接近。第三个说「不起是法身,升天是化用」。所以这三个就一起答,总的来说,它不是经文的意思,「并非文意」。为什么并非文意?因为《华严经》上所讲的这个世尊是毗卢遮那,「以此文中,俱是毗卢遮那十身云故」。所以这三种说法都不是正确的。
  毗卢遮那十身,我们要注意那个云。十身跟三身是通的,细说说十身,略说说三身,就是应身、报身、法身。《华严经》讲得详细,讲十身,都用十代表圆满。所以把应身,开应身为四身,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这四个是应身;开后面五个是报身,相好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这是报身;末后一个是法身。所以三身跟十身是讲得通的,开合不同。那个云,诸位想想云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常常旅行坐飞机,飞机都飞在云上,你就晓得云代表什么,云代表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不能说它有?它是个雾气,根本不存在,远看起来有,接近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佛说明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梦幻泡影,云就是梦幻泡影的意思,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能现能变的法身,法身是能现能变,它都不是真的,所现所变的报身、应身哪是真的?那怎么可能是真的!如果能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了,你对於这个就没有疑惑了。
  『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须弥山顶。我们仔细想想,理上没有两样,我们从家里到道场,一样也是没有离开你的家就到道场来了;从道场回家,也没有离开道场你就回家去了,在理上讲是完全相同的。一切法无不如是,这才妙,所以法叫妙法,相呢?相是幻相,缘生。我们现在是看不到,我们的身不动,不动是法身,我们在某个地方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