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掉。有些能够保持到十岁左右,但是他不说。偶尔也说出来,说出来大人讲:胡说八道,你说什么?吓得他不敢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细心观察你就知道。所以佛法讲的这个「八不」是真的。
从最浅显的,我们看电影的幻灯片,看电影的底片,看这个好。你常常看,你看它一张一张的,前一张,第一张不是第二张,第二张不是第三张;第一张也没有进入第二张,第二张也没有攀缘到第一张,个个互相不往来。快速度的给它移动,它成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好像我们日常生活活动没有两样。你从这个画面就省悟过来了,原来我们所有的活动,前后都不相干,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它哪有来、哪有去?它哪有生灭?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真看出来了。这是什么?这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你在这个电影底片里面看到;这是整个宇宙,诸法实相,我们把它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看清楚了之后,大乘经里面讲的你就懂得。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个如露如电就是速度移动太快,电是闪电。这个电影的幻灯片在放映机上放映的时候就像闪电一样,你看错了,你误会了,你没能看到真相,你被这些幻相欺骗了,被这些幻相迷失了,迷失了它的真相,你看的是妄相。
阿罗汉、菩萨以上,他们看到真相,所以他们能放下。看到真相的人,你想叫他不放下不可能。听经学教几十年的人还没有放下,他所听的、他所学的没懂,不是真懂。真懂看什么?看放下多少,放下多少就真懂多少。可是放下之后还有很浓的习气,习气可不容易断。习气遇到境界的时候它就发作,遇到可爱的,贪的习气发作,遇到讨厌的,瞋恨的习气发作,一发作就又变成现行,立刻就退转,就退到原位,甚至於还堕落,你说这个多可怕!那怎么办?这就是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练,顺境界里面,所谓顺境、善缘,炼什么?炼不起贪心,没有贪恋。怎么炼法?提起觉观,你能不能提得起来?你马上就要想到佛在经上怎么教我们的。《金刚经》中国人念得最多,不学佛的人也念,为什么?真的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那个贪的念头才一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平了。假的,不是真的,不值得喜欢,不值得留恋,想留恋也留恋不到,为什么?它不存在。遇到逆缘,逆境、恶缘,心里难过,不高兴了,马上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或者想到《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习气马上就降温,就不会发作。
所以修行修什么?真正修行的人,顺境里面修不贪,逆境里面修不发脾气,就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这个毛病最严重,贪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你从这两个修,修成功了,你就是不能往生,你决定不堕三恶道。对於一切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契入境界之后,有一点功夫了,你态度变了,你变得很柔和。「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质直柔和」,质直是什么?真诚心待人。什么是真诚心?我希望别人用什么心对待我,我就用那个心对待人,那就是真诚心。你待人接物的态度就变了,温柔、和睦,不但现前的冤亲债主可以化解,累劫的冤亲债主都会化解掉,真正讲的消灾免难。所以修行,说老实话,不是每天念多少经,磕多少头,不在此地,读经、学教,我们常讲是提醒自己,真正修行是在生活上,吃饭,在饮食上不执著。所以我们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出去沿门托钵,给什么吃什么,哪有选择的?没有选择,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平等的。清净心、平等心能转境界,这个我们现在明白了。他托来的东西,他心地很欢喜,他吃的时候味道就好,境随心转,他心好,不管什么东西到他那里,都是最美的味道。我们很可怜,我们是心被境界转,这就受外面的控制,他不会,他们是境随心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心地善良,纯净纯善,那你看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才真正能够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
《涅盘经》二十七卷有这么几句话,「十二因缘」,辟支佛所修的,「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你看十个不,「龙树菩萨承之」,真做到了。《智度论》第五卷有这么一段话说,「如说」,譬如讲「诸法相」,说诸法相,有这么几句偈,「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因缘生法,灭诸戏论」,它也讲八个不。由此可知,《八不中道观》通大小乘一切法,为什么?这是讲的诸法实相。《智度论》第七十四卷里面说,《大智度论》是一百卷,「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末后是两个非,前面十二个不。龙树菩萨学到了,用这几首偈,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就作如是观。这个观成功了,他修学是大幅度向上提升,他是初住菩萨,不但是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我们要想想,他能做到,我们也向他看齐,要向他学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实的利益。
世间东西全是假的,你拼命去追求,追求到最后一场空。你要了解事实真相,很寒心,古大德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在造业。纵然造的是善业,也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可是人天还不容易得,人怎么样?中品十善,天道是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讲到善法,诸位都应该知道,善从哪里生的?它的根是孝亲尊师。你看看《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孝亲尊师,一部《地藏经》就是讲这个道理。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里头,孝道的精神、核心就是亲爱,父子有亲,那种亲爱。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用现在的话说,是爱的教育。爱,头一个就是要自爱。他不自爱,他怎么能爱人?自爱,爱自己什么?爱自己的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爱自己的本善,本善是什么?是伦理、是道德。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本善是什么?本善是自性性德,这是本善。「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讲的四德,那是本善,随缘妙用、威仪有则、质直柔和、代众生苦,这是性德里面的四善,具体给你讲就是十善业道,自己能够把十善业道百分之百的落实是自爱。
我们今天再引申出来,《弟子规》,《弟子规》百分之百做到是自爱,《感应篇》百分之百做到是自爱。你做不到,做不到你不自爱,不自爱怎么会爱人?哪有这种道理!你看你把《弟子规》做到了,你的父母喜不喜欢?真喜欢,那才叫孝顺;老师喜不喜欢?老师真喜欢,这叫尊师。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是不孝父母、不自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就这个道理吗?不孝的人,背师叛道的人,这个业造得就重。这些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你要知道,他为什么做不到?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真正了解,哪有做不到的!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这是求自己。求自己,只要自己一下觉悟了,立刻就回头,回头是岸。我们今天迷得重,迷得深,不知道回头,一定要亲近佛菩萨。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我们要认真去学习、去读诵。读诵读不懂没关系,一遍一遍读,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什么道理?一千遍念下来,心清净了,清净就懂了。为什么现在听不懂?心不清净。我们听讲听不懂,心不清净,心要是清净,看书就看懂了,听讲就会开悟了。所以我们想学习,先要把学习的障碍排除,障碍就是心浮气躁,障碍就是烦恼习气。
《中论疏》里有几句话说得好,「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教下所讲的,正道,八正道,止观里面的妙观,「方等之心骨」,方等,释迦牟尼佛讲方等讲八年,通大小乘的。「定佛法之偏正」,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这八不就是标准,就从这里来定。如果知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是正法。我们还落在生灭、一异、断常,那我们走的是邪法。这东西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不是假的,是真的,都要依这个做标准。后面还说,「示得失之根源」,依八不,你得到了,得到正法;反过来说,你把大乘佛法的根没有了,失掉了。「迷之则八万法藏冥若夜游」,八万法藏是什么?现在就是《大藏经》。你要是迷了,这部《大藏经》你看不懂,你天天念它,等於夜游,什么都看不见,风景没看到。「悟之则十二部经如对白日」,十二部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十二种方式叫十二部经。我们初学的时候,就是一般学术里面讲,十二种不同的体裁,实在讲就是对不同众生他有十二种的方法,你要悟之,这个《大藏经》那就是白日,青天白日。由此可知,这个「八不」是多么重要。
《止观》里面又说,《止观》第六卷,《摩诃止观》,「横门者」,横对竖讲,横是广,推广,「如中论八不,一论明八门」,一论就是《中论》,它说明八门,「诸经论则无量」,你要看《大藏经》,《大藏经》里面讲的是无量,不是八个不,无量不。《八宗纲要》里面也有几句话,都值得提醒我们的,「八不妙理之风,拂妄想戏论之尘」。我们凡夫都堕在妄想、堕在戏论里头,像这些灰尘一样,「八不」是一个拂帚,它能把这些灰尘拂去。「无得正观之月」,无得是正观,「无智亦无得」,《般若心经》上说的。六百卷《大般若》,我读了之后做了一个总结,四句话,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要常作如是观,我们就会心平气和,这就是正观。正观像明月一样,「浮一实中道之水」。八不显实,这就像月亮的月影在水中一样,水清净,水没有波浪,月亮在水里面就看得清清楚楚,正观。时时刻刻你能够用八不提醒你,你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方向是成佛之道,这个要记住,我们走的是成佛之道。这一段的意思还没讲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明天接著再学。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七六卷) 2008/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五段「精进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五首看起:
【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
四、五、六这三首偈是讲缘起无生,也就是讲三性里面的依他起性。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生法说明法没有自体。譬如佛经上讲我们人,为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人相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个懂得,全都明白了。怎么说无人相?佛说人是四大五蕴众缘和合而成的现相,四大五蕴要是分开,人相就没有了。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一下不能够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