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45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5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质直,威仪有则。我们跟他有什么两样?他们巧安住,我们没有善巧。他们安住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安住在这里头,我们现在安住在什么?现在人可怜,现在人安住在钱眼里头,你说糟不糟!中国古代用的铜钱,当中有个眼,现在人生活在钱眼里头,这就很可怜。安住在名利里面已经就错了。古大德就问初学的,在街头上看到来来往往很多人,老和尚问,这些人来来往往忙的什么?小和尚也很聪明,总不外名利二字。已经是六道凡夫,如果要是忙到钱眼,只知道钱,其他都不认识,都不知道,这是忙什么?我们很清楚,这里头起了严重的贪心,贪欲。这忙的什么?忙著去做鬼。瞋恚是地狱,贪欲是饿鬼,愚痴是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这一生,想想我将来会到哪里去?你不要问别人,别人骗你,不说真话,问自己。自己如果说贪瞋痴慢严重,那就是三恶道。如果能把贪瞋痴慢断掉,至少看得很轻,佛教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能照这两句话去修行,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来生至少人天福报,这个不能不知道。
  真正学佛就要记住这两句话,「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这是真实智慧才能做得到。安住在哪里?安住在非有非无,寂照同时,定慧等运。自受用是定、是寂,这自受用;帮助别人是照、是慧,智慧照见帮助别人。自受用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尘不染,这个就是提升自己的灵性,非常重要!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至少超越六道,那你就是如理巧安住。怎么样才能够超越六道?那你要知道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执著变现出来的。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世间法不要执著,它不是真的,佛法也不能执著。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为什么?你要执著佛法是真的,贪恋佛法,出不了六道轮回,只是什么?只是在六道里头行善法而已。佛法不是恶的,善法,你来生得人天福报,欲要没有断,出不了欲界;能够把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确实没有贪恋,你才能够生到色界天。佛给我们讲理,理明白了,事你就相信,你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你会做得很如法。所以,这两句我们要认真学习,如理巧安住。我们最后的结论,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讲就是圆满的理,圆满的安住。我们的心住在阿弥陀佛,住在佛号上,千万不要住在别的地方,住在别的地方就错了,住在阿弥陀佛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三卷)  2008/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下方无上慧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
  【无中无有二。无二亦复无。三界一切空。是则诸佛见。】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后偈」,就是第七首这首偈子,「拂前无二之迹」,前面跟你说无二,就是第五、第六两首所说。连前面两首这一共是三首偈,这三首偈非常好,我们可以多念几遍,把它念熟,常常帮助我们做提升境界的功夫,就是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性相、空有二边都不能著,为什么?能现万法的一体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我们六根都缘不到,眼耳鼻舌身缘不到,第六意识也缘不到,所以说无。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它真有,真有为什么说无?这是自性的性体,它能生万法,它不是万法,它能生万法,所以不可以起心动念。在相分上来讲就是能生万法,这些万法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有,有不是真有,是幻有。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他是这么说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在现象上,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后头还有个「而生其心」,而生其心,在此地有句话说「不坏於法性」,生心也不能住,生的什么心?生的无住心。无住之住叫做「如理巧安住」,这个心不住在空有、不住在性相,这叫巧安住。
  末后这首偈把这回事情讲圆了,圆圆满满的跟我们说出来,『无中无有二』。明明是有二,为什么没有二?这个二是什么?《还源观》里面讲起二用。二用真的是起来了,你要记住,虽然起来,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这一切法是现前的,包括我们自己的身心都在一切法里面。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性跟理都是无,事跟相有即是空,《般若心经》上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都不可得,你的心就清净。最后又怕你什么?怕你著了无,无二,一切都无,那你又错了,所以说『无二亦复无』。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於一切法当中不可以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尤其是我们凡夫这个地位,起心动念是什么?起心动念就是执著、就是分别;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要明了。
  清凉讲这个无二,「言无二者,但言无有二,非谓有无二」。你看他的字很有味道,无有二,有无二,有无颠倒一下,这是中国文字的巧妙、文字的艺术。只是说无有二,非谓有无二,非谓是不是讲有一个无二,为什么?怕你在这里著了相,无有二,后面这个无是无有二,那你又著了。「若存无二之见,则还成二」,你还是念二,你看这个相对的不容易破,这是什么?叫边见,二边,你总是落在一边。我们前面学过离四句、绝百非,把你的念头放得干干净净。「以无二必对二故」,你有个无二还是有,你心里还有个无二。像前面所说的「此中无有二,亦复无有一」,二边离了,实际上你还是站在对立上,这就叫妄想、这就叫无明,这就叫愚痴没智慧。什么是真智慧?不起心、不动念,它又不坏於法性,为什么?眼睛看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六根对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照见。如果起个念头有二、无二,就不叫照见,叫什么见?叫情见,情是迷,也就是六识见,不是自性见。自性见,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见,起心动念就变成情见,因为起心动念就有了十法界,就有了六道轮回。所以真正修行人在哪里修?「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那是真正修行人,跟《心经》上讲的是一样的境界。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事有理无,相有性无」,你真听懂了,性相二边都不去想,都不会起心动念。性上不会起心动念,相上也不会起心动念,知道「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
  所以后头讲「遣之又遣之」,遣,用我们现在的讲,放下再放下,到放下这个念头也没有了,「以至於无遣」。无二亦复无,放干净了,所以说『三界一切空』。清凉大师在小注里面告诉我们,「三界一切空,空谓第一义空,诸佛同见」。你能够见到第一义空,第一义空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第一义」是佛门的术语,佛在教学当中常用的专有名词,第一义是什么?第一义就是法性,第一义就是理体。我们依照经典里面来解释,「凡事理最初紧要者,谓之第一义」。第一义是什么?就是《还源观》上讲的一体二用。《胜鬘经》上说「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这个目就是以这个甚深的性体,把它看作第一义,所以第一义也称之无上甚深的妙理。这桩事情实在讲说不出,不但说不出,不能起心动念。佛以善巧方便,不可说也说出来;不可议论,他也论述明白。这里面他老人家最担心的,是怕我们著了相,譬如佛法里面讲空有,众生执著有,佛讲空,讲空什么意思?破你执著的有。你把有放下,佛说是空的,他又执著空,执著空怎么办?佛说有,有是对治你执著空那个错误,这样来说的。空有二边都没有,那就变成二无,这里讲的二也不可得,二边也不可得,所以这个意思就很深。
  我没有注意到,下面还有《钞》,这也是清凉大师作的,怕《疏》我们看不懂,再加以解释这叫《钞》,《钞》是解释《疏》的。《钞》里头说「遣之又遣」,底下这个文「拂迹」,拂是把它扫干净,扫除,迹是痕迹,用意在此地。「若不得意,千重遣之,未免於二」,这是凡夫的病,凡夫总是会落在二边。千重是讲四句百非,你再说上十遍,就是千重遣之,怎么样?不能够觉悟的人还是落在二,这边不是,一定是那边;那边不是,他又落在这边,就是不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就入佛的境界,就悟入;这个不能放下,是凡夫知见。四圣法界,四圣叫外凡,六道叫内凡,不能见性,不能够真正通达明了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你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有无的念头都没有,你心里干干净净。所以古人举的比喻比喻得好,「用心如镜」,这个好!我们六根起作用的时候,就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照见;一起心动念就是情见,起心动念迷了,所以情叫迷情。怎样把迷情放下,凡夫就成佛了。六祖惠能大师怎么成就的?没有别的,他把情见放下。情见放下,它起作用的是什么?是自性般若,这个理很深。「何者」,为什么?何者是为什么?「谓有人闻无二亦无,复谓无无二为是」,无二也没有,那好了,无无二就对了,无二也不对,有这个念头他还住在一边,「亦有所著」,他还是著相,还是执著。
  下面引《中论》的几句话说,「故中论云,诸佛说空法,为离诸有见,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你要是不能体会到佛的意思,一切诸佛来教你,你都不会开悟,化是教化、教学。成绩在哪里?成绩在听的人变化气质,那就成绩有了。听了之后没有变化,还是老样子,这样教学等於没教,你不能说他没有好处,好处是什么?就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现在听进去,糊里糊涂听进去不知道什么意思,到将来不论是什么样的因缘,又遇到佛法,再听的时候豁然大悟。所以开悟的人他不是一次听的,过去生生世世不晓得听了多少遍。我们今天听这个经文听不懂,依旧是用情见,真的像此地所说的千重遣之,未免於二,我们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不晓得重复多少遍才豁然之间开悟,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这一悟就成佛了。由此可知,所谓上上根人还是长时薰修出来的,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无道理。这是经无量劫来一切诸佛菩萨们成就了,一切众生在这里修学都做出了实验。现在人讲科学,科学就是讲实验,都是从实验里面成就的,它不是讲玄学,不是假想,它是事实。所以这个经典学到这个地方,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就用这个经文回光返照,照见自己的性相、理事、因果,虽然不能够悟入,有好处,因为这是一个趣向无上菩提的道路。也就像我们走路一样,方向正确,路没走错,总有一天到达目的地,这讲悟入。
  下面大师有两个比喻,「以楔出楔,以贼逐贼,无有已时」。以楔出楔是从前木匠用的,在从前不像现在盖房子,用螺丝钉锁住两头,以前不是的,以前全是木头。榫头对进去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