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的行为决定有关系。这因果报应你就看到了,你还能不相信吗?只有粗心大意的人、心浮气躁的人他看不出来,细心、冷静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心不能有恶念,心要常常保持善念,善心、善言、善行,没有一样不善,你的周边环境全变善了。为什么?境随心转。学佛时间久了,慢慢体会深了,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真的就把它做出来了。我们周边的,连一些小动物,房子里面的老鼠、蟑螂、蚂蚁、蚊虫、跳蚤这些小东西,常常在房子里头干扰我们。我们学会了,可以跟它商量,可以跟它谈条件。「我们可以共同生活,共存共容,互不侵犯不干扰,你也不干扰我,我也不干扰你,我看到你绝对不会杀你,不会伤害你,你们到这边来找东西吃,我会用一点你们要吃的东西放在旁边,墙角上,你到那里去吃。」听话!共存共容。外面树木花草我们也可以跟它协调,我们爱心照顾它,它长得很茂盛,花开得很香,很美很香,比平常真的香一、两倍都不止,果结得特别好。小鸟也跟它协商,「这个树留著供给我们人吃,你们不要吃,另外那棵树专门给你们吃」,听话!这都实验成功。
所以念,念念是爱心,念念是尊重别人的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不批评别人,学佛从这里学起。别人批评,不管批评得对与不对,错误的批评不要马上去反驳,你反驳以后没有人再批评你了。古人讲的话好,你对我批评,有这个过失我改过,谢谢你;没有这个过失我也谢谢你,提醒我,希望我以后不犯这个过失,这就对了。有时间多读圣贤书,读圣贤书干什么?跟圣贤人交朋友,跟他们一块儿往来,准有好处,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智慧可以传授给我们,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
第三,「精进心,以妙圆纯真之精明,进趣於真净也」。什么叫妙?妙是讲的诸法实相,万事万法的实相、真相。真相是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无,你也不能说它有,确实如《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的是有现相,但是现相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你决定不可得。我们现在看的这种现相是什么?这个现相是虚幻的,决定不是真实的,它是相续的相。佛法里面讲的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说,不相应行法就是抽象的概念,是一种虚幻不实、相续的抽象概念。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我们身体也是如此,世界也是如此。同学们再过一、两天我们找个时间,我带了有小电影片,放给你们看看,让你们体会体会,你就晓得,佛法讲这个宇宙一时顿现。你看佛经开头讲时间,「如是我闻,一时」,那是给你讲真话,讲一时是真的,讲过去未来是假的。确实只有一时,那一时的时间很短。一时很多人不懂,什么叫一时?有很多人翻译经把一时翻为「有一天」,这个翻法大错特错,哪里什么有一天有两天?不可以这样讲法。那个一时是一时顿现,念念都是一时顿现,决定没有二时。
《仁王经》上世尊举了个例子举得很好,他给我们说一弹指,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也就是说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个生灭,也就是有九百个一时,有九百个一念,你就晓得一念的时间多短。我们通常弹指弹得快,大概我这个弹法一秒钟能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佛法里面讲的一念、一时是多长的时间?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你怎么能知道?我们现在用电影来放,放电影给大家看,电影开关一秒钟二十四次,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现相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幻相。我们现在整个宇宙,这个大宇宙是多少分之一秒?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也是幻相,这你不知道。《般若经》上讲得好,佛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大般若经》。我看了一遍,写了一句总结,《般若经》讲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说了十二个字,这是真相。你要是了解事实真相,你还打什么妄想?妄想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不可得。契入这个境界,就像佛讲游戏神通,到这个世间来游戏神通,完全自在随缘,真得大自在。你为什么不自在?因为你有分别执著,你不自在,离开分别执著你跟佛一样自在。分别执著是一场空,因为宇宙万有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精进心是以「妙」,就是了解事实真相,圆满纯真的精明,精明是什么?精明是你的觉性,「进趣於真净」,什么叫真净?染净不二才叫真净。染净是相对的,染净不二,真妄不二,遍法界虚空界找不到二,二是对立,找不到二。那你要问,为什么找不到二?如果你要知道这个宇宙的幻相,它的速度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你就找不到了,你哪里找得到?二还没有出来它已经换了好多张,到哪里去找二?这叫真净。入不二法门才是真净,这是谁?初住以上的菩萨他们的境界,也是我们自己的境界,只要我们自己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他入了,我也入了。你们这个世间有纷纷扰扰的,我这个世间清净,一尘不染。现在我们住在一起,你不妨碍我,我也不妨碍你,妙极了,这叫妙,没有妨碍。
有精进这才开智慧,前面讲纯真精明,「慧心,心精现前,则纯真之智慧自然发起」。惠能大师的智慧是我们最好的例子,那个智慧不是学来的,不是五祖传给他的,是他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障碍除掉之后自然现前。那你就晓得他在五祖会下,我们要记住,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在五祖会下时间很短。半夜三更五祖约他到方丈室见面,就在那么短短时间之内,他十信心统统具足。这是值得我们省思的,我们要多想想,他能我为什么不能?没有接触过大乘不知道,我们都会想到,他是再来人,佛菩萨再来的,我们是凡夫,怎么能跟他相比?一定会有这种想头。这种想法大家听听都会点头,有道理,都给你肯定。其实有什么道理?只不过他心里面分别执著非常淡薄,心地善良淳厚。你在《坛经》里面仔细去观察,他是个南方人,岭南人,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算是没有开化的,中原人叫他作南蛮子,没有文化的地区。所以看到他都是轻慢他,瞧不起他,没有人会尊重他,跟他说话的时候都带著讽刺的味道。所以能大师受尽很多羞辱。可是他对人怎么样?他对人恭恭敬敬,都很有礼貌,不敢轻视一个人。在别人讲那应该的,你是没受过教育的,我比你程度高,你应当恭敬我。他是真恭敬人,真的尊敬人,这我们要懂,烦恼轻,智慧就增长,这一定的道理。所以,他第一天见五祖忍和尚,他就说了一句话,这个话记载在《坛经》上,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句话不简单,我们一般人见到五祖一定说,弟子心中常生烦恼,还有是弟子心中常生瞋恚,不是智慧,瞋恚,脾气很大,容易发作。这是什么?我们学佛从佛法观点细心去思惟,善根深厚。善根深厚的原因是烦恼很薄,障碍几乎没有了,所以接触五祖,听五祖开示时间虽然很短,言下彻悟。
五祖给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彻底明白了,当时就做出报告,「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是没想到,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它不生不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说了这五句,五祖说行了,不必再说,衣钵就给他了。他这二十个字,把明心见性的那个境界描绘得淋漓透彻。见性,见性什么样子?这二十个字讲得好,说明你自己的真心是清净的,说明确实没有生灭,就是没有生死,这真的,一点不假。本自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我们常讲,《华严经》上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如来的德能、如来的相好。你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跟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没有两样,极乐、华藏全是你自心变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遮那,唯心华藏。我们今天住的这个世界,自性释迦,唯心娑婆,哪有两样?不一样这差别相怎么来的?差别相是你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说唯心能现,唯识能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你有这个东西它就变。你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变现的是什么?是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是佛的实报庄严土;华藏是实报庄严土,极乐是实报庄严土,这个里头只有那一念,还没有分别执著。到有分别,没有执著,变现的是方便有余土,再加上执著,那就变现凡圣同居土。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土,这里面住的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就这么回事。如果你执著没有了,你就不住六道,你就超越,你到四圣法界,四圣是方便有余土。如果你妄想也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你到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也是你自己的实报庄严土,到那里去,它自然现前。
下面第五,「定心,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心常凝於一境」,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心不定,世出世法都没有成就。特别是初学的人,初学什么?你没有功夫,你的心是杂乱,不要说佛法你不得其门而入,世法你都不能成就。所以,传法、学法真的完全靠定功。你成就大小与定功刚刚好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你定的功夫大,你成就大,你定的功夫小,你成就小,没有定功你不会成就,你顶多只能学一点皮毛常识,真正佛法的利益你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得到了,我常常讲,头一个你的相貌、你的身体改变了,真实利益。这个道理不深,你看世间算命看相、看风水的人,他都说「相随心转」,佛法说得更深,「境随心转」。你在佛法上真正得利益,你回归到自性,所有万法是自性变的,它怎么不会随心变?头一个,学佛的人你身体是愈学愈好,这个人有功夫,如果学佛的人愈老还愈衰,你功夫不得力。我们不能说人没有功夫,功夫不得力,有功夫没用上;功夫真正得力不一样,怎么会一样!
我们早年追随老师,我这三个老师年龄都比我大很多,三个老师当中年龄最轻的是方东美先生,他大我二十多岁,章嘉大师跟李老师年龄差不多,大我三十九岁。我看他们我很羡慕,我跟章嘉大师的时候大师六十五岁。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六十九岁,将近七十岁,身体好,耳目聪明。上课的时候查字典,查《辞源》、《辞海》那个字很小,查到之后老师说拿来,我念给你们听,他不戴眼镜,七十岁的人眼睛不花。走起路来的时候,我们跟后头跑步,身体非常柔软轻快。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到他那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拄拐杖,甚至走路都要有人扶著。我们看到佛法的殊胜,看到学佛的好处,方老师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怎么转?定就能转,实在讲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不能不持戒。到你真正契入这个境界,你的戒律就圆满了,不学绝对不会犯,为什么?叫道共戒。得定的人也不会犯戒,就是定共戒。道是慧,有慧,一定有定有戒;有定,一定有戒,不一定有慧;有戒的人,不一定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是有定慧的人必定有戒。
而且我们细心去观察,自古以来,当然这是环境的关系,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