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ed_by_ laioqq >

第1部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ed_by_ laioqq-第1部分

小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ed_by_ laioqq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兜亩琳咔牍郝蛘嬉灾С肿髡摺H缱髡呷衔�


站损害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处理=

——————————一舟书库热门图书推荐————————————————

本站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下载专区guyizhou/default。asp?cateID=160

本站鲁迅文学奖作品下载专区guyizhou/default。asp?cateID=166

本站茅盾文学奖作品下载专区guyizhou/default。asp?cateID=161

1、《奋斗乌托邦》,石康续写《奋斗》传奇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9948。htm

2、孔二狗新书《别样的江湖》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9960。htm

3、叶檀《中国房地产战争》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345。htm

4、丹布朗09悬疑大作《失落的秘符》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365。htm

5、李承鹏《中国足球内幕》大伤足协之心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456。htm

6、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470。htm

7、《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寓意深刻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005。htm

8、五大贼王:09最佳盗墓悬疑小说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9933。htm

9、小时代2。0:虚铜时代  热卖到脱销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400。htm

10、《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宋鸿兵09新著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8050。htm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序言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前言 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第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打针有些疼

2.不要捉弄孩子

3.给小板凳揉揉痛

4.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像牛顿一样

7.古诗滋养的孩子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让孩子识字不难

2.开“小卖部”

3.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4.修得一支生花笔

5.“好阅读”“坏阅读”

6.阅读需要诱惑

7.不看“有用”的书

8.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写作文的最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遇到一个“坏小子”

5.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2.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替孩子写作业

4.不写“暴力作业”

5.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不考100分

7.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不管”是最好的“管”

5.做“听话”的父母

6.学会开“家长会”

7.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女儿的“隐私”

2.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4.不怕小动物

5.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小小独行侠

7.上海遇骗记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不上学前班

3.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序言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朱旭东

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

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一个“诗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去研究一个问题,并用完全不同于文学语言的学术话语去完成自己的论文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她是个胸有诗情,却脚踏实地的学生。她的论文做得很认真,写得也很规范,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做论文期间,她的另一篇文章还获得了北师大教育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节征文二等奖。这些,让我对她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了信心。

尹建莉从北师大获得硕士学位后,开始去忙碌她自己的工作;只是在每年教师节,她会和我联系。令我没想到的是今年教师节前,她带来了她新书的样稿。二十几万字,我几乎一口气读完。

我以前看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不多,但也接触过几本,那种口号式的、群体无意识的东西不合我的胃口。尹建莉的这本书却让我一口气读完。并非因为我们曾有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因为她的东西写得不仅通俗,而且非常专业;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甚至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儿童阅读方面,家庭文化建设方面等。

尹建莉对教育有着深沉而执著的情感,她曾立志要到小学去工作,认为小学教育最重要。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她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她现在用研究和写作这种形式,致力于教育理念的传播。她说她的目标是让正确的教育思想直接作用在孩子们身上,而不是停留在书面文字上或理论层面上。所以她写作这本书,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的,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我认为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既有思考力度,又有可读性。能同时做到这几点,不容易,非常可贵。它可以真正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养儿育女的思路。我看了此书后,它似乎在影响着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我早有耳闻,知道她的女儿很优秀;只是在读了她的作品,才知道每个孩子的优秀都是有出处的。从书中可以看到,她对女儿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法又是何等自然无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一个有心的小伙夫可以成为一名高级厨师,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哪个孩子不需要有教育素养的父母呢?现在社会上的普遍情况则恰恰相反,家长们对孩子用心了,但用得不是地方,主要以管教为主,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儿童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如果这本书能让家长和教师们看到,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那么就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尹建莉这本书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丝毫没有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老师在学校和课堂中是孩子的引路人、指导者,甚至是行为上的楷模和榜样,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况且作者本身就是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此书名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懂教育的妈妈写出的家庭教育作品,本书值得一读。

(本序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 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读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可有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

我认识一位博士,他个人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非常好。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孩子的品格培养。他的孩子刚刚2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就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的东西,严肃地告诉他,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孩子对他的话不在意,当下哭闹一番,事后总是“故伎重演”;他就一次次地把儿子从玩耍中拉出来,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他坚定地说,我必须要把孩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博士不知道,2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对这么小的孩子谈礼貌,宛如对牛弹琴,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被吓着。最重要的是,他这时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他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这看似无聊的玩耍,正是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无端地经常性地打扰孩子,会破坏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失去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此外,“礼貌教育”频频引发的家长和孩子的冲突,还会导致孩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打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品行发展。

博士绝不怀疑自己是一位琢玉高手,却不知他此时运用的正是锄头——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这样在无意间产生,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地方。

这几年接触了不少家长,更多地是一些所谓的“问题儿童”的家长。我从不同的案例中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本人,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是孩子天性中带来的,孩子自己有什么过错呢,正如眼睛大小不能怪个人一样;如果问题只能由孩子自己“争气”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也有人把个体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归结到“社会”、“政策”、“时代”等宏大因素上。这种归结习惯,最典型的如近年来大、中、小学校园里无论发生什么负面事件,人们都要来“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到最后,板子基本上都要打到“高考”上。高考——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最公平的一项教育政策,现在成了替罪羊,成了一切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