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著断了,分别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於一切法当中,就世出世间一切法,确确实实他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诸位要知道,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法界,没有阶级可说。佛,没有阶级里面给我们说了四十一个阶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四十一个阶级是从习气上分的,不是无明,无明断了。无明的习气没有法子断,不像分别执著,分别执著的习气有方法断,无明习气没有方法,因为他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了,所以只有随著时间慢慢的自然就没有了。可是这个时间多长?世尊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这是讲一般的,一般大概都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习气完全断尽了。由此可知,这个无明习气真的不容易断。
这个习气要是真的断了,不但十法界没有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那是个什么境界?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这个境界出现,这个境界就是自己的自性,所以佛经上也有个名词叫大光明藏,这个境界出现。这个境界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所谓的自然现象,全没有了,这常寂光。虽然没有,它能现。在那个境界里怎么个现法?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起心动念习气都没有了,怎么个现法?众生的感。众生有感,感是感动,这个动是什么?这个动就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波动,虽然是非常微细的波动,常寂光也能够接收得到,只要有一点点波动,它就能现相。现相就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是真如自性,他自然就有应。应就现相,随著众生的感,现的相不一样,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能现。
十法界里面我们无法想像,所以《华严经》上只跟我们讲了三种周遍,我们概略有这么个印象,三种周遍实际状况我们无法理解。我们在《还源观》里面读到一尘,一微尘,一粒微尘周遍法界,一粒微尘出生无尽,一粒微尘含容空有,这三种周遍都不可思议,从这个地方我们稍稍能体会到性德。佛菩萨教化众生,终极的目标都是希望我们回归自性,返妄归真,十法界是虚妄的,要从妄回过头来,把真的找到。真的才是自己,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性、就是自性。自性找到,那你就是圆满的佛果,叫究竟圆满佛。实在讲这名词是假名,没有名。现在对我们这些人执著名相,所以就说个名、说个名相,可是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所以菩萨所居处翻为住处,这就是十住。所以下文,底下的经文还就佛家以结。
「别中,句乃有二,义乃有三」。下面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文,「一广大与法界等」,这是讲住处,菩萨的住处。菩萨住处真大,跟虚空法界相等,虚空法界是不是?虚空法界是的。「是胜住处」,胜是殊胜,无比的殊胜。「此中广大,即是胜义」。说法界含四义,这我们讲四种法界,法界就含四义。第一个,「正念真如,同理法界,深无际限,胜诸凡夫,亦胜二乘偏真理故」,广大与法界等。说法界,才说出法界有四个意思;说虚空,虚空就没这个意思,所以一定要说与法界等、跟法界相同,你才晓得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他们用我们的话来说,活动的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虽然应,没有来去,来去是空间,也没有久暂,暂是暂时,久是长久,没有久暂就是没有时间;换句话说,他们对时空完全突破了。我们六道里面众生没有办法突破时空,他们是完全把时空突破,时空不存在了。空间不存在,没有距离,佛来了,怎么来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没距离。什么时候来的?没有先后,总是当下,这个起用不可思议。虽起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不但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习气也没有,这是智慧,这是神通,这是不可思议。
所以法界头一个意思讲正念真如。正念是无念,你看念这个字,我们中国老祖宗,这我常常讲佛菩萨再来的,要不是佛菩萨,谁有这样的智慧?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什么叫念?你看念,念字的写法,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现在的心,有没有起念?没有念头,那叫正念。如果起了个念头,那叫邪念,就不是正念。所以正念是什么?正念是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真心保持著自然的状态,它没有起心动念,这叫正念。所以佛经上说「正念无念」,有念就不是正念。我们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正念?正念里头有阿弥陀佛吗?有,正念里头什么法都包含,没有一法不包含,真心!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是正念,本来具足,你怎么能说它没有?可是你要起个念头,念阿弥陀佛,这不是正念。那我们怎么办?我们不念阿弥陀佛就是妄念,而且妄念是个染污的妄念、不善的妄念,所以佛教我们这个方法,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清净的,阿弥陀佛是纯善的,我们是错了,是有个妄念,但是这个妄念跟其他的念头比较,它是纯净纯善,它跟正念相应。我们用这个方法,阿弥陀佛是用这个方法来与十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里就有应,就跟你起感应,我们临命终时感应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就这么个道理。你念其他的名号,与阿弥陀佛不能起感应,只有念阿弥陀佛跟他起感应。
南无二个字念不念没关系。「南无」是什么意思?是恭敬、是归命、是皈依,是这个意思,是尊敬的意思。所以过去莲池大师念佛,他教人念佛都教六个字,大家都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就问他,您老人家怎么个念法?他说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你为什么教人家要念六个字?他说一般凡夫对於极乐世界不认识,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不想去极乐世界,念「南无」好,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念这个好。他说我相信,我已经下定决心,这一生当中一定要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说南无这个客气话就不要了,就不必用这个客气话。因为佛在介绍极乐世界,就是净土三经,经里面说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莲池大师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念佛求生极乐。他做的这个样子好,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不要再等来生,这一生决定求往生,四个字就可以了。修行愈简单愈好,你看看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法门,还有没有比这个方法更简单?四个字!就把我们无始劫来一直到今天不能解决的问题,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这个大问题,这四个字就解决了,你说多重要。
有些人讲我们这个世界有灾难,而且这个灾难不远,什么大灾难?太阳系的行星要换位置,南北极会颠倒,它们绕太阳的轨道会有改变,这个问题严重。有没有办法帮助它们在改变轨道的时候能够缓慢一点、正常一点,对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这些生物不至於有大的伤害,有没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念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常常念阿弥陀佛,感得佛光普照,佛光会产生作用,这真的不是假的。你要问什么道理?道理佛经里讲得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这个星球在太空运行,也是我们的境界,也随著我们念头在影响,它有影响。阿弥陀佛是正念,阿弥陀佛是无比殊胜的念力,你想想看能够影响星球的轨道。所以一句佛号念到底,什么问题都解决,这个我们要重视。一般人虽念佛,有口无心,他没有办法。这个念是心念,不是口,用我们引伸的意思来讲,就是你现在心里有,这就是念,现前心里有,不是口里有。我们现前心里有阿弥陀佛,念念都有阿弥陀佛,那还得了!每个细念都是阿弥陀佛,那个功夫不得了!那就是我们净宗里面所讲的理一心不乱。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你说那是不是理一心不乱?这个不是凡夫能做到的,我想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也做不到,我有理由相信。为什么?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他还是用阿赖耶识,没有转识成智,他是得一心不乱,叫事一心不乱,不是理一心,所以他同事法界,不是同理法界,理一心同理法界。理法界在哪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就是《华严经》初住以上的菩萨,他们有能力做到,极其微细的念头,念念是阿弥陀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高的很难,那真不容易,最低限度我们要念到功夫成片,那就起作用了。要把念佛这个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余的都是鸡毛蒜皮,都是小事,这才叫大事。劝人念佛,第一功德,真实功德。所以这个里面的理事都是深无际限,没有边际,没有限量。胜诸凡夫,这凡夫讲六道,六道里特别是讲色界天跟无色界天。底下讲,亦胜二乘,二乘是声闻、缘觉,他们比不上,他们所证的偏真理故,这个是事一心不乱的境界,二乘人。
第二「普该菩萨无边行相,大悲深心,同事法界,无有边量,胜二乘故」,这是法界第二个意思。首先讲普该、普遍,因为它讲的是菩提心,初住菩萨就发了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虽发三心,这个三心不圆。你看我们净宗常说,这是恭维别人,客气话,说三心圆发,圆是圆满。三心圆发是什么人?现在我们知道了,地上菩萨,超过三贤,这是讲别教。别教的初地菩萨,在《华严》一乘会里面,他的地位跟《华严》初住菩萨平等,《华严》的初住等於别教的初地,初地菩萨才叫三心圆发。我们前面学过,平等,他是性种性,平等。菩萨无边行相,这是讲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都包括在其中,《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学的菩萨对等觉菩萨的课程学不学?也学了,哪是等觉的?《华严经》上讲的十波罗蜜,文殊菩萨修的,十大愿王,普贤菩萨修的。我们现在有没有学?有,我们也有这个课程,我们也在学习,可是功夫不能跟他们比,不是没有学。
我们再问,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他还学不学初信位的菩萨课程?初信是小学一年级,那个博士班的学生学不学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学,没有丢掉。小学一年级是什么课程?「父母呼,应勿缓」,文殊、普贤菩萨他父母叫他,他要不要应勿缓?要!没有丢掉,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别说文殊、普贤《弟子规》条条做到,阿弥陀佛有没有做到?不说从前,现在,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做到?毗卢遮那有没有做到?圆满的做到了,没有一天丢掉的。你说他学得多扎实,这是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学习的。不是说学完了,我们境界提升,下面这一层不要了,哪有这个道理!我们盖大楼,盖到二十层、三十层,能不能把地基丢掉?地基是什么?地基是《十善业》,地基是《弟子规》,地基是《感应篇》。所以现在有一些人,我们可以说他粗心大意,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他确实学习提升了,提得很高,下面都不要,所以一生在德行学问上都不能成就,原因就在此地。小朋友学《弟子规》,很可爱、很认真,见到人都有九十度鞠躬;你学到中学,还好,还有点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