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爱迪生-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爱迪生
… Page 3…
全世界的电灯同时关闭,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对于今天早已习
惯了明亮的夜晚的人们,这简直是个荒唐可笑的想法!然而在1931年10月
18日,把全世界的电灯同时关闭一分钟的建议,却是一项严肃的提案。因为
人们要用这种形式来纪念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的汤姆斯·阿尔瓦·爱迪
生。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电灯是爱迪生1000余项发明之一,但要停止照明是
绝对无法办到的事情。人们只得尽最大可能来寄于哀思:1931年10月21日
下午6时,美国芝加哥的高架铁路车辆和有轨电车都停驶一分钟,全城的灯
光也熄灭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片黑暗,美国的“不夜城”——纽约全
城的电灯也同时关闭,自由女神像手中高挚的火炬顿时失去了光彩。黑暗持
续了一分钟,整个美国在深深悼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一、奇妙童年心
公元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叫米兰的小镇,
他排行第七,是这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最小的孩子。
小爱迪生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他对什么事物都感到十分新奇,总想弄
个明白。但他从不问父母,而是要自己实验,于是闹出了不少笑话。4岁的
时候,他为了搞清楚野蜂窝的秘密,拿树枝去捅,结果被蜂群蜇得满脸红肿,
眼睛都肿得睁不开。6岁那年,他对火又发生兴趣,却不小心点着了马棚,
引起了一片慌乱。“小鸡又是怎么孵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曾困扰过他好久。
于是有一天,爱迪生吃过早饭就跑了出去,直到傍晚也没有回家,父母急坏
了,到处寻找,最后才在后院的鸡舍里发现了他。此时,爱迪生正小心翼翼
地趴在一堆鸡蛋上,一动也不动,原来他想学老母鸡,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
来。对他的举止父母自然又好气又好笑,但他们也非常惊讶,爱迪生居然饿
着肚子,从早到晚趴了一整天。他这种浓厚的实验兴趣再加上超乎寻常的耐
心,是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7岁时,爱迪生全家移居到密执安州的休伦港。第一年,他背起书包去
上学。只过了3个月,爱迪生就眼泪汪汪地跑回了家。原来班上的老师讲课
特别枯燥,脾气也很坏,动不动就打学生。偏偏爱迪生又爱提问题,有一次
居然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呢?”老师生气极了,“这是个莫名其妙的
问题,你这是成心捣乱!”于是老师把爱迪生赶回了家。母亲听完爱迪生的
叙说非常恼火,带着他回到学校,老师却对母亲说:“他是个低能儿,不是
读书的材料。”母亲马上反驳说“这是胡说八道!有你这样的老师,我们退
学。”母亲果真把爱迪生带回了家。他一生就只上了这3个月学。
回家以后,母亲便自己当起了老师。因为她曾当过教师,性情又十分温
和,爱迪生非常爱听母亲教授知识。同时他十分感激母亲,因为她袒护他,
给予他莫大的支持。他暗下决心:“决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一定要让她看到,
她对我的信任决没有错。”在母亲循循善诱的教导下,爱迪生刻苦学习英文、
算术、化学与物理。他尤其对化学和物理感兴趣。9岁时,他就一遍又一遍
地读理查·格林·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就开始看《英国史》、
《罗马兴亡记》和厚厚的《大英百科全书》,并且照着《帕克科学读本》在
家中做起实验。爱迪生总是跑到附近的店里要空瓶子,装苏打、硫黄等不同
… Page 4…
的化学药品。不久,家里地窖里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瓶子,它足有200个。
地窖里还总是充满了各种怪味,甚至传出爆炸声,搞得父母亲常常担惊受怕,
但时间长了也慢慢习惯了。有一次,爱迪生因实验闯了祸,被父亲狠狠揍了
一顿。原来,爱迪生偶然发现重碳酸钠沸腾扩散,着水后就变成气体。正巧
他刚从书上读到气球上天的原理。就想当然的认为既然气球充气能上天,人
肚子里充了气,也一定能飞起来。他被这想法所激动,连干了几天,终于用
发酵粉等混合配制成药粉,还取了个动听的名字“腾空剂”。这时邻居的孩
子来找他玩,爱迪生为让同伴分享“成功”,便请他把药粉加水喝下,看看
能否飞起来。小伙伴鼓足勇气,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不一会儿便感觉肚子疼
了起来,最后竟大哭大叫,不但没飞起来,反而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爱迪
生吓坏了,赶快跑出来叫了父母和邻居,请来了医生,这才使那孩子脱离了
危险。父亲气得拿起了棍子,狠狠教训了儿子。有意思的是,爱迪生却仍在
天真地想:“要是他能再忍耐一会儿,肯定会飞起来。”
爱迪生每天都埋头“实验室”,药品用的很快,他渐渐不愿意总是向父
母要钱买药品,因为他知道家里并不富裕。“怎么办呢?”爱迪生看着许多
空的瓶子皱起了眉头。呜……一阵火车汽笛声突然响起,爱迪生一惊,随即
笑了,他忙跑出去找母亲,说:“我要到火车上当报童,卖报纸和点心挣钱
做实验。”母亲不太愿意,因为他太小了,而且火车刚刚开通。爱迪生拼命
恳求,并握起拳头骄傲地说:“妈,我不小,我已是1蒲式耳小麦,有80
磅重了!”母亲被逗笑了,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爱迪生开始了坎坷
的少年历程。
二、坎坷少年行
1859年,12岁的爱迪生开始在休伦港到底特律的早班列车上当报童,兼
卖一些小点心。列车每天早晨7点从休伦港出发,4小时后到达底特律,下
午5点30分再往回开。爱迪生每天要在火车上干8小时,尽管工作很辛苦,
他也从不抱怨,甚至还利用火车在底特律停留的6个小时,跑到青年人协会
阅览室看书。后来,他利用火车的一节备用车厢,把它变成自己的旅行阅览
室和实验室。每天的业余时间他都消耗在这节车厢里,就这样工作了3年。
15岁的爱迪生,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他对报纸发生兴趣,从而想自己
办一份报纸。他的想法被众人嘲笑不已。的确,办报需编辑,记者,还有印
刷工,校对员等等,起码需几十个人。另外,资金更是个大问题。一个小孩
独自办报,不是叫人耻笑吗!这真是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吗?爱迪生却不这
样想。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看你做不做。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和战
胜他人的勇气,他开始筹办此事。首先,他用积攒的钱买了一台旧的手推印
刷机,又从一位在《底特律自由新闻》报工作的朋友那里讨到了足够多的铅
字。设在车厢内的“印刷厂”算是初具规模了。对于报纸内容,他可不犯愁。
因为火车上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就把每天看到听到的编成短小精悍的新
闻。又利用到阅览室的机会,抄录其他报纸的重要报道,这样,由爱迪生一
人编辑出版的《先锋快报》就问世了。第一次就印了400份。由于他编的新
闻很有趣味性,报纸价格非常便宜,因此销路很不错。办报的成功使他大受
鼓舞,特地找了两个小伙伴当助手,不断扩大发行量,内容也越编越好,甚
至英国的《泰晤士报》也转载过他的消息。
… Page 5…
爱迪生不仅敢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有冒险的勇气。当他在车上卖报的
几年时间里,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高潮时期,人们自然对战况倍加注意。1862
年4月的一天,他无意中从《格兰德特伦克先驱报》的印刷工那里知道了一
条重要新闻,北军在新奥尔良胜利会师,南方军队被打死打伤近25000人。
爱迪生当即认准这新闻的价值一定会使报纸销量大增。因此跑到先驱报总
部,要求赊购1500份报纸。发行商起初不肯,但在他百般恳求下,终于被他
的勇气感动,居然批准了他这个大胆的建议。爱迪生抱着超过他平日销售量
3倍的报纸上了火车。他的助手担心极了,这么多报纸,还是赊购来的,卖
不掉的话就得赔一大笔钱。而爱迪生胸有成竹。他在听到这条新闻时,就提
前说服站上的电报员,把新闻简要内容发到列车途经的各个站上,并由各站
上的工作人员用粉笔写在报告列车运行时间的黑板上。爱迪生认为,沿途的
人们看了内容简要,一定会急切地等着了解详情,这样报纸就会销售出去。
的确,当时的社会通讯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还没有通讯工具——电话,最
快的就算电报了。所以当列车靠站时,正如爱迪生所设想的那样,站台上挤
满了等着买报的人,连教堂里的牧师也跑出来买报纸。1500份报纸被一抢而
空,爱迪生因此赚了不少钱,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电报的优越性。
爱迪生赚到的钱,全部用在他车厢里的小实验室里的。不论办报、卖报
有多累,他的实验从未中断过。有一次,列车刚开出休伦港,因为路轨不平,
火车震动得很厉害,车厢实验室架子上的一瓶黄磷掉了下来,摔碎了。磷一
遇到空气,马上就燃烧起来,车厢里顿时浓烟滚滚。火势越烧越旺,爱迪生
脱下外衣,想消灭火焰,可已无济于事。等列车员赶到,帮助把火扑灭时,
车厢里的东西已烧得差不多了。怒气冲冲的车长不由分说,迎面给了爱迪生
几记狠狠的耳光。此后不久,爱迪生的听觉就急剧下降。后来据爱迪生回忆,
也许是此后紧接着差点掉出列车,被人用手拎着耳朵拽上来,使耳膜受伤造
成听力愈差。不论怎样,爱迪生已近乎成了聋子,9年心血也付诸东流,车
长把他赶出列车,工作也没有了,前途茫茫。但是勇敢的爱迪生没有被灾难
性事件压倒,他更频繁地去阅览室 (后扩建为公共图书馆)。
爱迪生的母亲为帮助他坚定信念,重新搞起了实验场所。为防止意外,
新实验室被设置在阁楼上,这样即使发生爆炸,也不会影响到底下的卧室。
爱迪生此时受电报的影响,实验兴趣更多的偏向电子学。他如饥似渴地
阅读了大量有关电学的知识,特别是电报的原理,他心中向往着成为一个真
正的电报员。在当时的美国,电报事业方兴未艾,是当时通讯业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因此成为电报员也是当时许多少年的梦想。
幸运之神往往向顽强而勇敢的人伸手。1862年8月的一个早晨,爱迪生
正在圣克莱门斯车站的铁路旁边散步,看到车站站长红胡子麦肯奇的儿子,2
岁半的吉米正站在铁轨中央抛石子儿玩,突然,一列火车呼啸着驶来,眼看
就要压着小吉米,爱迪生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抱着吉米一齐摔出铁轨,头朝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