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143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宇宙的,就是哲学家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都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报身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报身是智慧,应化身是形相,依正庄严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一体,一身、一心。这个心是真心,这不是妄心,就是心性。说心性、说法身是一桩事情,佛用很多名词,用意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因为我们执著成了习惯,分别成了习惯,分别执著是永远不能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他说很多名词叫你不执著,都说一桩事情,怎么说都可以,这是佛教学的一种善巧方便。一智慧,一智慧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这心里什么都没有,这是真智慧。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通了,一点障碍都没有了。心里头有一点点东西,那就是染污,那就叫无明,那就叫障碍,那就叫烦恼。所以心里头不能有东西。
  佛法常常用圆表法,法轮,佛用这个来做代表,好像现在外国人讲MARK,他用这个等於做代表。圆确确实实它能够显示出什么?空有不二。你看圆的周有,圆心有没有?当然有,但是心不可得。诸位学过数学、学过几何就晓得,圆心确实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一个体积,它不是一个物质现象,你找不到它。你说把那里点一点,点一点,你在放大镜里面看它是个面积,再小它都是个面积,所以心是空的。圆周是有,真有。圆周就是代表什么?宇宙万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代表什么?所现。那个心是什么?心是能现。能现肯定有,但是能现不是物质,能现也不是精神,所以你捉摸不到,你想都想不到,你没有办法想,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可以能够体会,没有法子言说,讲不出来的,真有不是没有。因此,佛教给我们养生之道。我们每个人,中年以上都知道要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怎么样养生?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养生了,心要空,心可不能有,万缘放下,心健康了;身是圆周,身要动,身要运动、活动。活就动,不动呢?不动就不活了。所以身要动,心要空,那你就健康。现在人他反其道而行,他身要很舒适不动,这个机器不动它就生锈了,不管用。心要空,他偏偏有,心里头乱七八糟的东西是无量无边,他怎么不生病?他怎么不老化?肯定的!他跟自然的法则完全相违背。
  最健康就是能随顺自然,自然,心是空的,相是有的。所以身要动,心要净。身是有,心是无,这样的人就健康了,这样的人就不老了。人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衰老的变化?这个变化也是从心想生。年岁大了,常常想老了,想老就老了。为什么?从心想生。老了的时候,他没有别的事情干,他就想病,今天想这个病,明天想那个病,就想了一身都是病。病了之后,他就想死,他怎么不死?就这么个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全是心想出来的。所以懂得这个道理,纵然我们身体不好,多病,我们想恢复健康很容易,改变你想法就行了。这是真因,医药那是附带的,那是助缘。有真因、有助缘,这速度就加快,时间就缩短,你很容易恢复健康。这个念头太重要!
  我有不少的同学、朋友,特别是在公家上班的这些人,或者在公司里面上班的,他有工作的时候、有权势的时候,他很快乐。他就想他的事情,想他每天的工作,天天想这个东西;我们见面的时候,他有说有笑。到他退休了,年龄到了退休,退休工作没有了,回家去养老,他想什么?老了,也没事情做了,权势都没有了。两年没见面,我们再遇到的时候,一看到他就好像一下老了二十年。什么原因?工作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老,这一退下来之后想老了,老的念头浮起来,很快就老了,就衰老。这我看得太多了,几乎都没有例外。
  我们学佛的朋友说:法师,你那个同学,你那个朋友,怎么两年没见面会老这么多!从心想生。老年患得患失,晚年自己还有一点退休金,怎么样能把它保住?他天天想著这个。怎么样不要叫它贬值?怎么样还能维持晚年的生活?他天天想这个,所以这就不及了凡先生。了凡先生相信命运,他不想这个。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想这个干什么?干脆不想,什么都不想,他不容易衰老,他的生活保持得很正常,工作跟没有工作都一样,还有很好的心情游山玩水。所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懂得之后,对於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圣贤教诲从小学习,好!愈小愈好,根扎得坚固。一生没有接触过,没有学过,你给他说的时候,刚初一接触他不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是佛法讲没善根;或者能听得下去,怎么样?半信半疑,做不到,也收不到效果。真正是完全接受,没有丝毫疑惑,依教奉行,那个效果就很显著。这些状况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看过、看到,常常看到,常常听到。一心一智慧,前面我们读过力无畏亦然,神通道力,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这段说明契果会因始末无二,总以一为根本。所以禅宗里头说得好,「识得一,万事毕」。哪个人要对「一」认识了、清楚了,功德就圆满。那我们净土宗究竟修什么?几个人知道?《弥陀经》天天念,都疏忽了。净土宗修的是「一心不乱」,你才晓得这个经典是无上法门,一为根本!你看看以一心不乱为因,一真法界为果。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因果相应,凡是往生的人统统都是这个真因。我们就想想,这往生的人他没有念到一心,他怎么会往生的?这个道理你就不懂,他往生那一刹那是一心,叫带业往生。平常确实没有得一心,就是没放下,临走的那一刹那统统放下了。只要那一念是一心,这一念的感应到极乐世界去了。
  所以送往生的人多半都是冤家债主。他是什么?他来障碍你的,不让你得一心。人临终了,还要去摸摸他,去碰碰他。你去摸摸碰碰,这个人就生烦恼、生分别,一心就没有了。所以为什么古大德教导我们,送往生,人断气之后决定不能碰。不可以碰他的身,连他那个床都不要碰它,让他安安静静的,只有一句佛号帮助他;让他在这个时候万缘放下,一心不乱,他就走了。连碰床铺都不行,他有感觉。有感觉,他就有分别、有执著,就起妄想。那好了,时节因缘就是那么一刹那,能不能去就在那关键的时候。那这个麻烦大!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家亲眷属不懂这个道理,统统都是业障,又哭又闹,这是不能不知道的。这个事情懂得的人自己要知道防范。
  可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难!人生病了一定送医院。医院就很糟糕,医院一急救的时候,我们细心观察很难避免三途。那个急救多痛苦,容易引起瞋恨心!瞋恨就堕恶道,瞋恚心生起来堕地狱。他本来不会堕的,一急救的时候把他送到地狱去了,多可怕!所以现在念佛人,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你就要想到临终最好什么?不生病,预知时至,走得很自在,不要人把你送医院,这样走你就有把握。如果有病的话就没有把握。你家里人不懂,没有人好好的帮助你,这事麻烦大,太难太难!
  所以临终是大事一桩!一生当中,没有比这个事情更严重,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但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的人不多。我们佛门对这桩事情要宣扬,广为宣传,要大家统统知道。古人很慈悲写了一个小册子,《饬终津梁》,专门就是讲怎样照顾临终,送往生。这本书虽然不长,它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很少人能看得懂。也还好,民国初年有些善知识很慈悲把它改写成白话文,好懂多了。如果家人都能够依照这里面所讲的去做,那就没有问题。要严格的执行,人在过世时候不可以啼哭,悲痛是有,要忍。你哭的声音最好离他远远的,听不见,只有一句佛号送往生,这就正确。要帮助他一心不乱!他才能生一真法界。
  我们平常修行也是以这个为主要的,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是定,清净心。心里头有事就不是一心,心里头要无事。工作的时候照样工作,工作放下,心地恢复到清净。你讲我这些事情要不想,怎么能处理?这都是凡夫的烦恼习气。真正要是什么都不想,不想你就生智慧,智慧处理事情不会有错误。你天天怎么想,想出事情,还想出好多毛病出来,事情做不好。不想,处理事情就处理得恰到好处,智慧。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有没有去想过?没有。多少人见到佛的时候,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向他请教,他想过没有?没有。所以你要晓得,真心起用是智慧,妄心就是分别执著,这个妄心起作用是烦恼。烦恼只有添麻烦,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一般人,六道里头的人,烦恼用成习惯,几个人懂得用智慧?说办事,从前人办事比现在人高明,从前人心清净烦恼少,现在人烦恼多,很复杂,所以办事错误百出。在高位上,那是福报,福报支持住他,福享尽了,马上就完了。这是你要细心观察你才能看到。
  底下长者又设一个问答,「问曰,何故颂初云,文殊法常尔」,这是我们念过的。这就是一切法,法尔如是,这是佛常讲的。下面「答曰,为文殊是诸佛之慧,不动智是体,文殊是用,以将此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根本智之体用门,与一切信心者作因果体用故」。这个话说得好。文殊菩萨这个名号也是表法的,但是我们凡夫总是习惯好像他跟我们一样,那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文殊菩萨,意思搞错了,菩萨的名号就像学校老师的名号一样。老师什么名号?他教的课业的名号。譬如他教国文的,我们称国文老师;教英文的,这我英文老师;教数学的,这是我数学老师。诸佛菩萨名号就类似於这个。所以你修智慧法门,你就是文殊菩萨;你修孝亲尊师,那你就是地藏菩萨;你修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你就是观音菩萨。它是一个法门的名号,不是一个人。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文殊菩萨可多!
  观音。男女老少,你看看我们佛门有观音的图说,五百观音。观音菩萨五百种不同的形相,不是三十二应身,五百种应身,男女老少统统都有!你说哪个观音?都是观世音菩萨,都是修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它是代表个法门的。观音有三经,文殊有《般若经》,文殊般若。《华严》离不开文殊,《华严》里面最重要的代表就是文殊、普贤。文殊代表智、代表因,普贤代表行、代表愿,毗卢遮那代表果,毗卢就是法身。用这种因才能够契入法身,我们一般讲证得法身。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到如来果地,四十一品无明破尽,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所以文殊是代表诸佛智慧,如来果地上真实智慧,名号是这个意思。
  不动智是体。他这个慧从哪里来的?从体起用。他的体是不动智,如如不动。不动的样子是什么?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六根对外面的相(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不动。这个不动,这个智叫根本智,这是体。文殊菩萨的这个智是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从无知那里起来的。你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