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识别苦乐而有感受。现在我看,聪明一点的,一岁他就有受了。一岁、二岁的小孩就能够察言观色,厉害!从哪里学来的?在我想是从电视学来的。你看,他一出生之后,还睡在摇篮里面,天天看什么?天天看电视。父母没有教他,电视在教他。他从电视里面学到很多东西,虽然他不会说话,他不会走路,他心里很清楚、很明白。大人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他有反应。你只要从反应里面去看,你就知道他受,他有喜欢、有讨厌,他有苦乐那种感受,很清楚的可以看出来。
受,从有感受起,也是一直到老死你天天都在受。生活里面你在受,工作里头也在受,处事待人接物还在受。受的是什么?佛给我们讲了五大类,苦乐忧喜舍,你一生所受的总不出这五个字。身有苦乐,心有忧喜,当你苦乐忧喜暂停的时候叫舍,总不外乎这五大类,所以叫五受。从识到受这五个位次是果报。这里面,你来投胎,佛法说得很清楚,引业,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引导你来投胎,不是别有主宰。确确实实是像《古兰经》上说的,真主是依前定而给你的,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依前定。佛法讲得很透彻,过去生中,曾经持五戒,曾经修十善,五戒十善引导你到人间来投胎,是这么回事情,引导你!你这一生苦乐忧喜舍,叫满业。
所以我们到人道里面来,引业是相同的,满业不相同。满业就是过去生中,你所做的这些善恶累积的,所感这一生的果报,这一生苦乐忧喜舍的果报。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所以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教育可以帮助你改善。譬如过去造的恶业造得太多,这一生当中,你要受苦;如果你要有很好的教育,觉悟了,这一生当中,要把习气毛病改掉,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能把自己命运转过来。你看《了凡四训》就是很好的例子,《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这《俞净意遇灶神记》,现在有同修想把它拍成电影、连续剧,这个剧本送到我这儿来,我看过,写得很好,我只略略的给它改了一点,它总共只有六集,我想将来诸位都能看到。俞净意的那个改过以及他的果报比了凡先生还要殊胜。
这是告诉我们,命运有没有?有,定数,前生造的是定数。但是你要晓得,定数之外,还有一个变数,变数是什么?我这一生所造。过去生中造的恶多,这一生当中不作恶,专作善,我今生的善足以把过去的恶统统盖过,那你就是有善无恶,你的命全改了。我们看了凡先生他改过的效果,他每年的收入增加,这财布施,增加;聪明智慧增长了。每年考试,孔先生给他算命,算的每次参加考试名次都没有错。遇到云谷禅师,知道改过自新,拼命努力修善,再去参加考试,那个名次提前。有一次,孔先生给他算命,他是第三名,结果他考的是第一名,提前。效果不可思议!所以人要真正懂得因果,就应该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创造自己崭新的命运,这才叫聪明人,这叫有智慧。
到这个地方这就是一重因果,两世一重因果,过去、现在。过去的因,无明、行是缘(因缘),今生是果报。可是这一生当中,我们还会造作,所以造业。造业,这用三个字就统统包括了,爱、取、有。「爱」,解释里头说,十四、五岁以后,生种种强盛爱欲之位。现在这个年龄提前,大概十岁就有很强烈的爱欲,甚至於七、八岁这个强烈的爱欲就现前。什么原因?教育。现在人从小就教他自私自利,西方的教育从小教什么?竞争,好像不竞争就不能生存。从小教竞争,竞争就是有我就没有你,所以观念上都是损人利己,这造恶业。我们晓得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所以这种教育的理念是死路一条。我们回想到中国古圣先贤教人,从小教什么?教让,教尊重别人。事事懂得忍让、礼让,它是和谐的。
儒家讲礼,礼的精神,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都是跟西方这个教育理念完全相反的。我们要细心去想想,我们传统东西好,还是外国东西好?你要想清楚,关系你这一生的幸福,关系来生的果报。所以我们确确实实相信三世因果。这个爱欲的念头,欲望念头生起来,有这个欲望,他就要「取」,就要夺取,现在不是成人以后,现在青少年人就是这样子,爱欲愈盛驰驱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满足自己的欲望。现在的新名词,就是跟人家竞争,一定要战胜,一定自己要赢得;你赢,别人就输了。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有命在里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争取得到。所以说命不能不相信。
有取,取就是造业,后面就结业了。「有」,依爱取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定当来之果之位。这业是什么?阿赖耶识里头结业,这个业就像我们这一生讲前世的行一样。这一生我们做的,爱、取是属於无明,爱是无明、是迷惑,样样都想占有,这是造业。业怎么?业就感来生的果报。所以业牵后有,你又有来生的因缘,你有了来生。所以爱取有是这一生造的业因,感来世的生跟老死。你看佛用这样简单方法,把三世因果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了。辟支佛就是在这个地方领悟的,晓得这是什么?无量劫来生死轮回不断,原来是这么回事情。
怎样脱离轮回?就在「爱取有」上下功夫。真正能够放下爱欲,不再贪爱,喜欢的不贪爱了,不喜欢的不瞋恚了。生活在这个世间,对於一切环境,人事环境也好,物质环境也好,统统以平等心看待,清净心看待,不迷惑。生活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随缘而不攀缘,不取。取,你就造业,所以攀缘就造业,随缘就不造业。不要自己一定想我要做什么做什么,那是造业,随缘!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学佛的人是为两桩事情,一个是为正法久住,第二个是为利乐有情,不为自己。没有自己,你不造业,你这样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金刚经》教给我们观法,就是教给我们改变这个错误观念。你看看它讲得很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要常常想著这句经文,提醒自己,自己起了一个不善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把这个经文多念几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多念几句,这就醒过来了,不再迷惑。要不要?不能要。要了你就有麻烦。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在世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建道场?没有。一生带了一个相当大的僧团,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在哪里住?树下一宿,吃饭呢?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释迦牟尼佛没有盖道场,这个要记住。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供养的那些道场,临时的,请他去讲经提供居住的这个环境,讲完就走了。佛出了家,你要再建个道场,不就变成又有家了吗?
道场是十方道场,不是个人的,是给真正修行人提供他的方便。我们提供他四事供养,现在还供养道场,供养个场所,让你安心在这边办道,这个道理要懂。如果这个道场是据为私有,是我的道场,好了,你来生能不能离开道场?不能。但是这个道场里面是住出家人,没有男女交配,你来生在这个道场投胎,投什么?道场里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这个有交配的,你来生在这个寺院里面去当这些东西去了。为什么?你执著这个道场是你的,你不肯放弃、不肯放下,来生就变成这个东西。经教里头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出家人万缘放下,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才有道理。
所以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不能不读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修行。修行,一定要懂得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佛的经论讲的不一样,我们就错了。要依照经论,把自己的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不能不懂!所以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佛教我们要礼敬诸佛,要称赞如来。诸佛,什么是诸佛?诸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现在经上有讲,未来佛是什么?未来佛是一切众生。我每次上下楼梯,我看到都有许多同修在那里照顾,把别人都挡住,让我先上下,这对我好像是礼遇,但是对别人不公平。别人要不要礼敬?他是不是诸佛?他是的。要平等,要礼遇,要客气,要统统都能照顾到,这样人家心里才生欢喜心。你一味的自私自利,我要走在前面,你们往后,这不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希望我们同学们要觉悟,要修正过来。对於任何人平等对待,对於任何人都要尊敬、都要礼让,这样就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八三卷) 2005/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长行第五段,这段是十善巧,我们还没有学完,今天继续来学习。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
我们就念到这一段。学习这段经文,确确实实使我们深深的观察到『善巧』的义趣。五蕴、十八界、十二处都是说我们本身。五蕴,大家都晓得,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十八界是把五蕴扩大。这是佛对於三种人不同的善巧说法,五蕴是对於迷於心法重的,迷於色法轻的,所以色说一个,心法说四个,你哪个重,那个就得要细说;十八界,这是对於色、心迷得都重,所以色、心都详细的说明;十二处,是迷色重,迷心法轻,所以心法说一个,色法说十一个,都是说的我们自己本身。
我们想一想,这个『缘起』里头就讲得很妙,讲到你来投胎,你什么原因投胎的,这前面我们学过了,你为什么会来投胎的。可是得这个人身,你说这个人身善不善、巧不巧?从母体里面就能将你全身所有的器官统统具足,谁造的?不是人造的。人若能造,那你再看动物,你看小鸟,谚语说得很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细细看麻雀那么一点点大,它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统统具足。你细细观察,它从一个蛋壳里面孵化出来的,出生之后,样样具足。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没有一样不具备,没有多余的,也不能缺少一样,这是善,这是巧妙,这是自然而然的,佛法里面讲不可思议。你的思惟想像达不到,你想不出来,它那种细巧你也说不出来,你充其量只能说它一个形状。体相用,相用你可以说,体,你没有办法说,理体不是言语思惟能达到的,善巧到极处。
有一类根性的众生观察这个善巧,他觉悟了,他明白了,这类的众生佛法里面把他称之为缘觉,或称之为独觉。缘觉,那是有老师跟他讲「缘起善巧」,他开悟了,这种人叫缘觉。独觉就更高明,他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遇到老师,没有遇到佛法,他就是观察自然现象,观察不思议的善巧,他明白了,他觉悟了。所以大乘教里面,有说到观缘起,破执著。我们知道,执著是六道轮回的根由,如果我们把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了。只要你还有执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点念佛的同学要特别注意。你看看念佛堂的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