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能成就。学佛,净宗同学都知道,最方便的、最稳当的、也最快速的、最殊胜的,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开示,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经》这样讲,《观经》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读诵大乘」,这当中还有一句「深信因果」,「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后面是「为人演说」。演是什么?表演,我自己修行这个样子表演给大家看,这是演。人家看了之后,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他就明白了,他也想效法,也想向你学。你自己没有成就,人家不会问你,不可能跟你学;你自己要有成就,要把你修学的成绩拿出来,这个前面讲得很多,后头还会讲到。
总结里面,「一切愿成一德,一切愿成一切德」,这是《华严》里常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切愿成一德,一愿成一切德,这才是清凉大师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多相即」,他后面讲的,「以因愿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是一愿里面含一切愿,一切愿里面含一愿。所以成德也是一多,一德里面具足一切德,一切德里头具有一德,「一多熔融」,这是事实真相。
一多熔融的境界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想像,也说不出来,真的叫不可思议。《华严》跟我们透了一点讯息,我们在前面读过,跟现代高科技来对看,觉得是有道理,科学家也是这么说。大宇宙跟小宇宙无二无别,大小不二。小,我们在此地用一;大,我们在此地说多,多是大,一是小,一多相即,没有大小。佛家讲小,小到一微尘,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没有比这个更小了,佛家名词叫「极微之微」。这一粒微尘里面有世界,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都在这一微尘里头。微尘没放大,虚空法界没有缩小,它里面居然有世界,有法界;而且这个法界跟外面法界没有两样,这妙不可言!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
前面我们读过,谁能够到这个法界里面去参观?普贤菩萨,他可以进去。所以我讲经的时候提醒大家,微尘里面的法界,那个法界里头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那个里头的微尘里头有没有法界?当然有法界。微尘里头有法界,法界里头有微尘,重重无尽。佛法常常讲「深广」,广我们好懂,深不好懂,这是深!这个深没有底,广没有边,这是什么?性德,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能够现这个境界?境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怎么会显境界?那我要问你,你有没有做过梦?很多人会点头,「是,我是做过梦」。你梦里的境界是不是虚妄的?那你为什么会常常作梦?你有没有去研究研究,为什么会作梦?梦从哪里来的?醒了之后,梦到哪里去了?你把这桩事情参透了,我们现实的现相,你也就参透了。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句话是说什么?说那是幻相,不是真实。既然是幻相,你又何必认真?认真就是执著,你又何必执著?你又何必去分别?你又何必在现相里头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迷了,觉就没有了。
佛法教人修行,没有别的,说穿了就一句话。教我们在日用平常,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只要在这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就是究竟圆满佛,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我们跟他不一样的,就是在境界里头会起心动念,会分别执著。佛说了,你还会起心动念,你没有分别执著,你是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执著;你没有执著,你还有分别,你是阿罗汉。诸位晓得,阿罗汉超越六道,菩萨超越十法界,差别就在这里。
我们今天成不了阿罗汉,那就是什么?不肯放下执著,不知道放下执著是多么自在,放下分别更自在,放下妄想,就是不再起心动念,那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我们无法想像,说老实话,菩萨的自在、声闻的自在,我们也想像不到。如果我们真的能体会到,你就真的想干,你不再想堕落了。执著,堕落了,分别,堕落了,除分别执著,你就向上提升。所以,一里面有一切,再小的微尘,具足虚空法界,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为什么?性德,它是真性。
《金刚经》上讲得好,宇宙这些现相是什么?叫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话讲得有味道。那个「一」就是最小的微尘,科学家讲基本的物质,他们现在讲的是原子、电子、粒子,现在又发现比粒子还要小的,叫夸克。是不是我们佛经上讲的微尘?应该是微尘,微尘里头也有等级,最小的是极微之微。科学家今天发现的是不是极微之微?在我想像当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但是还没有法子证明。现在所发现的,就是讲到夸克,也不是极微之微。那是佛家讲微尘,色聚极微,可能是发现到这些。极微之微现在只有在理论上,应该是在数学里头推断有这个东西,还没有真正发现。
我们看到美国太空总署一份报告,这个报告说物质不是真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这个就接近极微之微。因为佛法讲极微之微叫「邻虚尘」,跟虚空作邻居,作隔壁,它不能再分,它一分就是虚空,就没有了。科学家有这么个说法,我们觉得这个说法跟佛法里面的「极微之微」说的是完全相同。无中生有,所以物质不是真的。这个无中生的,变现出的物质,就是现相,物质,它存在的时间很短,立刻就没有了;真的就好像闪电一样,闪一下就没有了。可是它有相续相,它不断的闪光,不断的闪光我们看起来就变成一片光明。
这个道理我想同学们都懂,譬如现在我们用的灯光,这个灯光是不断的闪光。所以我们看到是相续相,它闪的速度太快,於是我们没有办法辨别它当中有间断;物质现象亦复如是。所有一切物质现象,佛讲相有体无,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你把这个事实真相参透了,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怎么?前面我们报告过,「知一切空」,这就是一切智,一切智就是知万法皆空。不是没有万法,万法相有体无,所以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你在打妄想,想得,错了;不可得你一定要得,那你就执著了,不可能的。
所以,你要把它想破,想破就是章嘉大师教我的「看破」。明白了,於一切法里头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不再起心动念。为什么?全是假的,起心动念是错误的。知道整个宇宙的现象是怎么回事情,佛讲的妙极了,「自性起用」,这句话讲得太好了。整个宇宙现象是什么?自性起用。自性有体、有相,当然有作用。相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它随著众生的心会产生变化;这就是佛常讲的,这是对六道众生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善法是心想生的,恶法也是心想生的,所以心善没有一样不善。心善是什么?人事环境善,物质环境也善,风调雨顺;如果心不善,人事环境就不善,物质环境也不善,天灾人祸。这是佛讲六道众生的现象,一切法从心想生,因此教育太重要了。
教育的目的,我们都讲得很多,如何让人保持善的念头。因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怎么样能够把本性本善保持住。人人都能保持,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一切法从心想生,每个人心地都善,行为都善,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所以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在此地。第二个目标,是如何能把善心、善行扩大,与一切众生熔融,融合成一体,这是佛教育。
今天社会变成这样子,是教育的方向错误了,它不是教人善,它是教人不善。教人什么?教人竞争,教人斗争,教人自私自利,教人损人利己,人人都有这样的心,这社会就乱了。现在乱的程度已经叫人怵目惊心,有很多同修跟我说,现在儿女不听话;不但不听话,经常跟父母顶嘴,跟父母吵架,很平常,家家都可以见到。什么叫孝顺,没有人懂,不但小孩不懂,做父母的人也不懂。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现在顶嘴、吵架,再十年之后,恐怕天天打架,打架就得动刀动枪了。我形容这个叫什么?恐怖教育!现在讲恐怖分子,恐怖分子是教出来的!现在每家这样教法,将来你的儿女都变成恐怖分子。恐怖对谁?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你的族人,家庭就变成恐怖场所了,社会就更不必说了,这还得了吗?这世界还能住吗?这就叫做世界末日。
所以现在,伦理道德的教育如果再不救,你就想到将来的社会问题多么严重。怎么救起?学《弟子规》,什么人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一起来学,社会才有救,才能回头。小孩学,大人不学,收不到效果;大人学,小孩不学,也收不到效果。全民的教育,不是一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是全世界的全民教育。我们要有这个认识,要有这一份慈悲心,把这个教学推广,这叫自救救他。救他是真正的自救,我一个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要逃避责任,你能逃得了逃不了?为什么逃不了?极乐世界你未必能往生,你说为什么?你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菩提心里头缺了一个慈悲。你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底下没有慈悲,你的菩提心不圆满,恐怕极乐世界不会收你。
要有慈悲心!慈悲心是舍己为人,全心全力帮助人。帮助人不要著相,就是不要有分别执著,你帮助人依旧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都在向上提升;如果你有分别执著,这个事情就难了,你的菩提心变质了,不是真的菩提心。记住,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变质了,你所作所为全都变质;自以为善,实际上不善,因为心变质了。过去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他举比喻,这一杯醍醐,醍醐是佛经里面讲的最好的饮料,里面加一滴毒药,统统变成毒品。这个比喻意思告诉我们,善心里头不能掺杂丝毫不善的念头,掺杂,善心全变坏了。你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没有慈悲,你前面全是假的,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都没有。真诚变成虚伪,清净变成染污,平等变成贡高我慢,正觉变成迷惑,五就是一,一就是五。
真诚里面决定圆圆满满的含摄著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慈悲里面决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一多熔融,这才是圆满的,这叫纯善!这真正叫善心,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本善。我们今天如何能够从不善回归到本善,这里头有大乐!同学们在此地,每个人善根深厚。如果不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你就不可能到这个讲堂来坐下来听两小时《华严经》,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你看香港多少人,不要说香港,我们这栋大楼有多少人,有几个人进到讲堂来听《华严经》?你就晓得,佛菩萨非常感叹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知道闻佛法,一生空过了。你能体会到这一层,你才晓得得人身最可贵的是什么?闻佛法,闻到佛法之后,他怎么会舍弃?锲而不舍。
人间什么最快乐?闻法最快乐,你才懂得孔老夫子《论语》里头头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快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