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34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安理得,道理就明白了,日子很好过。你们开计程车的,你一个月只要开十天,你这一个月就够用,何必那么辛苦?或者是你好好的开一年,一年你就至少可以休息一年,你说你多快乐!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人要节俭,人要惜福,这很重要。现在的日子比从前日子好过。天天跟人比赛,天天跟人竞争,那你就苦不堪言,你错了,上天生下来不是叫你跟人竞争,不是叫你跟人比赛的。所以你懂得,你会过一辈子很快乐的生活,一切随缘而不攀缘;你再懂得一点佛法的道理,懂得一点古圣先贤的教诲,快乐无比!财富,多布施,真的是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你都可以求得到,为什么不求?为什么天天跟人比赛、跟人争?错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六首偈: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於圣地。永除秽欲。】
  『宫』是宫殿。宫殿常常是连在一起讲的,可是宫跟殿有差别。殿是办事的地方,就是办公的地方,开会的地方;宫是私人的住宅。你看北京皇宫,前面是殿堂,是帝王、大臣办事的地方。大殿,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些殿都是集会的地方,开会的地方;宫是在里面,这是帝王私人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宫。所以王侯他们居住的都称宫,我们今天讲大房子,房舍很多,富丽堂皇。平民所居的称为室,一般平民,称为室。现在在民主时代,所以富有人家居住的房舍可以说都是属於宫殿,富丽堂皇。
  在这些地方,菩萨心态跟我们不一样,他能看到这个境界,都能够回归到自性。「宫室」私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头是家亲眷属,说得好听,这里头有恩有爱。但是你要晓得恩爱的负面是怨恨,古今中外都不能够避免,尤其是王侯的宫室。古时候嫔妃很多,中国外国都一样,王侯用现在的话就是一夫多妻制,皇帝三宫六院,还有七十二嫔妃,一个男人跟这么多女子相处,说是不产生怨恨,不可能的事情,嫉妒怨恨这是难免的,所以菩萨知道这不是个干净场所,『秽欲』。见到这个我们就想到『圣地』,圣地,宗教里头的寺院庵堂,这圣地;圣贤居住的地方,圣贤教学的地方,这都是圣地。这就是警觉性很高,见到秽恶就会联想到反面的圣教。正是古大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所以他能够保持「净而不染,正而不邪,觉而不迷」,你看看三皈依他就用上,真的皈依了。
  我们入这些地方,譬如现在到北京去观光,一定会到紫禁城去玩玩,看到故宫,你像不像菩萨「当愿众生,入於圣地,永除秽欲」?你有没有想到这句?时时刻刻提起警觉;不一定是在看皇宫,平常你每天回家你就要想到。中国人常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一本难念的经就是此地讲的秽欲,也就是说最容易引发烦恼,永远培养烦恼习气的这个地方就是宫室。你们想想对不对?所以从这个反面就想到清净庄严的道场。圣地是道场,圣人所居的,圣人所教学的场所。
  古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学校,我们在古人笔记里面看得很多,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到哪里去读书?都到寺庙。寺庙都有藏经楼、藏经阁,那就是现在所说的图书馆,不但有佛经,儒释道三家的典籍都搜集,收藏得很丰富,读书人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典籍应有尽有,所以都是到寺庙里面去念书;不一定是学佛的,多数人都喜欢到寺庙去念书,环境清净。从前确实这些出家人真有学问,儒释道他都通,你读书有问题向他们请教,他都愿意教你。有没有跟大家开课?这个我们不知道,很少有明文的记载,可是你向他们请教,一定会很热心向你讲解,这些高僧大德儒释道都通。佛教在此地是行法布施。以前一般念书人,像秀才,考中秀才之后准备再去考举人或者考进士,都选择在寺庙,环境清幽,在这个地方读书,等到考试的时候他们去参加考试,那是入於圣地,清净无染。这都讲的是日常生活。可是现在的寺庙清净无染的不多,为什么?开放观光旅游,这是时代所形成,而且无法避免。
  我在海外的时间很长,第一年回去,在北京访问赵朴老,承他的情,他接待我,也非常的礼遇。第一次见面,我们聚会的时间是四个多小时,他请我吃饭,我们有十几个人这样的团体,他统统都请。在佛教会摆了两桌,他跟他的夫人、还有他的秘书,我们谈得很愉快。当时我就跟他谈到寺院庵堂的问题,我说现在国家开放观光旅游,这些道场都是千百年的建筑,观光游览必定要到的。换句话说,这寺院庵堂还能不能办道?不能,既然不能,那就专门做为观光旅游的景点。好!替国家带来一笔收入,这个收入也相当可观。可是寺庙里面的住众要把他培训为观光旅游的导游,为他介绍,把佛法介绍给观光客。他到那个地方,你首先介绍这个地方的历史,外国人看到就很希奇,他们历史没有我们这么久远;然后介绍佛法,什么是佛,介绍这些菩萨,菩萨表法的,使他们明了佛教不是多神教,不是低级宗教,它是教育、是表法的。
  我就举个例子说,譬如你一进山门,天王殿这第一个建筑,当中是弥勒菩萨(布袋和尚)面对著大门,你一进门头一个看到他。这是什么?你入佛门上第一堂课,弥勒菩萨肚皮很大,笑咪咪的,代表什么?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人跟人相处要一团欢喜,要笑面迎人,你的人缘才好;板著面孔,你不理人,谁愿意理你?社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睦,笑面迎人,这比什么都重要,他教你这个。肚皮大代表什么?包容,什么都要包容,不要过分的计较,计较即使是家人都会结怨恨,何况是外人。所以许许多多的人不知道这个冤仇是从哪里结的,有意无意言语、态度上得罪别人。得罪君子没有关系,他明理,他不会放在心上;得罪小人就很麻烦,小人他记恨,总有一天他要来报复你,你就麻烦大了,这个事情在历史上的例子很多很多。
  所以我们老师教我们,你看老师教学,过去我们在台中,李老师在那里开了一个经学班,我参加了,二十多个人。有些真正想学的,听话的,老师对他是有打有骂,没有好脸给他看的;还有些人爱面子,自尊心很高的,李老师对这种学生非常客气,从来不说一句过分的言词。我那个时候初学,就感觉到奇怪。老师叫我到房间关著门跟我说(这都是教我):真正想学的人,你不教他对不起他;那些爱面子的,不能接受,你就不要得罪,客客气气,为什么?他并不想学,并不是来真学,何必跟他结冤仇?我这才明白,学生里头你也要观察。正是印光大师所讲的,他有一分诚敬,你就教一分,不必教二分;他有十分诚敬,那你就教十分,你不能教九分,你教九分,你对不起他。
  老师对人观机,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态度。我们这才明了,跟他十年天天观察,观察就是向他学习。这个东西道理很容易,几天就讲明白,可是落实在日用平常处事待人接物,那就不是容易事情,要长时间的观察,长时间的磨炼,你才懂得。所以有些人他讲话乖乖的听,讲的有理,我们接受,没有理,算了,不要放在心上,不记仇恨。可是我们讲给别人听,那你就要观察,那个人能够接受多少,能够容忍多少,一定要知道,超过他容忍程度就生怨,怨恨就生了,那个麻烦就来了。结怨很容易,有意无意结怨,怨化解可不是容易事情,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少很少。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怨气这么多?我也常常讲,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是布施恩德多还是我们有意无意得罪人多?那你就晓得,将来你处世的时候,尊敬你、爱护你的人是多还是少,怨恨你的人、找你麻烦的人是多是少,你就明白了。我们这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布施的恩德少,结怨的多,那你就是冤亲债主多,将来是报恩的人很少,没几个,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你不觉悟,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没人教你,除了佛经之外,你到哪里去学?你学不到!佛祖、祖师大德无一不是教导我们决不跟人结冤仇。不但人冤仇不能结,畜生也不能结,鬼神也不能结,全都会找麻烦,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在天王殿上头一堂课,你真的是明白了,你把这个介绍给观光旅游的旅客们,他们就明白佛教不是迷信,用什么?用艺术来教你,要包容人,要宽宏大量,要笑面迎人。这种教育多好!两旁边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他那个表法是表负责尽职,持国。你在这个社会怎样立身,我们讲立於不败之地?那你就要懂得守本分、负责任。你在社会是从事哪个行业,你把你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得很好,跟大家互助合作你就成功了;不是自己本分的事情不必过问,与我不相干。人人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但是一定要知道,跟大家互相合作。就像我们人的身体,眼睛只管看不管听,管自己本分,耳朵只管听不管看;如果这个眼睛看还要管听,什么都要管,那就出毛病了。我们在社会上有一个工作,把自己工作做好,就如同一个身体一样,眼耳鼻舌身各有各的功能范围,但是它密切合作,它不是不合作,密切合作,负责尽职。
  南方增长天王,他代表就是我们今天讲进步,天天要求进步,日新又新,佛法里面讲精进不懈。不但你道德要进步,你学术要进步,甚至於我们的物质生活也要向上提升。这讲得有道理!这两桩事情怎样才能完成?怎么样能做到?这两个是我们的目标,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就是教你怎么做到,多看、多听,没有教你多说。多看就是我们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处参学,增长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技术、能力,你才真正能够做到负责尽职。你看这么好的一堂课,哪来的迷信?你要能够介绍给观光客,观光客在你这里是缴了学费,真学到东西回去,他很开心。
  佛教里面,每尊佛菩萨,每尊护法神,他都有表法的意思在,都是教人的,他不是神明,这我们要懂。我跟朴老讲,朴老听了很高兴。我说所有寺庙庵堂统统做为观光景点,真正修行呢?重新建立,建道场,重新建就不要建寺庙的形式;因为我那个时候住在美国,我就跟他讲,美国的大学城很值得效法。现在交通方便,不像从前闭塞,现在交通方便,我们每个宗,佛教大乘八个宗,小乘两个宗,统统可以恢复起来,一个宗建一个道场就够了。这一个道场里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会,一个是学院;要用新的名词,不要用寺庙庵堂,老名词不用,用新的。
  学会,修行的道场;学院,学习的道场,研究这些经教。譬如我们净土宗,有净宗学院、有净宗学会。净宗学会大家在一起共修,净宗学院那就是研究经教。一个宗统统集中在一起,天下学这个宗都可以到这里来,这个地方慢慢形成就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叫净土宗,就叫净土城;那个地方是华严城,那个地方是天台城。这把佛教真的兴旺起来,完全建学校的这种形式,不要这些宫殿,与这个完全摆脱掉,老的统统做观光旅游,新的我们恢复佛陀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