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做最好的老师 >

第3部分

做最好的老师-第3部分

小说: 做最好的老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毕竟当时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
  不管怎样,实习结束时学生追着汽车送我的场面,让我永远难忘,这个记忆成了我以后教育的情感动力,更让我对未来有了热切的希望。短短一个月的教育实习,让我把未来的职业同某种使命感联系在了一起——对于改造社会,我今后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可能是我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一定成绩的重要原因。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 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 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 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裴斯泰洛齐在《 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 》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 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 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某校初中班有一位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有几天她在 课堂上却神情忧郁、无精打采。班主任一了解,原来不久前这位女孩子家里的一只小花猫死了,她因此而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 猫送给她,并温和地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以后,小女孩逐渐恢 复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如果说这位班主任对这位女生思想开导得很成功,那么,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 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3)


  教师的童心意味 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切不可显出过分的“孩子气”,因为这样会使教育者丧失起码的尊严。但我认为,只要把 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 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 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艺术 》)也许你并不喜欢足球,但你的学生在课间谈起马拉多纳便眉飞色舞,那么你最好关心一下电视台的足球赛转播;也许你对港台流行歌曲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 生对此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多少听听刘德华、张学友;也许你并不爱看武侠小说,但你的学生有时连上课时都在偷偷地读金庸、梁羽生,那么你也不妨硬着头 皮读读《 鹿鼎记 》《 倚天屠龙记 》……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 是为了满足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 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 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当然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 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正是具备了“儿童般的思维”,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韩凤珍同志在教育中 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韩老师曾在《 彻底解放那些被冤枉的孩子 》一文中举例分析说:“一个低年级小学生家住三楼,家里水管坏了,她看到爸爸妈妈常到一楼提水,并很注意节约用水。有一天,她学习刷锅洗碗后,又坐在小板 凳上,在锅里洗起脚来。爸爸妈妈一见,全都惊叫起来:‘你怎么能在锅里洗脚呢?’那小女孩却回答说:‘我洗完了碗,见锅里的水还很清,倒掉多可惜啊,就洗 了脚嘛。’……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 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 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 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 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当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他就开始置身于几十位 学生的监督之中,老师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圆滑、世故、敷衍塞责、麻木不仁、玩世不恭……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并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 蒙上阴影。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正因为如 此,卢梭在《 爱弥儿 》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


  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告诉我,童心于教育弥足珍贵。有人曾经对此表示质疑:“童心固然可贵,但童心怎能取代教育?”我的回答是:“童心当然不能取代全部教育,但教育者的童心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我甚至认为,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
  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 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 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我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有爱心的,不然我就不会打学生也不会讽刺挖苦学生了,但我从这些教训中感到——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 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 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 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 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 ”。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 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 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 我们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贝克汉姆或周杰伦……当我 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 尊严。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 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 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 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