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作者:沈国凡-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彭德怀被轮番折磨了九个小时,审讯人员吃饭、休息,而他却不能吃东西,不让休息。
据看守彭德怀的《看守日记》记载,当他回囚室时,“东倒西歪,前仆后仰,精神处于昏迷状”。
此时的周恩来虽然千方百计地想保护彭德怀,但形势的发展已使他自顾不暇,对于苦难中的这位老战友更是鞭长莫及,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下,无法掌握到具体的情况了。
5月7日,专案组五个人轮番上阵,从下午2时开始一直审到第二天凌晨1时,彭德怀怒吼,痛骂,誓死不屈。回到囚室,他从写检查的纸中抽出一张,在上面写道:“为了革命利益,必要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入党誓词的最后一句,现在是时候了。”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彭德怀所率领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中,曾出现过多少坚守阵地的孤胆英雄啊!他们在敌人的炮火下从不低头,从不认输,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有的为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每当想起他们,彭德怀的心里就会升起一种崇高的敬意,他曾在自己的部队里号召战士们向他们学习,现在在一种特殊的战场上,他与这些可爱的战士们的灵魂相遇了,他决心向自己这些可爱的战士学习,哪怕孤身一人,也要以鲜血和生命坚守真理的阵地。
在这块阵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没有一兵一卒的“增援部队”,这位共和国元帅,真正地成了这阵地上的孤胆英雄。
根据江青的指示,专案组写了个提纲,要彭德怀写个人的自传,便于更进一步掌握彭德怀的情况。
彭德怀说:“已经写了两次简历材料了,这是第三次了,我诚不愿意再写了,因为写它毫无用处,也毫无意义。”
专案组人员一听,以命令的口气说:“不写不行,得从八岁写起。”
彭德怀说:“八岁,我在给地主家放牛,这你们也爱听?”
专案组人员喝道:“不准放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不准对抗党的政策吹嘘自己。”
彭德怀说:“那我怎么写,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自己去的,八路军抗日,我一直在前线指挥,要是我都是错的,日本鬼子是怎么被消灭的?还有抗美援朝,元帅中就我一个人在前线,毛主席在国内,那么复杂的情况,我要是错了,几十万志愿军怎么办,还能打败美帝迫使他们在停战书上签字吗?”
专案人员被问得恼羞成怒,强行责令他写“交待材料”(自传)。
这位曾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元帅,建国之后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用他握惯了枪杆子的手,捏起了他所不习惯的笔,在庐山会议上竟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万言之著,蒙冤之后仍不“吸取教训”,于1962年又写下了一份更长的《八万言书》,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内心所涌起的波浪,绝对不亚于指挥一场抗日战争。
现在,被囚禁的彭德怀手中的武器只有一支笔。
他决定以这支笔为武器,继续坚守自己的阵地。
于是,他开始第三次写自己的自传。
他铺开稿子,往事都如同放电影一样地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跟着满头白发的祖母外出讨饭,老人被地主家的狗咬伤了腿,鲜红的血滴在雪地上。从此他不再讨饭,靠打柴为生,后来又进了煤矿,做了一名每天像是从狗洞子里爬出的煤黑子童工……
写着写着,一滴泪水竟情不自禁地滴落在稿子上。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正是伤心时。
自从参加平江起义后,他就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那黄洋界上隆隆的炮声,仿佛还在耳边鸣响。令他难忘的是长征出发时的湘江血战,多少优秀的战友倒在了血泊之中,战士们牺牲的尸体真是堆积如山,整条湘江都被染得血红……他独自站在湘江畔,看着如血的残阳,掏出手枪来,面对长空“叭叭”地放了两枪,这是男儿的呐喊,这是壮士的誓言,他发誓到了胜利的那一天,一定来此祭奠英烈!
为此,保卫延安他身先士卒,太行山上他威震敌胆,解放大西北他指挥千军万马横扫敌军,朝鲜战场他气吞万里,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气概……
写到这些,他感到痛快,感到自豪,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儿子的骄傲。他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在囚室里轻轻地哼起湖南家乡的小调:
浏阳河,
转过了几道湾,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上有个么子县……
哼着哼着,彭德怀会禁不住俯在桌上痛哭起来。
《看守日记》中是这样记载彭德怀当时的情况的:“案犯情绪反常”。
彭德怀感到内疚,感到对不起那些从浏阳河畔跟着自己出来的战友,对不起无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新中国的烈士,更对不起那些将自己的儿女送上前线的父老乡亲。革命胜利了,我们给予他们的是什么呢?
农民,那些将自己最优秀的儿女交给革命的农民,他们的生活现在又怎样呢?分得的土地又被无条件地征用,全民炼钢连他们房门上的锁环都被强行送去化成了“铁水”,党内刮起的浮夸风,更是害得许多农民……
血红的湘江在心中翻腾着,他认为不说出来就是违背了自己革命的初衷。他为此呐喊过,呼号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自己只为老百姓说了几句真话,为什么就会受到如此的迫害?为什么现在又会借一个古人海瑞来批判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他仿佛回到了昔日驰骋的战场,看到了猎猎的战旗,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在这间只有十二平方米的囚室里,他写着写着不时起来跳跃,然后又挥拳练腿,在悲壮跌宕的情绪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他要用这支笔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彭德怀——中华五千的史册上,一个即将流传千古的伟大囚徒!
他的这份交待材料(自传)整整写了十万言之巨,作为一个戎马一生而又并非擅长文字的职业军人,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勇气!
令人惊叹的是,到了此时此刻,这位彭大将军仍然像战场上一样横刀立马,铁骨铮铮,在这份交待材料(自传)的最后,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我仍然挺起胸脯,大喊百声问心无愧!”
这声音穿透幽远的时空隧道,永远响彻在历史的长空!
第十九章
彭德怀按照规定走了进去,站在那个圈子里。他觉得很不自由,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圈内走来走去,不能迈到圈外半步——因为带班员就在旁边监视着。
一只猛虎,被囚禁在无形的牢笼里。
彭德怀站在圈子里,仰望着头上的苍天,只见一群大雁排开雁阵,在天空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向着远方飞去,他不由地发出一声令人心颤的长叹……
1969年初春,春寒料峭。
在这个寒意浸人的初春,彭德怀被一辆军车带到了北京西郊附近部队驻地的一座小院。
这是一座俄式别墅小院,不知是哪一年的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长久失修,从外面看上去灰蒙蒙的,很不起眼。彭德怀被几名战士带下汽车,他站在院子里,抬头看去,只见小院的四周都是三米多高的砖砌围墙。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围墙上还架着一米多高的电网,阴森森地将小院围得严严实实。
彭德怀的心里不觉一沉——这里明显是一座与世隔绝的秘密监狱。
里面有一座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板着一张铁青的面孔,一种浸骨的寒意迎面逼来。再往里走,便看见了后面一个单独的小院,一色的平房,青瓦上长满青苔。院墙内树木葱葱,一棵棵大树都已长到十几米高,如同巨伞一般,将小院遮盖得严严实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沉沉压力。
这座鲜为人知的秘密监狱,黑漆大门终日都是紧闭着的。大门的中间有个碗大的方洞,用一块小板子闸着,只有当外面来了车辆,才会有人露出眼睛来,问清来由后才能听见钥匙转动的声音,然后便是一阵令人心惊胆颤的大门沉重的启动声。
负责看守小院的是两个排的解放军战士,还有一个炊事班,专门为这里的战士和囚犯煮饭。部队住在前院的别墅里,后院住着11位被监护的“黑帮”。这些“黑帮”都是在周恩来的过问下,由北京卫戍区被转移到这里的,除了彭德怀之外还有罗瑞卿、黄克诚、万里等10人。
院子里有一只高音喇叭,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不停地向这里的人们播放“文化大革命”的“好消息”,同时也播放对这些囚犯的批判文章和声讨大会的实况。除此之外,就是不停地播放毛主席语录歌。
彭德怀被指定住进了后院平房的1号监室。
监室里有一张木床,一张木桌,一把木椅,再有就是一只洗脸用的脸盆。因为怕“黑帮”“自绝于人民”,屋子里没有绳子,毛巾都是搭在脸盆上。盖的是部队里的那种只有三斤重的小薄被。一只彭总自己的小皮箱。办公桌上放着吃饭用的三只碗、一双筷子、一只热水瓶,以及洗漱用具。
负责看守的战士将彭德怀带进去后,指着屋子里的木桌对他说:“以后这里就是你住的地方,你要好好反省,有什么事情可以叫外面的战士。”
彭德怀进了监室,站在里面,环视了一下,连连摇了摇头,接着就在屋子里来回不停地走动着。
从此,这里就成了彭德怀被“监护”的地方,他除了被指定在这里进行“反革命罪行”的“反省”之外,就是经常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带出去,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进行批斗。
彭德怀的伙食和战士们一样,即每天0。45元,每月13。50元。每天的饭菜都由看守的战士送到监室。每顿是一饭一菜一汤。大多是吃窝窝头、炒肉丝、炒白菜和小米稀粥或玉米糊糊。
发工资的日子,监护连的事务长总是拿着工资表来到监房里,叫彭德怀签字。
“你需要买什么日用品吗?”事务长问。
“只要一点洗衣服的肥皂就行了。”彭德怀总是头也不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