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高木彬光-纹身杀人事件 >

第36部分

高木彬光-纹身杀人事件-第36部分

小说: 高木彬光-纹身杀人事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高木先生再继续写出由禁忌、嗜虐交织而成的绚烂世界。女人背上纹着大蛇丸,当她气绝的时候,大蛇丸依然蠢动翻搅,看到这不可思议的景象,瞬间战栗油然生起。
  《纹身杀人事件》是近代推理小说中的杰作,内容有巧妙设计的密室之谜,以及明快的解谜妙法,而且密室之谜本身不单单是物理的魔术而已,更是“奇怪的”心理上的魔术,由此结合成扣人心弦的杰作,具精妙之处有目共睹,用不着再引用江户川乱步先生的赞辞。
  就这部以纹身为象征的作品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对其嗜好及感觉的特异性,确实值得给与高评价。放眼看现今日本的推理小说,像这种被人遗忘许久的美感、飞快感及战栗的表现风格,已经不复重见了。
  为什么描写的尽是——在小公寓的一间房里,一个蓝领阶级的家伙和酒吧的女侍纠缠不清,演出一出情杀案?
  为什么描写的公式是——刑警胡乱地吃了一碗饭,或是新闻记者火速赶到现场附近访问有关的人,还有住在那个住宅区的主妇们提着菜篮在一些三姑六婆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的情景,试问——读者为什么要看这些东西?
  为什么日本的推理小说不知不觉之间竟变成“老旧”、“平凡”、“无聊”的东西?是不是这样比较富有“现实的”、“社会性”、“不至变成没有价值”呢?
  这是何等的贫乏!有梦与诗,使得情节曲折动人,该人拍案叫绝,这才是推理小说的本质。
  哈梅特、钱德勒、乌鲁里斯,以及莱丝等人所写的小说独树一格、一脉相承。他们不忘一定要究其本源,承继真正的精髓,他们非常了解,侦探小说在二十世纪是一条醉汉的船。
  不会把理智的要素转化为数字讲义或犯案纪录的报告书,不会把奇怪的精神降格为荒唐无稽、低级粗俗的色情文学,所以才能完成《纹身杀人事件》,行文之中得以自由平衡地运用两大支柱。二十五年来,高木先生在只有优秀推理作家才能做的“美丽的恶梦”中,创造一连串持续不懈追求合理性的作品,使得这桩“美丽的恶梦”清晰有力地展现在各位面前。
  不论安东尼·西法在他的剧作《侦探》一书中,如何彻底地戏弄侦探作家,都无损推理作家、推理小说的光荣,因为“作弄”原本就是推理小说的根本精神。
  《纹身杀人事件》在一九四九年出书时,出乎版元岩谷书店的意料之外,竟然大爆冷门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这是作者把他呕心沥血的宝贝赶到当铺所追回的经典之作。
  后来,又补述三百页以上,成为六百五十页的巨著,在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绽放灿烂的光芒的,就是这部作品。






【作者简介】

  小泉喜美子(1934年2月2日—1985年11月7日)日本推理作家、翻译家。旧姓杉山。东京人。高中毕业后入早川书房从事翻译工作,并与时任该社编辑的小泉太郎(生岛治郎)结识,于25岁时与之结婚。曾以《辩护证人》应征《ALL读物》推理新人奖,尽管没有入围却得到了评审委员高木彬光的赏识而得以出版作品。1972年与生岛离婚。之后开始大量发表原创小说和译作。1985年,醉酒后失足摔伤去世。
    —校注






  PS:至此,高木彬光的杰作《纹身杀人事件》(刺青杀人事件)已经全部扫描OCR并上传共享完毕,这份工作从年初开始,持续了近一年,这段时间得到了很多网友和推理迷的支持,感谢你们!当然,最想感谢的是台湾的推友曲辰先生,正是他无私提供的台版书复印件,才使得这本广大推理迷翘首企盼已久的传说之作,最终揭开神秘的面纱与诸位见面。(按照我的计划,下一步会考虑将台湾科幻大师张系国的名作《星云组曲》扫出来,当然在此之前还是打算歇段时间,扫校工作着实辛苦啊!) 
  




《纹身杀人事件》——旧时王谢堂前燕 

  
  
  欧阳杼 / 文


  神作的神,很多时候并不是常量,而是变量。诚然,真正的经典之作不会因为时代而褪色,但要做到超越时代,小说中就不能出现太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贴近时代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有利也有弊,其他时代的读者不见得就喜欢这种类型。很可惜,《纹身杀人事件》就是昔日王谢堂前栖息的燕子,类似的模式和结构已经大众化了。
  故事情节不用再累述了,这本书最为出色的是对“犯罪经济学”的诠释:“从犯罪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一个圈套或是一个小道具,至少要有两三种用途,才有意义。就像一座水坝,对发电、灌溉农作物、治水都有益处,这是同样的道理。”是的,小说中的密室很好地贯彻了犯罪经济学的原理。如果仅仅是要表现密室这个trick,一个短篇就足够了,如果在trick上再加一些渲染,便可以写成长篇。但作者绝不想就这样简单处理这本小说,对小说的凶手来说,设计繁复的诡计很符合犯罪经济学原理;而对作者来说,设计繁复的诡计则很符合诡计经济学的原理。当然,读者也更喜欢繁复诡计,毕竟熬了几百页,都冲着结局的解谜,繁复一些的诡计,读者才会觉得值。
  这里似乎有必要详细阐述一下繁复这个字眼,我在这里想说的,并不是诡计的大量堆叠。话说用诡计杀人是一项成本很高的行为,搞出那些复杂的东西,如果仅仅是炫耀自己的能力,或是用诡计来向侦探挑战,这种行为真的太傻了。想的诡计越多,反而越会露出马脚。如果只讨论诡计的有效性,那随手在路边拿起一把刀刺死一个乞丐,当时没有人看见你,你也没留下指纹,这种案子恐怕是最难侦破的。你完全不需要动机,更重要的是,没有留下什么线索。从实用性来说,最简单的诡计就是最有效的诡计。当然,小说中不能这么干,作者要是真这么写,估计会被读者骂残。不要紧,还有这么一条路。我们不可能动不动就去谋害和自己毫无瓜葛的人,小说中所描写的死者,大部分都和凶手有某种关系,所以杀人就有了动机。有了动机,在构思诡计的时候就不可能无限制地将诡计简单化了,这种情况,就好比是有了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理论上的最优值是无法取得的,这时诡计不得不复杂。此时就要用上犯罪经济学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道具,自己的诡计才不易被识破,使用同样的步骤,能够达到的效果要尽量最多。如果你用的步骤过多,很遗憾,你被识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繁复和堆叠的区别就在于,繁复的诡计能够充分利用每一项步骤,一举两得,甚至一举多得。而堆叠的诡计,利用率太低了。
  在这一点上,现实和小说终于有了共同点,繁复的诡计读者很爱看,实际生活中也能运用(开个玩笑,最好别用)。而《纹身杀人事件》就是这种类型的优秀小说,同样的步骤,同时达到了机械诡计和心理诡计的效果,在当时的年代,的确算是神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样的构架早已层出不穷,回过头再看这本书,自然不觉是神作,但仍然值得强烈推荐,如果是初次阅读推理小说的朋友,这本书一定要看。



  文自博客:欧阳杼的小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