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栽椿启请」(认定一地好钉椿之意)何以加持最大?
答:如认各尊与上师各别,则不易生加持,故应观为一切法身、报身、化身、本尊、诸上师、佛、独觉、声闻、护法等诸尊之总聚体。此为重要耳传,宗喀巴大师已将各加持承传总摄为此不共教授。
【第二四则】
问:经中说:供师一毛孔功德,比供无量诸佛菩萨的福德,尤为超胜,是何缘故?
答:师乃三宝总聚体,如法依止供养承事,得究竟福慧,能速成佛。以此之故,于师供养,诸佛菩萨都亲观见,而欢喜赞叹。
【第二五则】
问:宗喀佛造菩提道次第祈祷求加颂中,首句即「万德之本具恩师」,其理安在?
答:能如法如理而依止,则世出世义利,自归于我等。应知成佛之方便,依佛说不外:一、般若乘,二、金刚乘,而以金刚乘为最速。金刚乘中又以无上瑜伽为速,无上瑜伽中又以「上师瑜伽」为最要!故密部经中说:「谁之功德与功能,使我一时得法身。」此赞上师,若不依师,不惟不能证双运身,即密部少分,亦不能知。若能如法依止,数年即至八地。总之,各种成佛方便,皆以依止善知识为其根本。
【第二六则】
问: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之过患,大者约有八种,而皆由轻师,或使师乱意恼怒而生,金刚乘戒十四根本罪,亦列轻师罪为第一,此为何故?
答:上师乃诸佛代表,故依理上师色相,应作佛化身观故,事师五十颂中说「于师已作依怙想(已作师想)」,自己也即成为弟子了,以后如果轻师,则如轻鄙一切诸佛,以此常获诸苦果。宗喀巴大师著作中也说:对师轻毁,如果不知愧悔,道基已毁,还说得上勤修闻思修么?这种人不是在修善,实际是开恶趣之门。密集相继中说:「虽造五无间罪,依金刚乘可得悉地,惟轻慢师罪,虽依金刚乘不得悉地。」此种事证,在过去行者甚多。密集相继经中说:「勿言对师起轻慢,梦不愿见轻师人。」以故宗喀巴大师说:「依止善知识法门,较其余法门,尤为重要!」
【第二七则】
问:摄要而言,弟子对师当如何观法?颇公开示修菩提道次第法门中,有二铁门栏,不易越过,此二铁门栏为何者?
答:灌顶经说「当视师为佛世尊。」应知修菩提道次第法门中有二铁门栏,不易越过者:一即依止上师法门,二为菩提心法门。
【第二八则】
问:依不善知识及恶友,令所积福善功德损坏,生种种不愿发生事,应断绝此辈,然而何为恶友?
答:嘉色大师说:「如果与彼为友,令闻思修诸德行退失,而烦恼增长,原有的慈悲心,也化为乌有,这即是恶友。」涅盘经中说:「由于恶友能毁诸善功德,及向善的清净心,故当断绝之。」
【第二九则】
问:可观上师即佛之理,应如何观法?
答:有此堪能与否,视吾人看法而定。看法如观上师即佛,固无不合,看法若过患,则不能生起即佛之想。因人之习气,好察是非,应常观其戒定慧、悲心等功德,则寻过之心甚微。世人见怨敌每不见其善处,观师德应如观自己,常人每不自见其过,但见已之功德。如何观法有四:一、应知上师即佛乃金刚大持所许;二、上师即作一切佛之事业者;三、于现法中(末法时代),诸佛菩萨尚作度生事;四,应知自己成见不定。此四观乃依师正行之最要者,详如明灯颂自释依师法门中。
【第三○则】
问:应视师如佛,许多行者都知道,且口头上能道其理,然心中仍不能视为真佛之主要障碍为何?应以何法净治?
答:不能视师如佛之障碍甚多,其中主要障碍,由于观人过失习惯,总觉自智他愚,以此心中仍不免观师过,甚至师德亦观为过,而且胡作批评,因毫未生起观师诸行(摄见为过失,如四波罗夷诸行),皆为功德之心。此之对治,应先察自己有无骄慢,必须毫无慢心,必须不观师过,尽观师德,师之诸行,皆为功德,以为对治。
【第三一则】
问:上师即佛有何经教明文作证?
答:略举经教明文:金刚大持相续经中说:「于浊世末法时,我现阿合黎诸善知识相而说法。」又金刚相续中说:「谁为金刚萨埵者,为利益有情,作诸事业,我现凡俗相。」又说「最后五百劫(即现世)我现阿阇黎相(即诸善知识相),应于此相,作金刚持想,应作极恭敬。」以此甘丹派大德嘉裕瓦说:「如认为较上师另有贤良的金刚持,或本尊佛的人,这种人决不得成就。」父子增长经中说:「见不空成就问佛:(时佛将入涅槃)若佛涅槃,恐无人教化?」佛言:「不空成就:我涅盘后,当化阿阇黎身,而利诸有情。」不空成就心疑佛已离生老病死苦,现阿阇黎身,岂非又有生老病死相?佛知其意,而告彼言:「我现堪布阿阇黎身,亦现生老病死相。」故金刚大持垂示:「在末劫不能见佛之时,我决现凡俗阿阇黎相,勿因不见而悲痛,当思上师即我。」故依经教圣言俱在,佛乃真实语者,三摩地王经说:「日月虽坏,山河虽竭,惟佛语无虚诳者。」
【第三二则】
问:吾人每以百数之中,自有一二乃金刚大持所化现者,凡所遇诸师,宁即金刚大持所化现么?
答:当知游戏苦海众生,无不在佛慈悲智慧普照之中,若吾人不能遇其化身,则出诸佛慈悲智慧之外,即金刚大持不知我等恶劣有情之痛苦。吾人已得难得人身,且又闻法,以此胜缘,自为诸佛之所护念,故所遇诸师必有金刚持化现者,且应思诸师皆是。
【第三三则】
问:对于法源诸师,是否亦应如现依上师,观其功德而生敬?
答:水无泉源,则流枯竭,法不思源,则加持绝。纵能思源,若力不猛(不能如现在上师那般),则如冬日细瀑,不能涌贯,若力猛利,则如夏日巨流,涌贯直达。故上师瑜伽曼荼罗中,不能缺一法源之师也。若欲于法源诸师,亦能生起真实恭敬心,应于法源诸师戒定慧教证功德,及宏法利生事业,必须了解。以此为第八世达赖赞为空前论著之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必须译出也。
【第三四则】
问:由于见师乃凡俗相,或见如此这般过失,尚不易认师为佛,应以何法净治?
答:颇公说:「此种疑惑,勿压抑之,如室中灰尘,勿但掩盖,应以智慧扫帚(自问自答)而扫除之。应思虽我等所见凡俗相,究竟真是凡俗相否?当知我等所见好坏雅俗,皆随于业力因缘之后,如水,天见其为甘露,人见其为清水,饿鬼见其为脓血。如善星见佛世尊所作业,皆为虚伪。又如无著见弥勒菩萨为母犬。宗喀巴大师之直传弟子敬安洛珠说:「我等见上师为人,而非牛马,应欣欣鼓舞,」如认已见者为实,则一切法成有决定了。如认为未见者即无,则不见者甚多,如寻香城等。昔佛在世时,有根器者,见其无德不圆,而外道则见其无德而称,提婆达多见为虚幻。吾人今日之见上师,不犹愈于外道及提婆达多么?即以大德那若巴见其师德罗巴烧活鱼为食,形状疯颠,而世人无能知其为大成就者。近传菩提道次第大德温萨巴大师,当时人都称他叫「温萨疯颠」。又寂天菩萨,人都说他无何长处,但见吃睡便三事而已,后有几部大论行世,众皆惊异。此类事例尚多,但略举一二。总上情理,师虽现凡俗相,然真是佛,若见师过,究为功德与否,吾人不知,本为功德,吾人认为过失,亦复甚多。如比丘尼伯嘎玛疑佛说供养、布施功德,乃为佛望供养,故意如此说。总之,金刚大持已说现师相者即佛,而吾人不见为佛,应作不祥之兆相想。因自意颠倒,已与金刚大持之语相违,以此凡师所作,应视为德。当观上师离一切过,无德不圆,这样的净信,愿速生起。
【第三五则】
问:如已对师生信,尚未生十分恭敬,应以何法生此敬心?
答:一、应由念恩而生敬,应念上师功德较佛殊胜,二、应念说法恩德,三、应念上师加持身心恩德,四、应念上师能满吾人之愿恩德。(详明灯颂自释依师法门中)
【第三六则】
问:知念恩如上所举分四,但应如何念法?
答:颇公指示说:「依师法门是诸法门中,第一道不易越过的铁门栏,然非越过不可,此门不开,其他法门不能开矣。」每多虽未失信,然尚未生敬,总当于四种念恩法门中,依师授教义,多思其理(详明灯颂自释)。特别是当念现实师恩(应落实际,不可空想,或笼统想有恩),应忆念自己的实况,如这一上师曾对我说如此这般法门(例如师曾对我不惮辛劳从依师起至密乘双运位,所有法门教授,慈悲教我十年之久);使我拔除如此这般罪过,制止如此罪行,使我生起如此敬信(例如使我在康定时,拔除邪淫罪过,制止了枉贪及淫欲罪行,使我生起师为救我活我成就我之真佛);令我未闻之法得闻,未悟之法得悟(例如我在康定时,恩师令我未闻之无上瑜伽法门得闻,在我离康定后,师复设方便,令我得闻空行母法以满我愿,令我未悟之大乐与性空无别之法,得进一步了解);师曾赐我如此这般物件(例如我在康定时,师曾赐我三宝物多件,我病重时,师加持我并赐我极不易得之「大宝丸」数枚,饮服令我病愈);及以身心加持自己恩德(例如我之能作译事,完全是师以身心加持于我,而始能成办);师赐与受用恩德(例如我本极穷,后来之名利安乐,虽属世间暂时安乐,然亦莫非师恩加被之所赐)。总之,如是师恩,极为深重!复由实况,逐一谛思,应生感动,涕泣悲泪,毛发皆竖,油然起敬。
【第三七则】
问:依师「加行依止法」究为何种?
答:由念恩之门,而遵师语以行,即为行的依止。此加行法有三:一、供养上师一切受用(钱财物品),二、侍奉(执仆役),三、遵教奉行(此为最胜)。
【第三八则】
问:三种加行依止法,应如何理解?
答:一、诸师对我既有极大恩德,我若有财,为利有情愿成佛,为迅速圆满成佛福资,我当供养较诸佛尤胜福田——具恩上师。而且应知有优不供劣,若以吝啬习气,有优供劣,则退失对师三昧耶戒(犯轻师罪)。若无优,只有劣者,且师亦喜受,以之供师亦无过。二、对上师以身承事法:如执仆役,侍奉汤药等,当知如是承事上师的功德,较财物供养,尤为殊胜,能除无量罪障,获无量福慧功德。如萨迦班抵达、那若巴、玛尔巴、弥拉惹巴等承事上师,均获得成就。三、依教奉行。经庄严论说:「最殊胜供养为依教奉行。」即依所闻菩提道次第,昼夜勤行修学,此项较前两项,尤为重要。由于「如教修行」以供上师,上师是极喜悦的。所谓「如教」,是说如上师所教正法(即菩提道次第),弟子遵照而实修实行。以此我为最胜供养诸师故,宁愿舍身命及受用以供师,特别是(如教奉行)以供师,令师喜悦,祈祷诸师加持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