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

第178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178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怎么会没这个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被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不能现前。
  忉天主这是修上品十善,所以经上讲『彼以微小福德力』,怎么能跟菩萨比?菩萨修的福德大!六道凡夫没有法子。修福,我们不能不晓得,福德大小不在乎你布施物品多少,不在乎这个,完全是在心量。佛门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一般同学都疏忽,叫量大福大。那个量大,施小得的福大,菩萨布施一块钱,那个福报多大?等虚空法界,有那么大的福,跟虚空法界相平等。忉利天办不到,忉利天天主就是以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也比不上菩萨施一块钱。看起来好像太不公平!不是不公平,是心量,忉利天主的心量小没那么大,比我们人间大,人的心量没有他大。我们要想想,我们修福布施供养再多,你心量能包括几何?那我问你,你心量能不能包括这一个道场?这讲最小的。在这道场里面,还要只顾到自身的利益,别人的事摆在第二、第三,你的心量就小,你怎么能修大福报?再说大一点,你心量能不能包括整个香港九龙地区?起心动念为这个地区著想不为自己,这还是小。你起心动念能不能包括这一个国家?他有这个意念,起心动念布施修福是为全国人民,他的福当然比你大。忉利天主也只顾虑他那一个天,在娑婆世界,我们前面讲过有十亿个忉利天,他所考虑的是他自己统辖的地区,别的他没想到,所以不能跟菩萨比。菩萨破了四相,破了我见,起心动念是遍法界虚空界,他施舍一点,那个福报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怎么能跟他比?你要修大福报,你把心量拓开。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的心量是平等的,哪个人的真心不是遍法界虚空界?各个都是。只因为你自己迷失了自性,你起了烦恼,你把法界里头画成许多的界线,愈画愈小。把自己拘束在真的古人比喻说「春蚕作茧」,自己把自己拘束起来,心量变成这么一点点大,两个人都不能包容。由是可知你有多大福报!所以要修大福报没有别的,拓开心量,要学佛菩萨。阿罗汉的福,六道里面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都不能跟他相比。阿罗汉破四相,四见没破,《金刚经》的上半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阿罗汉做到,所以福报大,超越六道里面大福德的众生。菩萨心量更大,为什么?四见破了。执著破了,四相破了;分别破掉的时候,四见破了,就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菩萨,尤其是法身菩萨,他修丝毫一点点小福,得的果报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称性。我们没有办法,不能称性,始终受阿赖耶的拘束,没有见性都在阿赖耶里面。十法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我们现在读的这品经贤首菩萨,贤首菩萨在十法界的最顶端,没出,只差一点,再用一点功他就出了。而这点功古德说得好,「此处用不得力」,为什么?我们讲用一点功,用一点功是不是还有分别执著?有!你没有分别执著你怎么用功?所以到这个地方用不得功。我们在经上读过很多,「无功用道」,他要回归到这个地方,才能够破无明、证法身,超越十法界,完全跟法性相应,禅宗里面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时候修积的功德就跟虚空法界相等,没有一样不称性。
  这个心性到底是什么样子?说不出来。古大德有个比喻「久久纯熟」。这讲功夫,久久纯熟,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是个原则。念佛也不例外,久久是长时间,纯纯是没有夹杂,自然就熟了。熟了怎么样?熟了是「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内是身心,外面是世界,用佛法的名词讲,内是法性,外是法相。打成一片是什么?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入这个境界。入了这个境界,他说「如哑子得梦」,哑巴作梦,他清不清楚?清楚,他说不出来。就是说你入了这个境界你说不出来,虽说不出来,能方便说,方便说要知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不二,那是法身菩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般若会上他老人家全部否定,他说他一生没有说过一个字,谁要是说他说一个字叫谤佛。后来的学生把他老人家所说的记载下来,成为《大藏经》,他没说一个字,这是什么意思?这告诉我们是自性法尔流露。为什么说他没有说过一个字?他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过。我们凡夫说一句话,起心动念又分别执著,他完全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非常难懂。
  世尊当年在世就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个境界怎么去体会?佛也不说话,佛敲鼓或者敲磬,你看磬你一敲,它就响。磬响了没有?我们听真响了。磬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这是什么?感应。众生有感,谁应?佛菩萨应。我们总是认为有佛菩萨。佛菩萨应,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是自性起应。要知道所有诸佛菩萨是你自性起应,净宗讲阿弥陀佛,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但阿弥陀佛是自性,极乐世界还是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的德能,它的功德、它的能力、它之所现,是没有边际、没有数量的。为什么能现?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自性里本自具足。怎么现出来?缘现的。所以说佛法因缘生。这就是说明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缘就是因果,因是感,众生有感;缘是应,果就是应。我们知道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佛现身呢?你就晓得现的身相,现而无现,无现而现,那个身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所以这叫妙!这叫不二法门。
  帝释天能现,真的是福德力,福德力还要求三宝加持力,肯定求佛加持,要不然他对付不了阿修罗;跟阿修罗作战的时候,他求佛菩萨保佑他。忉利天主善法堂,常常礼请佛菩萨在他讲堂里面讲经说法,这经典里面记载很多。释提桓因是虔诚的佛弟子,遇到灾难,佛菩萨哪有不加持的道理!这种加持也是要有条件,你没有条件佛菩萨加持不上,条件是什么?条件是清净心。只要一念清净心,这个境界就现前。他这个清净心,佛法里面讲这五种受里面舍受,他不能够永远保持,永远保持就变成三昧,那就是正受。阿修罗走了,他的贪瞋痴慢又起现行。不过他有贪瞋痴慢疑,但是很轻微,不像我们凡夫非常严重,我们不容易放下,他容易放下,放下时间也不长,所以叫舍受。这个福德力,真诚心求三宝加持『能摧破大怨敌』。阿修罗的这些兵将来找麻烦,这是大怨敌。佛在此地也教了我们这个方法,为什么?我们在菩提道上冤亲债主太多,障碍重重怎么能破?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要学忉利天主的修福。中国古谚语里头有句话说「福至心灵」,福报现前,你忽然就变成有智慧,聪明;没有福报,糊涂,会做错事情,福报现前不会做错事情。所以福至心灵,人也突然变成聪明了,尤其是学佛的人,学佛当中尤其是念佛人。
  我们今天念佛没得到感应,什么原因?不会念,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叫不会念?你看看大势至菩萨教我们怎么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没做到。都摄六根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而已矣」,再说得白一点,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的妄想都放下。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对六尘境界起分别执著,都摄六根是什么?分别执著全放下。我们没做到。果然要是放下了,那就是经上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它起作用。我们虽然念佛,夹杂著分别执著,夹杂著妄想,把我们念佛的功夫破坏,所以功夫不得力。怎么办?祖师教给我们久久纯熟,你要有耐心,久久是有耐心,纯纯是有毅力,你要把分别执著放下。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之外,没有一个杂念,叫纯熟,这个时候就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的能力超过此地所讲的释提桓因,你超过他。冤亲债主势力再大,他看到你,他也远远的离开,惹不起。这个道理要懂,而且我们要认真去学习。所以你遇到困难、遇到麻烦,你不要怕,你一害怕、一忧虑,麻烦更大。
  信佛不容易,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信佛第一个条件是自信,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佛力加不上。你信佛,佛能加多少力量给你,跟你自己的信心正好成正比例;你有一分信心,佛加持你的一分,你有十分信心,佛加持你的有十分,这要知道。《要解》讲六个信,第一个信自,第二个信他。他是指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都是他。释迦牟尼佛把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阿弥陀佛有大愿,四十八愿接引十方念佛的众生,有自信才信他。自信是什么?自性弥陀、自性释迦,那就是真信,那不是假信。诸位想一想,几个信佛的人他具足这个条件?不是佛菩萨不灵,是你自己不相信自己。大师又跟我们说,能信自、信他,然后信事、信理,最后是信因、信果,这才叫真正相信佛。我们的信心不具足,哪来的感应?所有感应全是烦恼。具足这样的信心,你信心清净就不一样,《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智慧现前,智慧现前没有一样不能解决。摧伏怨敌,要智慧就能化解。
  这是举帝释天,他这点福报能破怨敌。『何况救度一切者』,这是菩萨。一切诸佛菩萨因地里面发的愿再多,总而言之,都超不出四弘誓愿。把它全部归纳出来四大类,不会超出的。所以这四弘誓愿,就是诸佛菩萨因地上所发一切愿的总结。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救度一切众生者,真菩萨,不是假的。这个愿我们要常常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人是坏人,我不愿跟他往来,我也不想帮助他,那我们这个愿就没有。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除外,这个人不度,这就不是菩萨。所以我们今天发的愿、发的心,实在讲还没有离开「爱缘慈悲」,我喜欢你,我帮助你;我不喜欢你,你有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理你,这是最低的阶级,凡夫,凡夫里头的普通凡夫。高级的凡夫,我们讲世间的圣人、贤人,他跟我们用心不一样,坏人怎么样?坏人也帮助他,希望他回头,那他的慈悲心升了一级,「众生缘慈悲」,《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这是众生缘慈悲,仁民及物。再扩大六道众生,畜生道、饿鬼道、妖魔鬼怪他都爱,布施爱心,没有不爱的,这个爱就是慈悲,这就是什么?众生缘慈悲。再往上去那是菩萨,那就不是凡夫,菩萨的心是六度心,所以菩萨的慈悲叫「法缘慈」。他知道什么?宇宙跟自己是一体的,但是还没证得。接受佛菩萨善友的教诲,逐渐明白了,慈悲心也逐渐扩大,从众生缘扩展到法缘,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这个爱心真的是很大,我们讲「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菩萨。
  到佛,《华严经》上讲的见性成佛,证得了,这不是解悟,是证悟,证得。确实宇宙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