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我们到基督教堂,看到耶稣,耶稣在十字架里,我们给耶稣顶礼。旁边是他的信徒就说:你怎么给他顶礼?我可以这样告诉他:释迦牟尼佛是耶稣的化身。他一听,不得了,释迦牟尼佛是耶稣的化身。你相不相信耶稣会变化?相信。佛教的释迦牟尼佛是耶稣的化身,你可不能毁谤释迦牟尼佛,毁谤不就毁谤耶稣吗?你不能说他是魔鬼,你说他是魔鬼,那不就耶稣是魔鬼?他一生欢喜心就好讲话了。然后告诉他,耶稣化身在佛教,告诉这些学佛的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么?一个真神;多是什么?各个宗教崇拜的神,多,统统是一个真神的化身。他只要不反对,一听有道理!所以宗教可以团结,本来就是团结的,本来是一体。所以,你要懂得如何去接待这些众生,迷惑的众生、误会的众生、坚固执著的众生,你要有善巧方便去帮助他,要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人,我们中国古老的圣人告诉我们人性本善,所以你要肯定,你对人就会生欢喜心,无论是什么人,恶人你对他也生欢喜心。佛告诉我们人性本觉,本觉就是你本来是佛。《起信论》里面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是真的,你要是通达明白,信心就建立了。第一个是建立自己的信心,我一定能够破迷开悟,为什么?本觉本有,不觉是迷,迷本无,我当然开得了悟。第二,你是帮助别人建立信心,他本觉有,他本觉本有,他不觉本无。我没有能帮助他转过来,是我自己做得不好、我学得不够,不能怪他。所以,对於自行化他的信心都建立了、都具足了。
所以度人先要度自己,度自己,后面三愿完成第一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要怎样能度众生?先度自己。先度自己是先把自己的烦恼去掉,「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什么?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你要把它放下,断就是放下。「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这一放下,智慧就开。智慧开了之后,就要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里面学什么?学游戏神通。学什么?了解一切众生的真相,就是说你要接触一切众生。接触哪些众生?接触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都在迷,接触四圣法界,他们迷得轻;接触六道众生,他们迷得重。六道里面也有轻重不一样,三善道的轻、三恶道的重。统统了解,了解之后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可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不是你自己想的,为什么?你如果要有这个想法,你是凡夫,你没觉悟;你没有这个想法,自自然然的。就像江本博士做水实验的水结晶一样,自然的。水绝对没有想一想,我要现个什么样的图案给你看,它没有想;不但没有想,它也没有分别、也没执著,这叫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再给诸位说,凡是感应的决定是大乘,为什么?小乘阿罗汉还有执著的习气。为什么?修小乘,执著太深、时间太长,他放不下,对於诸法实相他不了解。通达、了解大乘的,虽有执著也轻,也容易放下,到应当放下的时候他确实是能放下。为什么?大乘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尤其《般若经》上讲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说你要不要放下?你还要执著吗?你还要分别吗?所以,这两种烦恼是很容易断的,不难断。至於起心动念是难,为什么?那个习气太深,那个慢慢来。所以这两种烦恼断了,你在四圣法界,四圣不在声闻、缘觉,你在菩萨、佛,十法界你在最高的两层。如果能把起心动念也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你就回到一真法界。所以这些总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们现前不是自己的需要,是看众生的需要、是看佛法的需要。现在的佛法需要什么?迫切需要的,需要社会大众对佛法不再产生误会。为什么?社会大众提起佛法,宗教、迷信。我们如何把这些令人误会的形象把它改正过来,这是现前迫切需要的。所以我们真正要是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一定要依照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教诲,要向他学习。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你们看《释迦方志》、看《释迦谱》,唐朝时候人写的释迦牟尼佛传记。所以他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也不是魔,他是人。他是王子,十九岁放下王位的继承权,离开他的宫廷,他到外面去求学去,佛门称为参学,我们中国人讲外出求学,寻师访道,亲近印度各个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派。所以这些高人释迦牟尼佛统统都亲近过,都向他们学习。
统统都学完了,感觉得他们所教的、所传的不究竟,根本问题没解决。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印度无论是宗教、是学派都著重修禅定,佛经里面讲四禅八定,是当时在印度宗教、学术界普遍流行的,世间禅定。我们当然知道,释迦牟尼佛定功不会输给他们。四禅八定有能力突破六道的空间维次,所以对六道里面的状况是一清二楚。讲六道轮回不是佛教讲的,是婆罗门教讲的,婆罗门教的历史有一万多年,他们传说的,今天世界上承认他们八千五百年。佛教的历史,世界上人承认的二千五百五十年;婆罗门教,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教,比佛教要早五千年。五千年前他们就成就了四禅八定,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中国人所谓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六道是看到了,为什么会有六道?不知道;六道怎么发生的?不知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不知道。
所以释迦牟尼佛做了一个示现,在菩提树下入更深的禅定,也就是说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四禅八定,妄想分别执著没断,只是定功把它伏住、控制住,它不起作用,并没断,所以叫世间禅定;出了定之后就没有了,定中境界就没有了。如果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真的断掉了,出定、不出定境界都在前面,那就叫入不二法门,这才叫究竟圆满的成就。不是入定有,出定就没有,不是的。这样六道所以然就清楚了。这是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的时候,佛门里称他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说这回事情。从此之后他老人家就开始办班教学,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三十到七十九岁,所以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
现在佛门里面、宗教里面许多宗教仪式,释迦牟尼佛那时候没有,只有教学,除教学之外都没有。我们要学习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佛教学,办班教学。这些经典就是当年的教科书。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编教科书,没有书本,只是用音声作佛事,完全是口述。我们知道经典的来源,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就记忆里面把它写出来的。记忆力最强的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听一遍永远不会忘记,真的像现在的录音机一样,把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东西他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作证,都来听。听了之后都点头,没错,佛是这么讲的,记录下来。如果有一个人提出异议,「阿难,这句话好像佛没有讲过」,删掉,不要,取信於后人。所以一切经都经过五百阿罗汉作证,以后就变成佛门的教科书,所以经典是教科书。
是不是全都要学?不必要。你看世尊示现的是十二年求学,放下,大彻大悟。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也没学过,放下,也大彻大悟。惠能大师所悟的跟释迦牟尼佛所悟的完全相同,那就是说,转凡成圣跟学、无学不相干。与什么有关系?与放下有关系。你学得再多,不放下,叫世间法,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要懂。学,要放下,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放下才大彻大悟、才明心见性;惠能大师没有学,只要放下,也大彻大悟,这就知道跟学、跟没有学不相干。然后我们才明了一桩事实,就是儒跟佛都讲「一经通一切经通」。这就是教你,像我们是凡夫,不是上上根人,怎么办?要学。既然要学,又要放下,可以同时进行,要认真学习,不执著;不执著,又要认真学习,学一部经。学一部经你心是定的,定久了就生智慧,智慧生起来就贯通了,就能通一切法,道理在此地。
惠能大师见性了,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智慧、具足德行、具足才艺、具足相好,没有一样不具足;换句话说,你原本是全知全能,大家平等的,宇宙之间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你不知道的,没有一样你做不到的。你的相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经上所讲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你本来是这样的,你本来不生不灭。佛所讲的,《华严经》所讲的,都是你自己本人,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变得这么可怜?佛说没有别的,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能证得,你变成这个样子。你真正懂得了,你还能不放下吗?不是跟你讲得很清楚吗?放下执著你就是阿罗汉,就是你的智慧德能跟阿罗汉一样;放下分别,你的智慧德能跟菩萨一样;放下妄想,你跟诸佛一样。你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还要执著?
所以常常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学著随他去!他喜欢怎么做就随他,这是你真的放下,从这里学放下。不要执著一定要怎样怎样,这是什么?自己亏吃大了。随他去有没有事?没事,真的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只要能放下你就生智慧,你生智慧,无论处理什么事情你处理得叫恰到好处。所以智慧能解决问题,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里面起副作用,智慧现前解决问题决定不起副作用。这些我们要细心体会、细心观察,认真去学习。
古人有句谚语说得好,「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到什么时候你能见到天下本无事?你清净心现前。心不清净你看天下,事情太多了;心清净之后,天下本无事。我们遇到有人跟我们说这个社会的状况非常复杂,人心不善,灾难频繁。我们听了笑笑,天下本无事。为什么会出这么多事?因为你疏忽了一桩事,就会变得这么复杂。疏忽哪一桩?教育。古时候的社会为什么会那么好?我们可以从许多古人文学作品里面所看到的诗情画意,为什么会那么好?没有别的,懂得教育。所以要知道,「苟不教,性乃迁」,「性相近,习相远」,不就一语道破吗?人,你教得好,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你教得坏,当然各个都是坏人。现在你教他什么?你想想家里教什么?学校教什么?社会教什么?这些媒体属於社会教育,报纸、杂志、文艺表演,歌舞,你想想这里面什么内容?你教他什么?
然后你再仔细看看宗教教什么?在从前宗教跟著社会相同,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传媒,报纸都没有,於是宗教在一个地方与另外一个地方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劝人行善,没有自赞毁他的。现在怎么样?传媒发达,交通方便了,从封闭式的环境一下转向开放,跟别的宗教接触,这一接触怎么样?我是正的,你们是邪的。都变什么?赞叹自己,毁谤别人。那怎么样?冲突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