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谛、世俗谛两种方式来分别观察烦恼。当然,胜义谛中怎样断除烦恼、怎样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道理,在第九品“智慧品”中讲得比较详细了,到时候大家对此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胜义谛观察烦恼的方式:
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云何害众生?
通过空性智慧来进行分析,烦恼根本不可能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可能住在外境上,不可能住在根上,也不可能住在境根中间或中间以外的地方,这样的话,烦恼又住在何处损害一切众生呢?根本不可能害众生。这是从胜义角度来分析的。
具体而言,在观察烦恼的时候,比如你正在生起嗔恨心,这时候可以分析,此嗔恨心是不是从对境怨敌身上产生的呢?根本不是。大家都知道,我对敌人生嗔恨心的时候,其他人对他生不生嗔恨心呢?不一定。如果怨敌身上有烦恼的本体,那不管是任何人看到他,都应该生起嗔恨心,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有。所以,外境的色声香味或者我们生贪嗔痴的对境上面没有烦恼。
那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面有没有烦恼呢?也没有。不管是按照小乘还是大乘的说法,每个众生都具足根,但是具足根也不一定产生烦恼。比如阿罗汉虽然具足根,但是他没有烦恼;菩萨入定时虽然具足根,但也没有烦恼;人死了以后,按照有些宗派的观点讲具足眼根、鼻根等,但这个时候也没有烦恼。所以根上并不存在烦恼。
根上没有烦恼,外境也没有烦恼,那烦恼会不会在根与外境之间呢?这也不可能。外境的敌人和我的眼根之间只有一个虚空,如果这个虚空是产生烦恼的因素,那任何在虚空中运行的众生都应该产生烦恼了。这也是与实际显现相违的。
除了根、境、中间以外,其他的山河大地或柱子瓶子是不是产生烦恼的因呢?也不可能是。这样一来,通过胜义智慧的观察,自相续中虽然有时候明明产生烦恼,但它确确实实没有实质存在。
有些人可能想:“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居住在我们心里面,今天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呢?”不会的。因为前面是从世俗的角度而言,能害的烦恼也有,所害的我也有,烦恼作害的对境也有。比如生嗔恨心的时候,有嗔恨心的对境怨敌,也有生嗔恨心的我,还有嗔恨心引发的谩骂别人、用扫帚或石头打别人的行为。(有些胆子小的人不敢打,中间往回跑,也是烦恼反面的一种象征。)所以说,世俗谛当中全部都有。而通过胜义谛的智慧进行观察时,一切决定是没有的,不仅仅是烦恼存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万法都是这样的。《入中论》云:“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在没有觉悟之前,作者、对境和所做的事这三者全部都有,而觉悟证得佛果以后,三者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现在我们正在做梦,在梦中三者都是存在的,而醒了以后一切的一切均不存在,只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而已。
有些人可能这样问:“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是由我执而引起的。我执的本体虽然像云雾一样不存在,但在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之前,它在众生面前是无欺显现且一直不灭的。所以五祖说:“不识心性,学法无益。”如果没有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即使精通三藏十二部也没有多大意义。当然,这并不是说一点功德都没有,而是强调认识心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平时就算给别人念经超度,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对此米拉日巴尊者讽刺道:“佛教徒和苯波教的有些人,天天在尸体的上方唱歌。”假如没有调心,对众生也没有生悲心,只是在尸体旁边“炯丹迪得云夏巴札炯巴……(皈依顶礼供养……无量光佛)”,那确实跟尊者所说的没有差别。但心如果真的调柔了,即使只念一句佛号或者稍微作意,对众生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且不说证悟,就算心静下来的时候,也会有一种不同的收获。昨天好多道友在忏悔的时候心静下来了,当时自己以前所造的罪业、修行上的不精进等一一浮现在眼前,尤其是有些人独自在家里思维:我来这里学了什么法,现在对自相续有什么帮助,我千万不能随烦恼而转……心静下来的时候,自己的很多过失暴露无遗,悲心信心也逐渐显露。平时在很多人当中,你对上师的信心不一定很纯,但如果一个人坐下来稍微思维一下,那个时候信心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对心的本性一定要有所认识,这样的话,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力量的,否则,光是一边走路一边拿着念珠,有时候虽然是有点功德,(前段时间,我也是要求大家拿念珠、拿转经轮,作为一个佛教徒,形象应该与世间俗人不同,应该稍微有一点标志,这个是对的。)但真正有效果的话,恐怕心静下来的时候效果好一点。
有些人听后马上想:“那我明天就开始闭关,心静下来看看。”这种人也要值得注意,虽然你想让心静下来,但有时候也没办法保得住,又要开始想出来。听说我们有些闭关的人很想出来看一看,人的分别念就像是特别不听话的小孩,让它出来它偏要静下来,让它静的话,它又想要散乱,这就是名言中心有这些过失。但通过胜义谛或者上师所传的密法窍诀来观察,烦恼当下就荡然无存了。当然,这种无存并不是断尽了烦恼种子,而是凡夫地时大概认识了它的皮毛而已,如果再进一步观察,通过修力来断除烦恼的根本,那时候烦恼就一断永断,再也不会复发了。
(二)、世俗谛观察烦恼的方式:
惑幻心莫惧,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无义受伤害?
在胜义谛当中,烦恼的本体丝毫无存,就连幻化的形象也找不到(以后还会讲它甚深的意义,尤其是到了《智慧品》时,大家应该会了知的)。但在世俗谛当中,烦恼犹如幻化师所幻化的大象一样现而无有自性,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害怕它,务必要消除认为烦恼无法断除的恐惧心理,为了生起无我智慧而精进。倘若我们为断除烦恼而精进修学,怎么会堕入地狱等处无意义地受苦呢?根本不可能。
只不过是我们不精进,要是精进的话,现在应该有办法断除烦恼。就像监狱里罪业不是特别重的人,只要自己肯下工夫,应该有提前释放的机会。我们也是同样,只要能够精进努力,依靠中观的般若空性,谁都可以断除烦恼。跟没学过佛法的人比起来,修行人对治烦恼是很容易的,因为他懂得窍诀,也听过中观空性的一些法门,所以贪嗔等烦恼虽然经常出现,但力量就像春天的微风一样,并不是特别的猛烈。而没有学过佛法、不懂对治的人,一旦相续中生起烦恼,简直跟疯子没有什么差别。有时候也可以看到,从没有接触过慈悲观的人,生起嗔恨心的时候非常可怕,好几个人也劝不住他;没有修过不净观的人,生起贪心的时候也无法对治。然而作为修行人,虽然相续中也有一些烦恼,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按照《金刚经》里所说,一切都是现而不实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显现上如梦幻泡影一般,真正去观察的时候,烦恼的本体一下子就消失了,如同假立的框架事物一样,根本没有执著它的必要。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应该这样理解,但从胜义的角度而言,一切都是空性的,不存在任何戏论,所谓的烦恼根本不可能存在。尽管在世俗中它如梦幻、阳焰、水月般显现,但正当显现的时候,若用智慧眼进行剖析观察,它马上就会无影无踪。虽然我自己修行不好,但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当你生起嗔恨心的时候,若里里外外寻找它的本体,这时候也许达到胜义的境界,什么都得不到,只有一个光明空性。也许得到现而不实的世俗幻象,这种幻象无利无害,根本不可能害众生,这就是以世俗谛观察烦恼的方式。
我们有时候觉得修行以后好像没有进步,但有时候觉得还可以,跟其他人的烦恼比较起来,自己还是有对治的希望。纵然不能像传承上师那样,将烦恼真正视为如梦如幻,对自己的相续无利无害,但应该说对烦恼有所认识了,这一点我认为也是很好的。
昨天有个人特别想出家,她觉得世间上的一切没有任何实义。尽管这样的出离心很好,但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讲,偶尔的出离心不太可靠,经常祈祷是很重要的。我问她:“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她说:“我家里的人倒是特别全,有父亲、母亲、丈夫等等。”她觉得家里的一切没有意义,这也是烦恼现而无实的一种标志吧。前段时间我们那边也有一个人,(我经常看这些世俗人,有时候对自己还是有一点帮助。我没有什么胜义的境界,只有看世俗人,有些人境界稍微好一点、学习稍微好一点,就天天向他们学习,除此以外自己也是特别惭愧。)他说:“我今天到我们的老家去了,看到某某人结婚,参加他们的婚礼仪式。”我问他:“到底怎么样?”“哎,也没有什么,他们自己倒是觉得非常快乐,但我已经知道今后的痛苦了,所以一点兴趣都没有,只不过按照世间的传统完成这件事情而已。”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外面这些现而不实的现象,虽然我们不破不立,看见别人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烦恼也好、解脱也好,都有种如幻如梦的感觉,既没有羡慕之心,也没有遮破之心。就像昨天因明所讲的,虽然显现没办法破,但实际上都是假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境界,对幻化般的事物就不会有太大的执著,如此一来,相续中的烦恼一定会自然而然削减、灭尽的。
以上宣讲的是“不放逸”。佛陀在《不可思议经》中说:“调伏自心,护持他心,不爱烦恼,喜爱善法,不生起贪嗔竞争之分别念,乃至无有非理作意、不善业,此称为不放逸。”这里面已经总结性地说明了,所谓的不放逸,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地调伏自相续,不生烦恼。其次要护持别人的心,上师如意宝在接近圆寂的时候讲过:“不要损害众生,一定要调伏自己的心,不要扰乱别人的心。”这就是我们上师的遗嘱,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能扰乱别人的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最后,自己的心应尽量从烦恼王国里摆脱出来,对治自相续中的一切烦恼,实在不能对治的时候进行忏悔,自己应该觉得非常惭愧。以上讲了观察烦恼的过患,下面是摄义,总结本品的内容。
己三、摄义: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第三品讲了受持菩萨戒,第四品宣讲的是守持菩萨戒时不能随便违犯,一定要小心翼翼、谨慎护持,这就是不放逸。这种学处不仅应从字面上了解,我们更要身体力行,怎么样行呢?对每一个学处经常思维、反复琢磨,即使你没有懂很多很多其他的知识,但若能通达《入菩萨行》的诸般学处,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我确实非常感谢我们的上师,上师讲了《百业经》以后,我经常对因果特别害怕;讲了因明以后,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真正的量士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