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198部分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98部分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人意料的比喻贴切地表达,给读者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印
象。

内容概要第一部《兔子,跑吧》的故事发生于50 年代,主人公海利·安
斯特罗姆(绰号“兔子”)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他曾是中学篮球队的一
名球星,走上社会后,发现“这个世界是偌大一个蜘蛛网,非得小心翼翼才
得勉强通过”;在家里,他又得不到任何安慰,他的妻子詹妮斯是个庸俗卑
琐的女人,终日抽烟、喝酒、看电视,使他无法忍受。出于一种无以名状的
内心冲动,他屡屡弃家出走。在他过去的教练的撮合下,他认识了妓女露丝,


与她姘居鬼混。他把她当作自己的“另一半身体”,企求在与她的结合之中
重返人类的质朴状态,达到一种无差别的境界。然而,无论他怎样放纵自己
的情欲,却仍觉得他们只是“各不相干的肉体”。詹妮斯又生了个女儿。“兔
子”回到家里,试图与妻子重归于好,他妻子内心也想改弦更张,可是他们
却无法消除一种生理心理上的荒疏和冷漠。“兔子”再度出走,詹妮斯借酒
浇愁,糊里糊涂地竟使婴儿在浴缸中溺死。他忍住悲痛,安慰詹妮斯,牧师
和亲友都劝他日后应该安份守己。可是,就在牧师为夭亡的婴儿祈祷完毕,
他又不辞而别,牧师“拯救灵魂”的努力化作徒劳,“兔子”按他在球场上
养成的第二天性,漫无目的地跑着,跑着。。进入60 年代以后,美国社会的
动荡、纠纷、骚乱,包括黑人抗暴,学生风潮,越战升级,肯尼迪被刺,阿
波罗登月,以及经济萧条,物价飞涨,失业队伍的日益扩大等等,都在“兔
子”系列的第二部《兔子,回来》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就在这样一个如同“一
片流沙”似的世界上,“兔子”继续求索着“生存的价值”。但是,与其说
是求索,毋宁说是随波逐流。现实生活的拖累已经磨平了“兔子”的棱角,
续集中的“兔子”已日渐染上一种随遇而安的世故习气。当整个社会象开锅
的沸水时,他却在一旁冷眼旁观了。家庭对他早已名存实亡,他和詹妮斯互
不干涉,各自寻找外遇。通过黑人工人伙伴的介绍,“兔子”结识了嬉皮士
女郎吉尔和他的情夫黑人斯吉特。他虽然不赞同吉尔和斯吉特激进的社会
观,内心却表示极大的同情,当吉尔被大火烧死,警方追捕斯吉特时,他慷
慨解囊,帮助斯吉特逃走。“兔子”的家烧了,妻子跑了,自己又失了业,
只好带着他的十几岁的儿子回到他父母的家中栖身。“兔子”的父亲仍在一
家印刷厂干活,母亲久病在床,生活也难以自理,多年在外的妹妹米瑞安(米
姆)突然归来、才使这个沉闷之极的家庭增加了些许生气。米姆劝海利与詹
妮斯和好,海利却坚持对方应采取主动,于是,米姆去勾引詹妮斯的相好,
将他俩拆散。其实,詹妮斯对自己的荒唐也已乏味,有意与海利重修旧好,
她主动给海利打电话,两人在外相会,双方都隐隐发觉自己应对以往生活中
的误会负有责任。一番谈话后,他俩钻进一家汽车旅店,盘算着如何重新开
始日后的共同生活。一晃又是十年过去。《兔子,富了》中的“兔子”已是
人到中年。他和詹妮斯继承了岳丈的汽车销售修理公司,成为当地两家丰田
汽车代理商中的一家。在席卷全美的石油危机中,由于他所销售的日本汽车
省油,加上他机敏、圆通的经营之道,他令人羡慕地发迹了。不过,此时的
海利身体明明显地发福,辉煌的篮球生涯已成为过去,他仍保持着善跑的天
性,但只是为了减肥而坚持慢跑,对于年轻貌美的姑娘,他仍旧要情不自禁
地目光留连,然而同时闪过他脑际的又是她会不会是他过去情人露丝的女
儿;他越来越多地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之中,他心头也会时不时地掠过死亡临
近的阴影。他的生活境况毕竟已大为改观。平日里除了经营生意事务,他可
以在乡间俱乐部里游泳,赌牌,与一帮与他身份相当的先生太太们聊天调情;
岳父死后,海利夫妇带着儿子纳尔逊一直住在岳母家中,社会政治虽然也是
他们日常聊天的话题之一,但毕竟已是遥远的、与己无关的事情,如何在细
琐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反而成为海利的主要生活内
容。纳尔逊渐已成人,海利发现与儿子的关系总有隔阂,孩子与女友的交往,
孩子的婚事,时时引起他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他与詹妮斯虽同居一室,但他
却总免不了心猿意马,神不守舍。他终于打听到露丝的地址,便驱车前往。
眼前的露丝与18 年前已判若两人,早逝的丈夫给她留下两儿一女,生活之艰


难不言而喻。海利希望知道他是否是她女儿安娜贝尔的生父,他希望给露丝
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但这一切都遭到了露丝义正辞严的回绝。露丝提醒他,
他现在已经是一个经纪人,他自己曾经憎恶的那种人。18 年前,当海利离开
怀孕在身的露丝时曾说过,“我会回来的。”但是这一次,他连这一句话也
说不出口了。海利和詹妮斯买下一套房子,多年来与老丈母娘同在一个屋檐
下的日子终于结束。海利沉浸在乔迁之喜的欢愉之中,忍不住当天就请同行
好友们过来作客,詹妮斯忙着给地板打蜡,“兔子”陷入沉思:分期付款将
延续20 多年,届时他就66 岁了,往事如烟,父亲、母亲、情人、好友,他
们都已走完人生的旅程;儿媳已从产院回来,给他带回一个小孙女,这意味
着什么呢?这当然是他久已盼望的,但这无疑又是他的棺木上的又一根钉
子。。

作品鉴赏厄普代克在论及自己的文学创作时说过,30 年代的大萧条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影响他的世界观的两个最重要因素。这两大事件不仅使他
懂得了生活的艰难和劳动的神圣,懂得了饥饿和世态炎凉,也使他感受到一
种对死亡的恐惧。是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瑞士神学家卡尔·巴
恩的著作使他“得到了安慰,恢复了信仰”,使得“整个世界又重新变得可
以理解”,并“激励了他的创作和工作。”在厄普代克的作品中,的确浸透
了一种存在主义的倾向。“兔子”三部曲的主人公被命名为海利·安斯特罗
姆(HarryAngstrom)决非随意之举,Angstrom 是从丹麦字Angst(意为焦虑
不安)派生而来,它是基尔凯郭尔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显然,厄普代克认
为它最好地体现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的精神特点。关于“兔子”这一形象,
厄普代克说,“他与我年龄相仿,比我年轻一岁,他非常富有人性,这表现
在他是一个肉体冲动和精神幻想的结合体。在这一点上,他不仅与我本人相
似,我认为也代表了其他许多人。”厄普代克认为,海利的性格抑或可以称
为“兔性”——“没有损人之心,亦不愿意吃大亏,。。有点铁石心肠;时
而麻木迟钝。但是,他渴望学习。他和我一样,不仅从一个个具体指导者那
里学到许多东西,而且从整个时代得到教诲。”从总体倾向上说,“兔子”
三部曲堪称是一部与战后美国社会发展同步的写实主义的力作。然而,从艺
术表现技法上看,它又融会贯通了种种现代派小说的特点,大大超越了传统
现实主义的局限。在《兔子,跑吧》中,海利离家出走,独自驱车在黑夜里
疾驰,公路两旁的树木在车灯照耀下显出名种奇形怪状,他生怕灯光会惊动
什么野兽或鬼怪,这无疑是在暗示他是一只被人追赶的野兔。他边走边看美
国地图,那标明道路的红线蓝线,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海利在巨网中左冲
右突,找不到出路。这一连串的象征,重叠成一只惊恐万状的“兔子”漫无
目的地奔跑在美国大地上这样一个总意象,贯穿于全书的始终。与厄普代克
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性爱”也是“兔子”三部曲的基本主题。作者对这
一主题的探索持有严肃的道德动机虽不可否认,但也毋庸讳言,他也确有沉
溺于对性心理和性行为(甚至是变态的)作自然主义描述的倾向。

(盛宁)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

作者简介约瑟夫·海勒(1923—),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出生
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
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 年毕业于纽约大学。1949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
士学位后,曾任《时代》和《展望》等杂志编辑。1958 年开始在那鲁大学和
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小说和戏剧创作。1961 年,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问世,一举成名,当年即放弃职务,专门从事写作。除《第二十二条军规》
外,海勒还发表过长篇小说两部:《出了毛病》(1974 年)和《象戈尔德一
样好》(1979 年)。前者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60
年代弥漫于美国社会的精神崩溃和信仰危机;后者把家庭中的勾心斗角和政
府中的权力争夺交织起来描写,表明现代社会的政治权力怎样愚弄一个自视
甚高的犹太知识分子,使他产生了飞黄腾达的美梦,荒谬得滑稽可笑。海勒
还著有剧本《我们轰炸了纽黑文》(1967 年)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年),但影响不大。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黑色幽默文
学中影响最大,成为这一流派的支柱。他的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注意挖掘
社会重大主题,揭示现代社会中使人受到推残和折磨的异己力量,具有一定
的象征意义。他的创作方法往往是从超现实而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经常
以夸张的手法把生活漫画化,表现了一种和写实性质的真实完全不同的真
实。

内容概要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有一个美国空军中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扎岛。当时的欧洲
战场,战火纷飞,炮声隆隆,这里却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队指挥
官卡思卡特上校是个“官迷”,一心想爬到将军的高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
的,他一次次随意增加部下的飞行轰炸任务,企图用部下的生命来换取自己
的升迁。在他看来,这就是部下的义务,为他服务即等于为国负责。于是,
引起了部下对他的怨恨。有人觉得“最痛快的事情就是有一天能看到这个畜
生碰上飞机失事,跌得粉身碎骨”;有人干脆想一枪打死他,因为“你不干
掉他,他就要干掉你”。卡思卡特上校麾下,最引人注目的有这样三个人物:
一个是一本正经且野心勃勃的斯克斯考夫中尉。他毕业于预备军官训练队,
平素不苟言谈,道貌岸然,要是他偶尔微笑一下的话,那一定是因为,与他
竞争的军官得了重病。大战爆发,使他心花怒放,因为战争让他有机会每天
穿上军官制服,用清脆威严的嗓音对那些就要送死的小伙子大喊口令,而他
本人由于视力不佳,且有瘘管病,所以没有上前线的危险。他为了得宠上级,
飞黄腾达,就发疯似地专心训练自己的士兵,为了使士兵在行进中手臂摆动
一致,他竟然想出用铜丝把飞行人员的手腕固定在跨骨上的“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