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漫话 程俊英-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作之事,触动了诗人的思夫之情,她就将当前伐条枚的事如实地叙述下来,所以很象赋。但另一方面,《汝坟》诗人由砍伐条枚而联想因丧乱而久别的“君子”,所以下面接着说:“未见君子,怒如调饥。”其思念之苦,就象早上饥饿一样。所以“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是兴不是赋。《陈风·泽陂》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是写景,形式上也很象赋。诗人看见湖水的隄旁有菖蒲和荷花作伴,因而触动了诗人失恋之感,唱出了“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窹寐无为,涕泗滂沱”的诗句。所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是兴不是赋。这种写景或叙事,并不是单纯的写景或叙事,不是赋而是兴,因为由这种写景或叙事而触动起来的一种思想感情,是和全诗的主要内容具有密切的有机的联系的。清人惠周锡说得好:“毛公传诗,独言兴不言比赋 ,以兴兼比赎也。人之心思,必触于物而后兴,而所兴以为比而赋之,故言兴而比赋在其中。毛公之意,未始不然也。”①吴毓汾也说:“盖好恶动于中而适触于物,假以明志,谓之兴。而以言于物则比矣,情之不能已者皆出子兴。一传言兴凡百十六篇,————————————————————————————①惠周惕《诗说》
而赋比不及之,乃赋比易识耳。”①这些话不仅是说明《诗经》既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为什么毛公独标兴而不及比赋的理由,而且更深入地说明了兴既是触物联想又兼比赋的特点。兴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之一,它和创造艺术形象有很大的关系。文艺是形象的思维,而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以诗歌为然。如果否定了兴,也就把一种优良的艺术传统丢掉了。五 《诗经》中的兴兴是《诗经》里普遍应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毛公可能根据先师的传授,将《诗经》里属于兴诗的都注明出来,共一百十六篇,占全诗百分之三十八。《国风》有七十二篇,《二雅》四十二篇,《三颂》二篇。按这比例来说,《二雅》最多,《国风》次之,《颂》最少。首先做这种统计工作的,是南宋吴泳。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吴泳说:“毛诗自《关雎》以下,总百十六篇,首系之兴。”其实一百十六篇并不是《诗经》兴诗的确数,因为有些兴诗,被毛公遗漏,忘记标上“兴也”的记号;——————————————————————————〇陈奂《诗毛氏传疏》引
有的并非兴诗,又标上“兴也”。如《啵纭ゐ戎急肌返牡谝徽拢骸梆戎急迹抵畯檹櫋H酥蘖迹乙晕帧!卑纯琢骄洹梆戎急迹抵畯檹櫋保鞘丝醇热盗街帜窬佑谐Fィ稍蛳嗨娴奶卣鳎孕寺衣椎奈佬蝗缜菽瘛K灾祆浒阉形耸潜晷恕!妒防镉械牟皇切耸幢幻晡说模纭缎⊙拧に垢伞肥且皇赘杷讨芡持谓准豆衣涑傻氖J簿耪拢际窃擞酶车氖址ǎ墒敲诘谝徽孪卤暝弧靶艘病薄V祆浜鸵屎愕榷及阉形呈馐钦返摹S缮峡蠢矗晷撕筒槐晷耍旧鲜钦返模褂幸恍┪侍猓颐怯Ψ直鸲源!妒沸说氖址热皇钦庋惴旱乇坏笔笔怂褂茫降子心羌钢中问剑吭谑枥锲鹆耸裁醋饔媚兀康谝恢质歉髡露加猛氖挛锲鹦耍锤吹馗璩H纭吨7纭ん曩狻肥渍滤担骸绑曩怏曩猓缙淦!逼渲兄桓囊蛔忠员硎颈浠U馐敲窀杌鼗犯吹奶厣5诙质歉髡掠貌煌氖挛锲鹦恕H纭镀敕纭つ仙健肥渍乱浴澳仙酱薮蓿酆核纭逼鹦耍
以南山的高大,喻国君的尊严;用雄狐的无耻,喻襄公的丑行。第二章以“葛屦五两,冠緌双止”起兴,喻人民和贵族都一祥有合礼的配偶,来衬托襄公和他妹妹文姜淫乱的不合礼。第三章以‘艺麻如之何?衡纵其亩”起兴,来衬托下面“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的礼则。第四章以“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起兴,来衬托下面“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礼则。陈奂在这首诗第一章下说:“南山崔崔,一兴也;雄狐绥绥,一兴也。下三章各自为兴。”在诗的末章下他又说:“析薪待斧,以兴取妻待媒。”这是由于诗人所见的事物不同,而引起的事也不相同。第三种是一章之中完全用兴法,如《周南·葛覃》,第一章全章都是起兴:“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这写一位妇女到外采葛,看见葛草长得非常茂盛,一直蔓延到谷中。又看见一群黄鸟喈喈地集在灌木上。这就触动了诗人想回母家和家人团聚的心思,并联想到“归宁”前应该准备的事。第一章的六句起兴,在这位思家妇女形象的四周,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致,使这首诗更加优美动人。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第四种是全诗都用比兴的手法来歌唱的。如《豳风·鸱罚且皇浊菅允耸呛兔ㄍ酚ソ不捌鹦说摹K眯锥竦拿ㄍ酚ダ从靼餮蛊热嗣竦耐持谓准叮约涸蚣偻惺且恢荒改瘢悦ㄍ酚ニ祷啊H菜恼拢论荚谑牡谝徽孪滤担骸叭陆砸责辐{起兴。”其实其他三章都是从第一章连贯下来的。四章是一个整体,都是小鸟对大鸟的独白,诗人和统治阶级都没有出场。这种手法,在《诗经》民歌中虽仅有一首,但它的影响很大,譬如屈原的《桔颂》,汉乐府中的一些禽言诗都是。以上几种形式,都被当时贵族文人所吸取。《小雅·鹿鸣》和《湛露》等采用了第一种形式。《小弁》、《采菽》等采用了第二种形式。《正月》的第九章和第十章(陈奂说:“车之有辅,兴国之有辅臣。”)和《大东》的最后三章(姚际恒说:“盖是时方中夜,仰夭感叹,适见天河烂然有光,即所见而抒写其悲哀也。”)采用了第三种形式《鹤鸣》采用了第四种形式。不过《鸱分灰砸晃锲鹦耍逗酌啡从煤住⒂恪⑻础⑹奈锲鹦恕U馐窃擞檬址ㄉ系姆⑿菸腋鋈顺醪教教郑鹦嗽谑兴鸬淖鳌
用有下列几点一、起比喻衬托的作用。关于《诗经》中兴兼比用的诗,陈奂分析得较好他说:“凡全诗通例,《关雎》若雎鸠之有别, 《旄丘》如葛之蔓延相连及,《竹竿》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齐·南山》国君尊严如南山崔崔然,《山有枢》如山隰不能自用其材,《绸缪》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葛生》喻妇女外成于他家,《晨风》如晨风之飞入北林,《菁菁者莪》如阿之长莪菁菁然,《卷阿》犹飘风之入曲阿。曰若,曰如,曰喻,曰犹,皆比也,《传》皆曰兴。比者,比方于物,盖言兴而比已离焉矣。”他这段话是解释《毛传》将上列的几首诗都标为兴,而下面的说明,又加上一个若、如、喻、犹等字样,这不是《毛传》明明说出兴兼比喻的作用吗?陈奂接着又指出比和兴的差别,说比是比方,兴是托物,起兴在先,接着就起了比喻的作用,比寓在兴中,并不等于比的手法。我们再看别的诗吧,《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这是一首流落异乡者的悲吟,他看见长长的葛藟得其所地长在河边,因而联想自己离家过着飘泊生活。《毛传》在开首两句下标曰“兴
也”,这是正确的。春秋的乐豫认为这首诗的开首两句是比,其实毛公和乐豫二人的看法并不矛盾,因为象《葛藟》《关雎》《旄丘》一类的兴句,在诗中确实兼有比喻衬托的作用。二、兼有写景叙事作用。这一类诗是诗人看见周围的景物,即景生情,触动了他心灵深处而发出的歌唱。如《秦风·蒹葭》第一章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作者在一个深秋的早晨,看见河滨芦苇上的雾水凝结为霜触动了他思念“伊人”的情绪。苍苍是状物的迭词,《释文》解为“物老之状”,正说明众多的霜落在草上,显出斑白苍老的形态。第二章“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未晞二字是表现作者追求伊人从清早到日出;《说文》训“凄”为“云雨起貌”,正说明诗的凄凄为旭日初升照在芦韦上,霜露渐渐融化沾湿的形态。第三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曹风·蜉蝣》传:“采采,众多也。”这正说明这时阳光普照,白露尚未退尽,而芦苇的上面,已不被霜露所掩盖,显出众多的形态。可见诗的三章兴句,都兼刻划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地,为全诗渲染出三幅深秋早上河滨不同时间的背景,生动地描写了这位作者等待伊人,由于时询的推移而
越来越迫切的心情。它确实起了以景写情,以物写人的效果。还有一种是即事起兴的诗,如《召南·卷耳》是贵族妇女想念丈夫的诗。当她正在采集卷耳未满浅筐的时候,想起了她远行的丈夫,从而幻想她丈夫在外上山、过周、马病、仆疲、饮酒浇愁的情况。象《卷耳》式的兴句,陈奂称它为“离事以言兴”。《小雅·大东》是一首东方贵族降为奴隶的怨诗。第一章开首两句“有饛簋飧,有捄棘匕。”,簋是古代贵族盛黍稷的碗。棘匕,是红木制的匙子。这些食具,都是贵族用的。诗人看见家中的故物,联想到今日降为“小人”后生活的痛苦,不免伤心得流泪。陈奂称它为“陈古而言今”的兴法。以上所述的两种形式,不论是即景生情,或者即事起兴,虽都兼有“赋”的作用,但它绝不等于赋,而是兴的一种手法。三、起塑造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虽不及小说、戏剧那样完整、典型,但总是有人物的性格、心理的。《诗经》中绝大多数诗歌里的主人公,是第一人称的“我”,如《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
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一位女子在田间的时候,望见梅子纷纷落地,引起了她青春消逝的感伤。首章是诗人看见有的梅树上的果实还有七分未落,联想到年轻时不想结婚,要“庶士”推到吉日良辰再说。《郑笺》:“梅实始余七未落,喻始衰也。”陈奂说:“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这第一章的起兴,间接地表现了诗中女主人公后悔盛时不嫁的心理状态。第二章是诗人看见有的梅树上只有三分的梅子,因联想自己青春将逝,希望马上就得到对象,描写了女子欲嫁的惆怅心情。第三章是诗人看见有的树上梅子完全落地,可以用浅筐来拾取。因联想自己将要年老色衰,渴望能够及时与男子同居,描写了女子急迫欲嫁的心情。三章兴句的层次,与诗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刻划了一位直率真诚渴望结婚的女子形象。龚橙《诗本谊》说:“摽有梅,急婿也。”正说明了这首诗中的人物心理。四、关联着诗的主要内容。兴句的地位一般都在章首,听诗的人,有的一听到开头两句,就会马上理解他下面所要唱的主要内容。例如《唐风·绸缪》一诗,开头就咽“绸缪束薪,三星
在天”,这在当时人一听,就会马上理解他唱的是结婚诗。因为周代的风俗习惯是这样的:在结婚时必定束薪为炬,束刍喂马;举行婚礼,必定在黄昏的时候。“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