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事务员-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哇!"真是有够奢侈!可是这么多书我怎么知道哪本是八旗经书?
看来只能一本本的找了,义云很快的参与到打扫藏经阁的行列中,仔细的打扫……翻找八旗经书。
不行,这样找下去,还没等找到八旗经书藏经阁就要被打扫完了,既然老二把八旗经书说的那么重要那名朝皇帝肯定不会随意摆放在这里。
义云掐着腰想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包装好又或者放的位置不一样的书,一般这种高大上的书应该外观和位置都不会太随便。
第三八七章 黑色匣子
不行,这样找下去,还没等找到八旗经书藏经阁就要被打扫完了,既然老二把八旗经书说的那么重要那名朝皇帝肯定不会随意摆放在这里。
义云掐着腰想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包装好又或者放的位置不一样的书,一般这种高大上的书应该外观和位置都不会太随便。
千篇一律的书根本没有义云推测的高大上的特别书,义云将毛巾丢在木盆里蹲在角落里偷懒。
低头打扫的宫女都没有注意偷懒的义云,义云也乐的轻闲蹲在地上东瞅瞅西瞅瞅,昨晚想了一晚上名朝皇帝会给自己出什么考验,以至于现在竟然困的有些睁不开眼睛。
义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懒到底算了,反正也找不到八旗经书,义云随手从最底一层抽出了两本书准备垫在脑袋下躺一会。
"吱吖"一声义云像是触碰到什么机关,从刚刚义云抽出的书本位置凸了出来一个黑色匣子。
义云将手里的书丢开,小心翼翼的把黑匣子搬出啦,精致的木匣子上挂着一把小巧的银锁。
义云拿着从头上戴着的假发套上扯下来的发钗探进小银锁里,想当初哥也是社会人,撬个门,别个锁神马的那都是小菜一碟。
义云将耳朵贴近银锁,只听"咔"的一声,银锁便被发钗别开了。
黑匣子打开后,一层柔软上等的黄色丝绸布盖在上面,丝绸下面赫然放着的是八!旗!经!书!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义云激动捂住嘴,八本经书全部都在这个黑匣子里。
"可是……怎么把这八本经书带出去呢?"义云扫视了全身,发现全身上下只能藏一本出去,义云将黄皮的一本经书藏在胸部的裹胸里。
这里是女人的禁区,任凭守门御林军怎么搜身也不可能摸宫女的胸部吧?
藏好经书后,义云把黑匣子重新合上放进刚刚的机关里。将书本掩住。
剩下的七本看来只能等以后再打扫藏经阁的时候拿了,义云站起身挺了挺胸部装模做样的继续打扫。
终于把诺大的藏经阁打扫完毕,义云站在后面心怀忐忑的等着搜身。
终于等到搜义云的身,御林军邪恶的看了眼女装打扮仍然俊美的义云,开始从脚底一点点向上搜义云的身。
眼看御林军的手要搜到义云的胸部,义云吞了口唾沫,微微弯腰将高挺的胸部收缩起来。
因为心虚的原因,义云胸部位置可以明显的看出心跳加速的起伏,御林军突然加速一路之上。
义云吓的心都要从嗓子里跳了出来,还没等义云倒吸一口凉气。御林军的手便停在了义云的胸骨部没有搜胸。
御林军一挥手:"下一个。"
义云还没从刚刚的惊吓中缓过神来,保持着面部僵硬退到一边。
偷本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皇家御林军果然不是盖的,义云悲愤的用袖子抹着泪花,"今天还特么差点被吃了豆腐。"
白鸽飞起,带着远来的消息,义云将偷到经书的消息飞鸽给清风寨,并约定今日午时城东破庙见面。
差不多要到午时了,义云准备溜出皇宫去破庙赴约。在城门口却遇见了火急火燎回京的刘丞相。
刘丞相据说是去夷蛮谈判去了,现在如此神色紧张回京定有事发生。
反正天色还早,义云决定先跟随刘丞相回宫看个分晓。
其实义云对刘丞相得为人一直很敬佩,虽然义云从来没有和刘丞相有过交际。但上次苏沪之辩,刘丞相不仅没有用丞相的官职去救自己的儿子,而且还一封书信告诉苏沪县官秉公办事,让义云莫名的对刘丞相这个人心生好感。心存敬畏。
尾随刘丞相回宫后,义云便得知文武百官被召集上朝,义云也不例外。一般一天只是一次早朝,这次午时宣文武百官入朝更是肯定了义云心里的猜测,此次夷蛮谈判一定有事!
新登基夷蛮大汗早就不服大名管辖肯定不会放过这次出兵的好借口,这样的话大名和夷蛮又少不了一次恶斗。
义云换上朝服准备上朝听听到底刘丞相和夷蛮的谈判怎么样?
朝堂上刘丞相面色严肃,将一份夷蛮信件呈给大明皇帝。
大明皇帝看完信件后勃然大怒:"他夷蛮真当我大名好欺负了不成?居然敢要挟朕!"
"小小夷蛮,狂妄自大,百年前若不是先皇放它夷蛮一命,让他历代附属大名他夷蛮早就不复存在。"
"如今居然要朕亲自去向他们大汗解释清楚夷蛮使者死在大明的原因,还让朕免了他夷蛮每年的进贡,不然就率兵出征我大名。"
名朝皇帝面色铁青,手里的信件被他攥的发皱。
"皇上,夷蛮近几年确实是在扩充兵力,尤其是新可汗"坝拓"登基后更是注重武官。"
"他夷蛮今时今日之所以敢如此猖狂挑衅我大名,无非就是拿捏到我大名推翻帝主青朝后兵力现在严重受损。"
"而且如果现在正面和夷蛮冲突我大名的确占不到风头。"
想必刘丞相的话正是名朝皇帝所担心的:"那丞相以为,朕要屈尊亲自去他夷蛮解释,并免了他夷蛮每年的贡品?那岂不是更助长了他坝拓的嚣张气焰!"
"其实皇上也不必担心,倒是还有一个避免夷蛮和大名交战的法子。"
"什么法子?"名朝皇帝急切的追问刚从夷蛮回来的刘丞相。
他大名要搁从前定是不怕他小小夷蛮,可是现在刚刚推翻青朝,国家尚未稳定,更有青朝余党捣乱,现在的大名可谓是腹背受敌,不宜交战。
"这……"刘丞相略显为难,吞吐不言。
"丞相有话但说无妨。"
"……这……恐怕是要委屈了芙蓉长公主。"刘丞相此话一出义云立刻感觉不好,自古平定战乱多为和亲,义云紧锁着眉头祈祷刘丞相接下来的话不要和义云心里想的一样。
"丞相此话怎讲?"
"微臣在返回大名时,夷蛮可汗坝拓告诉微臣想要不使夷蛮和大明起干戈,就要让芙蓉长公主前去夷蛮和亲。
第三八八章 和亲
"丞相此话怎讲?"
"微臣在返回大名时,夷蛮可汗坝拓告诉微臣想要不使夷蛮和大明起干戈,就要让芙蓉长公主前去夷蛮和亲。
"而且……而且公主的陪嫁必须是三箱黄金白银珠宝,绫罗绸缎百匹,大明边境分割夷蛮三分之一。"
"什么?居然要分割边境,"刘丞相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皆震惊的议论纷纷。
名朝皇帝更是牙齿紧咬目呲欲裂:"他夷蛮当真是欺人太甚,传朕指令,召集十万军队时刻准备迎敌夷蛮!"
"皇上万万不可!倘若皇上真要出兵夷蛮,恐怕会有更多无辜的百姓遭殃,皇上请三思啊!"刘丞相说完,文武百官也纷纷附和。
只有义云张张嘴没有说话,目光空洞的看着身上的朝服,如果名朝皇帝真的妥协把芙蓉当做平定战乱的礼物送给夷蛮可汗,他能怎么做?
"老臣明白皇上只有芙蓉长公主一个妹妹,老臣更不希望看到我大名的公主屈身下嫁夷蛮。"
"可是皇上你要想想,只要公主下嫁夷蛮,就能避免夷蛮和大明的战乱,老臣想芙蓉长公主一定也会舍小己为大己。"
"老臣更不是贪生怕死,老臣只是不想看到我大名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先帝辛苦创建的大名再糟摧残,老臣在这里恳请皇上三思!"刘丞相抱拳跪在地上。
名朝皇帝只是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在扫过义云的时候多停留了几分。
"丞相容朕想想,先退朝吧,明日早朝朕自会给众卿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名朝皇帝疲乏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力。
义云整个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以自己对大名皇帝的了解,他是个爱国爱民的好皇帝,更是一个疼爱自己妹妹的好哥哥,可是在国家与妹妹之间名朝皇帝一定会为了大名让芙蓉去夷蛮和亲的吧?
酸涩的心情。义云知道是该难过还是该替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悲哀,虽然自古成王败寇。
"义大人。"
义云回头发现是刘丞相叫住了自己,虽然义云心里很敬畏刘丞相,但义云总感觉愧对刘丞相,毕竟他儿子的死还是和自己有关系的。
"丞相大人?"
"早就听说了今年的应届文状元是个口齿伶俐,聪明机智的才子,直到今日才有机会拜访真是幸会幸会。"
"丞相过奖了,在下也是早就听闻刘丞相为大名付出的心血,是大名第一大忠臣,更是开国忠臣。早就敬仰万分,今日一见果然气宇非凡。"
互相客套了几句后,义云目送刘丞相远走的背影,揣测着刘丞相最后那一抹匪夷所思的笑?
午时已过,义云还是如约来到破庙,老二嘴里叼着一根草明显的等的不耐烦的样子。
"大哥?"见义云来到,老二拍拍屁股笑脸贴上去:"大哥经书到手了?"
义云掏出经书交给老二,老二欣喜的看着手里的八旗经书等着义云掏出接下来的七本。
"怎么?大哥,还有七本呢?"见义云并没有继续掏经书的意思。老二好奇的问。
"藏经阁守卫森严,我只拿到这一本,其他七本等以后有机会再一一偷出来。"
"什么,就这一本啊?"看到义云只偷到一本老二明显有些跳脚。发觉自己失态后老二摸摸鼻子转变道。
"那大哥要快些拿到其他剩余的七本经书了,我们情报得知,夷蛮很有可能对大名开战,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拿着名朝老儿那些宝藏坐享渔翁之利。反名复青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清风寨的情报员是谁?居然可以这么快速的将消息传进清风寨?"义云刚前脚知道的夷蛮要率兵攻打大名老二后脚就知道,了所以义云难免有些好奇这个情报员到底是何方神圣。
"大哥到时候自然就会知道,总之咱们清风寨的消息决定精准可靠。"老二憨笑着回答。
义云也没深问。将经书交给老二后便回了皇宫。
破庙内,义云前脚刚走,一个身形便闪进破庙,老二掐媚的将经书交给男子恭敬的叫了声主人!
"现在八旗经书倒不是问题,只要它名朝公主下嫁夷蛮,我就可以利用大名公主要挟大名皇帝退位。"
"恭喜主人即将心愿达成。"
男子轻浮的笑了几声,看着手里的经书嘴角勾起一抹阴狠。
大殿上名朝皇帝一改往日的温和,阴沉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
"皇上,边境派人八百里加急传来告文,夷蛮已驻兵我边境三里外,并声称倘若三日内不交出公主,便立刻攻陷边境。"
刘丞相一副岌岌可危的样子,饶的其他大臣惶恐不安。
名朝皇帝将手里的扳指摘下戴上,如此反复:"难道众爱卿除了让公主去可亲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想的出其他办法?"
"难道我堂堂大名只能靠女人去维持所谓的和平?"名朝皇帝森然的声音飘荡在大殿,文武百官只是低头小声议论却没有敢站出来说什么。
难道这些官员只知道随波逐流,安己之身?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