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阔别了40 年,如今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就受到如此热情的礼遇,
只因为他如今是一个世界船王,是一个大财神爷,更是邓小平等国家最高领
导人的座上贵宾。
早在1978 年,包玉刚偕同妻子黄秀英就已访问过北京,为何6 年之后,
才回家乡呢?这里面有一段波折。
为祖坟之事耿耿于怀
原来,登上世界船王宝座的包玉刚无时无刻不想念家乡,在他的观念里,
管他如何显赫、如何风光、如何“树高千丈”,总归是要“叶落归根”的。
1949 年出走香港,1963 年加入英籍,这些都没有让他忘记自己是一个
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邓小平曾不止一次对包玉刚说:“这个宁波,回去看看也好。”但包玉
刚始终没能下这个决心,在他心里,有一个疙瘩没解开。
在包玉刚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里,龙脉祖坟是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
贵的,那是“根”。然而,“文革”期间,身在香港的包玉刚听到了一个令
他震惊不已的消息:包家祖坟被扒掉了!
包玉刚先是愤怒,然后是悲哀,最后是失望。
包玉刚认为,扒掉了他的祖坟,就是拔掉了他的根,根之不存,回去作
甚?
l978 年他到北京见邓小平,还到了上海。然而对于近在咫尺的宁波,
他就是不肯回去。他放出话来:如果不能祭祖,就坚决不回乡。
后来又有消息传到香港:包家的祖坟不是被扒掉,而是迁移了,迁到附
近一个叫神钟山的地方。
“神钟山?”包玉刚从来未听到自己家附近有这么一座山,他感到迷惑。
这时,卢绪章出来劝他,你听到的全是传闻,也不知虚实,不如回去看看。
包玉刚的心动了,但他就是一股犟劲:非得打听清楚再说。
他把仍在宁波的外甥陈蟾圣叫到香港,详细询问他有关包家祖坟的情
况。陈蟾圣证实,包家祖坟曾两度搬迁。第一次是“破四旧、立四新”时,
包家祖坟的石牌被扒掉,但坟里的白骨却让包玉书之妻捡起来,迁到姚江大
闸附近。后来姚江大闸附近要建工厂,包家祖坟又再次迁移,迁到了离钟包
村不远的一个叫神钟山的地方。
听了外甥的话,包玉刚还是将信将疑。是啊,如果神钟山那个祖坟是真
的,如果大嫂真的捡过包家祖先的白骨,为何大嫂来港多年,却从未提及?
包玉刚又叫来大嫂,证实此事,事已至此,大嫂才道出真情:
“二弟,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当年我在大陆游街、批斗、挂黑牌、
洗厕所,受尽了磨难,我恨透了他们。来到香港之后,我发誓再不回大陆,
我也不愿你回宁波,不愿意看着着把幸幸苦苦赚来的钱送到宁波去。这些年
来,我一直没告诉你真相。”
于是,大嫂流着眼泪,把当年将一根根白骨捡起来迁移安葬的过程一五
一十告诉了包玉刚。
原来是这样!包玉刚不觉也流下两行热泪,但他更多的是高兴,因为,
祖坟还在家乡,根还在家乡!
陈蟾圣告诉二舅:“政府已把包家祖坟修葺一新,希望你能回去祭祖!”
包玉刚点点头:“好,我今年就回去!”
归去来兮
终于,包玉刚回到了阔别40 年的家,而且是衣锦荣归。陪同他回乡的,
还有妻子黄秀英、大哥包玉书及夫人、妹妹丽泰、素菊、妹夫李伯忠、好朋
友郑炜显以及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李储文,一行十多人,浙江省省长薛驹、
副省长徐起超亲自出迎接待,陪足三天。
第一天,是祭祖。
神钟山离宁波市不远,是一个山青水秀的清静之所,如果用风水先生的
话来说,这里的风水真是好!
包玉刚觉得很奇怪,自己就是在这附近长大的,怎么居然不知道有这么
一个好地方呢?
包家祖坟的确被修复一新,而且通往坟地的路似乎也是新修的。虽然有
种刻意的感觉,但包玉刚还是很感动。
这祖坟里埋的是包玉刚的祖父。
包玉刚率领家族成员,列队来到坟前,摆上水果美酒、点上香烛,按足
旧时规例跪拜祭祖。
包玉刚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双手扶着墓碑,想到政府把他家祖坟迁
至这么一个地势开阔、风水好的地方,还重新修建一新,可见其诚。这番功
夫,果真令包玉刚感激涕零。
按照家乡的风俗习惯,祭祖之后,还要回祖屋拜祭。
第二天,包玉刚一行回到了钟包村。
包玉刚童年的所有记忆,都在这个小村子里,那曾经雄踞一方、现在却
被其他洋楼淹没了的石新屋,那乡村小学的低矮课室,那洞房花烛的新
房。。。还是那样熟悉,仿如昨天。
他先到履安堂,向祖先祈祷纳福,又与夫人黄秀英登上四十多年前洞房
花烛的新房,重温旧梦。
昔日的洞房依旧是老样子,摆设是四十多年前的,一桌一凳完好无损,
连结婚用品也一件件完封不动。
这对花甲老人仿佛又回到了新婚的那一天,黄秀英坐到梳妆台前,从镜
子里似乎又看见了那个花样年华的少女。包玉刚走过去,双手揽住妻子的肩
头,两人就这样默默无语,却又同时感到一种相知相爱的最高境界。
三十多年了,这对结发夫妻,一同经历了战乱、流亡、饥饿和困苦,也
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难得的是,这么多年来,彼此仍忠心不二,深爱对
方。他们两人对爱情的专一,在香港超级富豪中,确是少见。
从新房下来,包玉刚又看了儿时就读的小学。这座当时名噪一时的名校,
如今已破落不堪,几乎是包玉刚读书时是什么样子,现在就是什么样子。
大陆的教育太落后了!包玉刚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振兴中国教育事业
的责任。
这次故乡行,使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家乡办一所大学。
第二十九章教育为本鼎力办宁波大学
包玉刚举起筷子,夹了一只汤团放进宁波市长的碗里,笑着说:“市
长,这只金汤团值两千万美元啊,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此后,不到一
年,气势雄伟的宁波大学就拔地而起了。
宁波大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必然重视教育,否则只能叫作
政客;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他必然致力于智力的投资,否则他只能成为过往
浮云的失败者。”
包玉刚不是政治家,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伟大的企业家。
包玉刚从小喜欢读书,在家乡的小学毕业之后,就不远千里跑到汉口上
中学,本来他的理想是上大学,却遇上了烽烟四起的抗日战争时期,大学之
梦终成泡影。
即使在初到香港的困难时期,包玉刚也把女儿送进最好的学校。女儿后
来一个个进入美国著名的大学学习,并学有所成,包玉刚是打心眼里高兴。
1984 年,他第一次回到家乡宁波,发现那里的教育落后,他毫不犹豫
地慷慨解囊,先后捐资数百万元重建镇海小学和中兴学校。
但是,他仍然觉得做得不够,于是,他向当地官员提出为家乡办些实事。
由此,引发了创办宁波大学的构想,也引出了“一只汤团值2000 万美元”
的佳话。
包玉刚1984 年10 月回乡期间,与当时任宁波市长的耿典华聊天时,得
知宁波尚未有一间综合性大学,便沉默了。他找到卢绪章说:“宁波是全国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人口与香港差不多,面积比香港大十倍,但没有
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是以前我所没有想到的。我现在想帮助家乡办一所大学,
你看怎么样?”
卢绪章当即表示赞赏,包玉刚十分高兴,当即提出捐两千万美元在宁波
建一所综合性大学。
10 月份的意向,12 月在北京就敲定了。据耿典华回忆:记得同年12 月
29 日,我与卢绪章和包先生一家在北京建国饭店共进早餐,前夜刚刚参加
草签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仪式后的包玉刚,红光满面,异常兴奋,他
对我说:“仪式之后,邓小平主任单独接见了我,我向他介绍了回宁波的访
问和打算帮助家乡建立一所大学的情况。邓主任给我以很大鼓励,向我谈了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给我启发很大。”接着,包先生又询问起建
设宁波大学筹建的计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提出的一
些具体问题。这时,服务员上了一道黄亮亮的油炸芝麻汤团点心,只见包先
生抢先举起筷子,夹了一只汤团放在我的碗里,笑着对我说:“市长,这只
金汤团值两千万美元啊,这件事说这样定了。”包先生幽默的动作和语言,
逗得在座客人都笑了起来。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气势雄伟的宁波大学
就在宁波市拔地而起,宁波世世代代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历史从此宣告结
束。
在包玉刚对家乡的各项捐献中,宁波大学是最大的一项,费用相当于两
千万美元。
有趣的是,包玉刚签约兴建宁大的那一天,正好是中英双方签署联合声
明的同一天,即1984 年12 月29 日。
这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外间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样,包玉刚对宁波大学是寄托了很大希望的。
在一次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时,包玉刚谈到了他对宁波大学的
设想。他说:
“宁波大学初期会以理工科为主。
“以理工科为主,是配合当前的需要。搞四化主要是依靠科技,所以准
备先搞好理工科。学生毕业出来,可以为开发宁波作出贡献。
“宁波是一个大宝库,北仑港不会淤塞,又是一个深水不冻港,船舶位
充足,每年吞吐量可达亿吨以上。而且北仑港的扩充潜力很大,将会是我国
对外贸易重要港口之一。宁波还有轻、重工业,极需要人才。宁波大学的设
立,可以为解决人才问题而贡献力量。至于扩展为综合性大学,在后一时期
将会逐渐促成的。”
宁波大学现设有工商经济系、法律系、外语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
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系、数学系、物理系等八个学系,基本上是按照
包玉刚的“培养家乡建设急需人才”的思路设置专业,偏重于理工科,但又
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诸如“法律”、“外语”这些经济发展必须的配套学
科。
据资料显示,宁波大学从1990 年起向社会输送毕业生,到1994 年,毕
业生总人数超过两千名。
最好的礼物
包玉刚是一个悭俭的人,不会乱花一分钱,但他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该
花的钱绝对不会手软。
包玉刚有一个习惯,每逢新船下水,他都会邀请各地的政客夫人公子小
姐参加掷瓶下水礼。撤切尔夫人、安妮公主、马科斯夫人都是他经常邀请的
嘉宾。因这个掷瓶仪式是商界中很隆重的典礼,这些名女人的光临,当然为
典礼增色不少,而包玉刚也一定会送上极厚极贵重的礼物。
可是,对于各国的政客,包玉刚送去的礼物却是一条绳——一条他用来
锻炼身体的绳。深谙社交之道的包玉刚知道,没有什么比送绳更特别和有意
义的礼物了,但这只属于一种“手信”,而送给各国政要的最好礼物是他的
轮船订单,因为它能推动该国工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无疑为这个国家
解决了最令政治家们伤脑筋的问题。
对于中国,包玉刚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他先向中国订造了相当数量的
一批轮船,这一举